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词集中国古诗词大会推荐人间词话唐诗宋词元曲诗歌词曲诗集词集

纳兰词集中国古诗词大会推荐人间词话唐诗宋词元曲诗歌词曲诗集词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纳兰词集
  • 中国古诗词大会
  • 人间词话
  • 唐诗宋词
  • 元曲
  • 诗歌
  • 词曲
  • 词集
  • 古典诗词
  • 纳兰性德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采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87938
商品编码:26188799947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透过纳兰隽秀清婉的小令长调,我们仿佛能看到那个拥有绝世才华、高洁品行的人站在那里,散发着一股浪漫凄苦、遗世独立的气息,华美至极,多情至极,孤独至极。这位名满京国的贵公子,始终在浮华的尘世中守望着一段纯净的人生,一方精神的自由,纯任性灵,纤尘不染。 

《纳兰词集》收录纳兰性德平生的全部词作,进行注释、点评。他的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刺激人们对生命产生X本真情怀的深切关注。梁启超曾评纳兰词:“容若小词,直追后主。”王国维更是对之大为欣赏称道,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为避太子保成讳改为性德,后太子更名胤礽,纳兰又恢复本名成德。清代词人,著有《侧帽词》《饮水词》等。



目录

卷一
临江仙
  (点滴芭蕉心欲碎)
少年游
  (算来好景只如斯)
茶瓶儿
  (杨花糁径樱桃落)
忆王孙
  (暗怜双绁郁金香)
忆王孙
  (刺桐花底是儿家)
忆王孙
  (西风一夜剪芭蕉)
调笑令
  (明月)
河传
  (春浅)
蝶恋花
  (城上清笳城下杵)
虞美人
  (绿阴帘外梧桐影)
虞美人
  (曲阑深处重相见)
虞美人
  (峰高独石当头起)
采桑子
  (彤云霞绝飞琼字)
采桑子
  (谁翻乐府凄凉曲)
采桑子
  (土花曾染湘娥黛)
采桑子
  (而今才道当时错)
采桑子
  (严霜拥絮频惊起)
采桑子
  (冷香萦遍红桥梦)
采桑子
  (嫩烟分染鹅儿柳)
采桑子
  (非关癖爱轻模样)
采桑子
  (桃花羞作无情死)
采桑子
  (拨灯书尽红笺也)
采桑子
  (凉生露气湘弦润)
采桑子
  (谢家庭院残更立)
采桑子
  (明月多情应笑我)
谒金门
  (风丝袅)
菩萨蛮
  (知君此际情萧索)
忆江南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
忆江南
  (江南好,建业旧长安)
忆江南
  (江南好,城阙尚嵯峨)
忆江南
  (江南好,怀古意谁传)
忆江南
  (江南好,虎阜晚秋天)
忆江南
  (江南好,真个到梁溪)
忆江南
  (江南好,水是二泉清)
忆江南
  (江南好,佳丽数维扬)
忆江南
  (江南好,铁瓮古南徐)
忆江南
  (江南好,一片妙高云)
忆江南
  (江南好,何处异京华)
忆江南
  (新来好,唱得虎头词)
赤枣子
  (惊晓漏)
玉连环影
  (何处)
遐方怨
  (欹角枕)
浪淘沙
