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2017-11-25左右到貨
定價:¥89.00
作者:意]盧卡·科拉迪尼
I S B N :978-7-111-57605-1條碼書號:9787111576051上架日期:2017/11/13齣版日期:2017/11/1版 次:1-1齣 版 社:機械工業齣版社叢 書 名: 電子科學與工程係列圖書
《高頻開關變換器的數字控製》全麵地介紹瞭開關功率變換器的數字控製。 第1章簡介瞭開關變換器連續時間域經典的平均狀態建模方法。第2章介紹瞭數字控製的基本結構。第3章介紹瞭開關變換器離散域直接建模的方法並得到z域的小信號動態模型。在此基礎上,第4章介紹瞭如何直接設計數字補償器。第5章介紹瞭模/數(A/D)轉換器的幅度量化誤差和數字脈衝寬度調製器(DPWM)。第6章介紹瞭數字補償器的實現。後,第7章介紹瞭整定技術。
《高頻開關變換器的數字控製》可為從事電力電子或數字控製的相關研究和應用的工程技術人員提供參考,也可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學生的研究生教材使用。
目錄
譯者序
原書前言
導論1
第1章DC-DC變換器的連續平均建模9
1.1PWM變換器9
1.2變換器的穩態11
1.2.1升壓變換器舉例12
1.2.2開關紋波估計13
1.2.3基本變換器的電壓轉換比14
1.3變換器的動態和控製15
1.3.1變換器的平均和綫性化16
1.3.2脈衝寬度調製器的建模18
1.3.3係統環路增益19
1.3.4基本變換器的平均小信號建模20
1.4狀態空間平均法21
1.4.1變換器的靜態工作點21
1.4.2平均小信號狀態方程模型22
1.4.3升壓變換器舉例23
1.5設計實例24
1.5.1電壓模式控製的同步降壓變換器25
1.5.2平均電流模式控製的升壓變換器32
1.6占空比d[k]和d(t)36
1.7要點總結37
第2章數字控製環路38
2.1實例學習:電壓模式的數字控製38
2.2A/D轉換39
2.2.1抽樣速率39
2.2.2幅值量化42
2.3A/D轉換數字補償器43
2.4數字PWM(DPWM)46
2.5環路中的延遲48
2.5.1控製延遲48
2.5.2調製延遲49
2.5.3整個環路延遲51
2.6數字控製設計中使用平均模型52
2.6.1平均模型的局限性52
2.6.2數字控製的變換器的平均模型54
2.7要點總結57
第3章離散時間建模58
3.1離散時間小信號建模58
3.1.1入門實例:開關電感60
3.1.2一般情況63
3.1.3用於PWM的基本類型的離散時間模型64
3.2離散時間模型實例66
3.2.1同步降壓變換器66
3.2.2升壓變換器72
3.3時不變拓撲的離散時間建模76
3.3.1離散時間建模的等價性78
3.3.2與修正Z變換的關係80
3.3.3Tu(z)的計算80
3.3.4降壓變換器實例83
3.4基本Matlab的變換器的離散時間建模83
3.5要點總結87
第4章數字控製88
4.1係統級補償器的設計88
4.1.1采用雙綫性變換法直接設計89
4.1.2在z域和p域的數字PID補償器91
4.2設計例程94
4.2.1電壓控製模式時同步降壓變換器的數字控製94
4.2.2電流控製模式時升壓變換器的數字控製100
4.2.3多環控製模式時同步降壓變換器的數字控製102
4.2.4升壓功率因數校正器105
4.3變換器的其他傳遞函數117
4.4驅動器飽和與積分抗飽和措施120
4.5要點總結124
第5章幅值量化126
5.1係統量化126
5.1.1A/D轉換器127
5.1.2DPWM量化128
5.2穩態時的解129
5.3無極限環的條件131
5.3.1DPWM與A/D分辨率132
5.3.2積分增益134
5.3.3動態量化效應136
5.4DPWM和A/D轉換器實現技術137
5.4.1DPWM硬件實現技術137
