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练琴的艺术:如何用心去演奏
定价:28.00元
作者:(美)玛德琳娜·布鲁瑟尔 ,邹彦,伍维曦
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5-01
ISBN:978780667667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28开
商品重量:0.241kg
编辑推荐
许多练琴者都像奴役般挣扎,忍受不断的失败,各种身心的疼痛乃至心理的抑郁。对此,布鲁瑟尔女士已有了正确的解脱法门,我对本书的问世不胜欣悦。
——耶胡迪-梅纽因
当前习琴者甚众,但能走进音乐,将心灵和身体与音乐融合者甚寡。我向所有热爱音乐且每日辛苦练琴的学子们推荐这本生动而实用的好书,你必能从中领略把练琴变为乐趣的快感。
——赵晓生
《练琴的艺术》一书从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来帮助读者克服困难,该书的内容不单针对某一件乐器,而是对各种乐器的演奏者都有一个普遍的指导。任何在练琴中遇到困惑的乐手,都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王健
内容提要
玛德琳娜·布鲁瑟尔在关于积极有效练琴的实践方式、心理途径和精神状态上多有创获,练琴向来被视为苦修,如今则成为了快乐有益的努力。本书将直接有助于达到这样一种境界。
我越来越意识到练琴不是强迫的劳作;我也越来越意识到,这是一种精致的艺术,它熔教学、灵感、忍耐、优雅、明澈、平衡于一炉。总而言之,是为了在运动和表现中求得更大的欢乐。这才是练琴的本真状态。
许多练琴者都像奴役般挣扎,忍受不断的失败,各种身心的疼痛乃至心理的抑郁。对此,布鲁瑟尔女士已有了正确的解脱法门,我对本书的问世不胜欣悦。
本书从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来帮助读者克服困难,对各种乐器的演奏者都有一个普遍的指导。任何在练琴中遇到困惑的乐手,都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目录
致谢
序一
序二
序三
引言
部分 出发点
章 相识自我
第二章 挣扎与自由
第二部分 十步进阶
第三章 伸展
第四章 静心
第五章 调整你的内心
第六章 基本机能
第七章 好奇的火花
第八章 三种方式的挣扎
第九章 简单朴实
第十章 纯粹的感知
第十一章 自发的洞察力
第十二章 起舞的身体
第十三章 用心灵演奏
第十四章 慷慨胸怀
跋
附录 参考资源
作者介绍
玛德琳娜·布鲁瑟尔曾作为独奏者和旧金山以及丹佛交响乐团演出过。她在曼哈顿音乐学校、梅德阿尔特世界艺术与医学大会、斯坦威音乐厅和美国及加拿大的大学音乐系与音乐教师组织主持过研讨班和工作室。她还正在自己私人授业的纽约城音乐教室开设一系列讲座。
文摘
序言
“练琴的艺术:如何用心去演奏”——这个标题如同在我心田播下了一颗充满期待的种子。我一直深信,真正的音乐演奏,绝非是技巧的机械展示,而是情感的倾诉,是心灵的共鸣。我曾无数次在练习中感到一种无形的壁垒,我能精准地弹奏出音符,却无法让它们真正地“歌唱”,无法让它们触及听者的灵魂。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点亮了一盏明灯,指引我探寻那缺失已久的“用心”之道。我无比好奇,作者将如何阐释“艺术”在练琴过程中的意义?它是否意味着一种对音乐本体的深刻理解,一种对作品背后情感世界的细腻捕捉,一种将个人生命体验融入到每一次弹奏的独特方式?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套系统的训练体系,能够帮助我从“如何弹奏”过渡到“为何弹奏”,从“模仿”走向“创造”。我渴望学习到如何去“听”音乐,不仅仅是用耳朵,更是用心去感受旋律的起伏,和声的色彩,以及节奏的律动。我希望能够掌握如何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情感,巧妙地注入到每一个音符之中,让它们拥有鲜活的生命力,能够触动听者内心深处的柔软。这本书,我期望它能成为我练琴道路上的“解语花”,帮助我解开技术与情感之间的纠葛,让我得以在音乐的世界里,自由地翱翔,淋漓尽致地表达。
