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倾听孩子-家庭中的心理调适(第3版)
:36.00元
作者:(美)惠芙乐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301218679
字数:
页码:
版次:3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1.262kg
编辑推荐
当孩子哭泣的时候、当孩子恐惧的时候、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当孩子愤怒的时候……我们怎么办?怎样做对孩子*有帮助? 长年致力于家庭教育心理咨询的帕蒂惠芙乐认为,孩子的“不正常”的表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如果处理得好,会有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本书是她和她的同事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的结果,将会为父母们提供一些非常实际的方法,帮助他们应对这些经常出现的困难时刻;还会为父母们提供一些基本思路帮助维系亲子之间的珍贵关系。新版链接:倾听孩子——家庭中的心理调试(第3版)重磅推荐:哈佛宝宝养育录:成功育儿一百实践
内容提要
作为父母真好!孩子是那么活泼开朗,乐于施爱,也乐于接受爱。他们让我们表现出内心美好的东西,以他们的热情、善良、幽默和欢乐丰富着我们的生活。
但作为父母又很不易。部分原因是孩子经常处在情绪之中。孩子从降生的天起,就经常哇哇大哭。父母们还不知怎样做好准备应对这样情绪化的小人儿,也不知道该怎样处理这些每天每晚随时都可能出现的情绪发作。
父母认为应该向所有的人证明自己作为父母的能力:应该做慈爱的父母,让孩子快活,保证孩子不会经历当年自己小时候经历过的糟的麻烦事;应该能管束孩子,保证不会惯坏孩子;应该能解决孩子的问题,至少要先止住孩子的哭闹,免得他继续烦扰周围的人......
这本《倾听孩子:家庭中的心理调试(第3版)》将会为父母们提供一些方法,帮助他们应对这些经常出现的困难时刻。还会为父母们提供一些基本思路帮助维系亲子之间的珍贵关系,其中有关如何倾听的方法,不但有助于减轻孩子的烦恼,同样有助于减轻父母的烦恼。
《倾听孩子:家庭中的心理调试(第3版)》要告诉父母们的核心的一点是:你们能够帮助孩子处理各种负面情绪,让孩子有更好的注意力去认知、学习,为友谊、合作和欢乐敞开自己的心胸。
目录
上篇 倾听孩子
第1章 专门时间
一、安排专门时间倾听孩子
二、倾听会加深孩子对你的信任
三、以游戏式倾听帮助孩子
四、倾听孩子更深层的感受
第2章 游戏中的倾听
一、在笑声中密切与孩子的关系
二、在游戏中扮演一个有趣的弱者
三、随着倾听的持续,某个特定的问题会展露出来
四、笑声能解除孩子的紧张情绪
五、孩子们渴求游戏中倾听
六、怎样开始
七、游戏中倾听的基本原则
八、用游戏中倾听处理明显的紧张情绪
九、游戏中倾听导致深藏情绪的宣泄
十、合理的行为限制
十一、挑战与回报
第3章 孩子哭泣的时候
一、当孩子开始哭泣的时候
二、哭泣是自然的康复过程
三、小事情会引发大的情绪波动
四、欢乐时刻常常会把以往积存的不快带出来
五、倾听者须知
六、倾听孩子对于父母不是件容易的事
第4章 孩子恐惧的时候
一、孩子的恐惧感从何而来
二、孩子如何摆脱恐惧
三、孩子经常间接地表现自己的恐惧
四、当孩子逃避令他们感到恐惧的事物时
五、笑有助于孩子消除恐惧感
六、害怕黑夜
七、当恐惧导致攻击行为时
八、倾听恐惧中的儿童犹如走钢丝
第5章 孩子发脾气的时候
一、一些全新的假设
二、沮丧会阻滞学习过程
三、孩子怎样才能摆脱沮丧
四、倾听孩子发脾气
五、倾听会导致纵容孩子吗
第6章 孩子愤怒的时候
一、挑战
二、怒气掩盖着内心深处的伤痛
三、孩子的怒气通常掩盖着某个可怕的经历
四、孩子在愤怒中讲不出恐惧的真正缘由
五、你可能成为孩子攻击的对象
六、你的目标是穿越孩子的怒气
七、你也需要帮助
八、倾听愤怒的孩子的要领
九、暴力问题
十、孩子的愤怒可能是针对着不公正
十一、允许你自己在学习中犯错误
第7章 对孩子说“不”
一、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保持与成人的感情纽带
二、孩子很容易丧失对感情纽带的感知
三、丧失对感情纽带的感知的孩子无法正常思考
四、孩子受到情感伤害后会变得很脆弱
五、孩子无法正常思维时会发出求助信号
六、感到不安的孩子会试着治愈所受创伤
七、孩子在康复过程中需要的是关切的倾听者
八、对倾听的丰厚回报
九、当孩子举止失常时,需要有人对他说“不”
十、说“不”的时候不要斥责、打骂孩子
十一、说“不”三部曲:倾听一说“不”一再倾听
十二、倾听的效用
十三、及时地对孩子说“不”
十四、设定规矩
第8章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
一、令人惊叹的青少年
二、做青少年的盟友
三、青少年面对的挑战
四、年轻人承受着压力
五、成为青少年的盟友的起始步骤
下篇 听你听我
导言
倾听伙伴关系:一种特别的关系
第1章 建立倾听伙伴关系:倾听与诉说
一、倾听对方
二、保证有效倾听的四条重要原则
三、尊重倾听伙伴,相信自己的注意力的效力
四、倾听时,专注于对方的问题,不要因自己的问题而分心
五、识别倾诉者所谈问题的症结所在
六、协助倾听伙伴释放紧张情绪
七、轮到你做诉说者的时候
八、如何安排相互倾听
第2章 再谈有效倾听:有效倾听的第五个原则
以反其道而行之的办法清除与旧日创伤有关的行为和情绪
第3章 培养倾听伙伴关系
一、可能出现在诉说者身上的问题
二、如何培养倾听伙伴关系
三、维护倾听伙伴关系的特性
第4章 如何有效地帮助父母们
一、有助于完成父母职责的方法
二、后的话
附录 帕蒂的信箱
帮助太过争强好胜的孩子放松下来
如何不加责备和羞辱地干预孩子取笑他人的行为
“可以来个拥抱吗”
谎言传递了什么真相
当事情不完美时
用倾听帮助孩子愈合擦伤、割伤和其他小伤小痛
当孩子吼叫 “我讨厌你!”的时候
怎样阻止孩子的攻击行为
好孩子说“脏话”
育儿中的夫妻合作
作者介绍
