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售习近平用典 第1+2辑 平装 本书收入习2014年9月以后在重要讲话(文章)中引用的148则典

预售习近平用典 第1+2辑 平装 本书收入习2014年9月以后在重要讲话(文章)中引用的148则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人民日报出版社 著
图书标签:
  • 习近平
  • 用典
  • 典故
  • 政治
  • 时政
  • 语言研究
  • 文化
  • 预售
  • 平装
  • 讲话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瑞景天宏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1530561
商品编码:27529679015
包装:平装
开本:16
套装数量:2

具体描述

习近平用典
作者:人民日报评论部 编著 著作
ISBN:9787511530561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2月
开本:16开
定价:39.00元


《习 用典(第二辑)》

《习 用典(第二辑)》是《习 用典(第 辑)》的延续。《习 用典(第 辑)》出版以来,译成英、法、德、俄、西班牙语等十余种版本,累计发行近200万册,引发巨大社会反响。《习 用典(第二辑)》是对习 新近引用的148则典故的深刻解读,是学习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读本。

书 名 《习 用典(第二辑)》
作 者 人民日报评论部
开 本 16
字 数 285千字
定 价 49.00元(平装)
书 号 平装:978-7-5115-5424-6
CIP分类 D2-0
出版时间 2018-4


本书收入习2014年9月以后在重要讲话(文章)中引用的148则典故,分为敬民、笃行、廉政等11篇,按主题对典故的现实意义进行解读,对背景义理进行解释,以帮助广大读者追溯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活水,准确理解以习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

杨振武,人民日报社社长,主持本书编写;
卢新宁,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带领评论部张铁、范正伟等撰写习 用典现实意义的解读文字;
杨立新,人民日报社总编室一读室主任,撰写典故释义文字。

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大学、中学、专科院校师生等,以及所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群。本书极其适合全民阅读活动。

【治理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 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等文中引用
1.习 引用原文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2.人民日报对此引用的解读
■ 解读
习 在很多场合,都曾引用《礼记》里的这句话,表达共产党人人民至上的初心追求和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他在党的 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因为这个初心,共产党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坚持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也因为这个初心,共产党人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作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矢志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
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习 也以“大道为公”,向国际社会宣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彰显出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打造共同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胸襟和视野。正如党的 大报告所指出的,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世界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3.此引用语句的原典
■ 原典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春秋至秦汉〕《礼记?礼运》
4.原典释义
■ 释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礼记》谓孔子理想的“大同”景象。大道:伟大的制度。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因而可实现“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通“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世界”。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是习 使用频率很高的一则典故,多被用于阐述中国外交政策。他所讲的“大道”,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公平正义”等价值观,而“天下”则指全世界。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员。其蕴含的内容比原典中更深邃、更宽广。

敬民篇
3 /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5 / 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 《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等文中引用
7 /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 《发挥亚太引 作用 应对世界经济挑战——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等文中引用

9-19……略

治理篇
23 /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 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等文中引用
25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
—— 《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 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27 /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 《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29-55……略

修身篇
59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携手追寻民族复兴之梦——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的演讲》等文中引用
61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 《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等文中引用
63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深化合作伙伴关系 共建亚洲美好家园——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等文中引用

65-91……略

笃行篇
95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 《在 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97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等文中引用
99 /行百里者半九十。
——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 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等文中引用

101-123……略

劝学篇
127 /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
——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129 / 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
——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131 /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133-147……略

天下篇
151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 《共同开创中阿关系的美好未来——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的演讲》等文中引用
153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
——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等文中引用
155 / 国虽大,好战必亡。
—— 《共创中韩合作未来 同襄亚洲振兴繁荣——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的演讲》等文中引用

157-181……略

廉政篇
185 / 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
——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187 / 治事必需通观全局,不可执一而论。
——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189 / 纪纲一废,何事不生?
—— 《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191-209……略

法治篇
213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 《在 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215 /法者,治之端也。
——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等文中引用
217 / 法之不行,自于贵戚。
——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219-229……略

辩证篇
233 / 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
—— 《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235 /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
——《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237 /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
—— 《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等文中引用

239-259……略

历史篇
263 /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
—— 《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265 /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 《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267 /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
—— 《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269-281……略

文学篇
285 / 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
—— 《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287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 《在二〇一七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289 / 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 《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291-317……略

