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顶世界之巅—中国位*安徒生奖得主曹文轩七年力作
★ 低龄经典—7-9岁成长关键期不可错过的文学经典
★ 手绘全彩插图—*150万册美绘升级版
★ 2成长力—自信、悲悯、勇气、尊严……助力孩子正面成长
目录《没有底的水桶》(成长力:有羞耻心)
《会飞的帐篷》(成长力:有想象力)
《大笛子小笛子》(成长力:有同理心)
《灰狗灰灰》(成长力:贴心关爱)
《纸箱里的女孩》(成长力:心怀悲悯)
《门牙呀门牙》(成长力:拥有自信)
《又见花儿》(成长力:处事果敢)
《黑屋子》(成长力:生发勇气)
《头发保卫战》(成长力:保护自我)
《钉子大军》(成长力:守护尊严)
《停不下来的山地车》(成长力:找到兴趣)
《翻过大墙》(成长力:懂得命运)
在线试读1.臭毛病
皮卡有太多太多的臭毛病.
比如放学回家进屋不换鞋。
门一开,就像一头被人追赶的牛闯进来,书包随便往地上一扔,穿着鞋就往里面跑,有时,那鞋刚从烂泥地上走过,一步一个泥脚印烙在了干干净净的地板上。在爸爸妈妈的喝斥声中,他很不情愿地脱掉了鞋,但又不知道换上屋里的拖鞋,赶着脚丫子就跑,爸爸或妈妈就拿了一双拖鞋追着他,让他换上。可是没穿一会儿,不知道是什么时候,那双拖鞋又不在脚上了。爸爸就跟他拧上劲了,拿了鞋,放在他面前。一次又一次,爸爸开始还说:“穿上鞋!”到了后来,就什么也不说了,就是拿一双鞋放在皮卡的面前。爸爸心里说:“我倒要看看你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记得穿上鞋。”爸爸想:你总会感到不好意思吧。可是爸爸高估了皮卡的自省能力,无论爸爸是热情地还是冷淡地给他一次又一次地拿鞋,也没有*改变他的这一臭毛病,直到念完小学六年级,也还是不记得在回家后脱鞋、换上屋里穿的鞋,光着脚丫子在屋里来回走动。他的脚很容易出汗,在地板上留下的印印迹,甚至比泥脚印还难去除。
再比如,头天晚上,在妈妈的帮助下,书包明明整理清楚了,该带的课本、文具呀什么的都带了,但到了二天早上,他还是要把书包里的东西倒了一床,再一一检查一遍。早上本来时间就紧张,他再一一检查所需带的东西,时间就更紧张,爸爸妈妈一边看着墙上的钟一边看着他的检查,都*着急:“快点呀,皮卡!你头天晚上不都已检查了吗?你这是什么毛病呀!”爸爸后来看到杂志上一篇文章,明白了这一毛病的学名:强迫症。爸爸对妈妈说:“这是一种病,还真难改。”但不改又不行,不说耽误时间,看了就让人心烦。想呀,头都已经打理得一清二楚了,二天还非要重来一遍。不来,皮卡的心里就通不过。他总觉得有什么东西落下了。爸爸想了一个办法。他找出一把小小的、精致的小锁,每天皮卡临睡觉之前,他和皮卡一起收拾书包,收拾完了,反复问皮卡:“想想,还有什么东西落下没有。”皮卡想了想,说:“没有。”爸爸又追问一遍:“真没有?”皮卡点点头。爸爸说:“那好,我们现在给这个书包上一把锁。”锁好了书包,爸爸说:“这样子,你明天早上就不用再检查了吧?”说完,他把钥匙在皮卡眼前晃了几下,放进了书包外面的一个口袋里:“到了学校之后,你打开锁。”这一招,效果确实不错。但有一回,不知怎么的,皮卡到了学校,手伸进口袋里掏钥匙,却怎么也掏不出来了。眼看马上就要上课,皮卡只好跟同学借了一把,把书包划破了,才拿出上课要用的东西。
皮卡还有一个臭毛病——这一臭毛病是让爸爸妈妈恼火的,这就是:皮卡回到家后,只顾一门心思玩,问他有没有家庭作业,他说在学校已经做完了。可是就在马上要上床睡觉时,他却吭吭哧哧地说他还有作业没有做完。
爸爸咬着牙,不住地用指头在空中点着,气得说不出话来。妈妈总是叹气:“皮卡呀皮卡,你这个毛病还能改掉吗?”更过分的是,他有时是在二天早晨才说他还有作业没有做。头天晚上说迟了,还有办法补救:推迟睡觉时间呗。二早晨再说,那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了。皮卡好像还很在乎老师批评,想到上学后交不上作业,眼泪都快下来了。妈妈跟着着急,爸爸大声吼叫道:“别管他,活该!”
