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与好的生活 罗伯特 斯基德尔斯基 著 中信出版社图书ZX

金钱与好的生活 罗伯特 斯基德尔斯基 著 中信出版社图书ZX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哲学
  • 个人理财
  • 幸福感
  • 价值观
  • 社会学
  • 生活方式
  • 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
  • 中信出版社
  • 金钱观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铂悦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62596
商品编码:24010239211
丛书名: 金钱与好的生活
出版时间:2016-08-01

具体描述

我们究竟需要多少钱,才能过上我们想要的生活?

 

书名:金钱与好的生活 

定价:65.00元

作者: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6-09-01

页码:284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ISBN:9787508662596

 


 

《金钱与好的生活》由《凯恩斯传》的作者、政治经济学家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携手他的哲学家儿子爱德华?斯基德尔斯基写作,将带领读者结合经济学与哲学的观点来审视和思考现代社会所面临的经济难题,并尝试找到金钱真正的价值,告诉读者什么才是美好的生活。

《金钱与好的生活》从伟大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开始写起。1930年凯恩斯做出预测,在一个世纪之内,人均收入将稳定增长,人们的基本需要将得到满足,工作时间不会超过每周15个小时。但是很显然,凯恩斯错了。尽管人均收入确有增长,但我们却似乎越来越不满意自己的生活,工作时间也变得越来越长。那么,我们究竟需要多少钱?或者,多少钱对我们而言才足够?作者认为,这是一个当下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作者启发我们去思考,我们真正想要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以及如何才能过上这样的生活。

 


 

《金钱与好的生活》由《凯恩斯传》的作者、政治经济学家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携手他的哲学家儿子爱德华?斯基德尔斯基写作,将带领读者结合经济学与哲学的观点来审视和思考现代社会所面临的经济难题,并尝试找到金钱真正的价值,告诉读者什么才是美好的生活。

《金钱与好的生活》从伟大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开始写起。1930年凯恩斯做出预测,在一个世纪之内,人均收入将稳定增长,人们的基本需要将得到满足,工作时间不会超过每周15个小时。但是很显然,凯恩斯错了。尽管人均收入确有增长,但我们却似乎越来越不满意自己的生活,工作时间也变得越来越长。那么,我们究竟需要多少钱?或者,多少钱对我们而言才足够?作者认为,这是一个当下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作者启发我们去思考,我们真正想要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以及如何才能过上这样的生活。

经济增长一直被世界各国视为关键的发展指标,无论是竞选期间候选人提出的吸引眼球的政见,还是国家政策的制定,都无一不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由此产生许多贪婪的投机者,他们习惯借助投资获利累积大量的财富。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上普遍看衰未来的经济走势,许多国家纷纷推出严厉的经济政策,导致民怨沸腾。作者在《金钱与好的生活》中特别强调,财富积累并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目标,而只是人们实现美好生活的一个手段。所有的经济政策与计划,都必须以这项原则为基本的出发点,才能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引言   //  IX


第1章 凯恩斯的预测失败了

凯恩斯的预测应验了吗   //  007

对平均数的误读   //  010

凯恩斯的预测为何会失准   //  017


第2章 失控的浮士德式交易

乌托邦:从理想到历史   //  038

经济学家:从贪婪到自利   //  042

浮士德与魔鬼的赌局   //  051

资本主义真的会灭亡吗   //  056

未兑现的承诺:从马克思到马尔库塞   //  062


第3章 财富的价值

古代欧洲和古代亚洲的金钱观   //  081

美好生活的梦想黯然失色   //  091


第4章 幸福的幻影

幸福是什么    //  107

幸福的悖论   //  113

幸福经济学的两个谬误   //  118


第5章 增长的天花板

信仰问题还是科学问题?   //  143

环保主义的道德根源   //  151

人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  156


第6章 美好生活的7个基本元素

基本元素的清单   //  175

基本元素的实现   //  195


第7章 这个时代需要变革

道德碎片的影响力   //  216

给政府的政策建议   //  223

经济前景的升级   //  244


致谢   // 251

译后记   // 255

 


