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邓小平治国论
书号:978-7-5182-0560-8
定价:66.00元
出版日期:2016年12月
一、著作责任人
李君如,曾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副局长、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博士生导师。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11届全国政协常委。著有《邓小平的“治国论”》、《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邓小平的管理思想和领导艺术》(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精神产品优秀论文奖》;主持起草中央规定的《邓小平同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干重大问题理论学习纲要》;《毛泽东与近代中国》、《毛泽东与当代中国》、《毛泽东与毛泽东后的当代中国》组成的“毛泽东研究三部曲”,荣获第十一届中国国家图书奖。
二、内容提要
《邓小平治国论》一书共分为八章,即本书分别从邓小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的治国理想、邓小平的治国哲学、邓小平的治国“硬道理”、邓小平的治国“动力论”、邓小平的文明治国战略、邓小平的民主治国构想、邓小平的治党论等八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敬爱的小平同志的治国理政思想,向我们深入浅出地解读了邓小平同志的国家建设思想与胸怀里的宏伟蓝图。《邓小平治国论》是一部逻辑清晰、篇章和谐、结构有序、语言朴实、思想深厚的优秀通俗理论读物。
三、作品特点
作为研究小平同志建党治国思想的著作,这部《邓小平治国论》体现了如下创作特点:
一是主题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屡次指出要加强全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宣传与实践活动。本书无疑是一部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读本。尤其是书稿中“十八大以来加强党的建设的战略部署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治党思想”、“以整风精神开展新形势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牢记邓小平的政治交代”三节,体现了对当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关注与思考。
二是提出了一些新颖的观点。比如,开篇提出了小平同志的“治国论”思想,然后从历史使命、治国之道、治国方法几个方面论证了小平同志治国论的内涵。接着,分为邓小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想、治国哲学、治国“硬道理”、治国“动力论”、文明治国战略、民主治国构想、治党论等八个专题,详细解读了小平同志的“治国论”思想,读来令人很受启发。
三是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需要自觉地站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立场上,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密切联系实际的原则去搞好调查研究,通过掌握丰富的材料,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进而分析总结出科学真理来。可以看出,本书的主题思想来自于实际,服务于实际,体现了党的知识分子对于实事求是这一优良传统的继承。
四是充满为民服务的情怀。党历来号召知识分子要与人民群众密切结合,用先进思想去武装群众,进而变成物质的力量。本书在主题思想的设定、事例的列举、语言文字的通俗化等方面,体现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精神。作为党的知识分子,只有时刻关心并积极融入到群众的实践活动中,用自己的知识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才能指导群众更好更快地创造出更优质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用自己的知识指导人民公仆更好地决策、执行,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能力,才能更好地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
五是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科学研究态度。世界是向前发展的,我们党的事业需要随着具体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发展,正因为如此,才先后孕育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伟大的中国梦等一系列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研究邓小平理论的著作,我们从本书中可以看出理论来源于实践并随着实践发展,且反过来指导实践更好更快发展的与时俱进的学术研究态度。
六是彰显了恪守四项基本原则和党的基本路线的灵魂。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各项事业的根本保障,“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我们党需要长期坚持的基本路线。在改革开放进入艰难的深水区的时代背景下,本书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晰、准确地理解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与内涵,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胜的信心。
总之,本书是一部题材重大、内容丰富、分析准确、结构清晰、通俗易懂、贴近现实的普及型理论读物,有利于读者学习领会邓小平理论,有利于干部队伍思想理论建设,有利于培育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道路自信、旗帜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
(此书由人民社印制和发行)
——————————————————————————————————————————————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很讲究,封面素雅,字体排版也透着一股严肃和沉稳的气息,拿在手里分量十足,让人感觉这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读物,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重量级作品。我一直对那个时代中国的发展轨迹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关键决策背后的深层逻辑。这本书的印刷质量也无可挑剔,纸张的触感很好,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刺眼,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反复研读和做笔记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每一次翻阅,都能感受到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这无疑提升了阅读的整体体验,也体现了对所载内容的尊重。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文集,摆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对特定思想体系的认可和致敬。我希望能从中窥见一些历史的侧影,理解那些影响了我们当下生活的宏大叙事是如何一步步构建起来的。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类理论书籍抱持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会充斥着大量晦涩难懂的术语和概念,读起来会非常枯燥乏味。但这本书在叙事上的处理方式却出乎我的意料。它似乎在努力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试图将那些高屋建瓴的指导思想,用一种更贴近实践和现实的语言来阐释。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初期的那几章,作者似乎没有简单地罗列政策,而是深入挖掘了政策制定时的权衡与取舍,那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需要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找平衡点的挣扎感,跃然纸上。这种对复杂决策过程的细致描摹,让原本冰冷的理论变得有血有肉,极大地激发了我继续往下读的兴趣,甚至开始思考,我们今天面对的某些难题,是否能从那段历史的智慧中找到某种启示。
评分作为一名对政治哲学感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习惯性地会将阅读到的内容与我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对比和印证。这本书在梳理不同历史阶段的理论演变脉络时,展现出一种清晰而坚韧的逻辑主线。它不像某些碎片化的文章那样容易让人迷失方向,而是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框架,让你能够沿着作者的思路,从一个核心思想出发,看到它如何生根发芽、开枝散叶,最终影响到整个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尤其在对“与时俱进”这一核心理念的解读上,作者似乎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考古”,追溯了其理论源头,并论证了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体现和适应性调整。这种层层递进的论证结构,对于想要系统性学习的读者来说,无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评分我通常阅读书籍时,更看重作者的观察角度和其提供的独特视角。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似乎提供了一个“内部视角”的解读,而不是外部的、批判性的审视。这种深入骨髓的理解和阐述,让读者能够暂时跳出日常的喧嚣和表面的争论,去体会一套完整、自洽的治理逻辑是如何运作的。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一些关键的战略思想进行了“情境化”的分析,也就是将理论置于特定的国内外环境背景下去考察其产生的必然性。这种强调历史必然性和现实针对性的写作手法,使得全书的论述充满了力量感和说服力,让人不得不认真对待其中提出的每一个观点,去思考其背后的时代需求和历史使命。
评分坦白说,我并不是一个能轻松消化纯理论著作的人,阅读过程需要时不时地停下来,结合网络上的资料或查阅一些背景信息来辅助理解。然而,这本书在组织材料时,似乎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它巧妙地将宏大的理论论述与具体的、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或讲话片段结合起来。这种“理论+案例”的穿插模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也让原本可能显得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比如,当讲到某个经济政策的制定时,作者不会仅仅停留在原则层面,而是会引述当时的一些关键讨论,使得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参与了那场思想的交锋。这种处理方式,使得整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流畅,既保持了学术的严谨性,又兼顾了大众读者的接受度,读起来颇有启发性,引人深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