5.4.2通過Σ-Δ調製有效改進DPWM的分辨率141
5.4.3A/D轉換器142
5.5要點總結143
第6章補償器的實現144
6.1PID補償器的實現146
6.2係數的縮放和量化148
6.2.1係數的縮放149
6.2.2係數的量化151
6.3電壓控製模式實例:係數量化153
6.3.1並聯結構154
6.3.2直接結構156
6.3.3級聯結構157
6.4定點控製器的實現161
6.4.1有效的動態範圍和硬件的動態範圍162
6.4.2信號的上限和L1範數163
6.5電壓控製模式實例:定點實現164
6.5.1並聯實現166
6.5.2直接實現169
6.5.3級聯實現171
6.5.4綫性係統和量化後的係統響應對比174
6.6控製器的HDL實現175
6.6.1VHDL實例175
6.6.2Verilog實例178
6.7要點總結179
第7章數字控製的自整定180
7.1自整定技術簡介180
7.2可編程的PID結構181
7.3通過注入數字擾動信號實現自整定184
7.3.1工作原理185
7.3.2PD自整定的實現188
7.3.3仿真實例190
7.3.4PD自整定環路的小信號分析192
7.4基於繼電器反饋的數字自整定197
7.4.1工作原理198
7.4.2數字式繼電器反饋的實現199
7.4.3仿真實例202
7.5實現問題203
7.6要點總結204
附錄205
附錄A離散時間綫性係統和Z變換205
A.1差分方程205
A.1.1強迫響應206
A.1.2自由響應207
A.1.3脈衝響應和係統的模208
A.1.4模的漸進特性209
A.1.5更多實例209
A.2Z變換210
A.2.1定義210
A.2.2性質210
A.3傳遞函數212
A.3.1穩定性212
A.3.2頻率響應212
A.4狀態空間錶達式213
附錄B定點算法和HDL編碼214
B.1截斷操作和截斷誤差214
B.2浮點和定點算術係統215
B.3二進製補碼(B2C)的定點錶示216
B.4信號錶示218
B.5B2C數的操作以及HDL實例219
B.5.1符號擴展219
B.5.2對齊220
B.5.3符號取反221
B.5.4LSB和MSB截斷222
B.5.5加法和減法223
B.5.6乘法225
B.5.7溢齣檢測和飽和運算225
附錄C規則采樣脈衝寬度調製器的小信號相位滯後230
C.1後沿調製器231
C.2前沿調製器234
C.3對稱調製器234
參考文獻236
。。。。。。。。。。
初次翻開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在內容組織上的匠心獨運。作者似乎深諳不同層次讀者的需求,從最基礎的電力電子學概念開始,逐步深入到復雜的現代控製理論應用。對於我這種在電力電子領域摸爬滾打瞭一段時間、但理論基礎偶爾會感到模糊的工程師來說,這種循序漸進的講解方式簡直是福音。特彆是它對開關電源拓撲結構演變過程的梳理,不僅僅是羅列公式,更是結閤瞭實際應用場景的痛點,讓讀者能清晰地理解為何某些拓撲結構會應運而生,以及它們各自的優缺點和適用範圍。書中對於那些看似枯燥的數學模型推導,也處理得相當得當,穿插瞭大量的圖示和工程實例,使得抽象的理論變得具象化,避免瞭純理論書籍容易讓人産生的“讀不下去”的感覺。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講解控製環路設計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務實態度,他沒有停留在教科書式的理想化模型上,而是深入探討瞭實際器件參數對係統穩定性和動態響應的實際影響,這對於我後續進行硬件迭代和性能優化提供瞭非常寶貴的參考框架。可以說,這本書為我搭建瞭一個非常堅實且全麵的知識底層結構。
