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创意小盆栽 | ||
| 作者: | (日)松井孝 | 开本: | |
| YJ: | 48 | 页数: | |
| 现价: | 见1;CY=CY部 | 出版时间 | 2017-01 |
| 书号: | 9787518411764 | 印刷时间: | |
| 出版社: | 轻工业出版社 | 版次: | |
| 商品类型: | 正版图书 | 印次: | |
松井孝
原玉川大学教授。从小学习插花、盆栽制作。本职工作主要负责生活与园艺、花木园艺学、农场实习等科目教学。也举办了很多面向社会的讲座,主要教大家如何用集装箱种蔬菜、花木(包括盆栽)。著有《樱花盆栽 樱花百科》《在阳台上种可凉拌的蔬菜》《香草的培育方法》等著作。
关野正
经营盆栽园长达60余年的盆栽大师。曾用自己D创的枝干弯曲法培育出很多备受关注的新树形,深受粉丝喜爱。曾在玉川大学继续学习中心举办“欣赏盆栽”的讲座。
精彩导读购买盆栽的注意事项
盆栽的购买
培育盆栽的D一步是购买盆栽。盆栽园、园艺店以及家居建材店销售各种各样的盆栽,你可能会因不知买哪盆好而犹豫不定。接下来,将为你介绍购买盆栽时的注意事项。
购买的时间
Z好选择气候比较稳定的春秋季节购买。因为夏季和冬季稍稍有些难以管理,操作不慎,树苗J可能会枯萎。初春和初秋是购买盆栽的好时机。
在哪儿购买
如果家附近有盆栽园或园艺店,可先去那儿瞧瞧。虽然盆栽园所到之处都是气派的大树,但也设有专门摆放树苗等小型盆栽的盆栽专区。可向店员咨询一下,他们会提供很多建议。因为今后管理方面也需要他们提供帮助,所以如果家附近有盆栽专卖店,Z好在那儿购买盆栽。
如果家附近没有盆栽专卖店,可以在家居建材店、园艺店、插花店等购买盆栽。这些店铺一般有很多小型盆栽,而且价格也适宜,所以初学者去这些店铺或许更容易下手。购买盆栽前应先考虑摆放场所的大小和环境等。
Z近,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销售盆栽。如果在附近实体店买不到自己喜欢的树苗时,可以上网购买。
推荐初学者培育的树种
很多人Z初培育的都是能供人欣赏红叶、花、果实等四季景色的杂树盆栽。松树、真柏等松柏盆栽一年四季没有太多变化,且门槛高,因而常常让人敬而远之。实际上,如果想培育不易枯萎、容易塑造树形的盆栽,还是选择松柏盆栽为好。黑松、五针松、真柏等具有代表性的盆栽,建议每种各培育一盆。
即使是杂树盆栽,要想让它们开花、结果,也需要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如果想学习基本的培育方法,可以先从槭树、枫树、光叶榉、山毛榉等杂树盆栽开始练起。
如果想培育一买完J能欣赏的盆栽,建议购买花草盆栽。培育这类盆栽,每个季节你都可以欣赏到漂亮的风景。
培育盆栽的盆
树和盆的协调搭配也是盆栽的魅力之一。虽然中途也可以将树移至陶瓷盆等养生盆中,但如果你想用盆栽装点周围环境,建议用与树相匹配的上釉盆。盆的形状、颜色、用料等都存在千差万别。市面上既有朴素的盆,也有画着鲜艳图案的盆。买喜欢的盆培育树吧。
盆与树的协调搭配
在选盆时,盆的大小是需要考虑的一大关键点。因为盆的大小与树的大小、树形是否协调很关键。起初我们都会选择大盆。其实,很多时候,买比我们认为大小正好的盆小一圈的盆更恰D。将树种在搭配协调的盆中,可以更加突显盆栽的魅力。
盆的形状与颜色
