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前.妈妈必须知道的儿童安全常识

6岁前.妈妈必须知道的儿童安全常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侯烨 著
图书标签:
  • 儿童安全
  • 亲子教育
  • 安全常识
  • 预防教育
  • 家庭安全
  • 幼儿安全
  • 0-6岁
  • 育儿指南
  • 儿童护理
  • 安全防护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东海新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ISBN:9787512712454
商品编码:25566893675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04-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基本信息
书名: 6岁前.妈妈必须知道的儿童安全常识
作者: 侯烨 开本:
YJ: 29.8
页数:
现价: 见1;CY=CY部 出版时间 2016-05
书号: 9787512712454 印刷时间: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版次:
商品类型: 正版图书 印次: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侯烨: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翻译硕士。翻译出版的作品有《斯托夫人自然教子书》《长腿叔叔》《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木偶奇遇记》等。

精彩导读

D一章

饮食安全

多多已经8个月了,在家人的照顾下茁壮成长。为了促进多多身体发育,妈妈特地为她挑选了新鲜的奶制品,每天定量饮用。

然而,不久之后,多多出现了轻微腹泻的症状。妈妈很着急,也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见多多的情况没有什么好转,妈妈便带她到医院J诊。

 1岁以内的婴幼儿不宜饮用新鲜的牛奶,有些婴幼儿饮用后会出现腹泻、过敏等症状,这是因为他们对乳糖不耐受或者是对牛奶中的蛋白质过敏。

 由于鲜牛奶与母乳不同,1岁以上才可以饮用,要注意Z好少量多次,饮用后观察孩子的排便情况,让肠道逐步适应。

 水果和奶制品同时吃。

有时候,妈妈会同时给1岁以上的孩子吃一些水果和酸奶。即使酸奶和水果都是FC新鲜的,但是如果二者同时吃,孩子很容易拉肚子。

 给1岁以上的孩子饮用过多的奶饮料和乳酸菌饮料。

奶饮料中含有较多的食品添加剂,饮用过多容易导致孩子牙齿发育不良、肥胖等。乳酸菌饮料也不同于酸奶,如果饮用过多既影响食欲,又无法给孩子提供适量的蛋白质和钙,对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妈妈为孩子选择奶制品时,一定要FC谨慎。妈妈应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段,选取合适的奶制品。如条件允许,妈妈应尽量坚持母乳喂养。在孩子0~6个月期间,母乳是ZJ的食品。如母乳不足,可以选择合适的婴儿配方奶粉。6~12个月时,仍应以母乳为主,如母乳不足,可以根据月龄选择相应的配方奶,并在保证每天600毫升~800毫升奶量的基础上添加辅食。

 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体重计算吃奶量,奶粉冲调浓度适中。

 选择软硬、流量适中的奶嘴,尽量用玻璃奶瓶,及时清洗、消毒,保证清洁。

1岁以内的婴幼儿适合饮用哪种乳制品?

A.婴儿配方奶粉 B.酸奶 C.鲜牛奶

答案:A

晓露已经2个月大了,妈妈在给她喂奶时,晓露经常会呛奶。她吃一口还没咽下去J又吃下一口,一不小心J容易呛奶。有时候呛奶后,晓露会咳嗽,妈妈也没在意。有一次,晓露呛奶,咳嗽得脸都变色了,妈妈真是吓坏了!

婴儿很容易呛奶,即奶水顺着食道逆流到咽喉部,在宝宝吸气的瞬间误入气管。婴儿神经系统的发育还不完善,还不能很快形成反射,将呛入呼吸道的奶咳出。因此,严重的话会因为奶液对气道形成机械性阻塞导致窒息。

因此,妈妈在喂奶时要注意:

 采取正确的喂奶姿势:妈妈一手抱起孩子,托住孩子的头颈部和臀部,孩子的面部朝向乳房,与孩子胸腹相贴;妈妈轻轻将乳头和部分乳晕送入孩子口中。喂奶过程中,妈妈用另一只手托起乳房,让孩子更加顺利地吮吸。

