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小传:1969-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全景

大师小传:1969-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全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德圣 著
图书标签:
  • 诺贝尔经济学奖
  • 经济学
  • 人物传记
  • 大师
  • 学术
  • 历史
  • 传记
  • 经济思想
  • 20世纪经济学
  • 诺贝尔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英典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9035187
商品编码:2797393752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4-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大师小传:1969-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全景

:25.00元

作者:孙德圣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8-01

ISBN:9787209035187

字数:370000

页码:41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将按照获年代先后顺序介绍1969-2003年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生卒年代、出生地、获奖年代、生平大事、主要学术成就、能够搜集到的获奖者趣闻轶事、获奖者主要著述清单等,并将汇总所有获奖者的有关资料,为读者朋友提供参考上的方便。
书中所列的获奖者获得正教授职位的年代以正式工作的职位为准,不含临时性工作,不含客座教授职位;以在正规大学里获得的教授职位为准,不含研究机构。

目录


前言
诺贝尔奖及诺贝尔经济学奖简介
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格纳·安东·基特·弗里希
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简·丁伯根
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安东尼·萨缪尔逊
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
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理查德·希克斯
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青尼斯·约瑟夫·阿罗
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华西里·华西里耶维奇·里昂惕夫
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尔·纲纳·缪尔达尔
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里奇·奥古斯特·冯·哈耶克
197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列奥尼·维特里耶维奇·康托罗维奇
197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佳林·查尔斯·库普曼斯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
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贝蒂尔·高特哈德·俄林
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爱德华·米德
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泊特·亚历山大·西蒙
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釉多·威廉·舒尔茨
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阿瑟·刘易斯
198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劳伦斯·罗伯特·克莱因
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托宾
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约瑟夫·斯蒂格勒
198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杰勒德·德布鲁
198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理查德·尼古拉斯·斯通
198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兰科·莫迪利阿尼
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麦基尔·布坎南
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默顿·索洛
198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利斯·费利克斯·查尔斯·阿莱
198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特里夫·马格纳斯·哈维默
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里·马克斯·马克维茨
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默顿·霍华德·米勒
……

作者介绍


孙德圣,于三年“自然灾害”结束之际出生,在幸逃脱了“忍饥挨饿”的灾难在“”中长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科学士,企业管理研究生,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经济学硕士。历任董事长助理、高级项目投资经理、加拿大医疗保健政策助理研究员、加拿大联邦助理研究员