 

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Robert Skidelsky)

英国华威大学政治经济学荣誉教授。他的作品《凯恩斯传》获得了多个奖项,其中包括莱昂内尔?盖尔伯奖和美国外交关系协会奖。1991年,他获得终身贵族身份,1994年成为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

爱德华?斯基德尔斯基(Edward Skidelsky)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哲学讲师,他的作品有《恩斯特?卡西尔:后的文化哲学家》,并定期为《新政治家》杂志、《每日电讯报》、《展望》杂志撰稿。

 


 

1928年,凯恩斯对着一群剑桥大学本科生做了一场演讲,主题为“我们后代的经济前景”。凯恩斯知道这些学生对资本主义不抱幻想,他们倾向于把当时的苏联视为指路明灯。凯恩斯早就意识到,进步是一个“被弄脏的信念,被煤灰和火药染成了黑色”,而且,共产主义的召唤如此诱人,它甚至被视为 “一个伟大宗教的初萌芽”。如果凯恩斯要引导他的听众远离这个神明,他就需要说服他们相信资本主义也是一个乌托邦计划,而且比共产主义更有效率,因为它是实现人类富足的有效方法。凯恩斯在剑桥大学的这场演讲是他乌托邦式理想的首次袒露。

两年后,当凯恩斯为了发表文章而修改他那次的演讲稿时,大萧条来袭,资本主义似乎在经济和道德方面均宣告破产,共产主义显得更有吸引力。但是,凯恩斯巧妙地改写了他要传递的信息,以适应新形势。凯恩斯写道:“我们正在遭受的痛苦不是老年风湿病造成的,而是快速变化导致的生长疼痛,是从一个经济周期到另一个经济周期的调整之痛。”大萧条至少部分是“技术性失业”的一个症状,也就是说,“失业源于我们寻找节省劳动力方法的速度,比我们为劳动力寻找新用途的速度更快”。技术性失业指向一个没有工作的未来,但它是自愿的,不是被迫的。

凯恩斯把经济学逻辑用于预测。依据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的历史速度,凯恩斯指出,如果资本设备持续以每年2%的速度增长,“技术效率”以每年1%的幅度提高,“100年后,先进国家的生活标准将是今天的4~8倍”。这一预测使凯恩斯得出了“惊人的结论”,即“假设没有重大战争,人口没有显著增加,经济问题也许就能得到解决,或者至少在100年之内有望找到解决办法”。

凯恩斯的意思是,人类只需要用目前工作投入的一部分就能满足其全部的物质需求,每天多工作3个小时即可“满足我们的本性之恶”。由此,剩余的大量时间可能会使人出现如“贵妇”般因空虚而导致的那种“精神崩溃”。但是,凯恩斯并不希望如此。相反,他期待这样一个时刻的到来:现在只限于艺术家和自由自在之人的自发、愉快的生活态度,能扩散至整个社会。该文章混杂着亚里士多德和《新约全书》的内容,以令人赞叹的辞藻将文章推向了高潮。

在我看来,我们可以自由地回归宗教和传统道德中某些确定无疑的原则,比如,贪婪是一种恶习,强索高利贷是一种轻罪,爱财令人嫌恶,那些真诚地走美德和智慧之路的人不需要为明日担忧,等等。我们应再次重视目的而不是手段,更偏好美德而不是效用。我们将尊敬那些教我们如何合乎道德地充分利用时间的人,尊重那些能够从物品、野百合中直接享受到乐趣的可爱之人,他们不必辛苦劳作,也不用纺纱。

凯恩斯的朋友、哲学家弗兰克·拉姆齐,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种天堂般的状态—“乐土”。

