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写作入门(第五版)

科技论文写作入门(第五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孙玮赵卫国张迅编著 著
图书标签:
  • 科技写作
  • 论文写作
  • 学术写作
  • 科研方法
  • 写作入门
  • 第五版
  • 理工科
  • 研究生
  • 本科生
  • 论文规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淮安区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86840
商品编码:26999519655
包装:平装-胶订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2-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科技论文写作是理、工、农、医等各专业学生必须经历的学习环节之一,是学生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论文写作入门》系统介绍了科技论文的概念、特点和写作要领,详细介绍了论文标题、作者署名、通讯地址、摘要、关键词、正文、结论、致谢、附录、参考文献及图标制作等的写作方法,对初学者及科研人员均具有很大的参考作用。 《科技论文写作入门》可作为高等院校各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科研人员的参考读物。

目录
绪论001 1科技论文写作浅说007 1.1从科技论文写作说起007 1.2新技术革命引发的思考009 1.3完善自我、与时俱进、迎接挑战012 1.4科技论文是素质提高和进步的标志014 1.5反思学术研究的时代意义017 习题与思考题022 2科技论文概述023 2.1科技论文的概念和特点023 2.1.1创造性023 2.1.2科学性026 2.1.3学术性027 2.1.4实践性028绪论001
1科技论文写作浅说007
1.1从科技论文写作说起007
1.2新技术革命引发的思考009
1.3完善自我、与时俱进、迎接挑战012
1.4科技论文是素质提高和进步的标志014
1.5反思学术研究的时代意义017
习题与思考题022
2科技论文概述023
2.1科技论文的概念和特点023
2.1.1创造性023
2.1.2科学性026
2.1.3学术性027
2.1.4实践性028
2.2科技论文的分类029
2.2.1研究报告029
2.2.2学位论文031
习题与思考题035
3科技论文的写作036
3.1科技论文的写作过程036
3.1.1材料准备和构思036
3.1.2起草038
3.1.3修改039
3.2科技论文的写作要求042
3.2.1理论型论文042
3.2.2实验型论文043
3.2.3描述型论文045
习题与思考题050
4科技论文的表述形式051
4.1概述051
4.2科技论文的规范形式054
4.2.1规范形式的意义和作用054
4.2.2规范形式的构成部分056
4.3科技论文的简略形式059
4.3.1摘要059
4.3.2研究简报061
4.3.3快报061
4.3.4题录068
4.4科技论文的特殊形式069
4.4.1综述069
4.4.2墙报070
习题与思考题073
5科技论文的构成074
5.1概述074
5.2标题075
5.2.1标题的拟定要点075
5.2.2标题与论文主题的关系076
5.2.3注意事项077
5.2.4立题背景说明078
5.3署名079
5.3.1署名的意义079
5.3.2署名的原则080
5.3.3署名的形式081
5.4作者的工作单位082
5.4.1标述原则082
5.4.2标述方法084
5.5摘要085
5.5.1摘要的概念085
5.5.2摘要的写作要求087
5.5.3关于英文摘要087
5.6关键词089
5.6.1关键词的含义089
5.6.2关键词的确定及标引方法090
5.7正文091
5.7.1引言091
5.7.2证明或实验过程093
5.7.3实验结果和讨论104
5.7.4实验描述的微视频示范105
5.8结论108
5.9附录109
5.10致谢110
5.10.1致谢的要点110
5.10.2致谢对象110
5.11参考文献111
5.11.1概述111
5.11.2参考文献标注方法114
5.11.3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和著录格式117
5.11.4关于缩写119
5.12论文示例及解析121
5.12.1示例论文背景介绍121
5.12.2示例论文解说128
习题与思考题130
6科技论文中的技术问题131
6.1专业技术语言131
6.2数字的使用142
6.2.1汉字数字的用法143
6.2.2阿拉伯数字的用法143
6.3图和表的制作145
6.3.1图的制作145
6.3.2表的制作146
习题与思考题148
7毕业论文(设计)浅说149
7.1撰写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和意义149
7.2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要求152
7.3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指导154
7.4毕业论文(设计)的准备156
7.5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准备156
习题与思考题158
8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概论159
8.1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浅说159
8.1.1工程硕士教育的发展背景159
8.1.2工程硕士教育催化“中国制造”的质变160
8.2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准备过程162
8.2.1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准备工作162
8.2.2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和中期检查165
8.3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要求167
8.3.1概述167
8.3.2论文选题的基本要求168
8.3.3论文形式的基本要求168
8.3.4论文内容要求169
8.3.5论文形式的规范要求169
8.4论文的答辩和发表170
8.4.1论文答辩170
8.4.2论文的评价标准171
8.4.3学位论文的发表172
8.4.4学位授予172
习题与思考题173
9附录174
9.1科技论文中常用符号与词头174
9.1.1希腊字母(正体与斜体)174
9.1.2数字词头175
9.1.3基本单位词头175
9.2法定计量单位176
9.2.1概述176
9.2.2 SI基本单位176
9.2.3SI基本单位的定义176
9.2.4SI导出单位177
9.2.5可与SI并用的我国法定计量单位178
9.2.6文稿中应停止使用的单位179
9.2.7单位使用的注意事项180
9.3GB/T 7713.3—2014科技报告编写规则(摘录)181
9.4GB/T 7713.1—2006学位论文编写规则(摘录)182
9.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4706—1993183
习题与思考题190
后记191
显示全部信息

