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华文明起源研究
:24.00元
作者:陈民镇
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7811108019
字数:270000
页码:33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自序
导论
章 中华文明之光——良渚文化的崛起
节东南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序列
第二节 良渚文化:中华文明之光
第三节 良渚古城:华夏之都的横空出世
第二章 中国东南地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节 “礼”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二节 东南地区与中华文明基本要素的形成
第三节 中国东南地区:中华文明发源地
……
第三章 三皇五帝考述
第四章 追索夏文化之源
第五章 虞朝:中国的个王朝
第六章 中国传说时代的部族集团关系
第七章 洪水传说与大禹治水
简短的结论
后记
主要参考节目
作者介绍
陈民镇,男,浙江苍南人。2006年考入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曾任绍兴文理学院河洲文学社社长。撰有书稿《虞朝、良渚文化并中华文明探源研究》(58万字),该作品获2009年第ll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三等奖、省一等奖。在《山西师大学报》、《兰台世界
文摘
序言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对“起源”的理解,或许可以有更多的维度。它不像一本史学著作那样,按照时间顺序一股脑地告诉你发生了什么,而是像一位智者,不时地抛出一些问题,引导你去思考。书中对于“早期人类的认知模式”的探讨,我深感共鸣。作者通过分析早期陶器上的纹饰、墓葬的布局等细节,试图还原当时人们的思维方式,对宇宙、对生命、对死亡的理解。我过去一直觉得,古代人的思维方式应该和我们现在差不多,只是知识水平低一些,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他们的思维方式可能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塑造了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也进而影响了中华文明的走向。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引用了大量的原始材料,但又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晦涩难懂,而是通过自己的解读,将这些零散的信息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引人入胜的叙事。这本书的结构也非常有意思,不是线性发展,而是围绕几个核心议题展开,每一点都相互呼应,层层深入,让我读起来非常专注,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评分这是一本非常“不走寻常路”的书,如果你期待的是一本告诉你“夏朝在哪里”、“商朝的文字是什么样子”的书,那很可能会有些失望。这本书的着眼点更像是“为什么中华文明会如此发展”,它试图从更深层次去挖掘中华文明独特性的根源。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探讨早期社会权力结构和意识形态形成时所展现出的跨学科视角。他不仅仅依赖于考古发现,还会借用人类学、社会学甚至心理学的理论来分析。例如,书中对早期祭祀仪式与社会等级制度如何相互强化的论述,让我对“礼”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原来“礼”不仅仅是后世的繁文缛节,它在文明的早期就承担着维系社会秩序和确立统治合法性的重要功能。作者并没有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而是提出了多种可能性,并鼓励读者自己去探索。这种开放式的写作风格,反而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让我主动去寻找证据,去形成自己的判断。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观察角度,让我看到了中华文明背后那些更为根本性的驱动力。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人脑洞大开!我一直对古代文明的起源充满好奇,但市面上大多数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流于表面。然而,《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却给了我一种全新的视角。它不像我之前读过的任何一本关于中国古代史的书,没有那种长篇累牍的年代梳理,也没有堆砌如山的考古证据。相反,作者似乎更倾向于从一种更宏观、更具哲学思辨的方式来解读。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天人合一”思想在早期社会结构中如何体现的那部分,作者的论述非常细腻,将抽象的哲学观念与具体的社会实践联系起来,让我对古人的世界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之前一直以为“天人合一”只是后世道家道教的思想,没想到它竟然如此早就在中华文明的萌芽阶段就深深扎根。书中对早期社会组织形式的推测也十分引人入胜,作者没有直接给出确凿的答案,而是通过对比不同遗址的特征,提出了一些颇具启发性的设想,引人深思,让我忍不住自己去查阅更多的相关资料,想要验证和拓展作者的观点。总而言之,这本书不是一本“告诉你答案”的书,而是一本“引导你思考”的书,它打开了我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一扇新大门。
评分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论证方式真是与众不同。它不拘泥于单一学科的框架,而是像一个探险家,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搜寻、碰撞、连接。作者在解读早期文化现象时,表现出了惊人的联想能力,但这种联想又不是天马行空,而是建立在扎实的史料基础之上。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早期农业发展如何影响社会结构变迁的分析,作者将农业的进步与氏族制度的瓦解、私有制的萌芽、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分工的细化,都一一关联起来。他描绘了耕作的出现如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如何催生了新的社会关系,以及这些新的社会关系如何反过来推动了政治雏形的形成。这种宏大叙事的描绘,让我对文明的演进过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充满了力量感,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对历史真相的执着探求。读这本书,感觉就像是在参与一场智力游戏,作者设置了层层谜题,而我作为读者,则在跟随他的引导,试图一步步揭开中华文明起源的神秘面纱。
评分说实话,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时不时会有一种“穿越”的感觉。它所描绘的那个遥远年代,不是我曾经熟悉的,充满了战乱、宫廷斗争和英雄传奇的中国古代历史,而是一个更原始、更混沌、却也更充满生命力的时代。作者在描绘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时,用词非常生动,仿佛我能听到他们的呐喊,看到他们在火堆旁跳舞,感受到他们对自然界敬畏的眼神。书中对早期神话传说与实际社会形态的关联分析,也让我大开眼界。我之前一直觉得神话只是虚构的故事,但作者却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和考古学上的旁征博引,论证了这些神话可能承载了早期人类对世界运作规律的理解和对社会秩序的初步构建。特别是关于“女娲补天”的神话,作者将其解读为早期社会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一种集体心理慰藉和对社会重建的愿景,这个角度非常新颖,也让我对这些古老的神话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有特点,不似一般的学术著作那样枯燥,反而带有一种文学性的色彩,读起来流畅且富有感染力,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其中,与作者一同探索那段失落的时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