评分我对于这本书的期待,更多地集中在其“用心去演奏”这一理念所带来的深度探索。在我看来,单纯的技术练习,就像是在建造一座华丽但空无一物的殿堂,它固然展现了建造者的技艺,却无法触动人心。真正的音乐,应当是能够引发共鸣,能够传递情绪,能够让听者在旋律中找到慰藉、找到力量、找到属于自己的故事。这本书的作者,以一个“艺术家”的视角来剖析“练琴”这一过程,这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将技术与情感完美融合的演奏家们深感敬佩,他们弹奏出的每一个音符,都仿佛承载着某种超越文字的情感信息。我常常思考,他们是如何做到的?是天赋异禀,还是有着一套独到的训练方法?这本书似乎为我提供了一个探寻答案的窗口。我期待作者能够深入剖析“用心”的内涵,它是否意味着需要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历史背景、作曲家的创作意图,甚至是作品所处的文化语境?这是否也包括了演奏者自身的个人情感体验和生命感悟的融入?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练习策略,比如如何通过聆听、模仿、以及情感联想来培养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我尤其感兴趣的是,作者会如何引导读者去发掘和表达音乐中的情感层次,如何让那些看似冰冷的音符,重新焕发出生命的光彩。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弹奏得更“好”,而是关于如何弹奏得更有“意义”。我希望它能帮助我打破技术和情感之间的隔阂,让我的每一次弹奏,都成为一次真诚的自我表达,一次与世界、与他人、与内心的深刻连接。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我音乐学习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让我从一个被动接受指令的演奏者,转变为一个主动创造、深度表达的音乐人。
评分这部书的标题,初读之下,便勾起了我对音乐最深切的憧憬:不仅仅是手指在键盘上机械的移动,而是灵魂的触动,是情感的倾诉,是真正意义上的“用心去演奏”。我一直深信,音乐的魅力远不止于技术层面的完美,更在于其中蕴含的情感共鸣和精神表达。这本书的英文原版标题《The Art of Practice: A Musician's Guide to Intentional Playing》更是直指核心,强调了“刻意练习”的重要性,而“intentional playing”则是一种目标明确、带有深度思考的演奏方式。我个人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常常会陷入一种瓶颈,技巧似乎在进步,但演奏出来的音乐却依旧缺乏灵魂,听起来总是“空洞”而“生硬”。这种感觉就像是用尽全力去奔跑,却始终无法抵达内心的远方。我渴望找到一种方法,能够将我的情感、我的理解,乃至我生命中的体验,都融入到我的每一次弹奏中。这本书似乎正是为我这样的困境而生,它承诺要揭示“练琴的艺术”,而非仅仅是“练琴的方法”。这让我感到无比兴奋,仿佛在迷雾中看到了一丝曙光。我期待着作者能够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能够帮助我从“技术工匠”蜕变为一名真正的“音乐艺术家”。我尤其好奇,作者会如何解读“用心”二字,它不仅仅是情感的投入,是否也包含了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对作曲家意图的探寻,甚至是对音乐本身哲学意义的思考?我迫切地想要知道,如何在每一次的练习中,找到与音乐的连接点,让每一次指尖的触碰,都成为一次与灵魂的对话。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具体的练习指导,比如如何进行有效的慢练,如何处理乐句的呼吸感,如何赋予音符生命力,而不仅仅是枯燥的音阶和琶音。同时,我也对作者的个人经验和见解非常感兴趣,毕竟,一位真正懂得“艺术”的人,其分享的价值往往是超越理论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我练琴道路上的灯塔,指引我走向更深邃、更富情感的音乐世界。
评分坦白说,我选择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练琴的艺术”这几个字,以及“用心去演奏”所传达的一种超越技巧的追求。我一直觉得,音乐不应该是冷冰冰的机械运动,而应该是温暖而富有生命力的表达。我曾经尝试过很多练习方法,从基础的音阶琶音到复杂的复调作品,但我总觉得,在我的演奏中,总缺少了那么一点“东西”,那是一种能够打动人心,能够让听者感同身受的情感力量。这让我感到沮丧,也让我开始反思,是不是我的练习方式太过功利,太过注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希望。我期待作者能够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培养音乐感知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具体方法。比如说,如何才能真正地“听懂”一首作品,如何才能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转化为手指的行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指导,比如如何通过想象、联想、甚至戏剧化的方式来塑造音乐的形象,如何让每一个音符都拥有自己的个性和表情。我尤其好奇,作者会如何解读“艺术”在练琴过程中的作用。它不仅仅是技巧的娴熟,更是一种对美的追求,一种对生命的感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一种更加积极、更加富有创造性的练琴心态,让练琴不再是枯燥的任务,而是一场充满惊喜的探索。我期待它能够成为我音乐旅途中的一位良师益友,指引我走向更加广阔、更加深刻的音乐世界。