《探索未知:科学研究的启航之路》 一、 时代浪潮下的科研初心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科技创新已成为驱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引擎。无论是基础科学的深邃探索,还是应用技术的大胆突破,都离不开严谨的科学研究。然而,对于每一个怀揣科研梦想的探索者而言,从一个灵光乍现的念头,到一个被学界认可、推动知识边界的成果,其间的道路并非坦途。这其中,科学研究的起点——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并最终用清晰的语言将其呈现——显得尤为关键。 本书并非一本传授具体写作技巧的“工具书”,更不是一本打包票能让你一蹴而就成为学术明星的“秘籍”。它旨在引导每一位初涉科研之道的年轻学者,去感受科学研究的魅力,去理解其背后的逻辑与精神,并在此基础上,为你的探索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将一同审视,在浩瀚的知识宇宙中,如何找到属于你的那片星辰大海,如何孕育出具有原创性与生命力的研究课题。 二、 科学的灵魂:问题意识的觉醒 一切伟大的科学发现,都源于一个深刻而有意义的问题。问题,是科学研究的火种,是驱动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被海量的数据和信息包围,如何在其中辨别出真正值得探究的“空白”或“疑点”,考验着研究者的洞察力。 本书将从“问题意识”的培养入手。我们不追求“大而全”的问题,而鼓励从细微之处着眼,从身边现象入手,培养对事物运作机制的好奇心和质疑精神。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广泛阅读文献,发现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识别那些“尚未解决”的难题。我们会学习如何将模糊的观察转化为清晰的研究问题,并通过对问题的层层剖析,明确研究的边界与目标。这是一个需要耐心、细致和批判性思维的过程,也是科学研究中最具创造力的环节之一。 例如,你可能观察到某种植物在特定环境下生长异常,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生物化学机制?你可能注意到一种社会现象的发生规律,其驱动因素是什么?你可能在使用某个现有工具时,发现了其效率或精确度的提升空间,如何才能实现突破?这些看似微小的疑问,都可能成为孕育出重要研究的温床。本书将引导你通过与前人的对话,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挑刺”,发现可以继续深耕的土壤。 三、 研究的基石:逻辑与方法的严谨 一旦有了清晰的研究问题,接下来的关键便是如何科学地去解答它。这需要我们掌握一套严谨的研究逻辑和有效的研究方法。科学研究并非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建立在证据、逻辑和可重复性之上的系统性活动。 本书将带你走进科学研究方法的殿堂。我们将初步了解不同学科领域常用的研究范式,例如实验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模拟研究等,理解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优势。我们还将重点关注科学研究的核心要素:变量的设定、对照组的设计、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在逻辑层面,我们将学习如何构建一个严密的论证链条,从研究假设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引出预期结果,并最终将实验或观察到的证据与假设进行对接。这涉及到因果关系的理解,相关性与因果性的区别,以及如何避免逻辑谬误。本书并非提供一套万能的“方法论”,而是希望你能理解各种研究方法的精髓,并能根据你的研究问题,选择最适合的工具。 例如,如果你想研究某种新型肥料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你需要设计对照组(未使用肥料的作物),明确变量(肥料用量、土壤类型、光照条件等),并设计合理的采集和测量方法。你需要理解,仅仅观察到使用肥料的作物产量更高,并不能直接证明肥料是唯一原因,还需要考虑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并通过严谨的实验设计来排除干扰。本书将帮助你建立这种严谨的研究思维。 