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美术分类全集 中国寺观壁画全集(5):明清寺院佛传图
定价:348.00元
作者:广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2-01
ISBN:9787540675783
字数:
页码:238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1.88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寺观壁画全集(5):明清寺院佛传图》以现存寺观壁画为主,既要照顾到佛道壁画的地区和造型内容,又要兼顾壁画特色及其艺术价值。
《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寺观壁画全集(5):明清寺院佛传图》汇集了青海乐都瞿昙寺、甘肃永登连城妙因寺、甘肃红城感恩寺的佛传故事壁画,是藏区壁画中具有汉传佛画特点的代表性作品。
目录
高天厚土 三水灌沐——青海乐都瞿昙寺、甘肃永登连城妙因寺、甘肃红城感恩寺佛传笔画
图版
善财童子参文殊菩萨 明
善财童子参德云比丘 明
善财童子参海云比丘 明
善财童子参善住比丘 明
善财童子参弥伽长者 明
善财童子参解脱长者 明
善财童子参海幢比丘 明
善财童子参休合优婆夷 明
善财童子参毗目瞿沙仙人 明
善财童子参胜热婆罗门 明
善财童子参慈行童女 明
善财童子参善见比丘 明
善财童子参遍友童子 明
善财童子参妙月长者 明
善财童子参无胜军长者 明
善财童子参德生童子和有德童女 明
善财童子再参文殊菩萨 明
善财童子参普贤菩萨 明
观察世间 清
观察世间(局部》 清
谒见帝释清
谒见帝释(局部》 清
指示慈航清
指示慈航《局部》 清
叩问天鼓 清
叩问天鼓《局部》 清
勘定菩萨救世(?) 清
跪拜清
帝释天后及其侍女 清
鹿车与驭手清
执仪仗者清
迎请高僧清
供养上师清
将军出行清
帝释天敕净居天子往兜率天宫 清
拜谒清
七佛清
兜率请降清
净居天子前来请菩萨下生 清
麒麟车清
须弥山清
净居天子为护明菩萨选降处 明
护明菩萨降摩耶夫人临腹 明
摩耶夫人临腹 明
宫女明
护明菩萨树下降生 明
步步生莲 明
树下诞生和九龙灌浴 明
九龙灌浴 明
朝贺天众 明
六宫彩女拥太子归宫 明
众彩女明
净饭王新成七宝衣履太子体 明
净饭王与太子 明
净饭王取四海之水为太子灌顶 明
净饭工明
取水途中 明
纯陀占太子 明
净饭王与纯陀 甽
人臣与武上 甽
魔女炫媚 明
调伏醉象清
魔车拒战 清
献钵奉食(?) 清
演说妙法清
船师悔责清
负杖僧清
船师清
魔众拽瓶清
佛清
魔众清
鬼子母揭钵 清
释迦牟尼佛 清
揭钵清
金刚请食(?) 清
化诸(?) 清
佛与弟子、力士 清
诸僧俗清
急流分断 清
佛与二菩萨 清
忉利天众迎佛升天宫说法 明
忉利天及其眷属 明
佛与弟子明
余刚力士 明
龙王迎佛入龙宫说法 明
说法明
龙王及其眷属 明
多闻天和广目天 明
飞行天人 甽
佛投记弥勒劫尽 明
叫工 甽
释迦牟尼佛及其眷属 明
力士甽
授记迦叶 明
佛与胁侍弟子 明
右侧胁侍弟子 明
付嘱国王大臣护持佛法 明
国王大臣 明
迦叶与力士 明
菩萨等众 明
佛法东流华夏 明
佛与眷属 明
华夏礼佛 甽
礼佛者明
佛指移石 明
向佛顶礼(之一 )明
向佛顶礼(之二) 明
求度(?)清
付嘱龙王 清
向龙说法 清
龙王清
龙王及其眷属 清
佛现金刚(左侧) 清
佛现金刚(右侧) 清
金刚与供养者 清
佛与胁侍清
猴子嬉戏 清
茶毗法则 清
僧人清
茶毗法则与造塔法式 清
造塔法式 清
双林入灭 清
弟子举哀清
金刚哀恋《之二)清
金刚哀恋(之三)清
升空说法清
摩耶夫人及其胁侍 清
升空说法与圣火自燃 清
圣火白燃清
天王浇圣火 清
八王分舍利 清
众王相争,大臣评判 清
乇、王后与大臣 清
诸王清
迦叶付法 清
达摩东渡 清
藏式塔龟 清
弟子阿难清
伎乐天清
王子出行 清
顶礼释迦牟尼佛清
出游清
马清
闻法菩萨清
仪仗行列清
宫殿建筑清
净上变清
多闻天王与广目天王 清
广目天王清
持国天王与增长天王 清
指示慈航 明
帝释天明
净居天明
天人与天鼓 明
兜串请降 明
护明菩萨 明
二力上明
净居天明
家选净饭王明
白象入胎明
白象明
树下诞生 七步生莲 明
树下诞生 明
左胁出生 明
七步生莲 明
九龙灌浴 明
四天王 明
从园还城 明
仙人占相 明
园林嬉戏(二) 明
入学从师 明
习学书数 明
习翠书数(局部) 明
入翠从师·箭穿铁鼓 明
箭穿铁鼓 明
掷象出城 明
欲行游观明
四门游观(出东门见老人工?)明
四门游观(出南门见病人工?)明
四门游观《出西门见死人工?)明
四门游观(出北门遇沙门二?)明
得遇沙门 明
沙门明
侍从明
沙门点化 明
车匿等侍从 明
沙门明
亲族谏劝(?) 明
太子明
众人明
嘱咐释子 明
……
图版摄影
图版说明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对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些能够讲述故事的画作。《明清寺院佛传图》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对故事性艺术的追求。它所呈现的不仅仅是一幅幅静态的画面,而是一系列连续的、富有叙事性的场景。佛传故事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而明清时期画师们通过精湛的技艺,将这些故事在寺庙的墙壁上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书中对每一个场景的解读,都仿佛在为我讲述一段跌宕起伏的故事,让我能够跟随佛陀的足迹,体验他从诞生到涅槃的整个历程。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人物情感的刻画,即使是壁画,也能从中感受到喜怒哀乐。例如,在描绘佛陀面对诱惑时的场景,画面中的人物表情和姿态都充满了张力,让人能够感受到那种内心的挣扎与坚定。这种将故事性、艺术性与宗教性完美结合的作品,实在是令人惊叹。这本书不仅仅是艺术欣赏,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从中汲取了许多关于生命、智慧和慈悲的力量。
