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器 软启动器及PLC实用技术手册(简装版) 本书较全面 详细地介绍了变频器 软启动器和

变频器 软启动器及PLC实用技术手册(简装版) 本书较全面 详细地介绍了变频器 软启动器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变频器
  • 软启动器
  • PLC
  • 电机控制
  • 工业自动化
  • 电力电子
  • 驱动技术
  • 电气工程
  • 维修
  • 实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赣江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56188
商品编码:20464695231
丛书名: 变频器 软启动器及PTC实用技术手册

具体描述

书名:变频器、软启动器及PLC实用技术手册:简装版

定价:39元
作者:方大千,朱丽宁 等 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122256188

字数:425000

页数:489

版次:1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第1章变频器/1
1.1变频器基本知识2
1.1.1变频器的基本结构与应用范围2
1.1.2变频器调速原理8
1.1.3变频器的种类及额定参数12
1.1.4变频器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端子的功能20
1.2电力半导体器件36
1.2.1GTO门极可关断晶闸管36
1.2.2GTR(或BJT)电力晶体管39
1.2.3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44
1.2.4IGCT集成门极换相晶闸管50
1.2.5IPM智能功率模块54
1.2.6Power MOSFET 功率场效应晶体管57
1.3变频器的选择58
1.3.1变频器选择要点58
1.3.2根据负载特性和转矩特性选择变频器62
1.3.3平方转矩负载和恒转矩负载应用变频器的节电效果分析68
1.3.4变频器额定参数及容量的选择70
1.3.5变频器与电动机的合理配套77
1.4变频调速电动机的选用79
1.4.1变频器低频和高频运行对普通电动机的影响79
1.4.2电动机采用变频调速需考虑的问题81
1.4.3变频电动机的特点及使用场合82
1.4.4Y系列电动机改装成变频电动机的方法84
1.4.5防爆电动机采用变频调速的注意问题85
1.5变频器的电源及配套设备86
1.5.1变频器对供电电源的要求86
1.5.2变频器的配套设备87
1.5.3断路器、接触器和热继电器的选择90
1.5.4电抗器、滤波器和制动电阻的选择93
1.5.5变频器连接线和输出电流表的选择104
1.6变频器的安装与使用112
1.6.1变频器的安装112
1.6.2变频器安装柜及通风设计113
1.6.3变频器对工作环境的要求及使用要点117
1.6.4变频器参数的设置122
1.6.5基本频率和最高频率的设置139
1.6.6基本U/f线的设置140
1.6.7加减速时间的设置147
1.6.8加减速方式的选择149
1.6.9瞬停再启动功能的设置153
1.6.10转矩提升功能的设置154
1.6.11制动功能和睡眠功能的设置155
1.6.12点动频率、上下限频率、回避频率和启动频率的设置158
1.6.13载波频率的设置163
1.6.14变频器电子热保护的设置167
1.6.15变频器试运行168
1.7变频器应用于风机、水泵节电运行的实例172
1.7.1变频器的几种常见节电控制方式172
1.7.2风机变频调速节电实例174
1.7.3水泵变频调速节电实例179
1.8变频器实用线路184
1.8.1电动机正转运行变频调速线路184
1.8.2电动机寸动运行变频调速线路184
1.8.3无反转功能的变频器控制电动机正、反转运行线路186
1.8.4有正、反转功能的变频器控制电动机正、反转运行线路187
1.8.5森兰BT40系列变频器步进运行及点动运行线路188
1.8.6森兰BT40系列变频器工频/变频切换线路189
1.8.7东芝VF-A7系列变频器的工频/变频切换线路191
1.8.8一台变频器控制多台电动机并联运行的线路(一、二)194
1.8.9用一台频率给定器控制多台电动机并联运行的线路195
1.8.10用两台变频器同步控制两台电动机的线路(一、二)196
1.8.11用多台变频器同步控制多台电动机的线路(一、二)198
1.8.12利用外置单元实现多台电动机同步运行的线路(一、二)200
