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主人公阿涅丝,因为受到往事回忆的长久纠缠,陷于人生存在的无可奈何状态当中。故事通过一个在游泳池畔向游泳教练做手势打招呼的一个场景开始,精炼地体现了昆德拉的高妙小说艺术创造力。这本书利用小说的方式来谈不朽,而不是像谈哲学那样。他对不朽下的定义也很简单:对不朽来说,人是不平等的。必须区別小的不朽和大的不朽。小的不朽是指一个人在认识他的人的心中留下了回忆;大的不朽是指一个人在不认识的人的心中留下了回忆……
##看似散乱的碎片,却像林中蛛网般编织成的小道,一个个串联了起来。这是米兰·昆德拉“道路小说”的极致。你跟随着书中的思考走遍了、看遍了森林中所有存在道路的地方,在阿涅丝聆听的溪水边看到了自己的倒影。
评分##无数分叉小径,枝枝蔓蔓伸展,故事内外跳跃,虚实相生。前面一半精彩闪光,后面一半洒脱到晦涩。有句话值得记录:如果整个生活变成了孩子的游戏,世界最终将在孩子的微笑和牙牙学语中毁灭。看看当下周遭,这是神秘又准确的预言。第一次读昆德拉时才十几岁,不可能真的读懂,无非是对自我的一种装点。后来人们也才发现那时的译本和理解也有不少问题。现在准备系统重读一次试试看。但也许完不成这个自己设定的任务。
评分##这种时不时跳出来说废话的写法真让人讨厌,说的话还既非伟大,也非伟大的反面,仅仅是普通,是废话。 别人想着《老人与海》,他在想着海明威的阳痿,他认为世上所有人都在想着海明威的阳痿,他批判别人刻奇媚俗,实际上他就是最刻奇媚俗的人。
评分##交错道路的中心,墨镜粉碎后消失的脸:忘却自我,摆脱自我,而后幸福如约而至,就像安德烈躺在芬芳的田园里仰望天际那般“什么也没有了”,这样说却是为自己尝试贴上托尔斯泰(或者说不朽)的标签——阿涅丝躺在草丛中,小溪潺潺声穿过她的身体,带走她的自我和自我污秽,她具有这种基本的存在属性,这存在弥漫在时间流逝的声音里,弥漫在“微蓝色”的天空中(如此美妙的颜色,不是吗?)。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比这更美的东西了。所以,阿涅丝戴上了墨镜,不是为了掩盖她的眼泪,而是让人知道她在流泪。
评分##每篇都很新奇但是却能读懂,都能给我带来很多遐想的书读起来真是太快乐了,昆德拉拓展了我对世界的认识。确实诚如后文所说,这是一本公路式小说,小说里的每一篇都是风景,所有的文字组成了一个花园;有时候走大路觉得景色很美,拐进小路却也有很多新奇的画面。一场旅游下来,发现自己不仅见过了不一样的风景,心灵呼吸得也更加畅快了。好的句子太多,给我的启迪太多,只能说昆德拉的文字变成了我的一部分。
评分##如果生命是无限的,那所有的细枝末节所有的插曲也就显得没有意义了,因为这些东西在后面都会作为起因一系列的故事。所以,在一切伟大面前,平凡都极其重要与宝贵。
评分##1)公路与道路:“公路本身没有丝毫意义;唯有公路联结的两点才有意义。而道路是对空间表示的敬意。”在本书的跋里,评论家称昆德拉为“道路小说”,以往阅读昆德拉的朦胧之感因此而开明了几分。“道路小说满足于缓慢、绕弯,经常离题,插入许多插曲和哲学。仿佛作者和读者都有很多时间可以浪费,从来不计算他们的脚步,随时可以驻足观赏。”;2)对于不朽的解答:自我超脱人类最终界限的欲望(超越作为自我的存在,回归原初存在),仿佛指向一种脱离尘世的田园牧歌般的生活,但未尝不是一种虚荣心在作祟。——安宁从不属于尘世,人们只能简单地放下武器,然后消失:承认自己的必死性。
评分##追求自我的消失,负面的田园牧歌
评分##阿涅丝和洛拉是完全相反的两个人。最喜欢的比喻是阿涅丝“身体如火焰升腾而起,头却微微下垂……”,而洛拉身体向下沉,头却扬起。我反复在阿涅丝和洛拉之间游走,时而如阿涅丝抛弃自身 ,使自己稀薄,时而如洛拉般不停做着加法。读米兰昆德拉的文章需要如游离般漫步,光亮只能暗自求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