这,他做得更糟糕了:晚上不仅很迟才说他还有作业没做,而且想补救也没有办法了,因为他把语文课本落在了课桌里,而那些作业是必须要看着课文才能完成的。
的办法就是早起,早到校,抢在上课前完成。
2.晃动的纸箱
皮卡是全校个到校的。他到校时,门卫还没有把校门打开。敲了好一阵门,门卫才慢吞吞地走出来,为皮卡开了门:“这小子,抽什么风呀来这么早!”
皮卡赶紧往教室跑。他知道教室门上的钥匙藏在什么地方。
可是,他跑了一阵,速度渐渐放慢了,后竟然站住了:他在进校门前不久,在距离校门五十米远的样子,看到有一只纸箱子放在一棵高高的白杨树下,他没有把这只纸箱子放在心上,看了一眼就走过去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现在他却一个劲地惦记这只纸箱子起来,想忘了都不行。
那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纸箱子,在垃圾桶旁边经常可以见到的那种纸箱子。
但皮卡现在回忆起来,他在看到这只纸箱子时,它好象轻微地晃动了一下。现在他甚至觉得这只纸箱子还散发着淡淡的热气。也许,这一切都是他现在的幻觉——当时,他并没有看到这一切。
他又往教室走了几步,还是停下了。
现在,他心里几乎忘了语文作业,而只想着那只纸箱子。他对自己说:我还没有做语文作业呢!可是,那白杨树下的箱子就是不肯离开。它像帆不肯离开桅杆,橹不肯离开船,芦苇不肯离开水一样。
他终于掉转头,向纸箱子飞跑过去。
他一口气跑到了那棵白杨树下:纸箱子还在!
他绕着纸箱子走了两圈,然后低头看看。
纸箱子好像没有动静。
他有点后悔跑回来:走吧,回去做语文作业吧。
心里这么说着,却在纸箱旁蹲下了。
他想揭开纸箱子,可又没有立即动手:万一是别人放在这儿的纸箱子,里面有东西呢?随便动别人的东西好吗?他甚至想到了炸弹——他以前多次在电视里看到街头有只看上去是被人随便扔下的纸箱子,但突然地爆炸了。
这时,已有同学陆陆续地上学了。
皮卡决定放弃观看这只纸箱子,赶紧去教室。可是在作出这一决定的同时,他却伸手,把纸箱子打开了——他立即跌坐在了地上:箱子里,有条被子,被子里睡着一个小孩,一个很小很小的小孩,是个婴儿!
他立即把箱子关上了。
他的心,像小拳头一样,在身体里激烈地敲着。他想站起来,冲着路上的行人大叫:“快来呀!纸箱子里有一个小孩!”但不知为什么,他没有喊叫。
路上不时地有行人经过,他反而离开纸箱子一段距离,装成随便玩耍的样子,不时地看一眼路上,又不时地看一眼纸箱子。
等暂时没有人走动时,皮卡又走到纸箱子跟前。他蹲下来,又轻轻揭开了纸箱子。可能是光线刺激了一下,那纸箱里的孩子在睡梦里中皱了一下鼻子,然后还像一条鱼那样咂巴了几下嘴巴。
皮卡觉得这个样子很可爱,情不自禁地笑了一下。
有人走了过来。
皮卡又离开了箱子,装着在草丛中找什么东西,弯着腰。
马飞过来了:“皮卡,你在干什么呢?”
皮卡说:“我在找我的橡皮。”
“我帮你一起找。”马飞说着跑了过来。
眼看马飞就要跑到了纸箱子跟前,皮卡从地上捡起一块小小的瓦片:“找到了!找到了!”说着把瓦片装进衣兜里,迎着马飞走过来,然后拉了一下马飞的胳膊,“走,上学去!”
快走进学校大门,皮卡突然停住了,对马飞说:“哎哟!我把语文课本落在家里了!”说完,就往校门外边跑。
马飞看了一眼皮卡的背影,进他的教室去了。
皮卡又跑到了纸箱子跟前。他掀开了纸箱子,那个小孩微微睁了一下眼睛,十分好看的小嘴还微笑了一下。皮卡生怕被人看到,又连忙把纸箱子关上了。
现在,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顾自达上学来了。
皮卡连忙朝顾自达跑去,然后把顾自达的身子扳转了一下,指了指那只纸箱子。
“一只纸箱子。”顾自达不明白,一只纸箱子有什么稀奇的。
皮卡抓着顾自达的手,让顾自达跟着他,一起向纸箱子走去。
顾自达说:“皮卡,你能把你的手松开一点吗?用那么大的力干嘛?”
