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通膨、利多、買空、賣空,這些金融名詞是什麼意思?
公債、匯率、升值、溢價,這些買賣基礎知識如何輕鬆弄懂?
何謂要保人、保險人、再保險?
敘述淺顯易懂,搭配圖解抽象概念,
全面傳授金融基礎知識,輕鬆掌握金融英語!
本書為針對初學者所編寫的金融英語知識入門書籍,以「金融知識+金融英語」為學習目的,涵蓋所有金融基本概念,將最基礎的內容,以最簡易明瞭的方式作解說。熟讀本書,能讓你快速理解金融議題、熟悉金融基礎知識,洞察全球金融時勢發展!
本書架構:
本書分四大章:「金融結構、金融機構的種類與功能、金融商品、金融市場的種類與功能」。各章依主題細分為數節,各節內容包含「章節解說」、「Keywords and Phrases」(關鍵用語)和「Reading Passage」(短文解讀)等部分,編排豐富清楚,內容淺顯易懂。
章節解說:
涵蓋各類重點基礎金融知識、國際金融最新議題,中英文雙管齊下,循序理解,搭配圖解方式講解內容,有助瞭解基本金融知識和相關金融英語。
Keywords and Phrases:
選輯主題相關的關鍵金融英文用語,配合例句與說明,例句內容簡單明瞭,讓你立即掌握金融英語專業表達方式,加強金融字彙,提升金融英語能力。
Reading Passage:
收錄與主題相關的重要人士演講稿,和金融市場相關報導等標準金融英語。學習後閱讀主題相關英文文章,全面詳細活用金融知識,提昇學習成效,加深印象。
作者简介
柴田真一
日系銀行倫敦駐在員(Executive Director)。駐海外經歷18年,因公到訪國家超過三十餘國。除了撰寫、演講關於商務英語及英文情事之外,同時撰寫發佈電子報──『實踐金融英語講座』。
擁有劍橋大學英檢特級(CPE)及劍橋大學商業英檢最上級(BEC Higher)資格,英國Institute of Directors(經營者協會)會員。
譯者介紹
郭介懿
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研究所畢,曾於國立台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與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擔任研究助理,目前為專職翻譯。
江奇忠
曾任電視編導,拍過英語短片。喜歡歌舞劇,也參與過歌舞劇表演。輔大翻譯研究所畢業,從事電影電視影集翻譯及各類口筆譯,也不忘做些剪接和視覺特效。
内页插图
目录
作者序
本書導覽
本書建構
第1章 金融結構
1.1 金融體系
1.2 金融機構
1.3 利率
1.4 外匯
1.5 金融商品
1.6 金融市場
1.7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第2章 金融機構的種類與功能
2.1 銀行
2.2 證券公司
2.3 保險公司
2.4 非銀行金融機構
2.5 中央銀行
2.6 國際金融組織
第3章 金融商品
3.1 貸款
3.2 債券
3.3 股票
3.4 投資信託
3.5 短期金融商品
3.6 衍生性金融商品
3.7 M&A
第4章 金融市場的種類與功能
4.1 債券市場
4.2 股票市場
4.3 國內金融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
4.5 貨幣市場
4.6 外匯市場
4.7 金融機構持有風險
附錄
附錄1 英格蘭銀行總裁致財政大臣公開信(中英對照全文)
附錄2 市場行情相關英語說法
英文INDEX
中文INDEX
前言/序言
前言
本書定位為一本英文金融知識的入門書籍,撰寫目的是協助從未學習過金融相關知識的讀者,在瞭解基本金融知識的同時,也能學到金融英語。
本書雖然定位為一本入門書,但一提到金融,就算是入門的基礎知識,還是難免讓人有種令人難懂的印象,為了克服這個障礙,本書編輯的重點在於將最基礎的內容,以最簡易明瞭的方式作解說。一言以蔽之,稱本書為「初階的入門書」或許更適當吧!
自去年秋天以來,筆者多年從事的國際金融界中,爆發一連串金融海嘯,影響實體經濟面甚劇,一時之間,金融議題變成了眾所矚目的焦點,現在我們可以這麼說:一個人如果沒有基礎的金融知識,在這個時代就落伍了。
本書以「金融知識+金融英語」做為學習的目的。討論的內容包括:金融海嘯以來銀行傳統角色的提升、重新認定國際金融的框架等。除此之外,本書還探討金融結構、金融機構的種類、功能、銀行融資等基礎知識,到國際金融秩序等最新話題。
本書以淺顯易懂的「圖解」方式來講解內容,因此,即使從未接觸過金融相關知識的讀者,也能夠輕易理解內容。
在各節的〈Keywords and Phrases〉(關鍵用語)中,配合例句和解說,介紹常用的金融英文關鍵用語。例句內容簡單明瞭,能讓讀者自然而然地學習金融英語獨特的表達方式;解說編排豐富清楚,讓讀者在閱讀內容的同時,也能夠充實相關知識。
另外,針對英文不流利,但本身已具有一定金融知識的讀者,本書特別在各節後面的〈Reading Passage〉中,收錄重要人士的演講稿,和金融市場相關報導等標準金融英語,提昇學習成效。
過程或許有點累人,但筆者認為這樣才能做到全面詳細的解說。請讀者盡量試著閱讀文章內容,以累積實力。
讀者在探索金融世界、開啟進入金融英語之門時,本書若能助您一臂之力,真是何其有幸!