1.8.13远距离操作变频器控制线路200
1.8.14电磁制动电动机变频调速运行线路203
1.8.15变频器带制动单元、电动机带制动器的运行线路204
1.8.16变极电动机变频控制线路205
1.8.17变频器三速运行线路(一、二)207
1.8.18一台雷诺尔RNB3000系列变频器控制一台风机的变频调速线路(一、二)208
1.8.19一台雷诺尔RNB3000系列变频器控制一台水泵恒压供水变频调速线路212
1.8.20一台雷诺尔RNB3000系列变频器控制一台排污泵变频调速线路215
1.8.21一台雷诺尔RNB3000系列变频器控制两台水泵恒压供水变频调速线路216
1.8.22一台雷诺尔RNB3000系列变频器控制三台水泵恒压供水变频调速线路219
1.8.23一台雷诺尔RNB3000系列变频器控制四台水泵恒压供水变频调速线路222
1.8.24两台雷诺尔RNB3000系列变频器控制两台水泵(一用一备)恒压供水变频调速线路222
1.9变频器的维护与故障处理227
1.9.1变频器的检查与维护227
1.9.2变频器的常见故障及处理232
1.10变频器控制系统故障诊断流程图241
1.10.1过电流故障诊断流程241
1.10.2过电压故障诊断流程242
1.10.3欠电压故障诊断流程242
1.10.4对地短路故障诊断流程243
1.10.5变频器内过热、散热板过热故障诊断流程243
1.10.6外部报警输入故障诊断流程245
1.10.7变频器过载、电动机过载故障诊断流程245
1.10.8电动机不能启动故障诊断流程246
1.10.9电动机不能调速故障诊断流程246
1.10.10电动机加速过程中失速故障诊断流程246
1.10.11电动机异常发热故障诊断流程246
1.10.12输入电源缺相故障诊断流程246
1.10.13输出电路异常故障诊断流程247
1.10.14存储器出错( Er1)、指令出错(Er2)、CPU出错(Er3)故障诊断流程图247
1.11变频器的故障显示及处理250
1.11.1康沃CVF-G2系列变频器的故障及处理250
1.11.2艾默生TD3000系列变频器的故障及处理252
1.11.3艾默生TD3000系列变频器的故障查询功能256
1.11.4西门子MM420通用变频器的故障及处理257
1.11.5西门子MM420通用变频器的报警原因及处理258
1.11.6西门子MM440系列变频器的报警原因及处理259
1.11.7ABB ACS800系列变频器的报警原因及处理261
1.11.8富士G11S系列变频器的故障显示及动作内容264
1.11.9日立L100P系列变频器保护功能动作时的显示内容265
1.11.10安川G7系列变频器的故障查询功能266
1.11.11安川CLMRF7A通用变频器的故障及处理267
1.11.12三垦SAMCO-VM05变频器保护功能动作时的显示内容270
1.11.13三垦SAMCO-VMO5变频器的报警原因及处理271
1.11.14明电THYFREC-VT230S变频器的非故障显示及处理274
1.12变频器的抗干扰措施及接地要求275
1.12.1电力谐波的危害及电网谐波含量的限值275
1.12.2防止变频器被干扰的措施276
1.12.3防止变频器产生干扰的措施278
1.12.4变频器的接地280
1.13常用变频器的技术指标282
1.13.1JP6C系列变频器的规格性能及技术指标282
1.13.2森兰BT40 系列变频器的规格性能及技术指标283
1.13.3台安N2系列和V2系列通用变频器的技术指标288
1.13.4三垦SAMCO-IHF/IPF系列通用变频器的技术指标290
1.13.5西门子MM440和MM420型通用变频器的技术数据和技术指标292
1.13.6西门子Eco节能型通用变频器的技术数据297
1.13.7ABB ACS400系列通用变频器的技术指标298
1.13.8Vaoin系列通用变频器的技术指标299
1.13.9日立L100系列小型通用变频器的技术指标300
1.13.10富士FVR-E11S系列通用变频器的技术指标302
1.13.11富士FRENIC 5000G11S/P11S系列变频器的技术指标304
1.13.12 FR-A500系列多功能变频器的技术指标304
1.13.13FR-F500系列风机、水泵专用型通用变频器的技术指标309
1.13.14高压变频器的技术参数、特点和指标311
第2章软启动器/316
2.1软启动器基本知识317
2.1.1软启动器的工作原理与应用范围317
2.1.2软启动器的种类及技术指标323
2.1.3软启动器的主要功能325
2.2软启动器的选择、安装与使用328
2.2.1软启动器的选择328
2.2.2软启动器的安装331
2.2.3软启动器对工作环境的要求及使用要点332
2.2.4软启动器接触器和熔断器的选择333
2.2.5软启动器参数的设置334