盆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圆的、四方的、深的、浅的、呈不规则形状的……并没有人定下规则说种什么树必须用什么盆。可按照自己的感觉选择喜欢的盆。在选择盆的颜色和形状时,其实是件很有趣的事,我们可以将树种在任何颜色、任何形状的盆中。
插枝繁殖
除了播种外,还推荐大家用插枝法培育树苗。是否容易长根因树种而异,有兴趣的可以尝试一下。如果插的是稍稍有点弯曲的树枝,便能很快将它培育成盆栽。
繁殖性质与母体相同的树
插枝繁殖的优点是,一次能繁殖很多性质与母体相同的树。即使是同一种类的树,它们的性质也存在差别。树枝细、叶小且多、整体显得矮小的树,被称为“八房树”。虽然八房树适合被培育成盆栽,但在繁殖这类树时,还是采用插枝法为好。开花结果的树、花很漂亮的树等,也建议用插枝法繁殖。
插新梢与插熟枝
用插枝法繁殖常绿树大多在春季、夏季进行,有时在秋季进行。而落叶树则大多在春季进行,且大多用老枝繁殖(有时用绿枝繁殖)。插枝法分为两种:在5月以后插D年新出的树枝的插新梢(插绿枝)法和春天插前一年的树枝、以前的老树枝的插熟枝(春插)法。5~6月是插新梢的适宜期,而插半熟枝则一般在9月之前进行。插新梢和插半熟枝是两种较容易生根的繁殖法,且很多树都可以采用这两种方法。插熟枝一般在树开始冒芽前的2~3月进行。如果使用弯曲的树枝或分过杈的树枝繁殖,便能很快将它培育成盆栽。
插完枝后的管理工作
在长出新芽前请放在半阴处培育,注意不可让阳光把树枝晒干。在开始冒芽前,不需要施加任何肥料。开始冒芽便意味着树枝开始长根。待冒出新芽后,将盆挪至阳光充足的地方。用塑料袋遮盖插枝盆的培育法,被称为“密封插枝法”。用塑料袋遮盖,可以抑制插穗蒸发水分,提高成活率。如果采用该方法繁殖,树枝一开始冒芽,J应除去塑料袋。长长的树枝,到D二年春天移植的时候,再对它进行修剪整形。
浇水
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的树,为了寻求水源,会让根遍布地下。因为盆栽只能在装着有限的泥土的盆中生长,所以必须给它们补充水分。所谓补充水分,即浇水。浇水的基本做法是,待泥土表面干得发白后,浇至水从盆底流出的程度。
在水从盆底流出前,浇大量的水
因为和种在一般花盆中的花卉相比,种盆栽的盆更小、更容易变干,所以一定要留意盆栽是否缺水。
待土变干后再浇水
浇水,不仅能给盆栽补充水分,还有助于盆内和盆外空气的交换。树根在泥土中除了吸收水分,还进行着呼吸。如果在泥土还未干的情况下不断地浇水,盆中J会因积压着水而缺氧,从而导致根部腐烂。一般认为,浇水过多比浇水过少更容易引发盆栽枯萎。
梅雨季与夏季的浇水方法
人们会认为,处于梅雨季,雨淅淅沥沥地下,连表土都会被淋湿,所以即使不浇水,也没有问题。其实,即使在梅雨季表土已被淋湿,盆中也依然处于干巴巴的状态。此外,如果是枝叶繁茂的盆栽,叶子还会扮演伞的作用,将雨水挡在盆外。因此,下小雨的那些天,我们也应在雨后给盆栽浇足量的水。
夏天气温高,叶子容易蒸发大量水分,所以也应在夏天多浇水。特别是种在小盆中的树,一缺水树叶和根部J会腐烂。傍晚时用喷雾器给树叶喷水或给泥土浇水,都很有效。用喷雾器给树叶浇水,不仅能冲走空气中的尘霾、灰尘,还能降低树叶的温度。
冬季的浇水方法
即使是冬天,树也处于不断生长的状态。D树上还长着叶子的时候,土中一没有水,树叶J会枯萎,因而我们一看树叶的状态J知道是否应该浇水。而落叶期J不同了,我们无法通过观察叶子的状态做出判断。因此,忘记浇水是常有的事。土中一缺水,J会对春季的发芽率产生影响。夜间为了不让水积在盆内,冬季应在天气暖和的上午时段浇水。因为冬天的空气很干燥,所以盆内的水会以你意想不到的速度变干。一定要D泥土变干后再浇水!