评分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时,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些让我深深着迷的钢琴家们,他们的演奏,总能轻易地拨动我心底最柔软的弦。他们的音乐,不仅仅是音符的堆砌,更像是一种情感的河流,蜿蜒流淌,滋润着听者的心灵。我一直渴望能够达到那样的境界,让我的每一次弹奏,都能够触及听者的灵魂,引发他们的共鸣。然而,现实中的练琴过程,常常是充满了挫败感和瓶颈。我或许能够熟练地弹奏出某些乐曲,但那种“死记硬背”的痕迹,那种缺乏生命力的声音,总是让我感到不安。我深信,音乐的本质在于情感的传递,而“用心去演奏”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这本书的出现,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答案。我期待作者能够深入探讨“用心”的内涵,它不仅仅是情感的投入,是否也包含了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对作曲家意图的揣摩,甚至是对音乐本身哲学意义的探索?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而可操作的练习方法,帮助我打破技术和情感之间的壁垒。例如,如何通过聆听、模仿、以及积极的想象来培养音乐的感知能力,如何让每一个音符都饱含情感,如何塑造出富有层次和张力的音乐线条。我特别期待能够学习到如何处理乐句的呼吸感,如何赋予音乐以生命力,让它不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体。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练琴道路上的“指南针”,帮助我找到通往真正“艺术”的道路。
评分“练琴的艺术:如何用心去演奏”,这个标题对我而言,如同一声悠远的召唤,瞬间击中了内心深处对音乐的渴望。我常常在练习中感到一种困惑:我的手指或许能跳跃,我的耳朵或许能辨音,但我的心,却似乎始终未能真正地融入音乐之中。我弹奏出的音符,就像一群训练有素的士兵,整齐划一,却缺乏灵魂的火焰。我深信,音乐不应止步于技术的精湛,而应是情感的流淌,是心灵的低语,是与听者之间无声的交流。这本书的英文原版《The Art of Practice: A Musician's Guide to Intentional Playing》更是强化了我对“刻意练习”和“目标明确的演奏”的理解。我期待作者能够揭示“用心”的奥秘,它不仅仅是对作品的情感投入,是否也涉及到对作品的深层理解,对作曲家创作初衷的探寻,甚至是音乐背后更宏大的哲学思考?我渴望书中能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例如如何进行有效的慢练,如何处理乐句的呼吸感,如何赋予音符生命力,而不仅仅是枯燥的音阶和琶音。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打破技术与情感之间的隔阂,让每一次弹奏都成为一次真诚的自我表达,一次与音乐的深刻对话。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我练琴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引领我从一个技巧性的演奏者,蜕变为一位能够用音乐触动人心的艺术家。
评分“用心去演奏”,这五个字,如同我内心深处最渴望的音乐理想。我一直认为,伟大的音乐演奏,是技术与情感的完美融合,是演奏者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然而,在实际的练琴过程中,我常常感到一种无力感,技巧的掌握似乎成了我唯一的追求,而音乐的情感深度,却始终难以企及。这本书的标题,恰恰点破了我长久以来的迷茫。我期待作者能够为我揭示“用心”的真正含义,它是否意味着需要深入理解作品的音乐语言,捕捉作曲家隐藏在音符背后的情感密码,甚至是将自己的人生阅历融入到每一次的弹奏之中?我渴望书中能够提供一套系统的练习方法,能够帮助我从“死记硬背”的泥潭中解脱出来,进入一个更加自由、更加富有创造力的音乐表达空间。我希望能够学习到如何处理乐句的呼吸感,如何赋予音符以生命,如何通过对音色、力度、节奏的细腻把握,来塑造出富有感染力的音乐形象。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我练琴道路上的“引路人”,帮助我领悟“练琴的艺术”,让我能够真正做到用心去演奏,用音乐去传递真挚的情感,去连接更多的灵魂。