2.3软启动器作轻载降压运行节电实例341
2.4软启动器实用线路344
2.4.1软启动器的基本接线及端子功能344
2.4.2CR1系列软启动器不带旁路接触器的线路348
2.4.3CR1系列软启动器无接触器而有中间继电器的线路349
2.4.4CR1系列软启动器带进线接触器和中间继电器的线路350
2.4.5CR1系列软启动器带旁路接触器的线路350
2.4.6CR1系列软启动器正反转运行线路352
2.4.7西普STR系列软启动器带旁路接触器控制线路353
2.4.8一台STR系列软启动器拖动两台电动机的控制线路355
2.4.9一台STR系列软启动器拖动三台电动机的控制线路357
2.4.10西普STR系列软启动器控制电动机(一用一备)线路357
2.4.11雷诺尔JJR1000XS型软启动器控制线路(一、二)360
2.4.12一台JJR1000X型软启动器拖动两台电动机的控制线路364
2.4.13FSR1000X型软启动器控制消防泵(一用一备)线路367
2.4.14FSR1000X型软启动器控制消防泵(两用一备)线路370
2.4.15一台JJR1000型软启动器拖动三台电动机的控制线路370
2.4.16JJR1000型软启动器控制生活用泵(一用一备)线路373
2.5软启动器的维护与故障处理376
2.5.1软启动器的检查与维护376
2.5.2WJR 软启动器的常见故障及处理377
2.5.3奥托QB4软启动器的常见故障及处理379
2.5.4惠丰HFR-1000系列软启动器的常见故障及处理380
2.5.5ABB PST/PSTB软启动器的常见故障及处理381
2.5.6摩普XLD系列软启动器的常见故障及处理382
2.5.7软启动器因控制触点竞争不能投入的故障处理384
2.6常用软启动器的技术指标385
2.6.1WJR系列软启动器的性能特点385
2.6.2CR1系列软启动器的性能特点及技术参数386
2.6.3JLC系列软启动器的性能特点387
2.6.4RQD-D7 型磁控软启动器的性能特点388
2.6.5奥托QB4系列软启动器的性能特点390
2.6.6雷诺尔JJR1000系列、JJR2000系列和JJR5000系列软启动器的性能特点391
2.6.7RSD6系列软启动器的性能特点393
2.6.8ASTAT系列软启动器的性能特点393
2.6.9BS公司高压(中压)软启动器的性能数据395
2.6.10ABB公司的PSA、PSD和PSDH软启动器的技术数据396
2.6.11WZR型无刷自控绕线型异步电动机软启动器的性能特点和技术参数397
2.6.12SQR1系列和SQR2系列智能型软启动器的特点398
第3章可编程控制器(PLC)/400
3.1PLC基本知识401
3.1.1PLC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401
3.1.2 PLC的特点、类型及性能指标405
3.2PLC的选择与安装408
3.2.1PLC的选择408
3.2.2PLC的安装及接线要求413
3.2.3PLC输入接口显示用发光二极管时并联电阻的计算417
3.3PLC的使用420
3.3.1PLC对工作环境的要求及使用要点420
3.3.2梯形图及其绘制424
3.3.3PLC的基本指令426
3.3.4PLC的功能指令433
3.4PLC实用线路438
3.4.1PLC程序设计应注意的问题438
3.4.2PLC控制电动机正向运转的线路439
3.4.3PLC控制电动机正反向运转的线路440
3.4.4PLC控制电动机Y-△降压启动线路442
3.4.5PLC控制电动机Y-△自动降压启动线路443
3.4.6PLC控制两台电动机顺序启动线路445
3.4.7PLC控制电动机双向限位线路445
3.4.8PLC控制彩链灯线路448
3.4.9PLC控制4组抢答器线路449
3.4.10交通信号灯自动控制装置450
3.5PLC的维护与故障处理455
3.5.1PLC的检查与维护455
3.5.2PLC的常见故障及处理456
3.5.3根据PLC的CPU(或编程器)面板显示判断故障457
3.5.4PLC输入、输出电路的故障及处理460
3.5.5PLC故障检查流程图464
3.5.6PLC系统的抗干扰措施465
3.5.7PLC系统的接地要求470
3.6常用PLC的技术性能472
3.6.1国产PLC主要产品的性能指标472
3.6.2通用公司GE-Ⅲ系列PLC的技术性能473
3.6.3通用公司GESU-5/6(SG-8)系列PLC的技术性能474
3.6.4西门子S5-90U/95U系列PLC的技术性能476
3.6.5西门子TI系列PLC的技术性能478
3.6.6富士NB0系列PLC的技术性能479
3.6.7三菱FX0S/FX0N/FX2N系列PLC的技术性能481
3.6.8欧姆龙C系列PLC的技术性能484
参考文献489