  (蜃阙半模糊)
浪淘沙
  (双燕又飞还)
诉衷情
  (冷落绣衾谁与伴)
浣溪沙
  (藕荡桥边理钓筒)
如梦令
  (正是辘轳金井)
如梦令
  (木叶纷纷归路)
浣溪沙
  (十里湖光载酒游)
浣溪沙
  (脂粉塘空遍绿苔)
浣溪沙
  (燕垒空梁画壁寒)
浣溪沙
  (抛却无端恨转长)
浣溪沙
  (桦屋鱼衣柳作城)
浣溪沙
  (海色残阳影断霓)
天仙子
  (梦里蘼芜青一剪)
天仙子
  (好在软绡红泪积)
天仙子
  (水浴凉蟾风入袂)
好事近
  (帘外五更风)
好事近
  (马首望青山)
好事近
  (何路向家园)
江城子
  (湿云全压数峰低)
长相思
  (山一程)
相见欢
  (微云一抹遥峰)
相见欢
  (落花如梦凄迷)
昭君怨
  (深禁好春谁惜)
昭君怨
  (暮雨丝丝吹湿)
清平乐
  (烟轻雨小)
清平乐
  (青陵蝶梦)
清平乐
  (将愁不去)
清平乐
  (凄凄切切)
清平乐
  (才听夜雨)
清平乐
  (塞鸿去矣)
清平乐
  (风鬟雨鬓)
清平乐
  (孤花片叶)
清平乐
  (泠泠彻夜)
清平乐
  (瑶华映阙)
东风齐著力
  (电急流光)
满江红
  (问我何心)
满江红
  (代北燕南)
满江红
  (为问封姨)
满庭芳
  (堠雪翻鸦)
满庭芳
  (似有猿啼) 
卷二
水调歌头
  (空山梵呗静)
水调歌头
  (落日与湖水)
凤凰台上忆吹箫
  (荔粉初装)
凤凰台上忆吹箫
  (锦瑟何年)
金菊对芙蓉
  (金鸭消香)
琵琶仙
  (碧海年年)
御带花
  (晚秋却胜春天好)
酒泉子
  (谢却荼蘼)
生查子
  (东风不解愁)
生查子
  (鞭影落春堤)
生查子
  (散帙坐凝尘)
生查子
  (短焰剔残花)
生查子
  (惆怅彩云飞)
忆秦娥
  (山重叠)
忆秦娥
  (春深浅)
忆秦娥
  (长漂泊)
阮郎归
  (斜风细雨正霏霏)
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
点绛唇
  (别样幽芬)
点绛唇
  (一种蛾眉)
点绛唇
  (五夜光寒)
点绛唇
  (小院新凉)
浣溪沙
  (泪浥红笺第几行)
浣溪沙
  (伏雨朝寒愁不胜)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
浣溪沙
  (莲漏三声烛半条)
浣溪沙
  (消息谁传到拒霜)
浣溪沙
  (雨歇梧桐泪乍收)
浣溪沙
  (谁道飘零不可怜)
浣溪沙
  (酒醒香销愁不胜)
浣溪沙
  (欲问江梅瘦几分)
眼儿媚
  (独倚春寒掩夕扉)
眼儿媚
  (重见星娥碧海槎)
眼儿媚
  (莫把琼花比澹妆)
朝中措
  (蜀弦秦柱不关情)
山花子
  (林下荒苔道韫家)
山花子
  (风絮飘残已化萍)
山花子
  (欲话心情梦已阑)
山花子
  (小立红桥柳半垂)
山花子
  (昨夜浓香分外宜)
霜天晓角
  (重来对酒)
减字木兰花
  (晚妆欲罢)
减字木兰花
  (烛花摇影)
减字木兰花
  (相逢不语)
减字木兰花
  (断魂无据)
减字木兰花
  (花丛冷眼)
一络索
  (野火拂云微绿)
一络索
  (过尽遥山如画)
一络索
  (密洒征鞍无数)
卜算子
  (娇软不胜垂)
卜算子
  (塞草晚才青)
卜算子
  (村静午鸡啼)
雨中花
  (天外孤帆云外树)
鹧鸪天
  (独背残阳上小楼)
鹧鸪天
  (雁贴寒云次第飞)
鹧鸪天
  (别绪如丝睡不成)
鹧鸪天
  (冷露无声夜欲阑)
鹧鸪天
  (握手西风泪不干)
鹧鸪天