因此,资本主义是一种努力奋斗和赚钱的生活状态,是一个过渡阶段,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这个目的就是美好生活。这是怎样的一种生活呢?凯恩斯是剑桥哲学家乔治·摩尔的学生,摩尔在其著作《伦理学原理》(Principia Ethica)中写道:“到目前为止,我们所知或所能想象的有价值的事情,莫过于某些确定的意识状态,它们大致可以表述为人类享受美好事物的愉悦体验。”他继续写道:“为了让它们在某个时点尽可能地充裕,任何人都有理由承担起公共或个人职责……是它们……构成了人类理性行为的终结果和社会进步的标准。”

凯恩斯后来说,这始终是他“内心深处的信仰”。作为一名经济学家和思考者,凯恩斯的大部分人生是在资本主义 “水深火热”的世界里度过的,但他也总能腾出时间去追逐艺术、爱和知识。凯恩斯的性格具有两面性—目的性和冲动性,那篇题为“我们后代的经济前景”的文章就是他通过将自己性格的两面性分别投射到现在和未来,以达到调和状态所做的一次尝试。

这篇文章在当时几乎被漠视,因为它对于严肃的讨论来说无异于幻想。实际上,它是凯恩斯为时局所写的一篇短文章。文章的内容和论点仅包含在不到12页纸中,而且观点比较零散,说明也不充分。他的一名学生写道:“凯恩斯当时的处境是好的,也是糟的。处境糟是因为他的某些社会和政治理论经不起细细推敲,只要消费是显而易见的和充满竞争性的,社会就不可能缺少新需求……处境好是因为他展示出徘徊、探究、直觉和刺激性的思维。”

但是,即使这篇文章中充斥着未来主义,它仍然涉及凯恩斯的主要关注点—持续的大规模失业。文章为凯恩斯一鸣惊人的经济政策革命提供了“理想”的动力,他的经济政策是:持续的充分就业不受经济下滑的干扰,这是通往那篇文章所描绘的乌托邦的快路径。凯恩斯想要确保资本主义制度全速运转,以加速它终结之日的到来。

自他写下那篇文章之后,至今80多年过去了。我们是他的“孙子辈”,甚至是他的“重孙辈”。那么,凯恩斯的预言应验了吗?

 