本书较全面,详细地介绍了变频器,软启动器和PLC的基本知识,选择,安装,使用,维护与故障处理等内容。具体包括变频器基本知识,变频器的选择,安装,参数设置及指令使用,变频器的配套设备,变频器实用线路,变频器的维护与故障处理;软启动器基本知识,软启动器的选择,安装与使用,软启动器实用线路,软启动器的维护与故障处理;PLC基本知识,PLC的选择,安装,梯形图的绘制和编程,PLC实用线路,PLC的维护与故障处理。另外,还介绍了变频器,PLC的抗干扰措施和接地方法,以及典型产品的技术参数。 
本书通俗易懂,重点突出,紧密结合实际,实例多,可供电工及电气技术人员学习使用。


变频器、软启动器及PLC实用技术手册(简装版)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广大电气工程师、技术人员、相关专业学生以及自动化爱好者提供一本全面、实用、深入的技术参考。我们精选了变频器、软启动器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这三大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核心技术,以详实的内容、清晰的逻辑和丰富的实例,帮助读者系统掌握这些关键设备的工作原理、选型配置、安装调试、编程应用以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第一部分:变频器技术详解 变频器作为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调速节能设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部分将从变频器的基本概念入手,逐步深入。 变频器概述与分类: 介绍变频器的发展历程、基本工作原理(如V/f控制、矢量控制等),以及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划分的常见类型,包括通用变频器、专用变频器、高压变频器等,并阐述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变频器核心技术解析: 详细讲解构成变频器的关键电力电子器件(如IGBT、MOSFET)、控制电路、驱动电路以及散热系统。深入剖析PWM(脉冲宽度调制)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变频器中的应用,解释不同PWM策略(如正弦波PWM、SVPWM等)的优劣。 变频器选型与配置: 提供一套系统化的变频器选型指导。从负载特性分析(如负载转矩、惯量、运行方式等)出发,讲解如何根据电机功率、额定电压、额定电流、启动转矩需求、过载能力、运行环境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变频器型号。重点介绍变频器与电机的匹配原则,以及如何考虑变频器的输出容量、过载能力、保护功能和通信接口等。 变频器安装与接线: 详细指导变频器的安全安装规范,包括安装位置的选择、通风散热的要求、防尘防水等级的考虑。提供标准的电机、电源、控制信号、接地等接线图例和说明,强调接线正确性对设备稳定运行和人身安全的重要性。 变频器参数设置与调试: 深入讲解变频器各项常用参数的含义和设置方法,如电机参数自学习、运行频率设定、加减速时间设置、过载保护设定、载波频率调整、PID控制参数设置等。提供实际操作步骤和技巧,指导读者完成变频器的基本调试和性能优化,使其达到最佳运行状态。 变频器高级应用与功能: 探讨变频器在不同工业场景下的高级应用,如多电机同步运行、恒压供水、风机水泵节能控制、精确位置控制、力矩控制等。介绍变频器内置的PLC功能(若有)或与其他PLC系统的集成方式,以及RS485、Profinet、EtherNet/IP等通信协议的应用。 变频器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 总结变频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故障现象(如过压、欠压、过流、过载、接地故障、通信故障等),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供详细的故障诊断和排除步骤,帮助读者快速解决问题,减少停机时间。 变频器维护保养: 强调定期维护保养的重要性,介绍变频器的日常检查、清洁、紧固以及易损件的更换周期和方法。 第二部分:软启动器技术精要 软启动器作为电机启动环节的关键设备,能够有效缓解电机启动时对电网和机械设备的冲击。本部分将聚焦软启动器的技术细节。 软启动器定义与原理: 阐述软启动器的概念、作用以及与直接启动、星三角启动、变频器启动的区别。深入解析软启动器的工作原理,重点介绍其内部采用的电力电子器件(如可控硅、IGBT)以及控制电路的实现方式,理解其如何平滑地控制电机端电压,从而实现软启动。 软启动器类型与选型: 介绍不同类型的软启动器,如传统的晶闸管软启动器和现代的固态软启动器(使用IGBT等)。提供软启动器的选型指南,根据电机的额定功率、额定电压、启动转矩需求、启动次数、运行环境等因素,指导读者选择合适的软启动器。 软启动器安装与接线: 详细说明软启动器的安装位置、环境要求以及电源、电机、控制信号的接线方法。强调接地和安全防护措施。 软启动器参数设置与调试: 讲解软启动器的关键参数设置,包括启动电压、启动时间、加速斜坡、停止方式(如软停止、自由停车)、旁路触点控制等。指导读者完成软启动器的调试,以实现平稳启动和停止。 软启动器功能与应用: 介绍软启动器除软启动外的其他功能,如软停止、内部旁路、过载保护、缺相保护、堵转保护等。探讨其在泵、风机、传送带等设备上的典型应用。 