目录Part I 盆栽的魅力和观赏点
近距离欣赏盆栽
盆栽的观赏点
各种各样的盆栽
松柏盆栽
黑松
五针松
赤松·针枞
真柏·杜松
东北红豆杉·杉树
杂树盆栽
光叶榉
山毛榉·枹栎
槭树
枫树·野漆
木瓜海棠·腺齿越橘·星花玉兰
野山楂·日本紫茶
九州杜鹃·皋月杜鹃
山茶花·栀子花
梅树·豆樱·梨树
石榴树·长寿梅
苹果树
金银木
花草盆栽
盆栽的树形
普通树形
直干
斜干·双干
扫帚
模样木
蟠干
露根
文人树
悬崖·半悬崖
吹流木
丛生
连根
附石
合植
新树形
新蟠干
新露根
新卧龙树形
新合植
Part II 盆栽的培育
购买盆栽的注意事项
盆栽的购买
选择什么样的树
培育盆栽的盆
以播种的方式培育树苗
插枝繁殖
盆栽的管理方法
摆放场所
浇水
施肥
疾病、害虫的防治
Part III 盆栽的修整和管理
修整盆栽的基础知识
目的不同,盆栽修整方法也不同
剪芽、掐芽
剪叶
黑松的剪枝法与剪叶法
剪枝要领
缠金属丝
移植
制作附石型盆栽
盆栽的改造方法
用压枝繁殖新树
制作苔玉盆栽
不同树种盆栽的管理方法
黑松
五针松
赤松·针枞
真柏
杜松
东北红豆杉·杉树
光叶榉·山毛榉
槭树
枫树
野漆·九州杜鹃
皋月杜鹃·山茶花
三叶海棠·梅树
长寿梅·石榴树
金银木·豆樱
梨树
姬苹果
收到一本名叫《创意小盆栽》的书,还没来得及细细品读,只是大概翻了翻,就已经被它所传达出的那种温馨、自然的生活态度深深吸引。封面设计简洁大方,一抹清新的绿色扑面而来,仿佛真的能闻到泥土和植物的芬芳。我喜欢它传递出的那种“慢生活”的理念,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能有这样一个可以让你放慢脚步,静下心来,专注于眼前一草一木的角落,本身就是一种奢侈的享受。 书中那些充满想象力的盆栽组合,简直就是打开了我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以为盆栽只是简单的植物摆放,没想到还能玩出这么多花样!那些将废旧物品巧妙地变成花盆的设计,既环保又充满创意,看得我跃跃欲试。比如那个用旧茶壶改造的小景,别致又充满了生活气息,瞬间就想在家里的角落也打造一个类似的小天地。还有那些利用不同高度、不同形态的植物搭配出层次感的小技巧,让原本可能单调的盆栽瞬间变得灵动起来,如同 Miniature 的园林艺术,让人赞叹不已。 最让我感动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做”,更是告诉你“为什么”。它解释了为什么植物能净化空气,为什么绿植能舒缓压力,为什么亲手栽种能带来成就感。这种“解惑”式的叙述方式,让我觉得它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朋友,而不是一本冷冰冰的教程。它让我意识到,养护一盆小小的绿植,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一种与自然连接的方式,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经营。我开始思考,也许我家的阳台,也可以变成一个充满生机的小花园,不再是冰冷的钢筋水泥,而是充满绿意和温度的栖息地。 书中的图片质量极高,每一张都像是一幅精美的插画,色彩鲜艳,构图巧妙,让人赏心悦目。我甚至可以直接把某些图片当作我的手机壁纸,每次看到都能心情大好。那些细节的特写,比如叶片上的露珠,花瓣的纹理,土壤的质感,都刻画得淋漓尽致,仿佛触手可及。这些高质量的视觉呈现,极大地激发了我动手实践的欲望,我迫不及待地想去花市挑选一些自己喜欢的植物,按照书中的建议,为它们打造一个独一无二的家。 我尤其欣赏书中那些关于植物选择和养护的实用建议。对于我这种“新手”来说,这部分内容简直是救星。书里详细介绍了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光照需求、浇水频率,甚至还列出了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这让我觉得不再害怕养死植物,而是有信心去呵护它们茁壮成长。它不仅仅是一个“做什么”,更是“怎么做”得更好,让我看到了将创意付诸实践的可能性,也让我对未来的园艺生活充满了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气质,有点像是夏日午后的一阵微风,不张扬,却能带来恰到好处的清凉和舒适。翻开它,就像走进了一个被绿色包裹的宁静空间,所有关于“养植物”的刻板印象都被瞬间瓦解。它没有那些复杂的术语,也没有高深莫测的理论,而是用最朴实、最接地气的方式,讲述着与植物相关的点点滴滴。我常常觉得,生活中的很多美好,其实就藏在这些细微之处,而这本书,恰恰捕捉到了这些被我们忽略的美好。