319 / 主要参考文献
329 / 后记


人民日报 2018.4.23


《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智慧在当代的回响》 引言: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孕育了源远流长的璀璨文明,其中蕴含的智慧之光,至今依然照耀着我们前行的道路。传统文化,如同民族的基因,深深地根植于我们的血脉之中,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乃至行为准则。然而,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也面临着如何传承与创新、如何让古老的智慧焕发新的生机的挑战。本书《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智慧在当代的回响》正是聚焦于此,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审视其在当代社会中的生动实践与深远影响。 第一部分:溯源与精髓——探寻中国传统智慧的根基 本书的开篇,我们将一同踏上溯源之旅,回溯中国传统智慧的源头活水。我们将聚焦于那些塑造了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经典思想体系,深入理解其核心要义。 儒家思想的温润与担当: 儒家文化,以其“仁、义、礼、智、信”为核心,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构建和谐社会。“仁”的博爱精神,指引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互助;“义”的道义担当,要求我们明辨是非,勇于承担责任;“礼”的秩序规范,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智”的求知明辨,鼓励人们不断学习与探索;“信”的诚信为本,是人际交往和社会交往的基石。本书将深入分析这些儒家核心理念,并探讨它们如何体现在中国人的道德伦理、人际关系以及社会治理之中。我们将审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黄金法则,以及“为政以德”的治理理念,理解其在构建现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道家思想的超然与达观: 道家思想,以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哲学智慧,为我们提供了看待世界、处理问题的独特视角。老子《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揭示了柔弱胜刚强、顺应自然规律的智慧。“无为”并非消极避世,而是指顺势而为,避免人为的干预与强求,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书将深入解读道家思想中的辩证法、自然观以及养生智慧,探讨其在个体心理调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企业管理中的启示。我们将领略“道可道,非常道”的玄妙,以及“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清醒。 法家思想的严谨与务实: 法家思想,以其对法律、制度和权力的重视,为古代国家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是其公平公正的价值追求,而“明赏罚”的原则则强调了制度的有效性。本书将分析法家思想中关于法治、君权、民情等方面的论述,探讨其在现代社会法治建设、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以及反腐倡廉方面的借鉴意义。我们将理解“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视同仁”的法治精神,以及“以法治国”对于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诸子百家,兼容并蓄: 除了儒、道、法三家,本书还将触及墨家、兵家、医家等诸子百家思想的精华。墨家的“兼爱非攻”,体现了朴素的平等主义和和平主义;兵家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展现了高超的战略智慧;医家的“天人合一”,强调了身心健康的整体观。本书将呈现中国传统思想的丰富多样性,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融合的动态过程,强调中华文明的包容与创新精神。 第二部分:传承与创新——中国传统智慧的当代价值 在理解了中国传统智慧的深厚根基之后,本书将重点探讨这些古老的思想如何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并展现其重要的现实价值。 伦理道德的重塑与坚守: 在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今天,如何重塑和坚守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书将分析传统美德如孝道、忠诚、诚信、友善等在现代社会中的体现,以及如何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的侵蚀。我们将探讨如何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中,将这些优秀的传统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构建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关系。 个人修养与精神家园: 面对日益加速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社会压力,人们普遍面临着焦虑和迷茫。本书将深入挖掘传统智慧中的个人修养方法,如静坐冥想、书法绘画、品茗赏月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更能帮助我们回归内心的宁静,构建强大的精神家园。我们将学习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提升个人的抗压能力,实现身心灵的和谐统一。 国家治理与社会发展: 中国传统智慧对国家治理有着深远的启示。从“民惟命是,政在得人”的民本思想,到“大一统”的理念,再到“和而不同”的社会治理智慧,这些都为现代国家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本书将结合当代的社会实践,分析如何将这些传统智慧融入到国家政策的制定、社会制度的完善以及国际关系的构建中,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 增强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本书将阐述中国传统智慧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全球化浪潮中扮演的角色。我们如何通过深入挖掘、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并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将是本书着力探讨的议题。 第三部分:生动实践——传统智慧在各领域的应用 本书的最后一个部分,将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生动展现中国传统智慧在当今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商业管理中的“道”与“术”: 许多成功的中国企业,都巧妙地将传统智慧融入到经营管理之中。例如,将“道家”的顺势而为、以柔克刚应用于市场竞争策略,将“儒家”的仁义诚信、客户至上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将“法家”的精细化管理、赏罚分明作为制度建设的抓手。本书将通过多个鲜活的案例,展示传统智慧如何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教育领域的育人理念: 中国传统教育强调“德育为先”,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文素养。本书将分析“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教育理念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应用,探讨如何通过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教育方法,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下一代。 艺术创作与审美情趣: 无论是水墨丹青、诗词歌赋,还是传统戏曲,中国传统艺术都深深地烙印着中华智慧的痕迹。本书将探讨中国传统艺术如何通过意境的营造、留白的运用、写意的表达,传递出深刻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以及这些艺术形式如何在当代得到创新与发展,吸引着新一代的欣赏者。 日常生活中的智慧闪光: 传统智慧并非只存在于经典著作中,它同样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从待人接物中的礼仪规范,到为人处世的圆融变通,再到烹饪养生中的食疗智慧,本书将展现传统智慧如何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养着我们的生活,提升我们的幸福感。 结语: 《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智慧在当代的回响》并非是一本枯燥的说教之书,而是一次深刻的文化探索和智慧的发现之旅。本书旨在通过对中国传统智慧的系统梳理和生动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并从中汲取力量,应对现代社会的挑战,实现个人价值的提升,为构建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智慧。希望本书能成为您连接古今、感悟智慧的桥梁。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对这类书籍的期待,更多的是源于一种知识上的饥渴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高效地筛选和吸收高质量、有深度的信息,是一个永恒的挑战。这本书如果能成功地将分散在海量讲话中的精粹典故集中起来,无疑是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效率。我设想的理想状态是,通过翻阅这本书,我能构建起一个清晰的“领导人引典知识图谱”,从而在未来听到新的讲话时,能本能地联想到相关的历史参照系。这不仅能加深记忆,更能培养一种批判性思维——去思考为什么在此时此刻,要援引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故事或哲学思想。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记录了什么“新东西”,而在于它帮助我们以一种更立体、更具历史纵深感的方式,去理解和接受当代最高层级的思想体系的构建过程。