软启动器故障判断与处理: 总结软启动器常见的故障现象(如启动失败、无法旁路、保护触发等),分析原因,并提供相应的故障排除建议。 第三部分: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实用指南 PLC是现代工业自动化的“大脑”,本部分将详细阐述PLC的结构、编程及应用。 PLC概述与发展: 介绍PLC的起源、基本构成(CPU模块、输入模块、输出模块、电源模块、通信模块等),以及其在工业自动化中的核心地位。分析不同品牌PLC(如西门子、罗克韦尔、三菱、欧姆龙等)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PLC硬件选型与构成: 指导读者根据自动化项目的规模、I/O点数、通信需求、控制精度、特殊功能要求等,选择合适的PLC系列、CPU型号、输入/输出模块类型(数字量、模拟量)、扩展模块等。讲解PLC系统的扩展方式。 PLC编程基础: 详细介绍PLC常用的编程语言,包括梯形图(LD)、指令表(IL)、顺序功能图(SFC)、结构化文本(ST)、功能块图(FBD)等,并重点讲解梯形图的语法、逻辑和应用。 PLC指令系统与应用: 深入讲解PLC的基本指令(如位逻辑指令、定时器、计数器、比较指令、传送指令、算术指令等)和常用功能指令(如PID控制指令、通信指令、步进指令等)的用法,并通过大量实际案例,演示如何将这些指令组合起来,实现复杂的控制逻辑。 PLC项目开发流程: 引导读者理解PLC项目从需求分析、硬件组态、程序设计、仿真测试、下载调试到现场运行、维护的完整流程。 PLC通信与网络: 介绍PLC与其他设备(如HMI、变频器、传感器、上位机等)之间通信的常用接口和通信协议,如RS232、RS485、以太网(TCP/IP, Profinet, EtherNet/IP)等,以及如何实现PLC与上位机的数据交换和远程监控。 PLC故障诊断与排除: 总结PLC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各类故障(如硬件故障、通信故障、程序逻辑错误、IO点异常等),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故障诊断方法和工具(如在线监视、报警分析、断点调试等),指导读者快速定位和解决问题。 PLC应用实例: 提供多个不同行业的典型PLC应用案例,涵盖生产线控制、楼宇自动化、物料搬运、过程控制等,让读者直观感受PLC在实际工业场景中的强大能力。 本书特色 内容全面深入: 涵盖了变频器、软启动器、PLC三大核心技术,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力求做到详尽无遗。 实用性强: 大量结合实际工程应用的案例和图示,强调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逻辑清晰: 内容组织层次分明,从概念到原理,再到应用和故障排除,循序渐进,易于理解。 语言精炼: 采用专业、准确的语言,避免冗余,直击技术要点。 适合不同层次读者: 无论您是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技术人员,都能从中获益。 本书的出版,旨在成为您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学习、工作、解决问题时的得力助手。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变频器、软启动器及PLC技术,从而在日益发展的自动化浪潮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专业素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变频器 软启动器及PLC实用技术手册(简装版)》中的软启动器部分,可以说是我这次阅读的最大收获之一。我之前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电机启动方式,但对于如何平滑、安全地启动大功率电机,一直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书中对于软启动器的原理、结构以及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选型,都做了非常详尽的阐述。我尤其被书中关于软启动器启动特性曲线的讲解所吸引。作者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清晰地展示了不同启动模式下电机转矩和电流的变化情况,这让我对软启动器“软启动”的真正含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降低启动电流,更是通过控制启动时的转矩,来减少对电机和传动系统的机械冲击。书中还针对不同的负载类型,比如起重机、压缩机等,给出了具体的软启动器参数设置建议。例如,在启动重型机械时,需要一个较长的启动时间和逐渐增大的转矩,以确保平稳起步;而在启动风机时,则可能需要更快的启动速度,以避免长时间低速运行带来的效率损失。这种根据实际工况进行参数调整的指导,对于我们实际操作人员来说,简直是福音。另外,书中关于软启动器与接触器、断路器等保护器件的配合使用,也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建议。它提醒了我,在设计软启动系统时,不仅要考虑软启动器本身的性能,还要与其他的电气元件进行协同设计,以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我个人认为,这本书在软启动器部分的实用性,远远超过了市面上许多同类书籍。

