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素养是人类思维框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地理学研究的核心是人地关系,旨在探索地球表面的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空间规律。借助地理学,我们得以洞悉并适应环境的变化,认识并响应文化、经济、人口与城市的空间重组,观察并可视化变幻莫测的世界,建立完整的人地思想体系。
发现地理,读懂生活中应知晓的地理学常识:
透过地理视角,理解区域之间的差异与变化。
培育人地素养,推开个人与世界的联结之门。
跨越空间界线,运用地理知识深度拓展生活。
经典之作 美国地理学家协会杰出学者奖获得者领衔编著。
全面覆盖 依照学科体系的脉络进行编排,系统介绍山海变迁、气候演化、全球资源、多样文化、经济形势、城市规划、区域传统及人与自然等精彩内容。
精美插图 450余幅图片,收录详实数据、跨时代摄影照片、代表性理论模型,辅以深入浅出的专业解读。
翻译 北京大学教授倾力合译,悉心勘校,读者窥探地理学的奥秘,从大千世界细入生活百态。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起初仅指地球的绘图与勘查,但发展到今天已经逐渐成为一门范围广泛的学科。
《地理学与生活》共十三章,分四篇,囊括自然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分支学科。全书以介绍地理学的发展、核心概念,以及四种系统性传统为开端,四大传统独立成篇。前三篇专门介绍地理学的分支学科,而区域分析传统作为全书第四篇,通过相互参照的方式对前三种传统和主题进行综合。
相对于其他地理学书籍,本书特别突出了地理学与生活的相关性,并涉及对人体有害的天气现象、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城市垃圾与危险废物的处理等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平实、生动的文字与丰富的实例使本书可读性强,读者通过本书亦会获得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著者简介
著者:(美)阿瑟·格蒂斯(Arthur Getis) (美)朱迪丝·格蒂斯(Judith Getis)(美)杰尔姆·D. 费尔曼(Jerome D. Fellmann)
阿瑟·格蒂斯(Arthur Getis),获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与人合著多本地理学教科书和两本地图模式分析专著。任《地理分析杂志》(Journal of Geographical Analysis)联合主编和《地理分析》(Geographical Analysis)与《区域科学论文集》(Papersin Regional Science)编委多年,圣迭戈州立大学伯奇地理研究所所长。2002年,荣获美国地理学家协会杰出学者奖。
朱迪丝·格蒂斯(Judith Getis),获密歇根大学学士、硕士学位。她和丈夫阿瑟·格蒂斯是美国中学地理学计划的发起者。
杰尔姆·D. 费尔曼(Jerome D. Fellmann),获芝加哥大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除了在韦恩州立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北岭分校任客座教授外,主要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任职。教学与科研兴趣主要集中在人文地理领域,特别是城市与经济地理,以及地理文献和地理教育等方面。
译者简介
译者:黄润华 韩慕康 孙颖
黄润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地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土壤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环境科学教学和研究。参与的项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与国家自然科学奖。主要译著有《重新发现地理学》《当代地理学要义——概念、思维与方法》和《美国环境科学百科全书》等。
韩慕康,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地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海岸地貌、构造地貌和地震地质方面的研究。参编专著和辞书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2项。
孙颖,199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获得人文地理学硕士学位。现就职于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城市科学系,任讲师。曾参与翻译《当代地理学要义——概念、思维与方法》等著作。
媒体推荐
对应精装版入围以下书单:
百道好书榜 2017年榜·新知类 TOP100
新浪好书榜 2017年榜·生活艺术新知类
豆瓣读书 2017上半年50本热门高分图书·非虚构类
豆瓣读书 2017年度读书榜单·受关注图书
不止读书 2017年度新书推荐100本
北大附中初一必读书目
2017凤凰读书计划
《第一财经·阅读周刊》 2017年4月一周荐书
名人推荐
《地理学与生活》特别突出了地理学与人们生活的相关性,这恰好体现了人地关系研究是地理学的核心内涵。
——郑度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前所长,中国地理学会前理事长
地理知识是当代人必备的一种重要竞争能力,然而地理学浩如烟海,如何简捷地得其要领呢?《地理学与生活》为此打开了一扇“芝麻之门”。
——蔡运龙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资源与环境地理系前主任