探索世界前沿:深度解析全球宏观经济与市场动态 一本全面梳理当代全球经济脉络、剖析前沿金融理论与实践的权威著作。 第一部分:重构认知——全球化时代的宏观经济图景 本书将带领读者深入理解当前全球经济体系的复杂结构与运行逻辑。我们不再满足于对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等传统指标的简单解读,而是着力于探究这些指标背后的深层驱动力及其相互作用。 第一章:新范式下的宏观经济理论演进 本章将回顾并批判性地审视自凯恩斯主义以来,主流宏观经济学模型的演变历程。重点探讨真实经济周期理论(RBC)、新古典宏观经济学(New Classical)以及新凯恩斯主义(New Keynesian)的核心假设与政策含义的差异。我们将引入“异质性主体模型”(HANK模型)等前沿工具,分析在信息不对称和异质性预期影响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有效性边界。探讨结构性因素,如人口老龄化、技术进步的“陷阱”效应,如何重塑总供给曲线的动态行为。 第二章:全球价值链重塑与地缘经济博弈 全球化并未终结,但其形态正在深刻变化。本章聚焦于“去风险化”(De-risking)与供应链韧性建设。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解析半导体、关键矿产等战略性物资在全球配置中的权力转移。深入剖析地缘政治冲突如何转化为跨国贸易壁垒与投资审查机制,以及这对新兴市场资本流动和产业政策制定的长期影响。特别关注“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趋势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冲击。 第三章:中央银行的十字路口:非常规政策的遗产与未来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量化宽松(QE)、负利率政策(NIRP)已成为各国央行的常规工具箱。本章旨在系统评估这些“非常规”政策的实际效果、副作用及其退出策略的复杂性。我们不仅讨论通胀目标制的有效性(如平均通胀目标AIT),更将目光投向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研发进展、其对支付体系的潜在颠覆性,以及数字主权竞争的国际格局。此外,审视财政赤字货币化(MMT的争议视角)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微妙平衡。 第二部分:市场微观结构与前沿投资策略 本卷深入剖析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并提供应对高波动性环境的量化与定性分析框架。 第四章:资产定价的修正与行为金融学的应用 传统的有效市场假说(EMH)在解释市场异常时显得力不从心。本章将结合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的洞见,分析投资者心理偏差(如损失厌恶、羊群效应)如何驱动资产价格的短期波动。我们将引入更精细的资产定价模型,如跳跃-扩散模型(Jump-Diffusion Models)来捕捉极端事件的影响。重点阐述“情绪指标”在量化投资组合构建中的应用价值。 第五章:固定收益市场:从久期管理到信用风险的精细化评估 利率环境的剧烈变动对债券投资构成严峻挑战。本章详细解析收益率曲线的形状分析及其对经济预期的指示作用。内容涵盖利率互换、通胀挂钩债券(TIPS)的结构性分析,以及信用违约互换(CDS)市场的风险对冲机制。对于企业债,我们将超越传统的标准评级,引入基于现金流稳健性、ESG风险整合的动态信用风险评估框架。 第六章:私募股权与风险投资的价值创造逻辑 在公开市场估值承压的背景下,私募市场(PE/VC)的吸引力日益增强。本章旨在揭示私募股权基金的真实价值驱动力,包括运营改善(Operational Value Add)、财务杠杆优化以及退出路径的选择。我们将详细拆解不同阶段(种子轮、成长期、杠杆收购LBO)的估值方法差异,并探讨私募市场流动性溢价的合理边界。特别关注新兴技术领域(如生成式AI、生物技术)的风险投资布局策略。 第三部分:金融科技与系统性风险的演变 理解未来金融的驱动力——技术变革,并评估由此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敞口。 第七章:分布式账本技术(DLT)与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挑战 本章系统梳理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潜力,从提高结算效率到重塑资产所有权结构。深入剖析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运作模式,包括去中心化交易所(DEX)、自动化做市商(AMM)的机制。同时,审视监管机构在全球范围内对DeFi的立场演变,以及智能合约风险、跨链互操作性等技术瓶颈对该领域可持续发展构成的制约。 第八章:气候金融与ESG投资的量化落地 气候变化不再是边缘议题,而是影响资产定价的核心变量。本章聚焦“物理风险”与“转型风险”如何通过情景分析(Scenario Analysis)纳入投资决策。详细介绍主流的ESG评级体系的内在缺陷与方法论差异。重点阐述碳定价机制(Carbon Pricing)对能源和重工业部门的现金流影响,以及绿色债券(Green Bonds)市场的结构性创新与“漂绿”(Greenwashing)的识别方法。 第九章:网络安全与金融系统的韧性 随着金融活动的全面数字化,网络攻击已成为新的系统性风险源。本章探讨金融机构在应对高级持续性威胁(APT)时面临的挑战。分析监管机构在要求金融基础设施保持高韧性方面的政策工具(如压力测试扩展至网络弹性)。研究如何通过建立跨机构的情报共享机制,有效降低金融生态系统遭受的复合型网络攻击风险。 --- 本书目标读者群: 本书面向对全球宏观经济、金融市场深度分析有强烈求知欲的专业人士、金融机构中高层管理者、风险管理专家,以及希望构建完整金融认知框架的资深投资者。内容深度适宜,旨在提供超越新闻头条的、具备长期洞察力的分析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