评分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内容,在这本《变频器 软启动器及PLC实用技术手册(简装版)》中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而且讲解得非常到位。我之前对PLC的印象就是一个“黑盒子”,知道它能控制很多东西,但具体是怎么工作的,控制逻辑是怎么编写的,一直是一知半解。读完这部分,我感觉我终于打开了PLC编程的“大门”。书中从PLC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讲起,循序渐进地介绍了各种指令的用法,包括逻辑指令、定时器、计数器、数据转移指令等等。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梯形图(Ladder Diagram)编程的讲解。作者通过大量的实例,展示了如何将实际的控制需求转化为梯形图程序。比如,如何用梯形图实现一个简单的启停控制,如何用定时器实现周期性动作,如何用计数器统计产品数量等等。这些例子都非常贴近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让我能够很快地理解并模仿。而且,书中还介绍了几种主流PLC品牌(如西门子、三菱、欧姆龙)的编程软件界面和基本操作,这对于想要入门PLC编程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太有用了。我之前尝试过自己学习PLC编程,但由于缺乏系统的指导,总是感到无从下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学习路径,让我能够一步步地掌握PLC编程的核心技术。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PLC故障诊断和排除的介绍,它不仅列举了常见的PLC硬件和软件故障,还提供了相应的检查方法和解决方法,这对于在生产现场处理突发情况非常有帮助。

