GDP简史

GDP简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德] 菲利普·勒佩尼斯(PhilippLepeni 著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GDP
  • 历史
  • 经济增长
  • 宏观经济学
  • 数据分析
  • 经济发展
  • 国民收入
  • 经济指标
  • 全球经济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56467
商品编码:28222998323
出版时间:2018-04-01

具体描述

作  者:(德)·勒佩尼斯(Philipp Lepenies) 著;曲奕,王建斌 译 定  价:49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04月01日 页  数:164 装  帧:平装 ISBN:9787300256467 01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收入//001
02GDP前传:威廉·配第与经济//011
威廉·配第与政治算术//013
配第之后:亚当·斯密与社会产品//024
马尔萨斯与马歇尔//028
庇古与福利//030
03英国:科林·克拉克的失落//033
国民收入与避孕//035
克拉克关于国民收入的论述//041
《经济进步的条件》//046
国民收入核算对英国政策的影响//050
04美国:西蒙·库兹涅茨与国民生产总值//059
实证经验主义与严谨//061
国民收入与大萧条//067
《社会学研究百科全书》中的国民收入(1933年)//070
1934年的正式统计//073
政治上的首次成功//076
凯恩斯与国民生产总值的胜利//077
国民生产总值保卫战//081
战争与和平年代下的核算//088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自20世纪中期靠前次被广泛使用以来,GDP(靠前生产总值)已经成为全世界不错大的国家发展和进步统计指标,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把GDP的增加作为优选的经济目标。但是,关于GDP诞生时的政治背景及让其很终得到认可的那些决定性的历史事件我们却知之甚少。本书作者追根溯源,通过对相关历史人物、背景与事件的描述,带领读者穿越到早年的英国、德国和美国,让读者亲历GDP前世与今生,并对其当今的地位进行反思甚至是予以改变。 (德)·勒佩尼斯(Philipp Lepenies) 著;曲奕,王建斌 译 ·勒佩尼斯(Philipp Lepenies),柏林自由大学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政治与社会科学系比较政治学客座教授,德国波茨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IASS)研究员。曾著有《艺术、政治和发展:线性观点如何塑造西方政治》一书。
好的,这是一份不包含《GDP简史》内容的图书简介,大约1500字。 --- 《失落的秩序:全球贸易体系的重塑与未来》 导言:潮起潮落间的世界回响 自“地理大发现”以来,人类文明的进程便与全球贸易的脉动紧密相连。从香料之路的黄金诱惑到工业革命催生的蒸汽动力,再到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构建的美元霸权,贸易一直是驱动国家兴衰、文明交融的核心引擎。然而,我们正站在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过去七十年建立起来的、以效率和自由化为基石的全球化秩序,正遭遇前所未有的逆流:地缘政治冲突的加剧、供应链的碎片化、技术壁垒的竖立,以及对“本土优先”原则的集体呼唤。 《失落的秩序:全球贸易体系的重塑与未来》并非一部冰冷的经济学教科书,而是一部深度剖析当前世界贸易格局如何从巅峰滑落,并艰难探索未来新路径的时代编年史与思想实验。本书的视角超越了单纯的关税和贸易额统计,深入探究了支撑这一体系运行的政治意愿、技术依赖、社会共识以及文化冲突。 第一部分:黄金时代的幻影——全球化的巅峰与裂痕 本书的开篇,将带领读者重温被誉为“黄金时代”的全球化进程(1990-2010)。我们考察了冷战结束后,世界如何迅速“一统”于新自由主义的贸易框架之下。这一部分详尽描绘了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运作机制、跨国公司(MNCs)如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整合全球生产网络,以及新兴经济体如何借助这一开放体系实现工业化奇迹。 然而,繁荣之下暗流涌动。作者敏锐地指出了“效率至上”战略带来的脆弱性。我们分析了2008年金融危机如何暴露了金融全球化的深层风险,以及随后兴起的“去工业化”论调对发达国家内部政治生态的深刻影响。特别是,那些曾经被视为全球化最大受益者的制造业工人阶层,其被边缘化的痛苦如何转化为政治上的反弹力量,为后来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信任的断裂——地缘政治对供应链的侵蚀 进入第二个十年,全球贸易的逻辑开始从“成本最小化”转向“安全最大化”。本书的第二部分聚焦于地缘政治如何成为重塑贸易版图的主导力量。 我们详细分析了关键技术领域的竞争如何从商业行为演变为国家安全议题。半导体、稀土材料、生物技术等战略性物资的控制权,已不再仅仅是市场份额的较量,而是国家间博弈的核心筹码。书中通过一系列案例研究,展示了出口管制、投资审查以及“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策略的兴起,如何系统性地瓦解了过去几十年构建的“相互依赖带来和平”的理论基础。 更重要的是,本书剖析了“去风险化”(De-risking)这一新口号的实质。它并非完全脱钩,而是一种旨在构建“韧性”而非“效率”的新供应链布局。这要求企业必须在效率、成本与地缘政治风险之间进行痛苦的权衡,催生了区域化、双轨化乃至多轨化的贸易网络。这一转变带来的不仅是成本的增加,更是对国际商业信用的长期考验。 第三部分:规则的真空与“后WTO时代”的挑战 自成立以来,WTO一直是全球贸易的“最高法院”。然而,随着争端解决机制的停摆,以及主要经济体对多边规则的日益疏离,全球贸易体系正滑入一个“规则真空”的阶段。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区域贸易协定(RTAs)的爆炸式增长及其对多边体系的冲击。从《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到《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这些新型的区域框架如何引入了劳工标准、数据流动和环境议题等“21世纪议题”,并形成了事实上的新贸易规范。这些新的规则往往具有更强的排他性,加剧了边缘国家被排除在核心贸易圈之外的风险。 此外,本书还批判性地审视了数字贸易的治理困境。数据的跨境流动是现代商业的命脉,但各国在数据主权、隐私保护和算法监管上的巨大分歧,使得建立统一的数字贸易规则成为比商品贸易更为棘手的难题。 第四部分:重塑叙事——可持续性、韧性与未来的贸易观 展望未来,《失落的秩序》试图回答:在一个碎片化、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贸易的价值何在? 作者认为,未来的贸易体系将不再以GDP的单一指标为最高追求,而是必须内嵌更复杂的价值考量。这包括环境的可持续性(绿色贸易壁垒的崛起)、社会公平(供应链中的人权保障)以及技术的主权性。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提出了构建“韧性贸易秩序”的几种可能路径。这需要一种范式转换:从追求“全球最优解”转向接受“区域次优解”的组合;从依赖单一技术标准转向建立互操作性的标准网络;从精英主导的贸易谈判转向更具包容性的社会对话。 这不仅仅是关于关税和配额的争论,而是关于人类如何重新定义“互惠互利”的含义。当效率不再是唯一的美德,信任、透明度和共同的价值观将成为新的贸易黏合剂。本书以严谨的分析和对历史经验的深刻反思,为决策者、学者以及所有关心世界经济命运的人们,提供了一幅理解当前混乱、并为未来导航的必要路线图。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成功地将一个原本应该属于象牙塔内的学术探讨,转化成了一部具有强烈人文关怀的史诗。它深刻地揭示了任何一个衡量标准的建立,都必然伴随着对某种价值的优先肯定和对另一种价值的无情牺牲。无论是对增长的痴迷,还是对公平的遗忘,都可以在这些历史的演进中找到清晰的根源。这种对衡量工具的“去神圣化”过程,极大地解放了我的思维,让我意识到,我们今天所讨论的“可持续性”或“包容性增长”,其实都是在对既有的、略显僵化的指标体系进行痛苦而必要的修正。它不提供简单的答案,却提供了提问的最佳框架。

