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近距离观察是容易的,就好像孩子们出于好奇的天性,常常会蹲在树下消磨半天来观察蚂蚁,看它们忙碌地搬运米粒和枯叶,看它们摇着触角相互打招呼。可是,要观察*为隐秘的蚂蚁世界,了解蚂蚁不为人知的习性,甚至要了解不同种类的蚂蚁的行为特征,却不是小朋友能够胜任的。能保持观察的兴趣直到成年,并且能回答“非洲蚂蚁如何找家”这样问题的,大概可以跻身生物学家行列了。 经济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从讨价还价、广告促销到招工人、涨工资到存取款……人们具体、感性的生活,构成了社会经济的整个面貌。每个人都可以对中国经济说上几句。可是,如果想深入、再深入地对中国经济进行观察,该怎么做呢?尤其是还要得出有用的结论,好让我们看到忽快忽慢的经济航船将要开向何处。 高善文先生在《经济运行的逻辑》跟我们分享了他的观察经验。
如何洞察纷繁复杂的宏观经济?如何把握资本市 场的脉搏?高善文博士《经济运行的逻辑》一书给我 们提供了独树一帜的答案。
《经济运行的逻辑》兼具独特的学术价值与应用 价值。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两方面的重要突破,这也使 得高博士作为一位**的经济学家,在中国宏观经济 研究领域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首先,众所周知, 现代宏观经济学是基于西方完善的市场经济发展起来 的理论体系,在解释和预测中国经济方面不乏苍白无 力之处。高博士在现代经济理论框架下,另辟蹊径, 逻辑上大胆推理,数据上小心求证,令人信服地演绎 出中国经济表象后的内在逻辑。并运用这一逻辑推断 趋势与预测经济,取得不俗业绩。其次,从经济预测 到市场预测其实又存在所谓“惊险一跳”。许多宏观 经济大师都很难把握资本市场的走势与资产配置的艺 术。高博士有机地结合经济预测与资金流向,提出资 产重估理论,大胆尝试推断金融市场变化的方向和线 索,在中国资本市场取得较大反响。
高善文,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资本市场上*具影响力的宏观经济学家之一。 1971年出生于山西。 1988年考入北京大学,获理学学士、经济学硕士学位;后留学日本,获日本国立政策研究大学院公共政策硕士学位。2005年获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经济学博士学位。 高善文博士曾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光大证券等机构任职。2007年加入安信证券。担任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 在各类财经媒体围绕宏观经济指标预测准确率和分析影响力的主客观排名中,高善文博士及其团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证券市场周刊》组织的“远见杯”宏观经济预测误差客观排名中,他2006—2009年连续参赛,在4年时间里3次获得**名。201 0年起他退出了此项排名。 众多财经媒体每年组织中国机构投资者对宏观经济分析师的影响力进行主观投票排名。自高善文博士2003年进入证券行业起,到2012年他退出各类主观排名止,在累计15次排名中,他11次获得**名,分别是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和2010年的《新财富》排名;2007年、2009年、2010年、201 1年的《证券市场周刊》水晶球奖排名,以及2010年、2011年《中国证券报》金牛奖排名。 高善文博士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领域一直是*具活力的研究者之一。 他专注于分析、追踪和预测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并以此为基础分析资本市场所受到的影响,获得了中国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的普遍认可。机构投资者评价高善文,认为其**好地阐释了宏观经济理论,并成功运用于中国实际,**地预测宏观经济走势和经济政策;其研究报告数据翔实、逻辑性强,具备前瞻性和及时性,对方向把握较好;其研究框架深入浅出,自成体系,具有操作性,对投资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第一章 从研究方法谈起
光线是可以弯曲的
我所理解的宏观研究
第二章 分析通货膨胀
可贸易部门的通货膨胀
食品类通货膨胀
刘易斯拐点与食品类通货膨胀
不可贸易部门的通货膨胀
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
货币供应与长期通货膨胀
第三章 观察产能周期
中国的资本约束
基于**收支的分析框架
高增长低通胀(2005—2007年的案例)
放慢的潜在增长(2008—2012年的案例)
第四章 理解资产重估
资金的来源与运用
资产配置的约束与优化
资产配置优化过程的再讨论
从企业部门资产负债表看资产价格重估
总供应扩张的案例
第五章 综合运用
货币政策扩张的案例
总需求扩张的案例
总需求收缩的案例
关于产能周期与资产重估的历史总结
第六章 杂议
戏说分析师
“远见杯”是否有远见?