皮卡依然紧紧地抓着顾自达的手,小声对他说:“纸箱子里有……有……一个小孩……孩子!”
“什么!”顾自达立即站住了,吃惊地张大了嘴巴。
“一……一个孩子。”
“死的活的?”
“活……活的。”
顾自达听了,抢在皮卡前头跑向那只纸箱子。
皮卡在后面一边紧紧地跟着,一边小声地叮嘱:“别动!别动!他(她)在睡觉呢!你别吓着他(她)!”
快接近纸箱时,顾自达放轻了脚步。走到纸箱子跟前时,他没有动纸箱子,而是蹲在那里等皮卡走过来。
皮卡也在纸箱子跟前蹲下后,顾自达说:“打开看看!”
皮卡说:“你打开吧。”
顾自达说:“还是你打开吧。”
皮卡看了看四周,又一次慢慢地打开了纸箱子。
当顾自达看到那里头真有孩子时,差一点叫了起来。
“你说,是男孩还是女孩?”皮卡问。
“女孩!”顾自达不假思索地回答,很肯定。
“我一看就知道是个女孩子。”皮卡说。
顾自达看了看还在熟睡中的孩子,对皮卡说:“我们快点儿去报告老师吧!”
皮卡却摇了摇头。
“必须赶紧报告老师!”
皮卡说:“我不想报告老师!”
顾自达疑惑地问:“那你想干嘛?”
皮卡出神地望着那个孩子说:“我妈说过,她想捡个小女孩呢!我妈可喜欢小女孩了。”
皮卡的妈妈确实说过这些话,甚至还不止一次地说过。当爸爸和妈妈看着皮达和皮卡在一起玩耍时,妈妈会说:“如果皮达,是一个女孩,就好了。”当皮达皮卡总是在外面玩得一身泥水时,妈妈又会说:“如果皮卡是一个女孩就好了。”当走在路上,妈妈看到洋娃娃一样的小女孩像小猫一样抱着她母的脖子,用乌溜溜的眼睛默默地打量着行人和眼前的事物时,妈妈少不了会说:“小女孩该多好呀!小女孩子安静,小女孩子打扮起来好看,小女孩喜欢跟大人说话,小女孩好管,小女孩知道心疼大人,妈妈的小棉袄……”妈妈在说这些话时,一点儿也不忌讳皮达皮卡在场。皮达皮卡并不生气,连他们自己也觉得小女孩好。妈妈将她只拥有两个男孩,而不是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当作是一种不小的遗憾。爸爸说:“那就什么时候在路边捡一个女孩回来吧。”妈妈当着皮达皮卡的面,露出一副憧憬的神态:“如果能在路边捡到一个小女孩,那该多好啊!”妈妈还对皮卡说:“皮卡,你能捡东西了。如果以后在路边捡到一个小女孩,一定要带回来!”
现在,皮卡居然真的在路边捡到了一个小女孩!
皮卡说:“我把纸箱子拉回家!”
顾自达说:“这行吗?”
皮卡说:“这有什么不行呀!是人家不要了的,我捡的!”
尽管顾自达觉得不合适,但他是皮卡的朋友——朋友就应当这样:一个鼻孔出气,没说的!
“那好吧。”顾自达说。
就在皮卡和顾自达准备抬纸箱时,同班的刘元和祁东亮来了:“你们在干什么呢?”
皮卡和顾自达连忙放下纸箱。
刘元和祁东亮朝纸箱跑了过来:“纸箱里是什么呀?”
顾自达结结巴巴的回答说:“是……是一条狗……”
刘元和祁东亮一听,对纸箱更感兴趣了,上来就要打开纸箱子。
皮卡和顾自达连忙挡在了他们的面前。
“让我们看看!”刘元说。
“让我们看看嘛!”祁东亮说。
皮卡急了,弯腰趴在纸箱上:“不让看不让看!”
皮卡越说不让看,刘元、祁东亮就越想看,上来要把皮卡掀下去。
皮卡急了,抓起地上一块砖,很凶狠地对刘元和祁东亮说:“我捡的狗,就不让看!”