  (马上吟成促渡江)
鹧鸪天
  (尘满疏帘素带飘)
卷三
青衫湿
  (近来无限伤心事)
落花时
  (夕阳谁唤下楼梯)
锦堂春
  (帘外澹烟一缕)
海棠春
  (落红片片浑如雾)
河渎神
  (风紧雁行高)
太常引
  (西风乍起峭寒生)
太常引
  (晚来风起撼花铃)
四犯令
  (麦浪翻晴风飐柳)
添字采桑子
  (闲愁似与斜阳约)
荷叶杯
  (帘卷落花如雪)
荷叶杯
  (知己一人谁是)
寻芳草
  (客夜怎生过)
菊花新
  (愁绝行人天易暮)
南歌子
  (翠袖凝寒薄)
南歌子
  (暖护樱桃蕊)
南歌子古戍
  (古戍饥乌集)
秋千索
  (药阑携手销魂侣)
秋千索
  (游丝断续东风弱)
秋千索
  (垆边换酒双鬟亚)
忆江南
  (心灰尽)
忆江南
  (挑灯坐)
浪淘沙
  (红影湿幽窗)
浪淘沙
  (眉谱待全删)
浪淘沙
  (紫玉拨寒灰)
浪淘沙
  (夜雨做成秋)
浪淘沙
  (野宿近荒城)
浪淘沙
  (闷自剔残灯)
浪淘沙
  (清镜上朝云)
菩萨蛮
  (梦回酒醒三通鼓)
菩萨蛮
  (隔花才歇帘纤雨)
菩萨蛮
  (新寒中酒敲窗雨)
菩萨蛮
  (澹花瘦玉轻妆束)
菩萨蛮
  (催花未歇花奴鼓)
菩萨蛮
  (晓寒瘦著西南月)
菩萨蛮
  (窗前桃蕊娇如倦)
木兰花令
  (人生若只如初见)
虞美人
  (春情只到梨花薄)
虞美人
  (黄昏又听城头角)
虞美人
  (彩云易向秋空散)
虞美人
  (银床淅沥青梧老)
虞美人
  (凭君料理花间课)
虞美人
  (残灯风灭炉烟冷)
菩萨蛮
  (朔风吹散三更雪)
浣溪沙
  (一半残阳下小楼)
浣溪沙
  (睡起惺忪强自支)
浣溪沙
  (五月江南麦已稀)
浣溪沙
  (残雪凝辉冷画屏)
浣溪沙
  (微晕娇花湿欲流)
浣溪沙
  (五字诗中目乍成)
浣溪沙
  (记绾长条欲别难)
浣溪沙
  (杨柳千条送马蹄)
鹊桥仙
  (倦收缃帙)
鹊桥仙
  (梦来双倚)
鹊桥仙
  (乞巧楼空)
南乡子
  (柳絮晚悠飏)
南乡子
  (鸳瓦已新霜)
南乡子
  (灯影伴鸣梭)
南乡子
  (烟暖雨初收)
南乡子
  (泪咽却无声)
卷四
一斛珠
  (星球映彻)
临江仙
  (丝雨如尘云著水)
临江仙
  (长记碧纱窗外语)
临江仙
  (六曲阑干三夜雨)
临江仙
  (雨打风吹都似此)
临江仙
  (独客单衾谁念我)
临江仙
  (绿叶成阴春尽也)
临江仙
  (飞絮飞花何处是)
临江仙
  (夜来带得些儿雪)
临江仙
  (别后闲情何所寄)
临江仙孤雁
  (霜冷离鸿惊失伴)
红窗月
  (燕归花谢)
踏莎行
  (春水鸭头)
踏莎行
  (倚柳题笺)
蝶恋花
  (辛苦X怜天上月)
蝶恋花
  (眼底风光留不住)
蝶恋花
  (又到绿杨曾折处)
蝶恋花
  (萧瑟兰成看老去)
蝶恋花
  (露下庭柯蝉响歇)
蝶恋花
  (今古河山无定拒)
蝶恋花
  (尽日惊风吹木叶)
蝶恋花
  (准拟春来消寂寞)
唐多令
  (丝雨织红茵)
唐多令
  (金液镇心惊)
唐多令
  (古木向人秋)
踏莎美人
  (拾翠归迟)
苏幕遮
  (枕函香)
苏幕遮
  (鬓云松)
淡黄柳
  (三眠未歇)
青玉案
  (东风七日蚕芽软)
青玉案
  (东风卷地飘榆荚)
月上海棠
  (原头野火烧残碣)
月上海棠
  (重檐澹月浑如水)
一丛花
  (阑珊玉佩罢霓裳)
金人捧露盘
  (藕风轻)
洞仙歌
  (铅华不御)
翦湘云
  (险韵慵拈)
念奴娇
  (人生能几)
念奴娇
  (绿杨飞絮)
念奴娇
  (片红飞减)
