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除去偏远地区的,具体以您拍下为准哦,不显示运费就是的!
需单本,请点击以下链接:
书名:新概念物理题解(上册)
作者:赵凯华 罗蔚茵 陈熙谋
ISBN:9787040262742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版次:2009年6月第1版
字数:360千字
《新概念物理题解(上)》供了丰富的思考题和习题资源,而教师选择和布置习题、思考题是一件很费时的事。
《新概念物理题解(上)》为这套教材的所有思考题和习题作了解答,为教师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学生也可以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与该题解作比较,找出差距,检验和深化所学知识。
《新概念物理题解(上)》上册包括力学和电磁学,下册包括热学、光学和量子物理。
《新概念物理题解(上)》所有的思考题和习题均配有原题,既可作为与《新概念物理教程》相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以作为普通物理课程的习题集供高等院校理工科类的师生和社会读者参考。
书名:新概念物理题解(下册)
作者:赵凯华 罗蔚茵 陈熙谋
ISBN:9787040262759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版次:2009年6月第1版
字数:400千字
《新概念物理题解(下)》提供了丰富的思考题和习题资源,而教师选择和布置习题、思考题是一件很费时的事。
《新概念物理题解(下)》为这套教材的所有思考题和习题作了解答,为教师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学生也可以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与该题解作比较,找出差距,检验和深化所学知识。
《新概念物理题解(下)》上册包括力学和电磁学,下册包括热学、光学和量子物理。书中所有的思考题和习题均配有原题,既可作为与《新概念物理教程》相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以作为普通物理课程的习题集供高等院校理工科类的师生和社会读者参考。
书名:新概念物理教程 光学
作者:赵凯华
ISBN:9787040155624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版次:2004年11月第1版
字数:460千字
本书是“十五”规划教材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是《新概念物理教程》的一部。本书是作者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是在其原来编写的《光学》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的。在编写思想上,本书与已出的几本书是一脉相承的,即用现代的观点审视、选择和组织好传统的教学内容;适当地为物理学前沿打开窗口和安装接口;通过知识的传授提高科学素质和能力。考虑到现在中学教改的情况,作者仍将几何光学的内容作为必修内容写入书中。 本书可作为物理类专业光学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其他专业和社会读者阅读。
书名:新概念物理教程 热学(第二版)
作者:赵凯华 罗蔚茵
ISBN:9787040176803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版次:2005年11月第2版
字数:360千字
本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九五”***重点教材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理科物理学和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九五”规划教材。本书在结构上有较大的变化,在内容上也有较大的更新。本书在用现代观点审视教学内容、向当代前言开设窗口和接口、培养物理直觉能力等方面作了一些改革。本书分热学热学基本概念和物质聚集态、热平衡态的统计分布、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非平衡过程等5章及2个数学附录。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物理类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特别适合物理学基础人材培养基地选用。对于其他理工科专业,本书也是教师的备课参考书和学生的辅助读物。
书名:新概念物理教程 量子物理(第二版)
作者:赵凯华 罗蔚茵
ISBN:9787040226379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版次:2008年1月第2版
字数:510千字
《新概念物理教程:量子物理(第2版)》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教育部理科物理学和天文学“九五”规划教材。从教学顺序上看,本书是《新概念物理教程》中的第五本,全套书各本的编写和改革思路是一脉相承的,但根据内容的特点,本卷更加强调用普通物理课的风格讲述量子物理。《新概念物理教程:量子物理(第2版)》取材覆盖所有量子物理的各个重要方面和前沿课题,远超出传统普通物理教材中的“原子物理”部分;本书也不是“量子力学”教材,因书中只介绍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而不涉及量子力学中较深的数学和许多重要的计算方法。《新概念物理教程:量子物理(第2版)》只要求读者学过普通物理的光学部分、微积分和线性代数。
书名:新概念物理教程 力学(第二版)
作者:赵凯华 罗蔚茵
ISBN:9787040152012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版次:2004年7月第2版
字数:530千字
《力学(第2版)》以(版)为基础的教学改革项目《新概念力学》1997年获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998年获国家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力学(第2版)》在结构上有较大的变化,在内容上也有较大的更新。《力学(第2版)》在用现代观点审视教学内容、向当代前沿开设窗口和接口、培养物理直觉能力等方面作了一些改革。《力学(第2版)》共分质点运动学,动量守恒、质点动力学,机械能守恒,角动量守恒、刚体力学,连续体力学,振动和波。万有引力,相对论等八章和三个数学附录。
书名:新概念物理教程 电磁学(第二版)
作者:赵凯华 陈熙谋