祁东亮知道,把皮卡惹急了,他是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的,转身走开了。
刘元说:“才不要看你的狗呢!”
祁东亮说:“让我看都不看!”
皮卡小声说了一句:“你们才是狗呢!”
3.轰动
皮卡在顾自达的帮助下,把纸箱子抬到了家门口,可是怎么敲门也没人开门。
爸爸有课,哥哥上学,妈妈也上班去了。皮卡前天刚丢了门钥匙,爸爸惩罚他:暂不给皮卡家门钥匙。
顾自达说:“皮卡,怎么办呀?马上要上课了!”
皮卡想了想说:“我们把纸箱抬到学校吧,藏在教室后面的树林里,中午放学,你再帮我抬回家。那时,我爸爸肯定回家了。”
两人立即抬起纸箱,赶紧往学校走。
他们走进校园时,已经上课了,看上去校园里没有一个人。他们紧张地把纸箱悄悄地抬到了教室后面的林子里。就在他们要离去时,纸箱里传来了“吭吭唧唧”的声音,皮卡打开箱子一看:那小孩子醒了!
“这可怎么办呀?”顾自达着急了,“已经上课了!”
皮卡蹲下来,对小孩说:“你可不能哭,懂吗?我们要去上课,下了课,我们就来看你!”
“快!皮卡!”顾自达走出去几步,回过头来,一个劲地催促着皮卡。
皮卡和顾自达一起出现在了教室门口,几乎同时在门口举起手:“报告!”
正在黑板上写字的李瑶老师抬头看了一眼皮卡和顾自达:“为什么迟到?”
两人还没想好理由,吱唔着。
“说吧,为什么迟到?”李瑶老师不写字了,把粉笔扔在粉笔盒里追问道。
皮卡低着头说:“我……我们迟到了……”
李瑶老师说:“我问的是:为什么迟到了!”
两人都不会说出真的原因,但一时又编不出另外的理由,只能吱吱唔唔的。
李瑶老师又开始在黑板上写字了:“那你们就在教室门外站着吧!不说出理由来,就甭进教室!”
刘元举起手来:“报告!我知道他俩为什么迟到。”
李瑶老师问:“为什么?”
刘元说:“他们在路上玩狗了!”
祁东亮也站起了起来:“我也看到了!一条狗,被他们关在了纸箱里!”
皮卡叫了起来:“不是狗!”
顾自达快要傻掉了,呆呆地看着皮卡。
李瑶老师疑惑地看着皮卡。
刘元说:“就是狗!”
祁东亮跟着说:“就是狗!”还小声补充了一句“我都听见狗叫了:汪!汪!汪汪汪!……”
刘元居然也跟着说:“狗叫了!”
李瑶老师走到教室门口:“玩狗了就玩狗了呗,还不承认!站着吧!”
皮卡和顾自达只能在教室门口站着了。
李瑶老师在朗读课文……
皮卡的心思却在那只纸箱上……
这节课的时间大约过半时,从教室后面的树林里,隐隐约约地出来了孩子啼哭声。婴儿的啼哭,很像是一只猫在冬夜的叫喊。
皮卡转身就跑。
顾自达站着没动。
李瑶老师追到门口,大声叫道:“皮——卡——!”
皮卡毫不理会。
“他往哪儿跑?”李瑶老师问顾自达。
“他……他……”顾自达结巴着。
“他往哪儿跑?!”李瑶声音突然变大了。
顾自达身子一收缩,指着教室后面:“去……去看……看孩子……”
“什么?”李瑶老师听不明白,“什么?什么孩子?”
“一……一个孩……孩子……在纸箱里。”
李瑶老师也听到了一个婴儿的啼哭,所有的孩子们也都听到了一个婴儿的啼哭。
婴儿的啼哭声越来越急,越来越大,不一会儿,全校的师生几乎都听到了。
所有教室里的所有的课,都因这婴儿的啼哭而停止了,在办公室办公的校长、老师们也停止了办公,都在听婴儿啼哭。
李瑶老师来到教室后面的林子里时,婴儿的啼哭却停止了——皮卡掀开了纸箱,那孩子一见到皮卡,立即不哭了,还朝皮卡笑了起来。
“皮卡,你在那儿干什么?那纸箱里装的是什么?”李瑶老师问。
皮卡脱口而出:“狗!一条狗!”