评分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给我的感受,那就是“颠覆性”。它没有落入简单的颂扬或彻底的批判的窠臼,而是采取了一种极为审慎和复杂的立场——承认工具的必要性,同时揭示其深刻的局限性。全书的论证结构严谨得如同精密仪器,每一处细节的引用都服务于一个更宏大的论点:我们所丈量的东西,最终定义了我们是谁。这种对“测量者与被测量者”之间互塑关系的探讨,是极其深刻且及时的。它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这个时代对效率和可量化成果的狂热追求背后,潜藏着的深层焦虑和未竟的理想。

评分

我必须承认,阅读过程中的体验是极为不平滑的,但正因如此,才显得其价值非凡。它不是那种可以轻松一口气读完的畅销书,相反,它要求读者具备相当的耐心和对历史脉络的敏感度。书中穿插的专业术语和对早期统计方法的细致描述,常常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甚至需要查阅背景资料才能真正领会其深意。这种阅读的“阻力”并非坏事,它像是一道过滤器,筛选出真正渴望理解经济思想演变本质的读者。然而,一旦你跨越了这些初期的障碍,你会发现其回报是巨大的——它提供了一种罕见的、能够清晰看到宏观经济思维是如何从零散的碎片逐步整合为我们今日所见的复杂体系的全景图。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手法如同穿梭在时间的长河中,将那些看似枯燥的经济数字和宏大叙事,巧妙地编织成了一幅幅生动、充满张力的历史画卷。作者以一种近乎诗意的笔触,勾勒出经济衡量体系从萌芽到成熟的漫长旅程,让人在跟随其思绪起伏的同时,忍不住去深思:我们今天所依赖的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统计指标,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被塑造、被定义,并最终反过来塑造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治理方式的?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仿佛亲身参与了那些关键的历史决策时刻,理解了经济决策背后的复杂权衡与时代局限。它带来的震撼,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思维视角的根本性转变,让人开始以更深邃、更批判性的眼光审视那些被奉为圭臬的“客观真理”。

评分

这本书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对“局外人”视角的坚持与挖掘。它没有沉溺于对主流经济学理论的复述与赞美,反而像一个敏锐的侦探,深入到那些被官方叙事所忽略的角落——那些失败的尝试、那些被边缘化的替代方案,以及那些被有意无意地排除在官方统计框架之外的社会活力。这种“去中心化”的叙事策略,使得全书充满了张力和反思。它迫使读者跳出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去理解经济衡量本身就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斗争,是不同利益群体、不同意识形态博弈的产物。这种深度挖掘和对“灰色地带”的尊重,让阅读体验充满了智力上的刺激,仿佛每一次翻页都是在揭开一层被历史尘埃覆盖的真相。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