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
►一个大家闺秀的百年家族记忆 。
►初版绝迹十年后再度重磅面世 。
►新增100余幅珍贵老照片,3万余字注疏,惊现百年生活场景 。
►寻找逝去中国的独家记忆,中国特定时代的教科书,一部“现代《红楼梦》”、 另类《巨流河 》 。
►作者高诵芬出身 名门 ,受过传统教育,历经民国初年,抗战搬迁,建国,“文革”抄家,改革开放,最后移民澳洲,一个世纪的往事在这位大家闺秀笔下如过眼云烟,写就了人生悲凉和慨叹。温婉如水的文字在这位大家闺秀记忆中浸透心扉,令人彻夜心宁。
▻ 内容简介 ◅
这是一本活的历史书,记录的是以一个江南家族为中心、从清朝末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改革开放开始这一百年的中国社会变革史。高诵芬从“抗战逃难”到“文革抄家”等,无不扬清激浊,曲尽其致,以其特定的年代和经历,写就了这段历史,成为杭州乃至中国特定时代的教科书。这本书也成为了解和观察那个时代、那座城市、那个阶层的独特视角。时代变迁,繁华落尽,物是人非,当晚挑灯夜读至凌晨,掩卷叹服。这样的文字,只有饱经阅历后的静心才能得到。日子是流水,老人用心境洞穿了她,清澈如许。
##五天内读完,16年第一本书,也是十分好看耐看的书。听高诵芬讲自己的家族,人情,冷暖,往来,说杭州的风俗,风物,风景。抗战,新中国,文革时期的遭遇。以及后来定居澳洲的淡然平和。确实是扬清激浊,曲尽其致。文革和房改应该是让老人决定出国的原因。
评分##心平气和,静水流深
评分##本书的编辑完全对不起老人的创作。书写得好,世事无常,却始终充满对家,对平凡人、微小事的温情。去搜了一下她的子女近况,基本都在海外,各有所成,挺好的。160201-160223
评分2016年已读025:作者高诵芬生于杭州世家名门,这部书也尽显“大家”之风:谈及大家庭的旧时日常、满目繁华,虽家声煊赫,却从不见骄矜辞色,反而有种穆穆闲闲的冲淡之美;这些百年前的熙熙攘攘、承平风物,更像一部生动的江浙地方志,成为我们了解旧日市井百态的重要注脚。而当遭遇劫火洞燃、流离迁徙之时,尤其是十年文革抄家之祸、故旧衰颓之变,虽不免愤慨难抑,却仍赤心依然,笔下极少恶形恶状。看她写在抄家之日,竟然在“灯火通明、人声嘈杂中迷迷糊糊睡着了”,真有洞彻世事、宠辱不惊的平和之气。
评分##重读,有几篇如同红楼梦一般好看,羡慕一辈子不用工作的人生。
评分##40万字,一本和字典一般厚的书。但看得却格外轻巧惬意。一个百年家族的生活被还原。抗日战争,军阀混战,国共内战,文革,家人亲朋自顾不暇,但一切的混乱狼狈在这位八十岁老太太的笔下都只不过是烧菜少了山珍就用薄肉来吊这么的轻松。时代是雄伟的,但在每个家的眼里也不过就是柴米油盐这般罢了。
评分##没有想象中好。最好看的几篇还是风物习俗的。不是很喜欢写人物的那些篇幅。
评分##本书的编辑完全对不起老人的创作。书写得好,世事无常,却始终充满对家,对平凡人、微小事的温情。去搜了一下她的子女近况,基本都在海外,各有所成,挺好的。160201-160223
评分##叶师妹推荐推荐时说宜过年读,我在年初一读完了。过瘾,使我这样有杭州情节的人读到杭州大户人家的居住,习俗,尤其是节令食物,经常读到饿。他们被抄家时我又感慨人性之恶,古今中外都一样。 人家财产累积过程是合法的,我不觉得富人或他们享受高品质生活有什么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