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潮(第三版)

新浪潮(第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米歇尔·玛丽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前言
第一章 一个新闻口号,一代新人
1.《快报》的一场运动
2.影评杂志方面
3.拉一那普勒研讨会
4.诞生日:1959年2月到3月
5.一群比较忧郁的“年轻学院派”
6.1958年的法国电影:状况分析
第二章 一个影评概念
1.一个影评流派
2.亚历山大·阿斯楚克的宣言
3.弗朗索瓦·特吕弗的抨击
4.改编的理论
4.1 一个例子:奥朗什、博斯特、欧唐-拉拉改编的《魔鬼附身》
4.2 亚历山大·阿斯楚克的另一种改编实践,莫泊桑的《一生》
5.《艺术》杂志的头条
6.创作者政策
7.美国模式
8.新浪潮:一个“艺术流派
第三章 一种拍摄和发行模式
1.一个经济理念:小成本电影,神话还是现实
2.两部“体系外”的小成本电影
3.健康的经济状况
4.得到资助的电影
5.揭开大片的面纱
6.自行拍摄的电影
7.三位制片人
8.公众对老一辈和新一代电影导演作品的反响
第四章 一种技术实践,一种美学
1.新浪潮的美学
2.创作型导演
3.配置型剧本
4.改编的技术与文字的关系
5.走出摄影棚,重新发掘实景
6.录音技术
7.剪辑
8.同期录音
第五章 新题材和新团队:人物与演员
1.马里弗体和“萨冈主义”:从阿斯楚克到卡斯特与多尼奥尔-瓦克罗兹
2.创作型导演的世界
2.1 克劳德·夏布洛尔的大学生与女售货员
2.2 特吕弗的童年
2.3 让一吕克·戈达尔的各种面貌
3.新生代演员
3.1 奠基三人组
3.2 从流氓到神甫
3.3 安托万·杜瓦奈尔和他的家族
3.4 业余演员,无名团体
4.新浪潮的女性形象
4.1 伯纳黛特·拉冯
4.2 卡丽娜和戈达尔,新浪潮的斯登堡和黛德丽
4.3 让娜和她的姐妹们
第六章 国际影响,今天的遗产
1.先驱运动
2.新浪潮在国外的影响
3.新浪潮:先锋和实验电影
4.本次运动的历史影响,今天的新浪潮
5.电影的永恒
6.50周年纪念之际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法国128影视手册:新浪潮(第三版)》是对新浪潮运动进程叙述最客观,概括最准确,考据最详细的专业著作。堪称电影流派研究范本。

全书从新浪潮的发起开始,极为详细地讲述了整个新浪潮运动的发展历程,为新浪潮运动作出准确定义,并详细介绍与分析了新浪潮导演、编剧,制片人、技术人员、演员在这次划时代的电影运动中的推动作用,最后为新浪潮运动所引发的新一轮美学革命的国际影响作出客观总结。区别于其他描述新浪潮的著作,《法国128影视手册:新浪潮(第三版)》对新浪潮电影的影片分析很少,着重于讲述新浪潮的发展历史,考据极为详实,理论分析相当严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历史价值。

用户评价

评分

##四个一:口号、影评概念、拍摄和发现方式、技术实践与美学是对新浪潮全方面的评述。

评分

##入门宝书

评分

##四个一:口号、影评概念、拍摄和发现方式、技术实践与美学是对新浪潮全方面的评述。

评分

早读到这本就不纠结了!这才是电影史论的写法!

评分

##4.5。或許因為先看Neupert那本,新奇感下滑,但確實是電影運動的史論典範,精煉、清晰、層次分明。

评分

##就“一群巴黎白人青年在评论影响下进行美学革新却被攻击粗糙业余”而言,新浪潮和印象派如出一辙,这种呼应甚至包括美学本身,比如都强调媒介的“笔触”,都追求户外、实景和自然状态,过程都比较快,创作者都高产,都产生了划时代影响。不如说,任何对历史的追认都有某种叙事原型,比如新总是意味着对规范的挑战,电影的工业属性让美学无法脱离技术和市场,“一切技术手段都会流于形而上学”,59年,电影隶属新的文化部资助加码,法国“优质”电影因商业化而僵化,电视纪录片开始普遍,电影手册有了一批“已经在做电影”的影评人,that’s it,一条打通专业与业余、剧情与纪实的路,被扛起作者论大旗的年轻人踩了出来,与其说横空出世,不如说生逢其时,有了“即兴的虚构”,有了“摄影机的写作”。米歇尔玛丽的行文依然扎实,可惜译校粗糙。

评分

##应该配合电影食用,看的越多发现自己越傻,我怎么如此肤浅

评分

##就“一群巴黎白人青年在评论影响下进行美学革新却被攻击粗糙业余”而言,新浪潮和印象派如出一辙,这种呼应甚至包括美学本身,比如都强调媒介的“笔触”,都追求户外、实景和自然状态,过程都比较快,创作者都高产,都产生了划时代影响。不如说,任何对历史的追认都有某种叙事原型,比如新总是意味着对规范的挑战,电影的工业属性让美学无法脱离技术和市场,“一切技术手段都会流于形而上学”,59年,电影隶属新的文化部资助加码,法国“优质”电影因商业化而僵化,电视纪录片开始普遍,电影手册有了一批“已经在做电影”的影评人,that’s it,一条打通专业与业余、剧情与纪实的路,被扛起作者论大旗的年轻人踩了出来,与其说横空出世,不如说生逢其时,有了“即兴的虚构”,有了“摄影机的写作”。米歇尔玛丽的行文依然扎实,可惜译校粗糙。

评分

##又多了好多电影要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