评分

《变频器 软启动器及PLC实用技术手册(简装版)》这本书,我个人认为,它在提供全面的技术信息的同时,也非常注重知识的“易得性”。作为一本“实用技术手册”,它并没有堆砌过于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力求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解释复杂的概念。书中的图表和示意图,都绘制得非常清晰,能够帮助读者快速理解抽象的原理。例如,在解释变频器内部电路时,作者会用结构框图的方式,将复杂的电子元件组合逻辑清晰地展现出来。在讲解PLC的梯形图时,每个触点和线圈的含义都用简短的文字说明。即使是对于一些初学者来说,阅读起来也不会感到特别吃力。而且,书中在介绍不同技术时,会适当提及相关的行业标准和规范,这让我了解到,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不仅仅要考虑技术本身,还要遵守一定的行业规则。这一点对于拓展我的视野,培养规范的工程意识,非常有益。我非常欣赏这种“贴近读者”的写作风格,它让技术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而是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评分

在翻阅《变频器 软启动器及PLC实用技术手册(简装版)》的过程中,有一个章节让我眼前一亮,那就是关于“变频器、软启动器和PLC的综合应用案例分析”。这部分内容,可以说是前面所有知识点的“集大成者”。书中选取了几个典型的工业自动化应用场景,比如自动化生产线上的物料输送系统、恒压供水系统、以及某些特定的工艺控制系统,详细展示了如何将变频器、软启动器和PLC进行整合,以实现高效、稳定的自动化控制。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自动化生产线上,多台变频器电机如何通过PLC协调控制,实现精确的速度同步和位置控制的案例。书中不仅给出了系统的设计思路,还提供了详细的硬件选型、接线图、PLC程序逻辑以及变频器参数设置等方面的指导。这种“从宏观到微观”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整个自动化系统的构建过程。它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展示了作者在实际工程经验中的智慧和技巧。这本书让我明白,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如何将这些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工程中,才是衡量技术能力的关键。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变频器 软启动器及PLC实用技术手册(简装版)》,在实际操作层面,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我并非专业的电气工程师,但我作为一名技术爱好者,对工业自动化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以往阅读许多技术书籍,往往会感觉过于理论化,缺乏实际操作的指导。而这本书,恰恰弥补了这一点。书中关于变频器、软启动器和PLC的参数设置,不仅仅是给出一些参数值,而是详细解释了每个参数的含义,以及调整该参数可能带来的影响。例如,在设置变频器的载波频率时,书中会详细说明不同载波频率对电机噪音、发热以及效率的影响,并给出具体的建议。对于PLC的指令,除了说明其功能,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小型程序示例,让我能够直接在模拟器上运行,观察其效果。我甚至尝试着将书中的一些简单程序移植到我自己的小型实验平台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种“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让我对这些技术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书中提供的排故思路和方法,也让我受益匪浅。很多时候,遇到问题,不再是束手无策,而是能够按照书中的步骤,一步步地进行排查,直到找到问题的根源。

评分

我购买《变频器 软启动器及PLC实用技术手册(简装版)》这本书,主要是因为我所在的公司近期打算引进一批新的自动化设备,其中涉及到大量的变频器、软启动器和PLC的应用。我希望能够通过阅读这本书,快速地掌握相关的技术知识,以便更好地参与到新设备的选型、安装和调试工作中。这本书的内容,无疑大大地满足了我的需求。它不仅全面地介绍了这三种核心自动化元器件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地讲解了它们在实际工业场景中的应用和配合。我尤其看重书中关于“系统集成”方面的论述。它不仅仅是孤立地介绍单一设备,而是将它们放在一个更大的系统框架下进行分析,让我能够理解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共同完成复杂的控制任务的。例如,书中在介绍如何选择合适的变频器以匹配特定负载时,还会考虑到PLC的控制指令和通信能力,以及软启动器在启动过程中对电网的影响。这种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对于我这样需要从整体上把握自动化项目的人来说,非常有价值。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题,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工具。