优惠价 30.6
 
优惠价 46.24
 
优惠价 78.88
 


金钱与好的生活:财富之外的真正幸福之道 作者: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 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图书系列:ZX 在现代社会,金钱的魔力无处不在,它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到追求更高层次的欲望,金钱似乎是实现一切的通行证。然而,当我们沉溺于对财富的追逐时,是否曾停下来思考:金钱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它是否真的能带来我们所渴望的“好的生活”?《金钱与好的生活》这本书,正是基于这样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引导读者跳脱出对金钱的狭隘认知,去探索和构建一种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 本书并非一本教你如何快速致富的“成功学”手册,也非探讨宏观经济政策的学术专著。相反,它是一次深入的、富有洞察力的思想探索,作者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社会观察,对金钱在人类生活中的角色进行了审慎的审视。他质疑了将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视为社会唯一衡量标准的正统观念,并倡导一种更全面、更人性化的“好的生活”定义。 颠覆对金钱的传统认知:财富的边界与局限 斯基德尔斯基在书中首先挑战了那种将“越多越好”的金钱观奉为圭臬的思维模式。他认为,虽然金钱在确保基本生活水平、提供安全感和自由度方面至关重要,但一旦超过了满足这些基本需求的门槛,其边际效用便会急剧下降。大量的研究表明,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幸福感与财富的增长并不成正比。过度追求金钱,反而可能带来更大的压力、更少的时间,甚至侵蚀掉生活中真正宝贵的东西,例如人际关系、健康、精神满足感和个人成长。 作者深刻剖析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是如何被过度神化,成为衡量个人价值和社会成就的主要标尺。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导致了社会资源的过度集中,也催生了普遍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感。我们被鼓励去消费,去拥有,去攀比,而这一切的驱动力,都指向了对更多金钱的渴求。斯基德尔斯基警示我们,这种对金钱的无止境追逐,最终可能将我们引向一个空虚的陷阱,让我们在物质的堆砌中迷失了对“好生活”本身的追求。 重新定义“好的生活”:回归人性的根本需求 那么,究竟什么是“好的生活”?斯基德尔斯基的回答并非抽象的哲学口号,而是回归到人类最根本的需求和最持久的幸福源泉。他认为,好的生活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核心要素: 健康: 这是拥有任何幸福的基石。身体的健康,使我们能够积极地参与生活,体验世界,追求梦想。 安全感: 包括经济上的基本保障,也包括社会环境的稳定和人身的安全。安全感允许我们放下戒备,去探索和创造。 人际关系: 深厚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需求,也是幸福感的重要来源。爱与被爱,连接与归属,构成了我们生命中最温暖的部分。 个人成长与自主: 能够发展自己的潜能,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并能自主地做出选择,掌控自己的人生。这种内在的充实感,远比外在的物质财富更能带来长久的满足。 有意义的活动: 参与那些让我们感到投入、有目标、能够贡献于他人的活动。这包括工作、爱好、志愿服务等,它们赋予我们的生活以意义和价值。 享受自然与美: 欣赏大自然的美丽,体验艺术的魅力,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这些非物质的体验,能够滋养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 斯基德尔斯基强调,这些要素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金钱在其中扮演的是一个支持性的角色,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但它本身绝非目标。 从“更多”到“更好”的转向:重塑我们的价值观 《金钱与好的生活》的核心论点之一,在于呼吁社会和个体完成一场从“追求更多”到“追求更好”的价值转向。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重新评估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并认识到物质积累的局限性。 对经济增长的重新审视: 作者质疑了GDP作为衡量国家繁荣的唯一指标的合理性。他认为,一个真正繁荣的国家,应该关注国民的福祉,包括他们的健康、教育、环境质量、社会公平以及精神满足感。 个人消费主义的批判: 斯基德尔斯基批评了消费主义文化对我们思维的侵蚀,它诱导我们相信拥有更多的商品就能获得更多的快乐。他鼓励读者审视自己的消费习惯,区分“需要”与“想要”,并抵制不必要的物质欲望。 培养内在财富: 与追求外在的金钱财富相对,作者提倡培养内在的“财富”,即我们的品德、智慧、情感能力、创造力以及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这些内在的财富,是永恒的,且不受外部环境的剧烈影响。 时间的价值: 在很多情况下,金钱的增加是以牺牲宝贵的时间为代价的。斯基德尔斯基提醒我们,时间是我们最稀缺的资源,应该被用来追求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而不是无休止地为金钱而奔波。 摆脱金钱的束缚:迈向自由与尊严的生活 本书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更是一种实践性的指引。斯基德尔斯基鼓励读者积极地采取行动,去重塑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重新规划人生目标: 审视自己的人生目标,是否被金钱过度驱动?是否有可能调整目标,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人际关系、健康、个人成长和有意义的活动中? 理性消费,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学习辨别广告的诱惑,理性消费,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能真正提升生活品质的事物上。 投资于“内在财富”: 投入时间学习、阅读、锻炼身体、培养爱好、与家人朋友相处。这些投资的回报,将远超金钱的增值。 关注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 认识到个人行为与社会整体福祉的联系。支持那些致力于创造更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的企业和政策,因为这同样是在为“好的生活”打下基础。 培养批判性思维: 独立思考,不被社会主流的金钱至上观念所裹挟,形成自己对“好生活”的清晰认知。 《金钱与好的生活》是一部极具启迪性的著作,它以一种温和而有力的方式,挑战了我们根深蒂固的金钱观念。它提醒我们,生命的真正意义不在于银行账户里的数字,而在于我们如何去体验、去爱、去成长,去过一种充实而有尊严的生活。在这本书的引导下,读者将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摆脱对金钱的过度依赖,发现财富之外的真正幸福之道,并最终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真正意义上的“好的生活”。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对幸福的真实渴望,也是一张地图,指引我们走向那片更广阔、更美好的精神家园。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发,在于它打破了我长久以来对“成功”的狭隘定义。以前,我总觉得只要赚够了钱,事业有成了,就能算是过上了“好生活”。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这只是一个非常片面的标准。真正的“好生活”,需要我们在物质、精神、情感、社交等多个层面都达到一种平衡和充实的状态。作者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是如何将金钱至上的价值观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不自觉地追求物质的占有,而忽视了内在的成长和精神的富足。我开始反思,那些让我真正感到快乐和满足的时刻,有多少是与金钱直接相关的?答案是,很少。更多的是与家人的温情、与朋友的畅谈、与兴趣爱好的投入,以及完成一项有意义的工作带来的成就感。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审视和调整我们生活方向的绝佳视角。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和作者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这个名字本身就自带一种权威感,再加上“金钱与好的生活”这样的主题,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经济学、哲学,甚至人生哲学层面的探讨。我一直对“好生活”这个概念很感兴趣,它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足,更包含精神上的满足、个人价值的实现、社会关系的和谐等等。而“金钱”作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在我们追求“好生活”的过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促进还是阻碍,是手段还是目的,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深刻的洞见,帮助我重新审视金钱与幸福之间的关系,摆脱被金钱裹挟的泥潭,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好生活”。我尤其好奇作者会从哪些角度切入,是偏重经济学理论的分析,还是更倾向于哲学思辨,抑或是结合历史案例和个人经验?中信出版社作为国内知名的出版社,其图书质量通常有保障,这次的选择也让我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更加放心,期待它能给我带来一场智慧的盛宴。