念奴娇
  (无情野火)
东风第X枝
  (薄劣东风)
秋水
  (谁道破愁须仗酒)
木兰花慢
  (盼银河迢递)
水龙吟
  (须知名士倾城)
水龙吟
  (人生南北真如梦)
齐天乐
  (阑珊火树鱼龙舞)
齐天乐
  (六宫佳丽谁曾见)
齐天乐
  (白狼河北秋偏早)
瑞鹤仙
  (马齿加长矣)
雨霖铃
  (横塘如练)
疏影
  (湘帘卷处)
潇湘雨
  (长安一夜雨)
风流子
  (平原草枯矣)
卷五
金缕曲
  (德也狂生耳)
金缕曲
  (酒涴青衫卷)
金缕曲
  (生怕芳樽满)
金缕曲
  (洒尽无端泪)
金缕曲
  (何事添凄咽)
金缕曲
  (木落吴江矣)
金缕曲
  (此恨何时已)
金缕曲
  (未得长无谓)
金缕曲再
  (疏影临书卷)
河渎神
  (凉月转雕阑)
浣溪沙
  (身向云山那畔行)
浣溪沙
  (万里阴山万里沙)
浣溪沙
  (收取闲心冷处浓)
浣溪沙
  (无恙年年汴水流)
浣溪沙
  (凤髻抛残秋草生)
浣溪沙
  (肠断斑骓去未还)
浣溪沙
  (旋拂轻容写洛神)
浣溪沙
  (十二红帘窣地深)
浣溪沙
  (容易浓香近画屏)
浣溪沙
  (十八年来堕世间)
浣溪沙
  (欲寄愁心朔雁边)
浣溪沙
  (败叶填溪水已冰)
沁园春
  (试望阴山)
沁园春
  (瞬息浮生)
沁园春
  (梦冷蘅芜)
摸鱼儿
  (涨痕添)
摸鱼儿
  (问人生)
青衫湿遍
  (青衫湿遍)
忆桃源慢
  (斜倚熏笼)
湘灵鼓瑟
  (新睡觉)
大酺
  (只一炉烟)
菩萨蛮
  (问君何事轻离别)
菩萨蛮
  (乌丝曲倩红儿谱)
菩萨蛮
  (玉绳斜转疑清晓)
菩萨蛮
  (荒鸡再咽天难晓)
菩萨蛮
  (白日惊飙冬已半)
菩萨蛮
  (榛荆满眼山城路)
菩萨蛮
  (黄云紫塞三千里)
菩萨蛮
  (萧萧几叶风兼雨)
菩萨蛮
  (为春憔悴留春住)
菩萨蛮
  (晶帘一片伤心白)
菩萨蛮
  (乌丝画作回文纸)
菩萨蛮
  (春云吹散湘帘雨)
点绛唇
  (一帽征尘)
菩萨蛮
  (客中愁损催寒夕)
菩萨蛮
  (砑笺银粉残煤画)
菩萨蛮
  (飘蓬只逐惊飙转)
采桑子
  (那能寂寞芳菲节)
采桑子
  (深秋绝塞谁相忆)
采桑子
  (海天谁放冰轮满)
采桑子
  (白衣裳凭朱阑立)
清平乐
  (麝烟深漾)
眼儿媚
  (林下闺房世罕俦)
眼儿媚
  (骚屑西风弄晚寒)
眼儿媚
  (手写香台金字经)
满宫花
  (盼天涯)
鹧鸪天
  (谁道阴山行路难)
鹧鸪天
  (小构园林寂不哗)
南乡子
  (何处淬吴钩)
鹊桥仙
  (月华如水)
补遗卷一
望江南
  (初八月)
鹧鸪天
  (背立盈盈故作羞)
明月棹孤舟
  (一片亭亭空凝伫)
临江仙
  (昨夜个人曾有约)
望海潮
  (汉陵风雨)
忆江南
  (江南忆,鸾辂此经过)
忆江南
  (春去也,人在画楼东)
赤枣子
  (风淅淅)
玉连环影
  (才睡)
如梦令
  (万帐穹庐人醉)
天仙子
  (月落城乌啼未了)
浣溪沙
  (锦样年华水样流)
浣溪沙
  (肯把离情容易看)
浣溪沙
  (已惯天涯莫浪愁)
采桑子
  (雟周声里严关峙)
清平乐
  (参横月落)
清平乐
  (角声哀咽)
清平乐
  (画屏无睡)
秋千索
  (锦帷初卷蝉云绕)
浪淘沙
  (霜讯下银塘)
虞美人
  (愁痕满地无人省)
补遗卷二
渔父
  (收却纶竿落照红)
菩萨蛮
  (车尘马迹纷如织)
南乡子
  (红叶满寒溪)
雨中花
  (楼上疏烟楼下路)
满江红
  (籍甚平阳)
浣溪沙
  (出郭寻春春已阑)



