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靜夫氣壯山河養生功

孫靜夫氣壯山河養生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孫靜夫 著
图书标签:
  • 养生
  • 气功
  • 传统医学
  • 健康
  • 孙静夫
  • 山河
  • 功法
  • 锻炼
  • 中医
  • 武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遠流出版公司
ISBN:9789573266471
商品编码:16024844
包装:平裝
出版时间:2010-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44
正文语种:繁體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氣壯山河養生功是一種力求輕鬆柔和、意靜心專、呼吸和運動相配合的整體運動。整套功法包含:(1)提肛呼吸法;(2)腹式呼吸法;(3)小周天呼吸法;(4)大周天呼吸法;(5)氣壯山河等五大系統。練功時動作圓柔曲折、上下連貫,使全身關節韌帶均勻活動,能達到增進氣血循環、強健五臟六腑的作用,是一套兼顧身、心、靈的養生功法。
  書中循序解釋基礎呼吸法(吐納)的要訣,搭配動作圖示說明功法步驟、注意事項,詳盡介紹功法的效果與好處,並以經絡循行的概念提出氣功的運用,期望能夠引導讀者進入氣功的世界,調整身體機能,進而達到身心

作者简介

   孫靜夫,1932年生,福建省東山縣人。政治大學行政專科畢業,曾任台北市立大同、懷生、萬華等國中及松山商職組長。自小多病,婚後下定決心練好身體,遍學各種養生法門,不但百病盡除,也成為養生氣功名師。陸續應邀擔任松年大學、中和社區大學、嘉義公民大學、台北縣板橋體育場、故宮博物院健康養生社、行天宮圖書館松江分館藝文堂、台中文山社區大學、新竹科學園區天鈺科技、世界先進科技等社團講師。1996年創立中華自我保健推廣協會,將健身心得分享社會;目前擔任該會榮譽理事長兼穴道保健法總講師,負責穴道健身功法師資培訓工作。
  
  著有《孫靜夫教你不生病:穴道健身功法30招》、《孫靜夫教銀髮族不生病》(遠流)、《孫靜夫健康之道》(原水)、《穴道在保健與急救之應用》(知行)等書。

目录

吳序
郭序
自序
第一篇:呼吸法
健康在一呼一吸之間 012
一、提肛呼吸法 018
二、腹式呼吸法 024
三、小周天呼吸法 030
四、大周天呼吸法 038
第二篇:氣壯山河
收納宇宙能量的健康法門 048
第一式.天人合一 054
第二式.移山倒海 062
第三式.火輪雙飛 068
第四式.左右乾坤 072
第五式.雙丹煉金 078
第六式.雙龍映輝 082
第七式.有容乃大 086
第八式.龍遊大海 090
第九式.氣壯山河 092
第三篇:經絡在氣功的運用
呼吸法、氣功、經穴相互為用 098
一、經穴由來 098
二、十二經脈簡介 100
(一)手太陰肺經 101
(二)手陽明大腸經 102
(三)足陽明胃經 104
(四)足太陰脾經 105
(五)手少陰心經 107
(六)手太陽小腸經 108
(七)足少陽膀胱經 110
(八)足少陰腎經 112
(九)手厥陰心包經 114
(十)手少陽三焦經 115
(十一)足少陽膽經 117
(十二)足厥陰肝經 119
(十三)任脈 121
(十四)督脈 122
第四篇:學員分享
喚醒睡著和老化的器官 126
生活化的養生氣功 128
無心插柳柳成蔭 130
要健康,練「氣壯山河養生功」準沒錯 132
用了「孫氏面霜」 134
氣壯山河,心靈饗宴 136