ISBN:9787040202021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版次:2006年12月第2版
字数:570千字
《新概念物理教程:电磁学(第2版)》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是已出版的《新概念物理教程电磁学》的修订版。修订版保持了用现代的观点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审视的特色,强调对称性原理和守恒量的应用。《新概念物理教程:电磁学(第2版)》出版以来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好评,被广泛采用。此次修订改正了已发现的书中存在的错误,并针对教学中的一些变化做了相应的改正和调整,使得《新概念物理教程:电磁学(第2版)》更加适合教学。此外,为书中的练习题还增加了习题答案供读者参考,更方便了高教教师和学生使用。
这套书,说实话,入手之后我才发现自己低估了它。我原本是冲着“新概念”这三个字去的,以为它会像市面上很多教材一样,在概念的阐述上做些翻新或者简化,好让我们这些初学者能轻松一点。结果呢?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它给我的感觉,就像是直接把我领进了物理学的核心区域,那种严谨和深度,简直让人有点喘不过气来。尤其是力学部分,一开始的那些基本假设和公理的推导,作者的处理方式极其细致,每一步逻辑链条都咬得死死的,不留任何可以偷懒的空隙。我记得有一次,为了搞懂某个特定坐标系下的角动量守恒,我反复看了好几遍解析,才真正体会到它和我们在高中阶段接触到的那种“公式套用”的区别。这套教材的目标群体,显然不是只想应付考试的学生,而是那些真正想扎根于理论物理,想把物理学当成一门严密学科来对待的人。读完它,我感觉自己对“什么是力学”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再是零散的知识点堆砌,而是一个有机的、自洽的体系。这种自上而下的构建方式,虽然初期学习曲线陡峭,但一旦跨过那道坎,后续的学习效率反而大大提高了,因为你已经掌握了最本质的思维框架。
评分与市面上那些追求“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不同,这套教程给我的最大震撼是其无与伦比的“体系感”。它不像很多教材那样,把力学、热学分得泾渭分明,各自为政。在这套书里,你能清晰地看到不同分支之间是如何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的。热力学部分,特别是熵的概念引入和统计力学的基础,处理得非常优雅。它并没有急于抛出复杂的配分函数,而是先通过宏观热力学定律的严谨演绎,为统计力学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时的措辞,那种对极限状态的精准把握,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底。阅读过程中,我经常需要停下来,在草稿纸上画出相图,或者重新推导一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因为作者的文字简洁得有些“吝啬”,它假设读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推理能力,所以不会浪费笔墨在不必要的解释上。这是一种对读者的信任,同时也是一种挑战,迫使你必须主动地去思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对于我这种非物理专业背景,但又想深入了解物理核心的人来说,这种学习体验是极其宝贵的,它磨练了我的抽象思维能力。
评分我必须得坦诚,这套书的难度绝对不容小觑,尤其对于时间管理得不太好的我来说,很多章节都需要反复阅读。但正是这种“啃硬骨头”的过程,带来了巨大的成就感。我注意到,它的习题设计简直是神来之笔,和主教材的内容形成了完美的互补。主教材负责搭建理论的框架和骨架,而那些配套的题解,则是将这副骨架填充血肉的关键步骤。很多题目看似是简单的应用,但当你试图去解答时,会发现背后隐藏着对核心概念更深层次的理解要求。我尤其喜欢那些需要巧妙地运用对称性或者高斯定理来简化的题目,它们极大地训练了我的“物理直觉”。而且,题解部分的处理方式非常人性化——它不会直接给出最终答案,而是引导你一步步拆解问题,很多关键的过渡步骤都写得非常清楚,这对于那些在解题过程中容易卡住的人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发现,很多我原本以为自己理解了的概念,在尝试做题的时候才暴露出了理解上的盲点。这套书的设计逻辑非常清晰:理论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解题,而解题的反馈又会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评分从装帧和排版上看,这套书体现了高等教育出版社一贯的严谨风格。纸张质量不错,油墨清晰,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不容易疲劳,这对于需要长时间面对复杂公式的读者来说非常重要。但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内容组织上的“平衡艺术”。例如,在引入波动力学或弹性理论的早期,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陷入复杂的偏微分方程求解,而是先用向量分析和张量代数的语言,对物理场进行几何化的描述。这种先“形”后“数”的处理方法,极大地降低了早期学习的数学恐惧感。它教会你如何用更简洁、更具几何洞察力的方式去看待物理问题,而不是被繁琐的数学运算所淹没。可以说,这套书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桥梁,连接了纯粹的数学语言和具体的物理实在。对于希望未来能够进行更高级理论建模的读者来说,这种思维训练是无价的。它不仅仅是在教你知识点,更是在传授一种看待和解决物理问题的哲学态度。
评分购买这套书,对我而言,与其说是购买教材,不如说是一次对自身学习能力的“投资”和“挑战”。我周围有些同学觉得它太厚重,内容似乎有些“过时”,但我想说,真正经典的东西,永远不会过时,因为它触及了问题的本质。这套教程没有赶时髦去引入最新的计算物理方法或者过于花哨的现代物理概念,而是专注于夯实牛顿力学和经典热力学这两个基石。在我看来,只有把基石打得足够牢固,未来去学习量子力学、相对论乃至更复杂的场论时,才能做到“万变不离其宗”。它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不给你现成的结论,而是耐心地引导你走过发现真理的每一步。这种学习体验是极其充实的,它要求读者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回报是构建一个坚不可摧的、深刻的物理学知识体系。如果你渴望的不是一本快速入门指南,而是一本可以伴随你长期学习和参考的“物理圣经”,那么这套书绝对值得你郑重考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