在线试读

蝶恋花 散花楼送客(城上清笳城下杵)
城上清笳①城下杵。秋尽离人,此际心偏苦。刀尺又催天又暮,一声吹冷蒹葭②浦。
把酒留君君不住。莫被寒云,遮断君行处。行宿黄茅山店③路,夕阳村社④迎神鼓。
【注释】
①清笳:谓凄清的胡笳声。唐杜甫《洛阳》诗:“清笳去宫阙,翠盖出关山。”
②蒹葭:蒹和葭都是水草,本指在水边怀念故人,后以“蒹葭”泛指思念异地友人。
③黄茅山店:指荒村野店。黄茅,茅草名。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官舍黄茅屋,人家苦竹篱。”
④村社:旧时农村祭祀社神的日子或盛会。
【点评】
词由景起,写秋天将尽,清笳声叠和着砧杵声传来,一片凄凉的氛围。正此时,“客”将上路远行,置酒送别,自是悲凉伤感,故云“心偏苦”。上片结句又以景收束,进一步烘托了惜别恋友、悲苦无奈的凄清之感。下片由眼前饯别之情景设想“客”在旅途上的景况,此系虚拟之景,更突出了眷恋之情和伤离之意。
——张秉戍
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
谁翻①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②,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③。
【注释】
①翻:演唱,演奏。
②怀抱:心胸。
③谢桥:谢娘桥,古时称所爱的女子为“谢娘”,称其所居处为“谢桥”。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一生一代一双人①,争教②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③易乞,药成碧海难奔④。若容相访饮牛津⑤,相对忘贫。
【注释】
①一生一代一双人:语出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相怜相念倍相,一生一代一双人。”
②争教:怎教。
③蓝桥:在陕西蓝田东南蓝溪上。传说此处有仙窟,唐代秀才裴航与仙女云英曾相会于此,求得玉杵臼捣药,终结为夫妇。专指情人相遇之处。
④药成碧海难奔:《淮南子·览冥训》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李商隐《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⑤饮牛津:指天河边。“传说海边居民曾乘槎至天河,见一丈夫牵牛饮之”。见晋张华《博物志》卷三。这里指与恋人相会的地方。
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
西郊冯氏园①看海棠,因忆《香严词》②有感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③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④。
一片晕红⑤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
【注释】
①西郊冯氏园:明万历时大珰冯保之园,旧址位于今北京广安门外小屯。园主人冯氏园艺精湛,使得此园曾名极一时。龚鼎孳在京师时曾多次到该处看海棠。
②《香严词》:清初诗人龚鼎孳的词集。龚鼎孳,安徽合肥人,官至礼部尚书,与钱谦益、吴伟业并称“江左三大家”。
③旧游:昔日的游览。
④经年:一年或一年以上。
⑤晕红:中心浓而四周渐淡的一团红色。这里指晕红的花朵。
【点评】
柔情一缕,能令九转肠回。虽“山抹微云”君,不能道也。
——王鸿绪