評分從一個初級設計者到資深架構師的跨越,往往需要跨越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鴻溝,而這本書恰恰在這方麵搭建瞭一座堅實的橋梁。它在講解數字控製實現時,對諸如固定點運算的精度影響、如何有效利用DSP或MCU的資源來加速運算等工程細節的討論,體現瞭作者對嵌入式係統和實時控製的深刻理解。很多書籍會把這些“髒活纍活”一筆帶過,但正是這些細節決定瞭最終産品的成敗。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把那些在實際調試中耗費大量時間去摸索的經驗教訓,用清晰的文字和圖錶總結瞭齣來,極大地壓縮瞭新手的學習麯綫。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不僅掌握瞭如何“設計”一個控製環路,更重要的是,理解瞭如何“實現”一個穩定、高效且易於量産的開關電源係統。它教會的不僅是“做什麼”,更是“為什麼這樣做”和“在什麼條件下應該這樣做”,這種深層次的認知提升是無價的。
評分這本書在語言風格上呈現齣一種獨特的權威感和邏輯性,完全沒有那種為瞭湊字數而堆砌的冗餘信息。作者的敘述嚴謹而精確,每一個術語的定義、每一個公式的推導都有其明確的目的性和背景依據。它對於反饋控製理論中的關鍵概念,比如波德圖分析、根軌跡法在開關電源穩定裕度評估中的應用,進行瞭極為清晰和富有洞察力的闡述。不同於那種口語化或者過度簡化的教程,這本書敢於直麵復雜性,並通過結構化的方式將其解構,使得原本高不可攀的控製工程理論變得可理解、可應用。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比較不同補償器(如PID、Type II、Type III)時所采用的視角——不僅僅是看其在特定頻率範圍內的增益和相位錶現,而是著眼於它們對係統瞬態響應和抗擾動能力的整體影響。這使得讀者在選擇控製方案時,能夠基於更全麵的工程權衡,而不是盲目套用標準模闆。
評分坦白地說,市麵上很多聲稱是“指南”的書籍,往往在深度上有所欠缺,或者過於偏重某一特定領域。然而,這部作品的廣度和深度給我留下瞭極其深刻的印象。它的覆蓋麵遠遠超齣瞭我最初的預期,它沒有將數字控製的實現僅僅視為一個簡單的“模擬到數字”的轉換過程,而是深入探討瞭如何利用數字處理的優勢,去設計齣超越傳統模擬限度的、更優異的控製策略。比如,它在處理非綫性問題和參數辨識方麵的探討,展現瞭作者深厚的係統工程功底。對於一個需要處理復雜、多變負載環境的電源係統設計師而言,這種前瞻性的理論支撐至關重要。閱讀過程中,我時常需要停下來,反復琢磨其中一些高級概念的深層含義,甚至需要結閤其他領域的知識進行橫嚮對比,這錶明這本書的知識密度非常高,具有很強的“耐讀性”和“挖掘潛力”。它不是讀完一遍就能完全消化的快餐讀物,更像是一本可以陪伴工程師職業生涯成長的工具書。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讓我産生瞭一種久違的“沉浸感”,這主要歸功於它在案例分析和仿真驗證部分所下的功夫。它不是那種隻停留在理論推導層麵的教材,而是真正將“設計”二字貫穿始終。作者似乎預設瞭讀者會帶著實際項目中的難題來閱讀,因此書中提供的每一個設計流程,都像是手把手帶著讀者走過一個完整的工程項目周期。從最初的規格確定、環路補償器的初步選型,到最終的驗證與調試,每一步驟都提供瞭詳盡的計算方法和對應的仿真結果對比。這種“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反哺理論”的閉環設計,極大地提升瞭我的學習效率。特彆是書中關於數字控製實現的部分,對離散化誤差、采樣延遲等實際工程中常常被忽略的細節進行瞭深入剖析,這部分內容對於希望從傳統模擬控製轉嚮更靈活、更精確的數字控製的同行來說,簡直是金礦。我感覺自己不再是孤立地學習理論,而是真正參與到瞭一場高水準的工程實踐之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