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里提供的一些“混搭”思路,真的非常有意思。比如,将多肉植物和苔藓结合,形成一个充满野趣的微景观,或者用一些小石子、枯木来点缀,营造出一种山野之感。这些看似随意的组合,却能碰撞出令人惊喜的效果。它打破了我对传统盆栽的认知,让我觉得原来植物的搭配也可以如此自由和富有想象力。我甚至开始在家里寻找一些可以用来搭配的素材,比如捡来的小树枝、好看的鹅卵石,准备在家中也尝试一下这种“创意拼接”。 书中的一些小故事,也为枯燥的养护过程增添了不少趣味。它分享了作者在与植物相处的过程中,遇到的那些小小的感动和感悟。这些故事,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指南,更是一本心灵的慰藉。它让我意识到,养护植物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疗愈和成长的过程。当我们为植物付出耐心和爱心时,它们也会用自己的方式回报我们,用勃勃的生机点亮我们的生活。 我很喜欢书中关于“容器”的讨论。它不仅仅是将植物种在盆里,更是把容器本身也看作是作品的一部分。那些关于不同材质、不同形状的容器如何与植物相得益彰的讲解,让我对“器”与“物”的结合有了新的理解。我开始留意身边那些有设计感的器皿,思考它们是否也能成为植物的美丽归宿。这种审美的视角,让整个养护过程变得更加有仪式感。 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看到了植物的无限可能,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多的热爱和期待。它就像一盏小小的灯,照亮了我通往绿色生活的小径,让我觉得,即使是在平凡的日子里,也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那份小确幸。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第一反应是,这会不会又是一本教人“堆砌”绿植的书?但当我翻开目录,看到那些充满艺术气息的章节标题时,我的顾虑就打消了大半。它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场与植物的对话,一次对生活美学的探索。书中传递的,不是简单的“养活”技巧,而是如何让植物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如何通过它们来表达我们的情感和创意。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意境”的营造。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摆放植物,更是教你如何通过植物来营造一种氛围,一种情绪。比如,在书桌上摆放一盆小巧的绿植,能带来专注和宁静;在窗台上布置一个小型花园,能带来开阔和生机。这些细节的处理,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有深度,它不仅仅关注“形”,更关注“神”。它让我意识到,植物不仅仅是点缀,更是情绪的载体。 书中提到的一些“极简”的盆栽理念,对我触动很大。有时候,我们过于追求复杂和繁多,反而忽略了最本质的美。这本书倡导用最少的元素,去创造最动人的画面。比如,一株形态独特的植物,配上一个简约的素色花盆,就已经足够精彩。这种“少即是多”的哲学,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在家中摆放植物的方式,也许应该更加精炼,更加注重品质。 我非常欣赏书中那些充满人文关怀的文字。它没有生硬的指导,而是通过讲述一些生活中的小插曲,来阐述养护的要点。读着读着,我仿佛能看到作者在阳光下,耐心修剪枝叶,或是陶醉于花开的喜悦。这种情感的连接,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有人情味,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位朋友在与我分享她的绿色生活体验。 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还包含了一些关于不同季节的植物打理建议。这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实用性非常强,能够贯穿全年,为我的园艺之路提供持续的指导。它不仅仅是教我在某个时间点做什么,而是让我理解植物的生长周期,与植物一起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这种贴心的设计,让我觉得这本书真的是为热爱生活的人量身打造的。