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学铆工实用技能

看图学铆工实用技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良成 著
图书标签:
  • 铆工
  • 铆接
  • 焊接
  • 金属加工
  • 工业技能
  • 实操
  • 图解
  • 技能培训
  • 机械制造
  • 技术手册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泰州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36640
商品编码:24503666316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5-08-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基本信息
书名: 看图学铆工实用技能
作者: 王良成 开本:
YJ: 29
页数:
现价: 见1;CY=CY部 出版时间 2012-07
书号: 9787122136640 印刷时间: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版次:
商品类型: 正版图书 印次: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精彩导读 目录 D1章相关基础知识 1?1机械制图 1?1?1图样的图线 1?1?2图样的比例 1?1?3正投影图 1?1?4简单几何体的正投影 1?1?5尺寸的标注 1?1?6机械图 1?1?7公差与表面粗糙度 1?1?8螺纹、齿轮简介 1?1?9装配图简介 1?2金属材料 1?2?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1?2?2钢的分类 1?2?3钢的热处理简介 1?2?4部分钢产品的性能和用途 1?3工艺基准及工、夹、量具 1?3?1基准简介 1?3?2铆工工具、量具、夹具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D2章划线下料 2?1常用划线知识 2?2划线操作要点 2?3筒节的划线下料 2?4正圆锥的划线下料 2?5斜圆锥展开划线 2?6直角圆锥展开划线 2?7方圆过渡段的展开划线 2?8渐缩管弯头的展开 2?9圆管端部展开 2?10两节圆管弯头展开 2?1190°四节圆管弯头的展开 2?12S形三节弯管展开 2?13两端错开90°弯管展开 2?14弯管展开时的坡口问题 2?15展开划线应注意的问题 2?16切割下料 D3章筒节、锥体成型和纵、环焊缝组对 3?1筒节卷制和纵向焊缝组对 3?2锥体、方圆过渡段的成型和组对 D4章手工矫正和机械矫正 4?1手工矫正 4?2火焰矫正 4?3机械矫正 D5章冷热成型 5?1冷成型 5?1?1方盖成型 5?1?2弯曲 5?2热成型 5?2?1火焰加热手工弯管 5?2?2夹套手工翻边 5?2?3接缘手工翻边 5?2?4型材加热弯曲机 D6章筒体开孔和接管展开 6?1开孔位置的确定 6?2等径管三通筒体开孔及接管展开 6?3支管偏移三通主管开孔及接管展开 6?4支管偏移倾斜三通接管展开及主管开孔 6?5圆管与圆锥相接的壳体开孔与接管展开 6?6与椭圆封头轴线平行的接管展开 6?7与椭圆封头轴线垂直的接管展开 6?8与椭圆封头轴线倾斜的接管展开 6?9椭圆封头接管的开孔划线 6?10壳体孔坡口和接管坡口 6?11插入式接管壳体孔坡口 6?12安放式接管坡口 6?13开孔和坡口的切割加工 6?14焊接高压三通的开孔、加工坡口和焊接 D7章产品、部件的装配 7?1装配前的准备 7?2换热器的装配 7?3塔器的有关问题 7?4夹套容器和外缠绕盘管容器的有关装配问题 7?5运转设备的装配 7?6容器紧固装配时的注意事项 7?7整体包扎容器层板松动控制方法 参考文献
暂时没有目录,请见谅!