评分《练琴的艺术:如何用心去演奏》——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艺术的诗意和实践的指导。在我看来,练琴不仅仅是技术的磨砺,更是灵魂的修炼。我时常感到,自己的演奏虽然在技术上有所进步,但却缺少了那种能够打动人心的力量,那种“用心”所带来的温度和深度。这本书的作者,以一个艺术家的高度,来审视和解读练琴这一过程,这让我充满了期待。我希望作者能够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培养音乐感知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具体方法。例如,如何才能真正地“听懂”一首作品,如何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转化为手指的行动,如何让每一个音符都饱含情感,如何塑造出富有层次和张力的音乐线条。我尤其好奇,作者会如何解读“艺术”在练琴过程中的作用,它不仅仅是技巧的娴熟,更是一种对美的追求,一种对生命的感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一种更加积极、更加富有创造性的练琴心态,让练琴不再是枯燥的任务,而是一场充满惊喜的探索。我期待它能够成为我音乐旅途中的一位良师益友,指引我走向更加广阔、更加深刻的音乐世界,让我能够真正做到用心去演奏,用音乐触动更多的人。
评分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时,“练琴的艺术”这几个字便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一直认为,练琴并非仅仅是日复一日的枯燥重复,而应该是一种充满创造性和探索性的过程,一种将内心世界与音乐语言相结合的艺术。而“如何用心去演奏”,更是点明了这本书的核心价值所在。我曾经花费大量时间练习技巧,但总觉得演奏出来的音乐缺乏生命力,像是缺乏灵魂的躯壳。我渴望能够找到一种方法,让我的音乐不仅仅是悦耳,更能触动人心,引发共鸣。这本书的作者,无疑是一位在音乐领域有着深刻理解和丰富经验的艺术家。我期待她能够分享关于如何培养音乐感知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具体方法。例如,如何才能真正地“听懂”一首作品,如何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转化为手指的行动,如何让每一个音符都饱含情感,如何塑造出富有层次和张力的音乐线条。我尤其好奇,作者会如何解读“艺术”在练琴过程中的作用,它不仅仅是技巧的娴熟,更是一种对美的追求,一种对生命的感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一种更加积极、更加富有创造性的练琴心态,让练琴不再是枯燥的任务,而是一场充满惊喜的探索。我期待它能够成为我音乐旅途中的一位良师益友,指引我走向更加广阔、更加深刻的音乐世界。
评分当我在书架上瞥见《练琴的艺术:如何用心去演奏》这本书时,一股强烈的共鸣便油然而生。我一直认为,音乐是情感的语言,而“用心去演奏”正是掌握这门语言的关键。然而,在实际的练琴过程中,我常常发现自己陷入了技术至上的误区,虽然手指能够熟练地移动,但弹奏出的音乐却总是显得苍白无力,缺乏那种能够触动人心的温度。这本书的出现,正是我一直在苦苦寻觅的答案。我期待作者能够深入剖析“用心”二字的含义,它是否意味着需要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风格、情感内涵,甚至是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练习方法,帮助我打破技术与情感之间的壁垒。例如,如何通过听觉训练来增强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如何通过想象和联想来丰富音乐的表现力,如何让每一个音符都饱含情感,如何塑造出富有感染力的音乐形象。我尤其好奇,作者会如何指导读者去处理乐句的呼吸感,如何赋予音乐以生命力,使其不再是冰冷的音符组合,而是有血有肉的灵魂表达。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音乐学习生涯中的一位重要导师,帮助我领悟“练琴的艺术”,让我能够真正做到用心去演奏,用音乐去传递情感,去连接人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