评分

拿到这本关于领导人引经据典的书,我首先关注的是它的装帧和排版设计。毕竟是平装本,便携性应该不错,方便随时随地拿出来研读。我希望里面的内容排版能够清爽大气,毕竟是严肃的政治理论学习材料,字体不宜过小,注释和原文的区分也要清晰明了。最重要的是,我非常期待它的内容组织逻辑。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还是按主题分类?如果能有一个清晰的索引或者专题分类,那就太棒了。比如,关于“文化自信”的典故集锦,或者关于“国家治理”的经典引用梳理,这样查找起来会非常高效。这种汇编的价值,就在于它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如果只是零散地在讲话中看到一两个典故,很容易一闪而过,但汇集起来,就能形成一个强大的知识体系。这对于我们普通读者理解官方话语的深层意涵,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无疑是一次极好的助推。我希望它能做得像一本高水平的学术参考书那样严谨而易读。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我深知理解官方话语中引用的古典和历史典故,对于把握政策的微妙变化至关重要。很多时候,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引用,背后可能蕴含着深远的战略考量和历史经验的总结。因此,我非常看重这本书对于这些典故的“解读”部分(如果它包含的话)。仅仅罗列出“说了什么典故”还不够,更关键的是要解释“为什么要用这个典故”,以及“这个典故在当下语境下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比如,引用某位先贤关于“居安思危”的论述,它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的具体指向是什么?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精炼的、权威的背景解析,那它的价值就远远超出了简单的资料收集册,而升华为一本深度学习的教材。我期待它能帮我打通古代智慧与当代实践之间的壁垒,让我读懂“言外之意”,提升自己的政治敏感度和理论素养。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很有意思,“预售习近平用典 第1+2辑 平装”,光是这个名字就让人忍不住想翻开看看里面的内容。我平时对政治文献和领导人讲话比较关注,特别是那些引经据典、富有深意的部分。这次看到有专门整理汇编的典故集,感觉非常实用。想必这本书会像一本精美的工具书,能帮我更深入地理解国家领导人讲话背后的文化底蕴和思想逻辑。想象一下,把这些典故放在一起,就能清晰地看到一个脉络,就像是为那些高屋建瓴的论述打上了脚注,让原本可能有些抽象的表述变得具体可感,也更有说服力了。而且,既然是“预售”,可能意味着这是第一时间就能接触到的最新整理成果,对于紧跟时事热点、想第一时间掌握政策导向的人来说,这绝对是抢先一步的学习资料。我期待看到这些典故是如何被巧妙地嵌入到现代的语境中,体现出古为今用的智慧。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引用罗列,更是一种思想的传承和创新表达。

评分

我特别留意了“第1+2辑”这个表述,这暗示着这是一套比较完整、分阶段的整理工作。这意味着编纂者在收集和筛选典故时,必然遵循了一套严格的标准。我推测,这本书收录的典故,应该都是在重要的会议、报告或公开发表的文章中被正式引用的,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代表性。我希望这本书的注释能做到精准到位,对每一个典故的出处、原意都有明确的标注,避免产生歧义。在阅读过程中,我最怕的就是看到一些引用虽然贴切,但其历史背景或引文出处模糊不清,这会极大地削弱内容的可靠性。如果这套书能确保引用的准确性和全面性,那么它就可以成为我们理解特定时期政策思想演变的重要侧面证据。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引用”的书,更是关于“话语构建”和“历史观”的微观样本研究。

评分

书非常好?学习起来。

评分

很好!

评分

书非常好?学习起来。

评分

书的质量很好,值得拥有,一次愉快的购物。

评分

发货速度非常快,包装精心保护周到

评分

很好!

评分

这是装饰品,买来装13的。

评分

给孩子买的,希望对他写作文有帮助。翻看了一下,简洁清楚,分类使用方便

评分

一直在京东上购物,快捷,方便,快递小哥态度很好,购物的感觉挺好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