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别处》:一个年轻艺术家的肖像画。昆德拉以其独到的笔触塑造出雅罗米尔这样一个形象,描绘了这个年轻诗人充满激情而又短暂的一生,具有“发展小说”的许多特点。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对诗人创作过程的分析是微妙而精细的。创作过程当然不仅指下笔写作的过程,而且更广义地指一个诗人的全部成长过程。作者所要表现和所要探究的是,人的心灵所具有的激情,它的产生和它的结果。因而这本书又是一本现代心理小说,表现了一个诗人的艺术感觉的成长。
那是恶劣诗歌的年代?不完全!如今的小说家写到那个年代,总是带着一种享乐主义的盲目性,他们写的这些书注定是要失败的。但 是抒情诗人,尽管他们对这个时代也有‘种盲目的激情在里面,却留下了美丽的诗篇。因为我们曾经说过,在诗歌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所有的判断都会成为真理,只要它能让后人以为这的确是经历过的感情。诗人总是如此疯狂地热衷于他们所经历的感情,以至于脑子都冒烟了,呈现出一片彩虹的灿烂景象,监牢之上的奇妙的彩虹。
##看书的感觉真美好
评分##昆德拉总是把他讥讽的事物描绘得充满魔力,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
评分##从兰波式的“生活在别处,我们不在世界上”到莱维纳斯式的“真正的生活不在场,我们却在世界上”,热泪成冷眼,热血结成冰。这是昆德拉很冷的一本书。他的嬉皮和冷融为一体,雅罗米尔像只鬣狗一样倒挂而死的场景,无法使人哭,更重要的是,也无法使人发笑。这本书是他的小说中我不太喜欢的一本。
评分##写得实在太好。这是一部不必重读,但却回味无穷的小说。延续了告别圆舞曲那种精巧的故事结构(蓝色毒药预告的死亡),但这一次是突然暴露出巨大的戏剧性。小说前五部就像慢慢冷却的湖水,第六部突然达到冰点,使小说瞬间冰冻住,第七部又用一把巨锤砸碎,并用炙热的火焰融化蒸发掉。第六部将小说的主角配角甚至原本的情节整个颠覆,揭示出令人错愕惊叹哭笑不得的戏剧性。这部小说少了许多昆德拉擅长的对人物思想细腻地描写,却有了另外独特的特点——将许多诗人的印象带入到故事里,在写作技巧上产生一种生活在别处的幻觉。
评分母亲真正的生活不在逼仄的阁楼上,而在与画家幽会的房子里;红发女孩真正的生活不在她男友稚嫩的诗句里,而在中年男人的温存与近似父爱的感觉之中;而雅罗米尔真正的生活也不在与红发女孩的爱情之中,而在投身劳工阶层的虚妄狂欢之中。书中的每个人都试图通过在别处的生活寻找真正的自我,然而却又在这种自我分裂中被伤害,被异化……
评分##这是一本很残酷的书。讲的是一个文艺青年总想靠文艺拯救自己结果被自己给文艺死了的故事。看完都不好意思做文艺青年了。
评分##我一直觉得,在另一个地方,我会过得更好。
评分##昆德拉和许多现代派画家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突变的视角,节奏,基调,甚至单列一章的议论。打破原有畅通的故事性阅读体验,非常粗线条的笔触提醒读者,你在看的不是个故事,而是本“人造”的小说。
评分##昆德拉总是把他讥讽的事物描绘得充满魔力,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