 一般来说,孩子吃饱后会自动松开乳头入睡。妈妈可以根据孩子的体重增长等来掌握孩子的喂哺量。

 如用奶瓶喂奶,为防止孩子吞入空气,应保证奶瓶的奶嘴处始终充满奶液。

 小宝宝哭笑时吃奶。这样FC容易呛奶。

 用奶瓶对宝宝卧式喂奶。这种方式容易导致奶液进入咽后部的咽鼓管中,较易引起新 目录

D一章 饮食安全

O1 奶制品选择的注意事项 / 2

O2 宝宝呛奶的紧急应对 / 4

O3 安抚奶嘴意外的紧急应对 / 6

O4 制作食物的注意事项 / 8

O5 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 10

O6 饮食不要过量 / 12

O7 远离危险的食物 / 14

O8 水果蔬菜食用安全 / 16

O9 尽量远离垃圾食品 / 18

1O 保存食品的注意事项 / 20

11 识别过敏体质 / 22

12 哪些餐具不能用 / 24

13 宝宝餐椅的使用 / 26

14 宝宝误食异物 / 28

15 宝宝防噎及急救方法(一)误食果冻 / 30

16 宝宝防噎及急救方法(二)误食干果 / 32

17 食物中毒的紧急应对 / 34

18 鱼刺卡喉的紧急应对 / 36

19 口腔烫伤的紧急应对 / 38

2O 误食药物的紧急应对 / 40


暂时没有目录,请见谅!