《金属塑性成形工艺与设备》 本书简介: 在现代工业制造的广阔领域中,金属塑性成形技术以其高效、经济、环保等显著优势,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从精密复杂的航空航天部件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家用电器外壳,再到宏伟建筑的结构支撑,几乎所有金属制品,都离不开塑性成形的影子。本书,《金属塑性成形工艺与设备》,正是聚焦于这一核心技术,旨在系统、深入地解析金属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的机理,并全面介绍支撑这些变形的先进工艺与精良设备。 本书的编排逻辑严谨,从基础理论出发,逐步深入到具体的工艺实践与设备应用。我们首先会带领读者走进金属材料的世界,深入理解其微观结构与宏观力学性能之间的关联。金属的晶体结构、位错理论、强化机制以及塑性变形的基本规律,都将得到详尽的阐述。只有透彻理解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为后续的工艺分析和设备选择奠定坚实的基础。 接着,我们将重点介绍各类经典的金属塑性成形工艺。锻造,作为最古老的金属加工方法之一,其历史悠久,工艺却不断革新。本书将详细讲解自由锻、模锻、压力机锻造、机械压力机锻造等多种锻造形式,并深入探讨不同锻造工艺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我们将剖析热锻、温锻、冷锻的适用范围、工艺特点以及各自的优缺点,并辅以丰富的实例,让读者清晰地掌握不同锻造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轧制,是实现大规模生产扁平、型材等金属制品的核心工艺。本书将详尽介绍热轧、冷轧的工艺流程,包括轧辊的结构、轧制力的计算、轧制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变形均匀性以及轧制缺陷的产生与防止。我们将深入探讨板带轧制、型材轧制、管材轧制等不同类型轧制工艺的独特之处,并分析轧制过程中金属的流动行为与组织演变。 挤压,则是一种能够高效制备复杂截面型材的成形方法。本书将详细讲解正挤压、反挤压、联合挤压等挤压方式,分析挤压工艺参数(如挤压力、挤压速度、模具设计)对制品质量的影响,并阐述挤压过程中金属的流动规律与变形机制。我们将重点介绍挤压生产铝型材、铜型材以及部分钢材的工艺流程与设备特点。 冲压,是板材塑性成形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电子产品等行业。本书将深入剖析落料、冲孔、弯曲、拉深、翻边、胀形等基本冲压工序的原理、工艺要点与模具设计。我们将详细讲解冲压过程中金属的应力状态、变形特点,并分析影响冲压件质量的因素,如材料性能、模具间隙、冲压速度等。同时,书中还将涉及复杂的复合冲压工艺,以及伺服冲压等先进技术。 塑性连接技术,包括铆接和搅拌摩擦焊等,将作为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阐述。虽然传统铆接技术在某些领域仍有应用,但本书将更侧重于现代金属连接技术的发展。我们将详细介绍搅拌摩擦焊的原理、工艺过程、设备构成以及其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我们将分析搅拌摩擦焊的优点,如连接强度高、变形小、能耗低等,并对其工艺参数进行深入探讨。 在介绍完各类成形工艺后,本书将重点转向支撑这些工艺的成形设备。我们将详细介绍不同类型成形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以及操作要领。这包括各种类型的锻压设备(如机械压力机、液压压力机、气动锤、摩擦压力机)、轧机(如可逆式轧机、连续式轧机、带材轧机)、挤压机、冲压设备(如高速冲床、伺服冲床)以及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我们将分析不同设备在生产效率、加工精度、能耗等方面的差异,并指导读者如何根据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 此外,本书还将关注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与优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有限元分析(FEA)等数值模拟技术已成为优化成形工艺、预测成形结果、指导模具设计的重要工具。我们将介绍如何利用CAE软件进行金属塑性成形过程的模拟,包括材料本构模型的选择、边界条件的设定、模拟结果的分析与解读,以及如何基于模拟结果对工艺参数和模具结构进行优化,以达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研发周期的目标。 本书还特别强调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金属塑性成形中的应用。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优化工艺流程、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能耗与污染物排放,实现金属塑性成形过程的环境友好。这包括对切削加工余量、材料回收利用、能源效率等方面的深入讨论。 《金属塑性成形工艺与设备》不仅是一本理论知识的汇集,更是一本实用的技术指导手册。书中配有大量的图表、流程图、典型案例分析,以及设备结构示意图,力求将抽象的理论概念具象化,将复杂的工艺过程条理化,让读者能够更直观、更深入地理解金属塑性成形的技术精髓。我们力求语言通俗易懂,但又不失严谨性,旨在服务于从初学者到资深工程师的广大读者群体。 本书的目标读者包括但不限于: 机械制造、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为他们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知识。 从事金属加工、模具设计、设备维护与操作的技术人员:帮助他们提升专业技能,解决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产品研发工程师和工艺工程师:为他们提供先进的成形技术信息,支持新产品开发和工艺优化。 对金属制造感兴趣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爱好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现代金属塑性成形技术的窗口。 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 深刻理解金属塑性变形的内在机理,掌握不同金属材料的成形性能。 熟练掌握各种主流金属塑性成形工艺的原理、特点与应用,并能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工艺选择与优化。 熟悉各类金属塑性成形设备的结构、性能与操作要领,并能进行合理的设备选型。 掌握利用数值模拟技术指导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的思路与方法。 了解绿色制造理念在金属塑性成形中的应用,并能将其融入到实际生产中。 总之,《金属塑性成形工艺与设备》将是一部全面、深入、实用的金属塑性成形领域力作,它将引领您走进金属变形的奇妙世界,掌握现代制造的核心技术,为推动中国乃至全球制造业的进步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简直可以用“沉浸式”来形容。我之所以会选择这本书,完全是因为我看到它在介绍一些非常规的铆接技术,比如在一些异形结构或者狭窄空间内的铆接操作。一开始我还担心这本书会过于理论化,但实际阅读后,我发现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接地气。书中对于如何在复杂工况下进行铆接的讲解,让我大开眼界。例如,书中介绍了一种特殊的铆接工具,能够帮助工人在难以触及的区域进行操作,这个细节让我觉得非常实用。我还在书中看到了很多关于提高铆接效率和质量的技巧,比如如何通过预钻孔的精度来影响最终的铆接效果,以及如何通过观察铆钉的变形情况来判断铆接是否合格。这些都是我在其他地方很难学到的宝贵经验。书中的案例分析也都非常有针对性,很多问题我都曾经在实际工作中遇到过,读完书后,我感觉茅塞顿开,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向。这本书绝对是铆工领域的一本集大成之作,值得任何对铆工技术有深入研究需求的人仔细研读。

