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大師千利休,正要打掃滿是落葉的庭院。
首先,他仔細地將地面與草地清理得一乾二淨。
然後,他搖晃其中一顆樹,好讓少許的葉子掉下來。
這就完成了。
每個日本人都知道何謂wabi-sabi,但若要解釋,他們可能會猶豫很久,最後抱歉地說:「大概只有日本人才能體會。」這個神秘、日本人才懂的概念,正是日本千年美學基礎。無論京都的寺廟、庭院、屋瓦,還是東京的建築、茶碗、服飾,到處都是這個概念的展現。特別是在茶屋裡,每個動作與每樣器物,幾乎都是為了體會wabi-sabi而存在。
面對一個茶碗,我們應該從何開始欣賞?仔細檢查?還是單憑直覺?wabi-sabi的幾個觀念,可以轉變我們對事物的態度。比方說,本書提到「美其實只是一種與醜妥協的條件」。千利休曾經有個茶碗,在眾多茶碗並不突出,只是有一次,千利休將幾個茶碗放著讓弟子挑,最後剩下這個沒人拿,於是就稱之為「木守」(日本人稱最後沒被摘走的秋柿為「木守」),藉由命名與故事,利休改變了人與物的關係,從別人的「醜」產生了「美」的氛圍,這就是wabi-sabi。
是的,千利休正是將wabi-sabi發揮得淋漓盡致的實踐者,而這本書則是第1本把wabi-sabi整理出來,讓大家都能懂的書。本書內容用簡單的條例、比較與例子來帶領我們進入wabi-sabi的世界,設計者可以從中獲得創造的切入點(美國書店的讀者留言一再表示,這本書每年都讓他設計出新作品),一般旅遊愛好者、生活家,則可以找到新的支點,從此改變看待世界的態度。下次走進京都的廟宇,或捧起一個茶碗,除了驚歎,wabi-sabi還會讓你讀出它想說的話。
《Wabi-Sabi:給設計者、生活家的日式美學基礎》作者李歐納·科仁(Leonard Koren),曾在日本生活多年,擔任過著名日本雜誌BRUTUS的專欄作家長達三年。雖然受過專業建築訓練,但只蓋過一座茶屋。他在1994年寫下這本談wabi-sabi的專門著作,至今仍然是最多人引用討論的來源。
李歐納·科仁(Leonard Koren)
.UCLA建築與都市設計碩士,仅有的建築作品是十七歲時蓋的一座茶屋。
.日本雜誌BRUTUS專欄作家,專欄名稱為「李歐納博士的文化人類學導引」。
.七十年代著名前衛圖像雜誌WET: The Magazine of Gourmet Bathing創辦人,與著名攝影師Moshe Brakha, Brian Leatart, Claude Mougin, Matthew Rolston等人合作。
.曾著有多本設計與美學書籍:例如《十七個淋浴的美麗男子》(17 Beautiful Men taking a Shower)、《二十三位洗澡的美麗女子》(23 Beautiful Women Taking a Bath)、《如何洗一次日式澡》(How to Take a Japanese Bath)、《如何耙草》(How to Rake Leaves)、《石與沙的花園》(Gardens of Gravel and Sand)。
譯者簡介
蔡美淑
一九七九年生於馬來西亞,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曾任出版社編輯,目前從事翻譯工作。譯有《夏天裡的紅鱒魚》、《陌生人的禮物》(該系列小說獲得貝瑞獎和夏姆斯獎的入圍提名)、《聖血密碼》、《永恆棋戲》等作品。
前言 拯救美學的行動
评分一部介绍日本茶道文化精髓的学术文章,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这种设计理念的根源和本质
评分 评分热门推荐
评分中央动手,使是他不得不把马往旁边一带。 由于马跑的速度太快,他猛带之下,那马几乎摔倒,扬蹄长嘶。 马上的人突然停了马,江元见他也是十八九岁的美少年,心中好不惊奇,忖道:哪来这么多年轻人? 马上的少年,似乎因冷古二人挡住了他的路而大为不满,他在马上对冷古冷笑一声道:“拚命也不找个没人的地方,少爷要不是有急事,非教训你们不可。” 他说完这几句话,一点马腹,那匹骏马又放开四蹄,绝尘而去。 冷古大怒,他竟抛下了萧飞志,一声大叫:“小子,我倒要请教……” 随着这声大叫,他身法如龙,竟追了下去,霎时便在拐角消失。 这突发的事情,使得江元及萧飞志都怔在那里。 他们二人对望了一眼,萧飞志笑对江元道:“好了,我们先看看热闹再说!” 他说着,跃上了马车,抖缰而去。 这时只剩下江元一人,忖道:我也赶过去,看看又是什么人物。 于是,他也跃上了马
评分老师介绍的很不错的一本书
评分书包装的很特别,纸质很好
评分别人推荐,还没看,布面装祯,里面印刷不怎样
评分陰翳裡的光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