文摘


序言



探寻思想的边界:跨越时空的思想群像与理论探索 书名:思想的交汇与时代的脉搏:20世纪下半叶至21世纪初期的经济学图景 内容概述 本书旨在提供一幅宏大而精细的经济学思想发展图景,重点聚焦于1960年代末至21世纪初(约1970年至2010年间)全球经济学领域内最具影响力的理论突破、争论焦点以及关键学者的贡献。本书并非简单的人物传记汇编,而是一部深入剖析特定历史时期内,经济学如何回应时代挑战、如何构建新范式、以及如何在学科内部进行自我革新的思想史著作。 我们将把目光投向一个经济学思想飞速演进的时代——这是一个宏观经济学经历“理性预期革命”的冲击,微观基础被重新审视;这是一个计量经济学工具日益精进,使得经验证据在理论构建中占据核心地位;这是一个行为经济学的兴起,挑战着传统新古典主义对“理性人”假设的坚守的时期。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的范式重塑(约1970-1990年代) 本部分将深入探讨宏观经济学领域自凯恩斯主义遭遇滞胀危机后所经历的深刻变革。 一、理性预期的冲击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崛起: 我们会详细考察卢卡斯(Robert Lucas Jr.)所倡导的理性预期(Rational Expectations)革命如何颠覆了原有的政策无效性命题。重点分析“卢卡斯批判”的内涵及其对宏观政策分析框架的根本性改变。随后,我们将阐述真实经济周期理论(Real Business Cycle, RBC)的构建过程,分析它如何试图用技术冲击来解释宏观波动,并详述其对“内生化”经济波动的追求。在此过程中,我们将对比分析奥尔森(Thomas J. Sargent)、哈罗德(Harold L. Cole)等学者在构建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早期框架中的贡献与争议。 二、新凯恩斯主义的回应与综合: 面对RBC理论对价格和工资粘性的忽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如何构建更具微观基础的粘性模型将是本部分的重中之重。我们将考察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如何运用“菜单成本”(Menu Costs)、“效率工资”(Efficiency Wages)和“不完全竞争”等概念,成功地将价格调整的摩擦纳入理性预期框架。分析动态最优政策理论(Optimal Monetary Policy Theory)的发展,特别是关于货币政策规则(如泰勒规则的早期思想)如何从理论走向实践讨论。 第二部分:计量经济学的工具革新与经验转向(约1980年代至今) 随着理论模型日益复杂,对坚实经验证据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部分将关注那些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全新“测量工具”的学者们。 一、因果推断的革命: 本书将详尽介绍自回归向量(VAR)模型的局限性,以及如何发展出更精确的因果识别方法。重点在于对“政策冲击”与“结构性冲击”的区分,以及如何利用自然实验(Natural Experiments)来进行有效的政策评估。我们会深入剖析工具变量法(Instrumental Variables, IV)、断点回归设计(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Design, RDD)以及双重差分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s, DiD)在不同经济学分支(如劳动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中的应用和其背后的计量逻辑。我们将追溯这些方法的理论奠基人,解析他们如何将传统计量方法提升到能够回答“如果…将会如何?”这类反事实问题的层次。 二、时间序列分析的精进: 针对金融市场和宏观时间序列的波动性建模,本书将梳理从ARCH到GARCH模型的演进,分析这些模型如何更好地捕捉资产价格序列的波动聚集现象,以及它们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行为的回归与制度的重构(约1990年代至今) 本部分探讨经济学如何重新面对“人”的复杂性,以及制度和信息结构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 一、行为经济学:理性边界的拓宽: 我们将分析行为经济学如何挑战传统期望效用理论,引入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启发法(Heuristics)和认知偏差(Biases)的概念。本书将追踪卡尼曼(Daniel Kahneman)等学者的开创性工作,展示这些洞察如何被整合进更广泛的经济学分析中,特别是在储蓄、投资和公共政策设计方面的应用。 二、信息经济学与市场失灵的再考察: 信息不对称问题从早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经典模型,发展到更复杂的信号传递和声誉机制。本书将梳理斯宾塞(Michael Spence)等人的关键工作,并探讨在不完全信息下,市场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来恢复效率或至少实现“次优”结果。 三、制度经济学的复兴与发展: 在对经济增长和发展问题的关注中,制度(Institutions)的角色被重新强调。我们将分析财产权利、法律系统以及政治经济学如何成为解释长期经济绩效差异的关键变量。这部分将连接宏观经济学与政治学、法学等学科,展示跨学科研究的价值。 结论:持续的对话与未来的展望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展示,经济学并非一个封闭的知识体系,而是一个充满活力、不断自我修正的对话过程。通过对这一关键历史时期的全面回顾,读者将能理解:当代的经济学家们站在了哪些前人的肩膀之上,他们正在哪些未解决的争议中探索前沿,以及学科的未来可能在哪些新的交叉领域孕育出下一个重大的思想突破。本书力求通过详尽的理论梳理和对主要学者的思想脉络的精准把握,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现代经济学核心议题的坚实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大师小传:1969-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全景》这个书名,光是听着就让人充满了好奇。我一直觉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们,他们提出的理论就像是一扇扇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经济运行背后那些深邃的逻辑和规律。