《小小探险家:培养孩子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本激发孩子内在潜能、引导他们成为自信、有能力的探索者的实用指南。 在这个信息爆炸、变化迅速的时代,知识的灌输已不再是教育的唯一目标。我们更需要培养下一代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面对未知挑战的勇气,以及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小小探险家》正是为致力于此的家长和教育者量身打造的一本深入而实用的指导手册。 本书聚焦于“认知发展”、“情境学习”与“环境互动”三大核心支柱,旨在为0至10岁(尤其侧重学龄前后期及小学低年级)儿童构建一个富含激发性的成长环境,而非仅仅是安全防护的屏障。我们深知,过度的保护会削弱孩子探索世界的内在驱动力,而适度的“可控风险”才是成长的催化剂。 --- 第一部分:重塑“探索”的定义——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发现 (约400字) 传统的安全教育往往围绕“禁止做什么”展开,而《小小探险家》则颠覆性地提出:安全感来源于能力,而非限制。 1. 认知地图的绘制: 本部分详细阐述了儿童如何通过亲身体验构建对世界的认知模型。我们探讨了蒙特梭利教育理念中“有秩序的环境”如何转化为孩子自主解决路径规划问题的能力。例如,如何通过设计“有限的选择”来鼓励孩子自行决定探索的顺序和方式,从而培养其逻辑推理的初步形态。 2. 风险感知与评估基础: 我们不回避危险,而是教授孩子如何“阅读”环境中的信号。书中提供了大量具体的案例,教导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区分“可接受的挑战”与“真正的危险”。重点讲解了“后果预见练习”——让孩子在安全情境下,口头或通过角色扮演,推演行为可能带来的不同结果,这是培养责任感和预判能力的关键一步。 3. 动力机制的激发: 成功的探索往往源于好奇心。本书深入分析了儿童的好奇心曲线,并提供了“开放式提问”的技巧,帮助家长从“告诉我答案”的模式转变为“你觉得会怎样?”的引导模式。这不仅是提问方式的改变,更是对孩子思维主导权的尊重与赋权。 --- 第二部分:情境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箱 (约550字) 解决问题能力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在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情境中反复打磨。《小小探险家》提供了大量基于日常生活的“微型挑战”,旨在将学习融入探险过程。 1. 搭建与拆解的哲学: 重点介绍如何利用积木、废旧材料、甚至厨房用品,进行结构稳定性的测试。我们不提供成品图纸,而是引导孩子思考:支撑力、平衡点、材料的延展性。这实际上是在进行早期的工程学思维训练。书中详述了“失败分析记录表”——引导孩子记录失败的尝试、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将挫折转化为下一次尝试的宝贵数据。 2. 社交难题的模拟与应对: 独立探索不仅是物理上的,更是社交上的。本章提供了关于“资源共享”、“冲突协商”的剧本式引导。例如,当两个孩子都想要同一个玩具时,我们教导家长如何介入,促使孩子自己提出“轮流机制”或“交换提议”,而不是直接仲裁。这训练的是谈判技巧与同理心。 3. 自然环境中的问题解决: 引导家长带着孩子走出固定的游乐场,进入公园、小树林甚至社区街道。书中设计了如“如何搭建一座可以承载石头的简易桥梁”、“如何找到回家的最短路径(在安全范围内)”等任务。这些任务要求孩子整合观察力、记忆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是跨学科思维的绝佳训练场。 --- 第三部分:环境互动:构建赋能型的家庭与学习空间 (约550字) 一个支持探索的环境,应当是灵活的、可被孩子重新定义的,而不是一个被完美布置、禁止触碰的“样板间”。 1. 物品的“多功能性”开发: 本章倡导减少专门的“玩具”,增加具有原始功能性的材料,如布料、绳索、不同纹理的石头、不同大小的容器。我们详细说明了如何通过简单的提问,将一块布料从“披风”变成“帐篷的屋顶”或“河流的阻隔”。这种思维训练极大地拓展了孩子对单一物品的认知边界。 2. “工具”而非“成品”的引入: 探讨何时引入放大镜、指南针(简单的指南针即可)、量尺、小铲子等工具。关键在于,工具的使用是为解决孩子自身发现的问题服务的。例如,当孩子疑惑为什么树叶看起来很大时,才引入放大镜去观察细节,而不是事先要求他们观察叶子的脉络。 3. 错误与混乱的“时间与空间”管理: 解决问题往往伴随着混乱和暂时的失序。本书提供了“项目阶段性整理法”,教会家长如何与孩子约定“探索时间段”和“恢复秩序时间段”。这让孩子明白,混乱是创造过程的一部分,但也有责任将其恢复到可继续探索的状态,这培养了时间管理与任务闭环的能力。 4. 叙事的力量:记录与分享: 引导家长鼓励孩子用绘画、口述或简单的文字记录他们的探索过程和解决方案。这种“成果展示”环节,极大地巩固了他们的学习成果,并提升了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使探索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行为,而是可以被分享和传承的经验。 --- 结语: 《小小探险家》旨在培养的是一个“知道如何学习”、“乐于面对未知”的未来公民。它提供的是一套哲学框架和一套操作工具,帮助家长放下焦虑,真正成为孩子探索世界的伙伴和引导者,共同绘制出属于他们自己精彩的人生地图。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儿童教育和心理发展比较关注,偶然间看到了《6岁前.妈妈必须知道的儿童安全常识》这本书,觉得它的切入点很有意思。在很多育儿书中,安全问题可能只是其中的一个章节,但这本书却专门聚焦于此,并且深入挖掘了6岁前这个关键时期。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儿童意外伤害”的分类和分析,它不仅仅是列举了有哪些危险,更重要的是分析了这些危险发生的原因,以及家长在哪些环节可能存在疏忽。比如,关于厨房安全,书中不仅提到了刀具、燃气灶,还详细讲解了热饮、热水烫伤的预防,以及如何处理这种情况。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小事”,在孩子身上都可能酿成大祸。这本书还有一个很棒的地方,就是它强调了“环境安全”和“行为安全”的结合。它不只是教我们怎么“改造”环境,更强调如何通过教育和引导,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行为习惯。比如,书中关于“乘车安全”的部分,就详细讲解了安全座椅的选择和安装,以及教育孩子在车上要系好安全带,不能随意乱动。这种细致入微的指导,让我觉得非常受用。它让我明白,儿童安全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需要家长在方方面面都用心去守护的。