地理学是研究世界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学科,只有对这两种环境有所了解,世界上的人们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共享幸福。《地理学与生活》既是一本优秀教科书,也是一本优秀的科普著作,值得一读。
——王恩涌教授,北京大学地理系前主任
前 言
第1章 绪 论
第2章 地 图
第一篇 地球科学传统
第3章 自然地理学:地貌
第4章 自然地理学: 天气与气候
第5章 自然资源地理
第二篇 文化-环境传统
第6章 人口地理学
第7章 文化地理学
第8章 空间相互作用
第9章 政治地理学
第三篇 区位传统
第10章 经济地理学
第11章 城市地理学
第12章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第四篇 区域分析传统
第13章 区域概念
附录:地图投影
重要词汇
译 后 记
出版后记
这本书的编排实在是太有心了,我很少看到一本学术性这么强的著作还能保持如此高的可读性和观赏性。插图的质量简直没得挑,每一张图片都不仅仅是装饰,它们是解读复杂地理信息最直观的钥匙。那种高清晰度的卫星图像、富有冲击力的地质剖面图,让那些抽象的地理概念瞬间具象化了。我记得有一章讲到板块构造,文字部分我已经大致理解了,但看到那几张动态模拟图,我立刻就明白了地球内部能量是如何驱动地表变化的。对于我这种视觉学习者来说,这简直是救星。而且,它并没有一味地堆砌精美图片,每张图的配文都恰到好处,既解释了图片内容,又将其嵌入到更广阔的地理学叙事中。如果要送给朋友一本能提升气质和见识的书,这本书绝对是首选,它兼顾了知识的深度和阅读的愉悦度,达到了完美的平衡。
评分说实话,我过去对很多热点新闻背后的地理成因是一知半解的,总觉得那些冲突、资源分配不均都是“老生常谈”的政治问题。然而,这本书用非常扎实的地理学原理,把这些复杂的现实问题剖析得井井有条,让我有了一种抽丝剥茧的清晰感。它不是在简单地描述“哪里有什么”,而是在解释“为什么会这样”。比如,探讨水资源短缺时,它会追溯到古老的河流路径和现代的农业灌溉模式,这种历史感和空间感的结合,让人对现实世界有了更深层次的敬畏。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获得了一副全新的“透视眼镜”,去看待地图上那些密密麻麻的线条和标记,它们背后蕴含着巨大的自然力量和人类的生存智慧。这绝对不是一本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它会成为我未来理解世界新闻和规划旅行的重要参考。
评分我很少给一本工具书写这么长的感受,但《地理学与生活》真的让我耳目一新。它最厉害的一点在于,它成功地让地理学从一个“学科”变成了一种“思维方式”。以前我看到地形图,只会觉得是平面的表示;现在,我能联想到风的流向、雨水的汇集路径,甚至能想象出古代的人们是如何沿着这些自然屏障进行迁徙和贸易的。这种将二维地图转化为三维动态思考的能力,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宝贵的财富。它教会我如何用空间思维去分析问题,去预测趋势,去欣赏世界格局的宏大与精妙。对于任何想提升自己认知维度、想让自己的谈吐更有深度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知识体系是极其坚实和有趣的基石。读它,感觉自己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门。
评分天呐,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人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地理这东西吧,听起来挺枯燥的,无非就是背几个国家的首都和山川河流的名字。但拿到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自己错得有多离谱。它完全颠覆了我对地理学的传统认知,不再是那种死板的教科书模样。它更像是一本引人入胜的旅行指南,又像是一本揭示世界运作规律的侦探小说。随便翻开一页,都能被那些巧妙的图表和精炼的文字所吸引,讲的那些概念,比如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或者不同文化如何因地貌而演变,都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特别喜欢它那种将宏大的全球视角与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联系起来的能力,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是如何塑造了我们的一切。读完之后,感觉自己看世界的“滤镜”都变得清晰锐利了许多,那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真是太棒了!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底,说实话,比我读过的很多文学作品都要耐人寻味。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沉稳,带着一种智者的冷静和对自然万物的尊重,但又绝不刻板说教。它成功地避开了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用一种非常亲切、甚至带点哲思的口吻,引导读者进入地理学的殿堂。我特别欣赏它对于“地方感”(Sense of Place)的探讨,它不仅仅是关于地理坐标,更是关于人类精神和文化如何扎根于特定环境中的复杂互动。读到那些描述人类如何适应极端环境的案例时,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我们现代生活的脆弱性和我们对环境的依赖性。这种对人地关系的深入挖掘,让我感觉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地理知识普及,更像是一本关于“我们如何存在于此”的人生哲学读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