评分

这本书绝对是为那些想在机械制造领域有所建树的初学者量身打造的。我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相关的知识,拿到这本书后,最先吸引我的是那些高质量的插图。它们不是那种敷衍了事的示意图,而是非常细致地展示了铆接的每一个步骤,甚至连铆钉的形状、孔洞的大小都描绘得清清楚楚。作者在讲解过程中,总是会先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什么是铆接,它有什么优点和缺点,然后逐步深入到各种具体的铆接方法。我特别佩服的是,作者能够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那些复杂的工程术语,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轻松理解。书中关于不同材料和不同连接形式的对比分析,让我对如何选择最合适的铆接方案有了清晰的思路。举个例子,书中详细讲解了冷铆和热铆的区别,以及它们各自适用的场景,这对我将来在实际操作中选择技术非常有帮助。另外,我还学到了很多关于安全操作的知识,这一点在任何技术领域都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的学习曲线很平缓,即使是零基础的人,也能按照书中的指导一步一步学习,并且能很快看到自己的进步。

评分

最近我开始重新拾起对机械维修的兴趣,之前一直觉得铆工这门技术离我们有点远,没想到接触这本书后,我才发现它的实用性这么强。我主要关心的是如何通过铆接来修复一些老旧的机械设备,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的需求。书中对于不同类型铆接缺陷的识别和处理方法讲解得非常详细,这让我能够更好地判断出设备的损坏原因,并找到合适的修复方案。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疑难杂症”案例分析的部分,通过这些案例,我能够学习到如何应对一些复杂的情况,并且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书中的插图非常清晰,有些关键步骤还配有放大图,这让我能够更仔细地观察每一个细节。我还在书中学习到了关于材料选择和预处理的知识,这些在我进行修复工作时非常重要,能够保证修复的质量和耐久性。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我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地给予我指导和帮助,让我对自己的维修能力有了更大的信心。

评分

我一直对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很感兴趣,总觉得那些精湛的技术里藏着一种传承的智慧。最近偶然翻到一本讲铆工的书,虽然我不是专业的铆工,但里面的插图和讲解都非常生动形象。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金属连接原理的部分,看完之后,我对各种连接方式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不再是干巴巴的理论。书里还讲到了不同材质的金属在铆接时的注意事项,比如为什么有些金属容易开裂,有些则需要特殊的处理。这些细节真的很实用,即使我只是出于兴趣了解,也能感受到作者的用心。书中还有一些关于铆工工具的介绍,光看图我就能大致明白它们是干什么用的,甚至脑子里已经开始想象怎么用这些工具去实现一些小创意了。我尤其被书中一个关于古建筑修复的案例所吸引,看到那些经过精心修复的桥梁和建筑,才知道铆工技术在现代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本书不仅仅是技术教程,更像是一本带着我走进铆工世界的导览,让我对这个古老又充满生命力的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发现,原来铆接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蕴含着这么多学问和讲究,让我对那些承载着历史的金属结构多了一份敬意。

评分

作为一个在设计领域工作的人,我经常需要与工程师打交道,理解他们的设计思路和技术实现方式对我至关重要。最近我开始涉猎铆工技术,主要是想了解金属结构是如何被连接起来的。这本书的评价很高,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买了下来。读了之后,我发现这本书的内容远超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操作指南,更是对铆工这门技艺的深度剖析。书中对于各种铆钉的分类和应用场景的讲解,让我对不同种类的铆钉有了清晰的认识,不再是将它们混为一谈。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讨论了铆接在承受不同载荷时的表现,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铆接设计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这对于我在设计中考虑结构强度和可靠性非常有启发。我还在书中看到了很多实际工程案例的分析,这些案例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是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的。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严谨又不失趣味,作者能够将枯燥的技术知识用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阅读起来并不觉得枯燥乏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