评分

这本书真的是我今年读到的最实用的育儿书籍之一了!作为一个新手妈妈,在孩子刚出生那会儿,整个人都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总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孩子会磕着碰着。看了太多网上的碎片化信息,反而更焦虑。这次拿到这本《6岁前.妈妈必须知道的儿童安全常识》,真是解了我燃眉之急。它不像那种空洞的理论书,而是非常具体、贴合生活场景地讲解了孩子在不同年龄段可能遇到的各种安全隐患,以及我们作为家长应该如何预防和应对。比如,关于居家安全,书中详细列举了从家具防撞、电源插座保护,到药物储存、厨房安全等一系列细节,还配有清晰的图示,让我这个“小白”都能一目了然。更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是罗列问题,更提供了很多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比如,对于孩子喜欢到处乱爬乱摸的阶段,书里就给出了很多关于收纳、固定家具的建议,听起来简单,但却能大大降低意外发生的概率。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亲切,不是那种冰冷的指导,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妈妈在分享她的育儿心得,读起来很轻松,没有压力。我甚至觉得,这本书简直是给所有新手父母的一份“安全指南”,必备!

评分

我是一名二胎妈妈,带大宝的时候,安全方面也算是有了一些经验,但总觉得不够系统,很多时候是凭着直觉和经验在摸索。这次读了《6岁前.妈妈必须知道的儿童安全常识》,才发现自己之前很多想法还是有局限性的。这本书的视角更广阔,考虑得也更周全。尤其是在户外活动安全这部分,我以前只关注了交通安全,但书中还详细讲到了公园玩耍、游泳、甚至旅行时的各种注意事项,比如,如何防止孩子在人群中走丢、如何选择安全的游乐设施、在陌生环境中如何保护孩子等等。这些都是我之前没怎么深入思考过的。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提到了很多关于“危险意识”的培养。它教我们如何通过引导,让孩子自己学会辨别和规避风险,而不是一味地禁止。比如,如何告诉孩子不能随便跟陌生人走,或者不能随意玩火、玩电,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让他们建立起初步的安全概念。这种“授之以渔”的教育方式,我觉得比单纯的“看管”要有效得多,也能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学会独立和保护自己。这本书让我对儿童安全有了更立体、更深入的认识,也让我更有信心去应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

评分

作为一名对育儿有追求的家长,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提供深度见解和实用指导的育儿书籍。《6岁前.妈妈必须知道的儿童安全常识》这本书,无疑满足了我的期待。我尤其欣赏它在“突发事件应对”方面的详尽阐述。很多时候,我们侧重于预防,但意外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生。这本书里,对于孩子被烫伤、溺水、中毒、跌落等常见意外,都提供了非常清晰、科学的急救处理步骤,甚至还详细说明了什么时候需要立即就医,什么时候可以在家进行初步处理。这种“救命知识”的普及,我觉得至关重要。而且,书中还提到了如何跟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用的方法非常人性化,不是恐吓,而是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解等方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安全的重要性。例如,在讲解“交通安全”时,书中就建议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模拟过马路的遊戲,让他们亲身体验闯红灯的危险。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我觉得非常有效。这本书让我感觉,它不仅仅是在教我们如何“保护”孩子,更是在培养一个“懂安全”的孩子。

评分

当我拿到《6岁前.妈妈必须知道的儿童安全常识》这本书的时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全面性”。它涵盖了从居家到户外,从身体到心理,从预防到应对的方方面面,几乎没有遗漏。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网络安全”和“社会交往安全”的内容。现在很多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越来越早,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这本书就给出了很多关于如何引导孩子健康上网,如何辨别不良信息的建议,并且也提醒家长要关注孩子的网络交友问题。这部分内容,在我看来,是现在很多育儿书容易忽视,但却异常重要的部分。另外,书中还提到了关于“心理安全”的保护,比如如何处理孩子的负面情绪,如何避免因为过度担忧而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这让我意识到,儿童安全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心理上的健康同样重要。这本书的结构也很清晰,章节分明,每一点都讲得很透彻,让我能够有条理地学习和掌握。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实用、全面的育儿指南,强烈推荐给所有关心孩子安全问题的家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