评分

在阅读过程中,我数次停下来,陷入沉思。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通过精炼的文字,勾勒出金钱与“好生活”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他并没有否定金钱的价值,而是警醒我们,当金钱本身成为目的,而非服务于我们真正向往的生活时,它就会变成一种枷锁。书中对“好的生活”的探讨,触及了许多现代人容易忽视的维度,比如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个体价值的实现,以及我们与周遭环境的和谐共处。这些非物质的元素,恰恰是构成幸福感的基石。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历史和哲学的引用,它们为他的论点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也让整本书的视野更加开阔。这本书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快速致富的指南,而是一本引导你思考如何真正过上充实、有意义人生的哲学著作。它挑战了我固有的观念,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金钱的追求,以及我对“好生活”的定义。

评分

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对话和价值重塑的旅程。我一直以为,经济学家的视角会比较冰冷和理性,但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的笔触却充满了人文关怀。他没有简单地给出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去质疑,去探索。书中对于“好生活”的定义,不再局限于物质财富的增长,而是将其扩展到更广阔的领域,包括健康、人际关系、社群归属感、个人发展以及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些方面的重要性,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常常被我们忽略。金钱固然重要,它是实现很多目标的基础,但当它变成我们生活的唯一目标时,我们就偏离了轨道。作者巧妙地将宏观的经济理论与微观的个人体验相结合,用生动的语言剖析了金钱对个体行为和社会结构的影响,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们对金钱的很多认知都受到了某种程度的误导。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明白“好生活”的内涵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和复杂。它不是一味地追求物质的堆砌,也不是单纯地沉溺于享乐,而是一种更加平衡、可持续的生活状态。作者通过对历史、哲学、经济学的多维度梳理,层层剥茧,揭示了金钱在现代社会中的异化现象,以及它如何悄悄地侵蚀了我们对“好生活”的真实感知。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过度消费”和“工作与休闲的失衡”的论述,这些都是我生活中曾经深陷其中的陷阱。我们总以为拥有更多的金钱就能获得更多的幸福,却忽略了真正让我们快乐的,往往是那些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东西,比如高质量的陪伴、内心的平静、对世界的探索以及对自我的认知。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消费习惯和工作模式,提醒我放慢脚步,去关注那些被金钱光芒所遮蔽的、真正滋养心灵的元素,重新找回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