然而,有时候,那些高深的理论就像是隔着一层纱,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我渴望了解,在这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理论背后,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们的思想是如何孕育出来的?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这本书似乎正是弥补了这方面的空白。我猜想,它不会仅仅是冰冷的学术介绍,更应该包含着人物传记的温度。我想象着,作者一定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挖掘这些经济学巨匠的生活片段,他们童年的经历,求学时的迷茫与坚持,以及在学术道路上遇到的挑战与突破。或许,我们能在书中看到他们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学生,一步步成长为改变世界经济思想的领军人物。这种由人到理论的视角,应该能让理论变得更加鲜活,也更能激发我深入探索的兴趣。我非常期待能够透过这些“小传”,更真切地感受到这些大师们的智慧是如何在真实的生活土壤中生根发芽,最终绽放出璀璨的学术之花。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的第一反应是:终于有了一本能够让我“触摸”到经济学大师们的工具了!要知道,我们平时接触到的经济学知识,大多是通过教材或者论文,那些东西虽然严谨,但往往是抽象的,缺乏人情味。而“大师小传”这个名字,瞬间就勾起了我想要了解他们“人”的那一部分的强烈欲望。我脑海中浮现出一些画面:也许是某位大师在简陋的书桌前,挑灯夜战,灵感如泉涌的瞬间;又或许是他们在学术会议上,与同行激烈辩论,碰撞出思想火花的情景。我期待着书中能够描绘出这些生动而真实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他们不仅仅是冰冷的理论创造者,更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追求的普通人。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解答我的很多疑问:是什么样的经历塑造了他们的思考方式?他们在面对困境时是如何坚持下来的?他们的生活哲学又是否与他们的经济学理论有着某种微妙的关联?如果我能从他们的奋斗故事中汲取到力量,或者在他们的经历中找到共鸣,那这本书的价值就远远不止于了解他们的学术成就了。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改变世界思想格局的人心生敬意,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无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然而,我常常感到,我们在阅读他们的学术成就时,往往忽略了他们作为个体的人生轨迹。这本书的书名,恰恰点出了我一直以来对这部分信息的渴望。我设想,这本《大师小传》不仅仅是对他们学术贡献的简单罗列,更是一次深入的“解剖”。它或许会带领我们走进他们早期的人生,了解是什么样的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甚至是偶然的机遇,引导他们走上了经济学的道路。我期待着能够看到他们是如何在学术的海洋中摸索前进,如何克服理论上的瓶颈,如何从众多研究者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至高无上的认可。我希望书中能有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比如他们年轻时的梦想,他们曾经失败的尝试,以及那些促使他们产生突破性想法的灵感来源。如果能从这些“小传”中,窥见他们的智慧是如何在生活的点滴中被滋养和塑造,那将是一次非常宝贵的人生教育。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的巨星。我一直觉得,伟大的思想往往诞生于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之中。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们,他们的名字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经济学的夜空。然而,除去那些耀眼的成就,我更想了解的是,构成这些成就的基石,即他们的人生。这本书,仿佛就是一把钥匙,能够打开通往他们内心世界的大门。我期待着,它能为我勾勒出这些经济学大师们的生活画卷。我猜想,书中可能会穿插着他们求学时期的点滴回忆,那些为了一个经济学难题而彻夜不眠的夜晚,与导师的争论,以及与同行之间的思想碰撞。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够看到他们如何将宏大的经济学理论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思考相结合。或许,从他们的个人经历中,我能发现一些关于创新、坚持和智慧的普遍启示,这些启示不仅适用于经济学领域,更能指引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好地前行。

评分

《大师小传:1969-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全景》这个书名,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领域的顶尖人物,最好的方式是从了解他们“人”的那一面开始。经济学理论固然重要,但支撑这些理论的,是那些才华横溢、独具匠心的大师们。我迫切地想知道,这些在学界享有盛誉的经济学家,在奖项的光环背后,有着怎样的成长经历和人生故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描绘出他们不为人知的一面:或许是他们早期生活中的一些趣闻轶事,或许是他们如何在学术道路上披荆斩棘,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辉煌成就。我想了解,是什么样的思想火花,在他们的大脑中点燃了创新的火苗?是什么样的生活体验,塑造了他们对经济现象的独特洞察力?如果这本书能够让我感受到这些大师们从凡人到巨匠的蜕变过程,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奋斗精神,那么它将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经济学家的书籍,更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启迪的人生传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