“你刚才还不承认!回去!”李瑶老师一边命令皮卡,一边转动着身子在寻找刚才婴儿的啼哭声。
已有不少老师走到了外面,正在互相询问:“刚才听到一婴儿哭了吗?”“听到了。”“可是又不哭了。”“那声音好像就是从那边传来的……”有人用手指着那片林子。
皮卡没有离开纸箱子。
“皮卡,你听到我话没有!”李瑶老师生气了,朝皮卡走来,“你还有没有点儿做学生的样子?怎么可以在上课的时候玩狗呢!”
皮卡一见,连忙把纸箱子盖上了。
婴儿见不着皮卡,没有立即大哭,但又吭唧起来。
“什么声音?”李瑶老师问。
“狗。”皮卡说。
“不对。不对不对。”李瑶立即用怀疑的目光,看着被皮卡守护着的纸箱,“这不是狗的声音,不是。”她加快步伐走向了那箱子。
就在李瑶老师马上就要走到纸箱跟前时,黑暗中的婴儿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李瑶老师和皮卡都吓得往后一跳!
许多老师都听清楚了婴儿哭声所在地方,纷纷跑了过来,一边跑一边问:“哪儿来的婴儿?哪儿来的婴儿?”
李瑶老师打开了纸箱子,然后问皮卡:“这孩子是从哪儿来的?”
“我捡的。”
“捡的?哪儿捡的?”
“学校门外大树下捡的。”皮卡用手指着校门外。
李瑶老师打开被子看了看,说:“尿了!”转身对跑过来的老师们说,“一个小女孩。”
皮卡站在了纸箱旁,一副要保卫纸箱的样子。
“你怎么把她藏到了林子里?”李瑶老师问。
“下了课,我要把她带回家!”皮卡说。
“什么?你把她带回家?”李瑶老师快笑起来了,“你怎么可以带回家呢?”
皮卡的理由很简单:“我捡到的!”
好多老师笑了起来。
田校长赶到了,听明情况后,对办公室的两个女老师说:“赶紧先抱到办公室,别饿着,冻着这个小女孩,我马上把情况告诉有关部门。”
办公室的两个女教师走上前来要抬纸箱,却被皮卡挡住了:“是我的!”
老师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噗哧”一声笑了起来。
田校长说:“皮卡,这孩子怎么能算是你的呢!”
“是我捡到的!”
大家都笑。
皮卡很不解:“这有什么好笑的呢!有本事你们自己也捡一个呀!”
田校长说:“你以为是一个钱包,一只足球吗?那是一个孩子!就是捡一个钱包,一只足球,那也得还给人家主人呀?对不对?”
皮卡说:“这不一样,她没有主人!”他看电视时,学得一个词,马上用到这里,“她是一个弃婴!”
老师们又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他们觉得“弃婴”这个词从皮卡嘴里说出来,很搞笑。
田校长说:“皮卡,这孩子究竟属于谁的,我们以后再说。现在,你先把她交给老师们,赶紧回教室上课去。这个小女孩的事,等放学时再说!”
皮卡只得同意了。但他对那个抬走纸箱的老师说:“她要喝奶了!”
老师们又是一阵大笑。
皮卡大声说:“我妈妈说的,如果我在路边捡到一个小女孩,一定要带回家去!”
就这么一纠缠,下课铃响了。 随即,所有的老师和学生们都朝纸箱子围了过来。纸箱走到哪儿,人群就涌向哪儿。
全校都轰动了!