《芳菲词韵:诗词鉴赏与创作指南》 卷一:诗词之美,千年流转 在中国浩瀚的文学星河中,诗词无疑是最为璀璨的星辰之一。它们以精炼的语言、深邃的情感、优美的意境,跨越时空,触动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弦。《芳菲词韵》正是为了颂扬这份不朽的美丽,探寻其创作的奥秘,并为热爱诗词的你提供一份详尽的鉴赏与创作指南。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古籍,而是力求深入浅出,引领读者领略诗词的独特魅力,感受古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第一章:诗词的源起与演变 诗歌作为人类情感与思想的表达,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歌谣。从《诗经》的质朴真挚,到楚辞的浪漫瑰丽,中国诗歌的根基由此奠定。汉乐府的现实主义,魏晋风骨的玄远洒脱,南北朝的声律探索,都为后世诗歌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唐诗,作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巅峰,集大成而创新,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群星璀璨的诗人。他们的作品风格各异,意境深远,既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思,也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坚韧。唐诗的格律严谨,意象丰富,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典范。 宋词,则是在唐诗的基础上,将文学表现力推向了新的高度。词,最初是配合音乐演唱的歌词,因此更注重情感的抒发和旋律的美感。宋词的体裁更加多样,风格也更为细腻婉约,涌现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杰出的词人。苏轼的豪放开阔,李清照的凄婉动人,辛弃疾的慷慨激昂,共同构成了宋词的辉煌篇章。词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学的表现形式,也让文人墨客的情感抒发有了更广阔的舞台。 元曲,作为元代文学的代表,继承了唐宋诗词的优秀传统,并融入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民间音乐的元素。元曲的特点是通俗易懂,语言生动活泼,情感真挚朴实,更加贴近民众的生活。无论是散曲的自由奔放,还是杂剧中的唱词,都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二章:诗词鉴赏的钥匙——理解诗词的“形”与“神” 鉴赏一首诗词,如同品味一杯陈年的佳酿,需要细细咂摸,方能体会其醇厚。本书将从多个维度,为读者提供鉴赏诗词的钥匙。 意境之美: 诗词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与画面的融合。一个成功的意境,能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诗人笔下的风云变幻、山川河流、喜怒哀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辽阔,“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孤寂,都是意境的杰作。本书将引导读者如何捕捉诗词中的画面感,体会作者所营造的氛围。 情感之真: 诗词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直接流露。无论是家国情怀、离愁别绪、人生感慨,还是儿女情长,都能够在诗词中找到共鸣。理解诗词中的情感,需要结合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以及诗词本身的情感线索。“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开阔,“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愁苦,都饱含着深沉的情感。 语言之巧: 诗词的语言是凝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诗人往往通过炼字、用典、比兴等手法,将深邃的思想和细腻的情感巧妙地融入字里行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仅仅几个意象的组合,就勾勒出晚秋的萧瑟与羁旅的孤愁,这便是语言的魅力。本书将深入分析诗词中的用词特点、修辞手法,帮助读者体会语言的精妙之处。 格律之韵: 诗词的格律,尤其是近体诗和宋词,有着严格的平仄、对仗、押韵要求。这些格律并非束缚,而是为诗词增添了音乐美和节奏感。理解格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诗词的音韵之美,体会其内在的和谐统一。本书将对主要的诗词格律进行梳理和讲解,并辅以实例说明。 第三章:诗词创作的秘诀——从模仿到创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习诗词,除了鉴赏,更重要的是尝试创作。