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至1957年,汤因比夫妇在退休后进行了为期17个月、针对三大洲、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环球旅行。本书并非有关这次旅行的连续记述,而是以汤因比独特的见解和他对世界历史、地理和宗教生活的深刻理解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系列值得重视的扫描式记述。跟着汤因比的足迹,从伦敦出发,分别经过厄瓜多尔、秘鲁、印加岛屿、新西兰、澳大利亚、越南、菲律宾、香港、日本、印度和中东国家。
##“尘世无他,不过是转瞬即逝的一系列无常状态”
评分##也许是历史书读得太少,很喜欢这本,汤因比对亚洲没有抱着猎奇心态,难得,尤其还是上个世纪50年代成书的。我想他这种尊重和同理心是不是源于对农耕文明的充分认识,从他写北海道的农场,一直到西亚的坎儿井,非常赞了。
评分##纸张差
评分##1956年2月至1957年8月的世界,汤因比老人行万里路的诚恳思辨,阅读起来需要一定的历史知识支撑。 睹物思人,这本游记,一方面为汤式历史观提供了鲜活的地气,另一方面为“游记”这个文种构建了一座高峰。 自己曾经去过书中很多地方,汤老的细腻文笔和宏大联想,不禁引人共鸣,也诠释了“先读万卷书,更需行万里路”。 令人动容的是,汤老对于“首都和飞机”的警惕,有趣而充满预见性,纵使部分观点略显偏颇,却不失为是对当今世界的准确评价。 有些遗憾的是,因为某些原因,他未能踏足中国和苏联,这使得他错过了对本就陌生的远东文化的近距离体察,也让读者错失了从汤式逻辑观察中国历史的机会。 总之,这本书的章节浓度不一,和每个地方的历史基本匹配,作为“游记”是很值得一读的。
评分##60年过去了,老问题多数没解决
评分##汤阴比几十年前带着夫人,在英政府资助下,环游的一些经历。营养不算多、文笔一般。
评分##原来人类那本也是汤写的啊
评分能把游记写到这个层面,功力非同一般,在他看来,一草一木,都是在多维的历史空间中存续的,足见他对世界历史的深刻理解,以及庞大的知识体系。
评分##汤阴比几十年前带着夫人,在英政府资助下,环游的一些经历。营养不算多、文笔一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