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探讨陶渊明诗歌和文化双重偶像地位确立过程的著作。作者主要着眼于陶渊明的身后声名是如何被建构起来以及他的作品被逐步接受所涉及的机制问题,是典型的用西方理论解读中国史、中国文学史的著作。本书的研究跨度从六朝直至清末民初,将陶渊的具体研究放到特定的历史语境之中,展示出将陶渊明建构成中国最伟大的文化偶像之一,是一个集体性的、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对陶渊明生活和作品的众多解读,源于变化的审美和道德的需求,以及新的诠释实践和评价体系的发展。
##其质量很好地解释了为何最后没能留在哥大......北美中古文学三田估计最平庸就是她了
评分视角挺好,用姚斯的接受理论来研究陶渊明在历代的阅读和理解情况,但行文沉闷,没什么新意,读来乏味。另“唐代诗歌对陶渊明的运用”一章,王绩误为“王籍”,算是比较大的纰漏。
评分 评分 评分##导师有传播学功底,研究诗经学也是走的传播学方向。 有传播就有接受,传播与接受之间的延迟与错位,很值得思考。这里甚至可以引入鲍德里亚的“诱惑”“拟真”等概念。 这本《阅读陶渊明》,切入的视角是好的,但既没有材料上的扎实与广泛,又不能在视野与思想上不断跳跃。所以读完后,启发不多。 可惜。
评分##陶渊明的自传式写作和自我建构给人印象深刻。既然这么多人包括渊明自己都参与了对他的建构,真实的陶渊明如何可能?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这是历史的困惑,也是历史的魅力。十八年四月十一日阅讫于长沙望岳楼寓次。
评分##其质量很好地解释了为何最后没能留在哥大......北美中古文学三田估计最平庸就是她了
评分##作者的思路很严谨,从接受史看陶渊明的建构,隐逸,人格章感觉作者的想法很有逻辑。接受史章尤其明清块有资料分析之感。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