评分这套《中国美术分类全集》的出版,无疑是中国美术史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学术成果。而《明清寺院佛传图》作为其中的一卷,其学术价值更是不可估量。书中收录的壁画作品,很多都是首次以如此详尽和系统的形式出版,为学者们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我注意到书中在对壁画的考证方面做得非常严谨,引用的文献资料也十分丰富,这使得书中提出的观点和分析都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例如,对于一些壁画中出现的特定图像符号,书中都给出了详细的解释和溯源,这对于理解壁画的深层含义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对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壁画风格的比较分析,也揭示了佛教艺术在中国发展演变过程中的规律性。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壁画图像学研究的深入,它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图像描绘,而是深入到图像背后的文化、宗教、社会语境,揭示了壁画所承载的复杂信息。对于研究明清时期佛教艺术、社会史、文化史的学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必不可少的参考书。
评分我作为一个对中国佛教历史和艺术发展感兴趣的爱好者,一直以来都在寻找能够系统性了解寺观壁画的资料。这套《中国美术分类全集 中国寺观壁画全集》正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尤其是《明清寺院佛传图》这一卷,简直是我的“及时雨”。我之前接触到的相关资料大多比较零散,不成体系,而这本书将明清时期各个地区的佛传图壁画汇集在一起,进行了分类和梳理,这对于我进行学术研究或者个人学习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不仅展示了大量精美的壁画作品,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地探讨了这些壁画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书中对壁画中故事情节的解读,也让我对佛教经典的理解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例如,书中对佛祖降生、成道、说法、涅槃等关键事件的描绘,不仅在画面上精雕细琢,在文字解读上也力求准确和深入,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佛教的教义和传播过程。此外,书中还提及了部分壁画的修复过程和现状,这对于了解壁画的保护和传承也很有意义,让我看到了古老艺术的生命力。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建筑和装饰艺术感兴趣的读者,我发现《明清寺院佛传图》这本书的内容,与我的兴趣点有着极高的契合度。寺庙建筑本身就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而壁画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增添了无数的艺术魅力。这本书将佛传故事与寺庙建筑环境相结合,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壁画在整个建筑空间中的作用和意义。书中对壁画的描绘,也常常会涉及到寺庙建筑的细节,例如屋顶的样式、斗拱的结构、梁柱的装饰等等,这些都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信息。我尤其关注书中对壁画与建筑空间互动的解读,比如某些壁画是如何根据建筑的结构而进行构图的,又是如何与建筑的采光、通风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这种跨学科的视角,让我对中国古代艺术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古代工匠们在创作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智慧和匠心。
评分初次翻阅这套《中国寺观壁画全集》,尤其是《明清寺院佛传图》这一卷,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其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我原本对佛传图的概念仅限于一些零散的印象,但这本书如同一个百科全书,将明清时期寺院中绘制的佛传故事壁画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呈现。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图片,更像是带着读者穿越时空,亲临那些古老的寺院,去感受壁画背后所承载的宗教信仰、历史变迁以及当时的艺术风貌。书中对每一幅壁画的介绍都详尽入微,从壁画的创作年代、地点,到具体描绘的情节、人物,甚至是壁画的艺术风格、技法特点,都进行了细致的解读。这让我了解到,同一佛传故事,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会有如此多样的表现形式和艺术诠释,充满了地域特色和时代烙印。例如,书中对某些壁画中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以及衣纹处理的细腻程度,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让我对古代画师的精湛技艺有了更深的认识。这种由表及里,由形至神的解读方式,让原本可能略显枯燥的图像信息变得鲜活生动,充满了故事性,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评分我之前一直对寺庙壁画抱有一种敬畏之心,觉得它们是遥不可及的艺术珍品。然而,《明清寺院佛传图》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以一种非常平易近人、深入浅出的方式,将这些宏伟壮观的艺术作品呈现在我面前。