帕蒂·惠芙乐(PattyWipfler),1968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奥西丹特学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家庭教育心理咨询的研究与实践。对她影响较大的学派是美国哈威·杰肯斯于五十年代中期创立的“再评价咨询”。又称“相互咨询”。她认为,为了使孩子在童年和少年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的形成期——健康成长,父母要学会倾听孩子。为了能很好地倾听孩子,父母们自己也需要得到倾听。1988年,她在加州创办了一家专门为父母服务的机构(现英文名称HandInHand,为父母们在如何更好地抚育子女方面提供咨询与培训。惠芙乐已为父母们编写了十几种读物,发行20多万册。这些读物已经或正在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其他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排版和章节划分也体现了对读者体验的尊重。每一章的开头都会有一个引人深思的小故事或者一个真实的案例,这些“切入点”非常巧妙,能瞬间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复杂心理学概念时所采用的比喻。比如,将父母的“权威”比喻成一棵树的“根”,强调稳固但不僵硬的重要性,这个形象的比喻让我对“界限”的理解有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书中的图表和总结部分也做得非常精炼,不会让人感到信息过载。在阅读完一个大章节后,作者总会留下几个需要读者自我反思的问题,这些问题设计得很有深度,它们强迫你从书本的知识跳脱出来,真正回到自己的家庭情境中去检验和应用。坦白说,我很少看到一本育儿书能把理论的严谨性和阅读的流畅性平衡得这么好,它既能满足我学习专业知识的愿望,又不会让我产生阅读疲劳。
评分这本书的份量虽然不轻,但每一页都充满了可操作性的洞察力,而不是空洞的说教。我特别喜欢作者在介绍“倾听的艺术”时所采用的对话示例。这些示例非常生活化,完全可以拿来直接套用。例如,当孩子说“我讨厌上学”时,书中提供了好几种不同侧重点的回应方式,每种回应方式后面都详细分析了可能引发的孩子反应。这种“情景模拟”的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新技巧的门槛。更重要的是,作者反复强调了“一致性”和“耐心”的重要性,指出心理调适是一个持续的、螺旋上升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种务实的态度让我感到非常放松,它承认了育儿中的不完美,鼓励我们接受自己的局限性,并朝着更好的方向小步快跑。这本书更像是一个陪伴者,而不是一个评判者,它给予了我面对日常育儿挑战所需的内在力量和清晰的思路框架。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朴素,米黄色的底色上印着几个淡蓝色的圆点,给人一种宁静、温暖的感觉。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被这种平和的视觉语言所吸引。打开书页,纸张的质感也很好,拿在手里分量适中,让人感觉很踏实。我一直都在寻找那种既有理论深度又贴近生活的育儿书籍,市面上很多书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就是泛泛而谈,缺乏实操性。这本书的目录结构安排得很有条理,从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到亲子沟通的技巧,再到如何处理家庭冲突,内容覆盖面很广,让人一看就知道作者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特别是关于“情绪管理”那一章节,我感觉作者似乎能洞察到父母在育儿过程中那些微妙的、难以言说的挣扎和困惑,文字的表达充满了理解和共情,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枯燥乏味,反而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娓娓道来,让人很想继续读下去,去探索书中隐藏的智慧。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惊喜。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而是用非常亲切、接地气的口吻与读者对话。我记得其中有一段讲到如何应对孩子“无理取闹”的哭闹,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给出“要坚决”或“要顺从”这样的二元对立的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探究哭闹背后的真正需求。这种细腻的分析,让我瞬间找到了很多似曾相识的场景,比如孩子在公共场合发脾气时,我内心那种既尴尬又愤怒的复杂情绪。书中提供的那些小小的“暂停”和“观察”的建议,非常实用,它们不是生硬的技巧,而是帮助父母建立一个缓冲区的工具。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时不时会停下来,思考自己过去是如何处理类似情况的,那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比单纯学习一个知识点要深刻得多,因为它触及到了我作为父母的深层行为模式。
评分我感觉这本书的作者在处理“冲突解决”这一部分展现了极高的成熟度。现代家庭中,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与育儿是密不可分的,很多时候,父母之间的不和谐才是孩子情绪问题的根源。这本书没有回避这个敏感话题,而是坦诚地将家庭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识别代际创伤传递”的讨论。作者没有用指责的语气,而是用一种充满理解和修复的口吻,引导我们认识到自己原生家庭的模式是如何不自觉地投射到下一代身上的。这需要读者有很大的勇气去面对自己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和过去的阴影。读到这些内容时,我仿佛被温柔地邀请进入了一个自我疗愈的过程,它不只是教我如何管教孩子,更是帮助我作为一个独立个体,首先在心理上完成一次成长和整合,这种对“成人自我成长”的关注,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普通的育儿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