本书将为有志于诗词创作的读者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 从模仿开始: 模仿是学习一切艺术的必经之路。初期可以从临摹名家名篇入手,仔细体会其遣词造句、构思布局。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格和题材,进行尝试性的模仿创作,逐渐培养语感和韵味。 积累素材,捕捉灵感: 诗词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勤于观察,善于感悟,将生活中的点滴美好、悲伤、感悟都记录下来。一篇诗词的诞生,往往源于一个触动人心的瞬间、一幅 striking 的画面、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感。 掌握基本技巧: 了解并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能够让你的诗词更具表现力。学会运用意象,构建诗词的意境。理解并尝试运用格律,使你的作品更具音乐美。 打磨与修改: 创作并非一蹴而就,反复推敲、修改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一次次的斟酌字句,一次次的调整结构,才能让作品日臻完善。本书将提供一些修改的建议和方法。 理解时代与情感的契合: 优秀的诗词,总是能够与所处的时代产生共鸣,并真挚地表达人性的情感。学习古人如何将个人情感融入家国情怀,如何将时代变迁写入字句,是提升作品高度的关键。 卷二:古今诗词的对话——文化传承与时代新声 诗词并非历史的陈迹,而是活着的文化。在当今社会,古诗词依然散发着强大的生命力,并与时代的新声相互辉映。 第四章:古诗词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审美教育的滋养: 诗词以其高度凝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能够极大地陶冶人的情操,提升审美能力。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阅读诗词,能够让人放慢脚步,感受宁静与美好。 文化认同的根基: 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民族的精神和价值观念。通过学习诗词,能够增强我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情感表达的窗口: 很多时候,我们难以用直白的语言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而古诗词则提供了绝佳的表达范本。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能够温暖远方的友人;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道尽了多少遗憾的感情。 智慧启迪的源泉: 许多古诗词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能够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启迪和精神上的慰藉。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第五章:新时代下的诗词创作与传播 虽然古诗词的创作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新时代,诗词创作依然充满活力。 新题材与新视角: 现代诗人可以借鉴古诗词的艺术手法,但题材可以更加广泛,涵盖科技、社会、个人成长等新时代的内容。例如,以诗词的形式描绘城市风光,抒发对科技发展的感慨,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跨界融合的可能: 诗词可以与音乐、绘画、戏剧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出更具感染力的作品。例如,将诗词谱成歌曲,用现代音乐演绎古韵。 数字化传播的机遇: 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普及,为诗词的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通过网络平台、社交媒体,诗词能够触达更广泛的受众,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 “诗词大会”的启示: 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的兴起,极大地激发了公众对古诗词的热情。这表明,诗词的魅力从未减退,其价值依然被社会所认可。本书旨在传承这份热情,并提供更深入的学习途径。 结语 《芳菲词韵》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扇通往中国古典诗词世界的门。它希望通过细致的讲解和深入的分析,让读者能够真正领略诗词的博大精深,感受其永恒的魅力。无论你是初涉诗词的门外汉,还是已有一定基础的爱好者,本书都将是你学习、鉴赏与创作的忠实伙伴。让我们一起徜徉在诗词的海洋,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芬芳与韵律。

