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王弼通行本为底本,大量吸收了前人研究成果,并根据作者个人多年研究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篇首“老子哲学系统的形成和开展”对老子哲学作了全面的介绍,显出作者的学术功力。“注释、今译与引述”构成本书的核心部分,以《老子》原有篇章为顺序,每章先引原文,再加注释,而后是今译,最后是引述。注释通俗易懂,今译文字优美,注释、引述学术容量大,因而,他既便于初学者,又可作为有志于老庄学说深入研究的指南。
##正如那位名叫“嶠”的书友所说,陈鼓应单纯作为一个世俗唯物哲学学者,大致做得不错。说他好的理由是,借助了西方哲学框架去理解《老子》,以至于将它简化为一部以俗世日常经验为基础的思辨层面上的论述作品。但这其实连门都没入。理解《老子》务必要有内功修习产生的体验上的门槛。此书,我不会再读了。
评分##正如那位名叫“嶠”的书友所说,陈鼓应单纯作为一个世俗唯物哲学学者,大致做得不错。说他好的理由是,借助了西方哲学框架去理解《老子》,以至于将它简化为一部以俗世日常经验为基础的思辨层面上的论述作品。但这其实连门都没入。理解《老子》务必要有内功修习产生的体验上的门槛。此书,我不会再读了。
评分##刚买的,还没看。装帧特别好。另外好的是,内容简体横排,但是老子原文是用的繁体字。 我觉得这是最好的做法。
评分##补记
评分##引言适合“入门”,但阅读体验是很散很碎的,不全是格言体本身的问题。
评分##这……我何德何能敢发表评价……反正看了一遍又抄了一遍……
评分##0132
评分##流畅清通,但陈鼓应的问题在于一方面坚持“有生于无”的基本立场,坚持有、无在本体论上的分别,但另一方面这种分别并未得到完全的贯彻,他没有注意到道与一、始与母的分别(楼宇烈同样如此)。尽管有无同为道,是道的不同显现,但合中有分,二者的关系是“无为而无不为”。为了与“有无相生”的生成论和谐,他不得不构造出形上之有无与形下之有无,这样一来,有无之间的本体论界限又模糊了。生成论的“有无相生”其实是描述复归的过程,这与“有生于无”本不矛盾,王弼精湛的解读并未得到重视。此外,由于本体论和生成论上的阐述有限,导致相当多章节的解释有流入庸俗化的危险,也就是鸡汤式人生哲学的重复和无力。
评分##哦对了 还有老子解饿。幸福之花,非常合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