内容介绍 ★ 中国男孩小皮卡从懵懂的幼儿时期跌跌撞撞地进入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开始他人生初的社会接触与人际交往。小皮卡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善良、单纯、天真,却又有他的执拗和坚持,他打量着性格与命运各异的各色人物,经历着对他来讲稀奇古怪的各种事件,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对这个世界和社会的认识和了解,感受着光明与黑暗,温暖与苍凉,在五味杂陈的成长滋味中慢慢长大……我最近在寻找一些能提升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书籍,结果偶然发现了这套《逻辑侦探小队》。坦白讲,最初我对这种“解谜”类的读物是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可能过于简单,不够有深度。然而,实际阅读体验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它不是那种简单的“找不同”或“数数”游戏,而是设置了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需要缜密思考才能破解的“案件”。每一个小故事的背后,都蕴含着一个非常巧妙的逻辑陷阱或者是一个隐藏的线索链条。我的儿子(10岁)一开始还有些束手无策,会急躁地问我答案,但我耐着性子引导他,让他自己去分析人物的证词、时间线索和现场遗留的物证。最精彩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是考察推理能力,还巧妙地融入了社会常识和一些基础的数学概念。比如,有一个关于“谁偷了蛋糕”的故事,最终的破解点竟然藏在对当时光照角度的精确计算里!读完后,我感觉他整个人都变得更沉静、更注重细节了。现在的孩子太容易被碎片化信息分散注意力了,而这套书成功地让他把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同一个复杂的叙事结构中,这对于培养深度思考能力来说,价值不可估量。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古典文学抱有深厚感情的家长,我一直很希望能找到一套既能让孩子接触传统文化,又不会让他们觉得枯燥难懂的读物。这套《唐诗宋词里的四季流转》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我通常会选择在晚饭后,和他一起读其中一首诗。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简单地罗列诗词,而是为每一首诗都配上了极具古典韵味的、工笔细腻的插画,而且更妙的是,它将诗歌中的意象与现代的自然景观进行了微妙的连接。比如,读到“春眠不觉晓”时,插图不会只是古代的闺房,而是会用一种朦胧的笔法,将现代城市清晨的薄雾与诗中的意境融合起来。这让孩子能立刻感受到古人的情感和我们当下的生活是相通的。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的注释非常到位,它不仅解释了生僻字词,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心境。我发现,通过这些故事,孩子开始对历史人物产生了兴趣,甚至会问我“苏轼当时心情真的那么好吗?”这种由文本引发的对人性的探究,远比死记硬背有意义得多。这套书,更像是一扇通往古代文人心灵世界的雅致之窗。
评分我们家最近在进行一个关于“地球的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式学习,为此我淘了不少相关的书籍,但《气候危机与未来城市规划》这本是让我眼前一亮的存在。很多环保主题的书籍,要么是灾难预警,让人感到焦虑和无力,要么就是过于技术化,普通读者难以理解。但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高明——它专注于“解决方案”和“未来愿景”。它不是在渲染末世景象,而是在展示那些已经在全球各地实施的、非常酷炫的绿色城市设计案例。比如,书中详细介绍了一种利用垂直农场和城市绿化带结合的建筑模式,不仅能解决粮食供应问题,还能有效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它的图文排版极具现代感,大量使用信息图表和清晰的流程图来解释复杂的系统运作原理,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理解。更棒的是,它会引导读者思考“我能做什么”,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选择低碳出行方式,如何支持本地的循环经济。这本书不仅拓宽了孩子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公民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未来解决方案的一部分,而不是被动的旁观者。
评分我给我的侄女(12岁,正值青春期敏感期)买了这本《女孩的力量:那些改变世界的发明家》。说实话,一开始我担心这个主题对她来说是不是有点“太宏大”了,她可能更关注校园生活和流行文化。但这本书的叙事角度非常巧妙,它没有把那些伟大的发明家塑造成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天才”,而是着重描写了她们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被质疑、以及如何坚持下去的内心挣扎。比如,书中对居里夫人早年求学条件艰苦的描述,那种不屈不挠的劲头,非常能打动正处于自我怀疑阶段的少女。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现代和富有感染力,读起来完全没有老式传记的沉闷感。它强调的不仅仅是“科学成就”,更是这些女性在面对性别偏见和社会束缚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内在韧性。我侄女读完后,跟我聊了很久,她提到其中一位发明家在被同行嘲笑后如何调整心态重新投入工作的故事,她表示很有共鸣,觉得“原来厉害的人也会感到沮丧,但他们选择了爬起来继续走”。这本书成功地在她心中播下了一颗“我可以影响世界”的种子,非常励志。
评分这套书简直是为我家那个小家伙量身定做的!我女儿今年八岁,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的阶段,每天都能问出十万个为什么。说实话,我以前给她买过不少所谓的“科普绘本”,但很多都过于说教,或者插画风格太卡通化,她看两页就腻了。但是这本《奇妙的海洋生物图鉴》,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它的文字描述非常生动,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百科知识罗列,而是像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海洋探险家在讲述他的发现。比如讲到章鱼的伪装术时,作者竟然用上了“隐身大师”这种词汇,瞬间就把枯燥的生物学知识变得像间谍小说一样引人入胜。更让我惊喜的是它的插图质量,那些深海鱼类的描绘栩栩如生,色彩的运用大胆而精准,那种幽暗深邃的感觉,透过纸张都能感受到。每次我让她读完一页,她都能立刻模仿那些海洋生物的动作,模仿得惟妙惟肖,想象力完全被激发出来了。我甚至发现,她开始主动去查阅更多关于海洋生态的资料,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而是真正产生了探索的欲望。这本书的开本设计也很人性化,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纸张的质地摸上去也很舒服,看得出出版社在细节上是下足了功夫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