A股为什么这么贵?
代后记回忆父亲
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我这样一名非科班出身但又对中国经济发展充满好奇心的读者来说,简直是一份及时雨。我一直以来都感觉,在理解中国经济的某些方面时,总隔着一层纱,有些概念和逻辑需要更清晰、更系统的解释。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用一种相对通俗易懂但又不失严谨的方式,来解读中国经济运行中的核心脉络。比如说,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是如何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保持稳定增长的?其中,金融市场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又或者,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国内的经济要素是如何重新配置和流动的?我期待它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让我能更深刻地理解那些新闻报道中经常提及的经济术语,并能将它们与现实中的经济活动联系起来。
评分在我看来,经济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背后一定有一套深层的规则和逻辑在起作用。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对这种“底层逻辑”的探索欲。我希望它能够帮助我拨开迷雾,看到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中不断演进、自我革新的内在动力。我想知道,那些曾经被认为是“中国特色”的经济模式,是如何在不断吸收和融合其他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的?它会不会涉及对中国金融体系的构建、货币政策的运用、财政政策的调整等方面的深入分析?我更期待的是,作者能够通过严谨的论证和丰富的史实,为读者呈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生动的中国经济发展图景,让我们能够从更深层次上理解中国的崛起,以及它在未来全球经济格局中可能扮演的角色。
评分说实话,我刚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对它的内容并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预期,只是觉得“经济运行的逻辑”这个书名本身就挺吸引人的,尤其是加上“中国金融四十人书系”这个后缀,感觉像是权威的背书,应该会讲一些深入浅出的道理。我一直对中国经济的走向和一些深层次的运行机制非常感兴趣,市面上也有不少相关的书籍,但很多时候都感觉写得太过于理论化,或者过于碎片化,不容易抓住核心。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给了我一个系统梳理的机会。我希望它能从一个更宏观的视角出发,去解读那些看似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数据分析。我尤其关注它会不会涉及到一些关于政策、市场结构以及关键参与者行为的深入剖析,因为我觉得这些才是真正驱动经济发展和变化的内在动力。
评分我个人一直认为,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宏观数据层面,更需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逻辑和驱动因素。这本书的标题“经济运行的逻辑”就直击了我的关注点。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对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一些关键转折点的深刻解读,例如,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经济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新的运行规则的?在面对全球经济的挑战和机遇时,中国的经济体系又是如何调整和适应的?我特别期待作者能够提供一些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事件和数据,来佐证和阐释那些抽象的经济理论,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经济运行的“道”与“术”。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不回避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深层问题和挑战,并提供具有建设性的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倒是挺讲究,封面的字体和排版都很简洁大气,给人一种学术严谨的质感。拿到手的时候,感觉纸张的质量也不错,拿在手里很有分量,不像一些书那样轻飘飘的。我特别喜欢这种设计,它能瞬间提升阅读的仪式感。而且,我注意到它的侧边也做了处理,不是那种粗糙的切口,而是比较光滑的,这细节真的能体现出出版社的用心。书脊的装订也很牢固,看起来是那种可以常年翻阅也不会轻易散架的品质。我当时选择这本书,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被它这种体面、专业的封面所吸引,总觉得封面代表着书的内在,而这本书的封面就给我一种“有料”的感觉,让人对里面的内容充满了期待。而且,我翻了一下目录,感觉章节的划分也很清晰,逻辑性很强,初步看下来,像是把一个庞大的主题分解成了几个易于理解的部分,这对于我这种希望系统性学习某个领域知识的人来说,是非常友好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