四、 思想的表达:清晰与精准的语言 即使拥有了卓越的洞察力和严谨的研究方法,如果不能用清晰、准确的语言将你的研究成果有效地传达给他人,那么它的价值将大打折扣。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将新知识融入人类共享的智识体系,而语言是实现这一目标不可或缺的载体。 本书将不仅仅停留在“写作技巧”的层面,而是强调“思想的表达”。我们关注的是如何将抽象的研究思路、复杂的数据分析,转化为普通人能够理解的、具有说服力的文字。我们将探讨科学语言的特点:客观性、精确性、简洁性。 本书将引领你思考,如何组织你的研究内容,使其结构清晰、逻辑流畅。从引言的提出问题到背景的梳理,从方法的详述到结果的呈现,再到讨论的深入分析和结论的升华,每一个部分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和功能。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恰当的术语,如何避免模棱两可的表述,如何用图表和数据说话,以及如何有效地引用他人的工作,尊重知识产权。 我们强调的是,写作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思想的梳理和逻辑的呈现。你需要学会如何将你头脑中纷繁复杂的想法,一步步地“翻译”成读者能够理解的文字。这需要反复的思考、推敲和修改。本书将引导你关注写作的每一个环节,从构思提纲到遣词造句,从段落间的过渡到全文的整体风格,力求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五、 严谨的同行:科研伦理与学术诚信 科学研究并非孤军奋战,它建立在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学术共同体之上。在这个共同体中,每一个研究者都肩负着维护学术诚信和遵守科研伦理的责任。这不仅是对自己研究负责,更是对整个科学事业负责。 本书将初步探讨科研伦理的重要性。我们将理解为何要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为何要避免抄袭和剽窃。我们将了解数据造假、虚假陈述等行为的严重后果,以及它们对科学进步的破坏性。 我们还将讨论科学研究中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规范。如何在团队中有效协作,如何公正地对待合作者的贡献,如何以尊重的态度参与学术讨论,这些都是成为一名合格的科研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素养。 本书旨在培养一种健康的科研心态:尊重事实,追求真理,乐于分享,勇于担当。我们将理解,科学的进步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伟大事业中的一员。 六、 启程远航:未来的探索之路 《探索未知:科学研究的启航之路》并非终点,而是一个起点。它希望点燃你对科学研究的热情,为你即将踏上的征途提供最初的指引。科学研究的道路漫长而充满挑战,但也同样充满惊喜和成就感。 本书所倡导的,是一种主动学习、批判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它鼓励你保持好奇,勇于质疑,敢于探索。无论你未来将走向哪个研究领域,无论你将扮演何种角色,这些贯穿于本书的科学思想与方法,都将是你宝贵的财富。 愿你在探索未知的旅程中,初心不改,步履坚定。愿你的研究,能够为人类知识的星空,增添一抹属于你的璀璨光芒。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在行业一线工作的工程师,我接触科技论文的机会并不算少,但真正拿起笔来写,却总是感觉力不从心。之前的经验大多是参与修改他人的论文,或者摘录关键信息。接触《科技论文写作入门(第五版)》后,我才意识到,许多看似“顺理成章”的写作技巧,背后都有其深刻的原理和方法论。这本书并没有直接灌输具体的写作模板,而是从更宏观的层面,讲解了科技论文的本质,以及其在学术界、产业界的作用。我非常喜欢书中对于“学术诚信”和“学术伦理”的强调,这部分内容在实际操作中非常重要,但常常被初学者忽视。作者用非常生动的语言,解释了抄袭、剽窃等行为的严重后果,以及如何通过规范的引用来避免这些问题。同时,书中对于“同行评审”的讲解,也让我对论文发表的流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理解了为什么需要经过多轮的修改和打磨。这本书帮助我理解了科技论文不仅仅是个人研究成果的展示,更是学术共同体之间交流和进步的载体。它让我意识到,写好一篇论文,不仅要写出自己的思想,更要尊重前人的劳动,并清晰地与同行进行沟通。