评分

《变频器 软启动器及PLC实用技术手册(简装版)》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着实被它沉甸甸的分量所吸引。翻开第一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图表,感觉内容非常扎实。我最感兴趣的是其中关于变频器部分。我一直对工业自动化中的电机控制技术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变频器,它能够实现对电机速度的精确控制,这在很多生产线上都是必不可少的。书中关于变频器选型、安装、接线以及参数设置的部分,讲解得非常细致,仿佛作者就在我旁边手把手教学一样。举个例子,书中关于不同类型变频器(如V/f控制、矢量控制)的原理和适用场景的对比分析,就让我茅塞顿开。我之前对于这些概念总是有些模糊,看完这部分内容后,我终于能区分它们之间的优劣,并且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应该选择哪种控制方式。而且,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实际案例,比如如何针对不同的负载特性(如风机、水泵、输送带)来优化变频器的参数,这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宝贵的实战经验。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个关于如何排除变频器常见故障的章节,列举了多种可能出现的报警代码,并给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法。我记得我之前在项目调试中遇到的一个跳闸问题,就是参照书中提供的方法,很快就找到了原因并解决了。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解方式,大大提升了我的学习效率。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变频器技术虽然复杂,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关键要点,就能将其融会贯通,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评分

《变频器 软启动器及PLC实用技术手册(简装版)》这本书,我认为在电气控制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方面,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书中在介绍变频器、软启动器和PLC的安装、接线、调试等环节时,多次强调了安全操作的重要性,并且列举了许多潜在的安全隐患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例如,在关于变频器接地的章节,详细介绍了正确接地的步骤和要求,以及接地不良可能带来的危害。书中还提到了关于电磁兼容性(EMC)的考虑,如何通过合理的布线和滤波来减少外部干扰,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对于软启动器部分,书中也强调了过载保护、短路保护等电气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选择和配置保护器件。而PLC部分,除了正常的编程逻辑,书中还提及了如何通过PLC实现对关键设备的安全联锁,以防止误操作导致的安全事故。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接地”和“屏蔽”等基础但却至关重要的内容。很多时候,一个看似复杂的系统问题,可能就源于最基础的接地不良。这本书从实践出发,将理论知识与安全规范紧密结合,这对于我们从事电气工程的人员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指导。

评分

在阅读《变频器 软启动器及PLC实用技术手册(简装版)》的过程中,我对书中关于变频器与PLC联合控制的部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部分内容完美地将前面介绍的变频器和PLC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展示了现代工业自动化中更为复杂的控制场景。我一直觉得,单独的变频器或PLC在很多应用中都显得有些“孤单”,只有当它们协同工作时,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书中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PLC来对变频器进行远程控制和监控。这包括如何利用PLC的数字输出信号来控制变频器的启动、停止、正反转等基本功能,以及如何通过PLC的模拟量输出或通信协议(如Modbus)来读取变频器的运行状态、故障信息,并对其进行速度、频率等参数的设定。书中提供的接线图和通信配置示例,都非常清晰直观,让我在理解上少走了很多弯路。我尤其对书中介绍的,利用PLC实现PID闭环控制,从而精确控制电机转速以满足特定工艺要求的案例,印象深刻。这种将PLC的逻辑控制能力与变频器的精确调速能力结合起来的方案,在很多自动化生产线上都是必不可少的。它让我看到了工业自动化更广阔的可能性,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深入学习相关技术的决心。

评分

这本《变频器 软启动器及PLC实用技术手册(简装版)》的书,我在通读变频器和软启动器部分之后,对PLC和变频器/软启动器之间的“沟通”方式产生了新的疑问。书中PLC章节虽然很详细,但关于PLC与变频器/软启动器通信的深入讲解,则是在后面专门的章节里进行的。这让我觉得作者的设计思路非常清晰,先分别介绍基础知识,再讲解如何整合。我发现书中关于Modbus通信协议的应用讲解,是我最看重的内容之一。Modbus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工业通信协议,很多变频器和PLC都支持。书中不仅解释了Modbus的帧格式、读写功能码等基本概念,还提供了具体的PLC编程指令和变频器通信参数设置的示例。这使得我能够非常具体地了解,如何通过PLC发送指令给变频器,让它按照指令运行,或者如何从变频器读取运行数据。我之前一直对这种“看不见的”通信感到神秘,现在有了这本书的指导,感觉豁然开朗。书中还提到了RS485、RS232等物理接口的特点以及接线注意事项,这些细节对于实际工程布线来说,至关重要。此外,书中还鼓励读者尝试使用一些通信测试工具来验证通信的正确性,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