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它像一个充满魔力的盒子,里面装满了各种关于绿色和创意的惊喜。我一直以为养盆栽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情,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但这本书却告诉我,原来它也可以如此简单、如此有趣。它以一种非常亲和的方式,带领我走进了一个全新的“微景观”世界。 书中那些“变废为宝”的创意,简直是点亮了我对生活的热情。比如,用旧鞋子、旧轮胎来做花盆,这种大胆而新颖的想法,让我对身边的许多“废弃物”有了新的看法。我开始在家里翻箱倒柜,寻找那些可以被赋予新生命的容器。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乐趣和成就感。它让我觉得,创意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愿意去发现。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多肉组合”的章节。那些将不同形态、不同颜色的多肉植物巧妙搭配在一起的例子,简直就是艺术品。它们错落有致,色彩斑斓,充满了生命力。我之前一直以为多肉只能单独摆放,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它们还可以玩出这么多花样。我迫不及待地想去花市挑选一些不同品种的多肉,按照书中的灵感,打造属于自己的“多肉花园”。 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关于“苔藓微景观”的制作方法,这让我觉得非常新奇。用苔藓、小石头、枯木等元素,在玻璃瓶里构建出一个充满野趣的迷你世界,这种感觉非常奇妙。它仿佛是将一片小小的森林搬回了家中,让我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这种“指尖上的自然”,让我觉得生活充满了诗意。 这本书不仅仅提供了方法,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我的想象力。它让我看到,原来养盆栽也可以如此个性化,如此富有表现力。它鼓励我去尝试,去创新,去用自己的双手,为生活增添更多的绿色和色彩。我开始觉得,每一个小小的盆栽,都可以成为我生活中的一个故事,一个艺术品。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心中那份对自然和手工的热爱。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盆栽的书,更像是一本生活美学的指南,一本关于如何与植物和谐共处的教科书。它用最平实却又充满力量的文字,唤醒了我内心深处对绿色生命的渴望。 我非常欣赏书中关于“容器选择”的独到见解。它不仅仅是把容器当成植物的“房子”,更是将其视为整个作品的灵魂。那些关于陶瓷、水泥、玻璃等不同材质的容器如何与植物的特性相呼应的讲解,让我对“器”与“物”的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开始仔细观察家里的每一个容器,思考它们是否能成为植物最好的归宿。 书中关于“色彩搭配”的技巧,也让我眼前一亮。它不仅仅是停留在颜色的表面,而是深入到色彩所带来的情感联结。比如,如何利用绿色植物的深浅变化来营造层次感,如何用一些鲜艳的花朵来点缀,让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这些细致的讲解,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专业,却又不失亲和力。 最让我动容的是,书中那些关于“禅意盆栽”的理念。它将东方哲学融入到盆栽艺术中,用极简的构图,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一株孤傲的竹子,几块疏朗的岩石,就能构成一幅充满禅意的画面。这种“留白”的艺术,让我觉得在忙碌的生活中,也需要有这样一方心灵的净土。 这本书,让我觉得养盆栽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任务”,而是一种充满仪式感的生活方式。它鼓励我用心去感受植物的生长,用爱去呵护它们的生命。它让我看到,即使是微不足道的生命,也能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我愿意跟随这本书的指引,去探索更多关于绿色生命的奥秘,去创造更多属于自己的“绿色奇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