评分

拿到《科技论文写作入门(第五版)》的时候,我正面临着一个比较棘手的技术报告撰写任务,要求非常高,需要将复杂的项目进展以一种易于理解且具有学术严谨性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之前尝试过一些网上搜集到的资料,但感觉都比较零散,不成体系。这本书就像及时雨,它的结构非常清晰,从宏观的论文整体框架,到微观的句子表达,都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摘要”和“关键词”的章节。作者详细阐述了如何用最精炼的语言概括论文的核心内容,以及如何选择能够准确反映研究方向的关键词。这对于提高论文的可见度和被引用率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关于“讨论”部分的指导,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它不仅仅是重复实验结果,而是要深入分析结果的意义、局限性,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这种深入的思考和论述,能够极大地提升论文的价值。总而言之,这本书帮助我建立了一种“结构化写作”的思维模式,让我能够更有条理、更有效地组织我的想法,并将它们转化为清晰、有说服力的文字。

评分

阅读《科技论文写作入门(第五版)》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在接触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科技论文写作无非就是把事实堆砌起来,然后加上一些“学术”的辞藻。然而,这本书从根本上颠覆了我的这种认知。它不仅仅是一本教你写文章的书,更是一本教你如何进行严谨的学术思考的书。书中强调的逻辑性、条理性以及批判性思维,贯穿了整本书的写作指导。我尤其对关于“创新点挖掘”和“问题陈述”的章节印象深刻。作者并非空谈理论,而是通过大量的实例,展示了如何从现有研究的缝隙中发现新的切入点,如何清晰、准确地界定研究问题,以及如何将这些问题与现有知识体系联系起来。此外,书中对“数据呈现与分析”的讲解也极其到位,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如何画图,更是引导你思考如何通过图表最有效地传达研究信息,避免误导读者。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我认识到,一篇优秀的科技论文,不仅仅是语言的组织,更是思想的呈现和逻辑的推理。这本书帮助我建立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科技论文的写作,让我明白,写作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科学探究的表达方式。

评分

说实话,我之前对于“写作”这件事,总有一种“凭感觉”的认知,觉得主要还是看天赋。然而,《科技论文写作入门(第五版)》彻底改变了我这个想法。它让我明白,写作,尤其是科技论文写作,是一门可以通过系统学习和刻意练习来掌握的技能。书中对“语言表达”的重视程度,让我颇感意外。从词汇的选择,到句子的构成,再到段落的衔接,每一个细节都被作者细致地剖析。它鼓励使用清晰、简洁、准确的语言,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表达和过于华丽的辞藻。这一点对于非母语的作者来说尤其重要。我非常喜欢书中关于“被动语态与主动语态的选择”的讨论,以及“如何避免冗余表达”的技巧。这些看似微小的方面,却能够极大地提升论文的可读性和专业性。这本书不仅仅教我如何“写”,更教我如何“思考”,如何用严谨的逻辑和清晰的语言来表达我的科学思想。它让我意识到,科技论文的写作,是对思维能力的极致考验,而这本书,正是通往这个目标的一本绝佳的指南。

评分

这本《科技论文写作入门(第五版)》在我手中已是翻阅数月,虽然我并非科班出身,也非整日与学术论文为伴,但平日工作中偶尔需要梳理研究成果,撰写一些报告性质的文档,之前总是抓瞎,不知从何下手,甚至连一些基础的学术规范都模糊不清。接触这本书之前,我总觉得写论文是一件十分高深且枯燥的事情,需要掌握大量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以及那些似乎只存在于导师讲解中的“潜规则”。然而,当我翻开这第五版时,我惊喜地发现,它用一种极其易懂且循序渐进的方式,将原本庞杂的论文写作流程化繁为简。从最初的选题构思,到文献的搜集与分析,再到论文结构的搭建,每一个环节都被拆解得明明白白。书中给出的具体案例和指导,例如如何提炼研究问题、如何组织论文的引言部分、如何设计实验方法、如何呈现结果以及如何写出言简意赅的讨论和结论,都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关于图表制作和参考文献格式的部分,详尽的讲解和规范的示例,彻底解决了我在这些“细节”上的困扰。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细致的导师,不厌其烦地为我解答每一个疑惑,让我对科技论文写作不再感到畏惧,而是充满信心。它并没有直接教我“写什么”,而是教会我“怎么写”,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引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