用户评价

评分

总而言之,我对这本书的整体感觉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完美结合。它既尊重了古典文学的庄重与高贵,又展现了现代编辑出版的严谨与创新。它不是那种你买回来只会在书架上落灰的摆设品,而是真正能够让你沉浸其中,反复品咂的良友。我甚至发现,在阅读过程中,我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似乎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笔时更懂得如何凝练意境,如何遣词造句。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它作为一本“词集”的定义,它更像是一扇通往古典审美哲学的大门。它教会我们如何慢下来,如何去欣赏那些不被快节奏生活所注意到的细微之美,对于任何一个热爱中文之美的人来说,这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馈赠。强烈推荐给所有渴望在喧嚣中寻得片刻宁静与深刻思考的读者。

评分

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在文本的“鲜活度”上做得非常出色。很多古诗词读起来总觉得与现代生活有层隔阂,但这本书的编排似乎在有意识地消弭这种隔阂。它没有刻意去“翻译”古人的情感,而是通过精妙的版式设计和选取的配图,让那些千年之前的喜怒哀乐触手可及。例如,当读到描绘羁旅愁思的篇章时,配图的留白处理,就将那种空旷感渲染得淋漓尽致。读者的代入感极强,你会发现,古人面对的离别、愁绪、对故乡的思念,与我们现代人面对的压力和疏离感,其内核是共通的。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是阅读文学的终极乐趣所在。它让我们意识到,人性的本质是恒定的,而这些凝练的文字,就是最好的情感容器,穿越时空,依然能温暖或震撼我们此刻的心灵。

评分

天哪,最近淘到的这本《XXX》(请自行代入书名,因为我不能重复你的书名)简直是文人墨客的心头好!我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它的装帧设计就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微微泛黄的纸张,散发着一股子古朴典雅的气息,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仿佛真的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内页的排版布局也极其用心,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处理得恰到好处,即便是对着烛光细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惫。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上的考究,比如扉页上那幅工笔细描的江南烟雨图,简直就是一幅活动的画卷,让人在翻开正文之前,就已经被带入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这本书的纸质,摸起来有一种温润的触感,不是那种廉价的胶印纸,而是那种能让墨香久留的质感。我甚至舍不得用荧光笔去标记重点,生怕破坏了它本身的完美。这本书的开本也设计得非常人性化,既方便携带,又保证了阅读时的舒展度,无论是放在书桌上静赏,还是旅途中细品,都显得那么合宜。我敢说,光是这份对外在形式的极致追求,就足以让它在众多诗词选本中脱颖而出,成为案头必备的佳品。

评分

这本书的选篇之精,实在令人拍案叫绝,根本不是市面上那些堆砌数量的“大部头”可以比拟的。它显然是经过了极其严谨的考据和深度的理解后才编纂出来的,选取的篇目兼顾了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代表性,做到了“广而不滥,精而有神”。我发现它收录了一些我以往在其他选本中鲜少见到的“冷门佳作”,那些在历史长河中几近湮没的灵光乍现之句,在这里得到了重新的注目与呵护。更难能可贵的是,编者似乎深谙不同词人的“性情”所在,他们将那些风格迥异、情感浓烈的作品巧妙地穿插排列,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叙事张力。读完一组词,你仿佛刚与一位豪放的侠客把酒言欢,下一刻又陷入了某个闺阁女子低徊婉转的幽思之中。这种精心设计的阅读体验,远超出了简单的文字堆砌,它更像是一部有生命力的文学乐章,每一个段落都有其独特的音高和韵律。

评分

关于注释和赏析部分,这本书的处理方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很多古籍读起来令人望而却步,主要就是因为那些晦涩的典故和繁复的指代。然而,这本书的注释处理得既详尽又不拖沓,绝不会因为解释过多而打断阅读的流畅感。它精准地捕捉到了诗词中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之处,用现代人能够理解的语言,却不失古韵的方式进行了阐释。我特别喜欢它在某些关键名句后的“引申阅读”部分,那不是生硬的知识灌输,而是启发性的引导,它会告诉你,某一句词在后世的文学流派中产生了何种影响,或是被哪些大家所引用和推崇。这种由点及面的拓展,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作品背景的认知。这哪里是一本工具书,分明是一位博学多识的老师,在你困惑时,循循善诱,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让你看到更远更深的世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