书中对佛传故事的解读,非常贴近现代人的理解习惯,即使我不是佛教徒,也能从中感受到佛陀一生波澜壮阔的经历以及他所传达的慈悲与智慧。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壁画艺术本身的分析,比如色彩的运用,线条的勾勒,人物造型的动态等等,都进行了非常专业的讲解,却又不失通俗易懂。我甚至可以根据书中的描述,在脑海中“看到”那些壁画的细节,感受到画师当时的心境和创作意图。这本书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我一步步走进这些壁画的世界,让我不仅看到了“什么”,更明白了“为什么”和“怎么看”。这种体验式的阅读,让我对中国古代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我对佛教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我在翻阅《明清寺院佛传图》这本书时,被其中所展现的色彩运用深深吸引。明清时期的寺院壁画,其色彩的运用往往是既丰富又和谐,既鲜艳又不失庄重。书中对壁画色彩的还原度非常高,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画家们是如何运用矿物质颜料,调配出如此绚丽夺目的色彩。例如,佛陀的金黄色法衣,僧侣的赭石色僧袍,以及背景中建筑的朱红色和琉璃瓦的青绿色,都显得格外鲜活。更重要的是,书中对色彩象征意义的解读,让我对壁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知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同的颜色往往蕴含着特殊的寓意,而佛教艺术更是如此。书中对这些色彩的分析,让我了解到,画家们在选择颜色时,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传达特定的宗教观念和情感。这种对色彩运用的深入剖析,让我对中国古代绘画的色彩哲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传统的宣纸质感,摸上去有种温润的触感,色彩搭配上,以一种沉静的黛蓝色为主调,辅以烫金的“中国美术分类全集”和“中国寺观壁画全集”字样,显得既庄重又不失典雅。当我翻开书页,纸张的厚度适中,不易透墨,印刷的色彩还原度非常高,无论是佛传故事中人物的服饰细节,还是寺庙建筑的梁柱雕刻,都清晰可见,色彩饱和度拿捏得恰到好处,没有出现过曝或失真的情况。书的整体重量也恰到好处,捧在手中有一种实在感,翻阅时不易滑落。装订方面,采用了线装加胶装的工艺,既保留了古籍翻阅的习惯,又能保证书籍的牢固耐用,每一页的翻动都非常顺畅,不会有卡顿感。封底的介绍文字简练却信息量大,点出了全集的宏大体量和本书的精选内容,让人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期待。即使是目录页的设计,也很有心思,采用了手写体的感觉,为整本书增添了一份人文气息。总体而言,这本书的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程度,从外到内都体现得淋漓尽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其艺术价值本身,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信息。通过这些明清时期的佛传图壁画,我得以窥见当时社会大众的信仰状况、价值取向以及他们对生命、宇宙的理解。佛传故事的传播,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而壁画的绘制,则是这种文化现象在艺术上的具象化。书中对壁画中人物造型、故事情节、细节描绘的解读,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例如,某些壁画中出现的世俗化的人物形象,以及融入的民间故事元素,都反映了佛教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与其他文化传统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我甚至可以从中看到,当时人们对佛陀的想象,以及他们希望从佛陀身上获得的精神慰藉。这本书就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穿越时空,去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世界,去理解佛教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和深远影响。
评分阅读《明清寺院佛传图》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来观察中国明清时期的社会文化。佛传故事作为佛教的核心叙事,其在寺观壁画中的呈现,不仅仅是宗教意义上的图解,更是当时社会民众思想观念、审美情趣、生活习俗的生动反映。书中对壁画中人物的服饰、发髻、生活用品的描绘,都极具时代特征,有些细节甚至能让我们窥见当时社会的日常景象。比如,在一些描绘佛陀讲经说法的画面中,围坐在佛陀身边的信徒,他们的着装、容貌,甚至背景中的建筑风格,都带有鲜明的地域和时代印记。这使得壁画超越了单纯的宗教图像,成为了一部可视化的社会史。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壁画中细节的处理,例如一些壁画中描绘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的元素,这些元素的融入,体现了佛教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与其他文化元素的巧妙结合,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大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本书不仅仅是给艺术家和研究者看的,对于任何对中国历史文化感兴趣的人来说,都是一本非常值得细读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