前言/序言


《江山万里,气韵生生:中华传统养生智慧的当代启示》 导言:溯源与寻觅 在信息洪流裹挟下的现代社会,我们对“健康”二字的理解似乎日益碎片化与功利化。高科技的医疗手段固然令人称奇,但与之相伴的,却是身体与精神日益加剧的失衡。本册《江山万里,气韵生生:中华传统养生智慧的当代启示》,并非简单罗列古老的方术,而是力图深入挖掘蕴藏于中华文明深处,那套历经数千年沉淀、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哲学。 本书旨在搭建一座桥梁,连接古代朴素而深刻的生命智慧,与当代人对身心健康的迫切需求。我们不满足于“治已病”的被动防御,而是致力于探寻“未病先防”的主动经营之道,重拾那份与天地同频、与自然共律的生命律动。 第一编: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石——溯源中华养生观 本篇将引领读者回到中华文明的源头,理解“养生”二字在古代的真正内涵。 第一章:道法自然的生命哲学。 详细阐述《黄帝内经》中“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的核心思想。探讨阴阳五行学说如何在人体内部构建起一个动态平衡的生命模型。分析季节更替、昼夜往复对人体脏腑气血的深刻影响。本章将重点解读“顺时养生”的理论基础,而非仅仅是简单的季节食谱。 第二章:精、气、神:生命的“三宝”结构解析。 区别于现代医学对生理机能的描述,本章将深入剖析中医体系中对“精、气、神”的独特定义。阐释“精”的先天与后天储备,“气”的运行与化生,以及“神”作为精神主宰的重要性。通过大量古代医家论述,构建一套完整的生命能量管理系统框架。 第三章:形神共养的实践路径。 阐明中国传统养生并非只重形体锻炼,更重精神涵养。探讨如何通过“静功”与“动功”的结合,达到“形神合一”的境界。引入古代士大夫的“四时之乐”,解析他们在生活美学、情志调摄中蕴含的养生智慧。 第二编:顺应四时与五脏的生命节律 本编着重于将宏大的哲学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符合自然规律的生活实践。 第四章:春生之气的勃发与调摄。 深入解析春季肝气升发的特点,重点阐述如何疏肝理气,避免“春气过盛”而伤及脾胃。内容包括春季的衣着起居调整、春季特色药食的运用(如芽菜、辛香类食物的适度摄入),以及应对春季常见的情志波动(如抑郁、烦躁)的调理方法。 第五章:夏令的清透与护阳。 探讨夏季心火偏旺的生理现象,分析“暑邪”的侵袭特点。本章重点论述如何以“清”为要旨,调养心神,同时强调“汗不宜过泄”的平衡之道。详细介绍古代的“纳凉养生法”与夏季的经络保健重点。 第六章:长夏与秋季的收敛与固涩。 将长夏(湿气重)与秋季(干燥)的养生重点进行整合。秋季的“收敛”原则是本章核心,阐述肺主肃降的生理功能,如何通过饮食滋阴润燥,保护呼吸系统。同时,重点探讨如何在湿重环境中,通过健脾祛湿,巩固脾胃之土的后天之本。 第七章:冬藏的静谧与潜养。 详述冬季万物闭藏的自然规律,以及人体如何顺应“藏精”的原则。强调“养精蓄锐”的真正含义,并非单纯的减少活动,而是注重保暖、减少耗散,并在精神层面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提供冬季温补的合理框架,避免盲目进补导致的“闭门留寇”。 第三编:内炼功法与意念的引导 本篇侧重于阐述那些需要通过特定练习来调动内在生命力的功法体系,强调“意”对“气”的指导作用。 第八章:吐纳导引:呼吸的艺术与科学。 系统梳理古代导引术中关于呼吸的要领。解析不同呼吸法(如腹式呼吸、逆式呼吸)对心率变异性及神经系统的影响。强调“调息以安神”的实践步骤,使读者理解呼吸如何成为连接意识与身体的桥梁。 第九章:经络的循行与穴位的激发。 并非简单介绍穴位名称,而是从整体观出发,解析十二经络的运行路线与它们所代表的生理功能群。重点介绍如何通过自我按摩、特定体位,温和地激发关键穴位,疏通气血瘀滞点,实现身体的自我调节。 第十章节:内观与意守:精神力量的训练。 深入探讨古代养生中的“静坐”法门。讲解如何通过专注力的训练,实现心念的“一”与“定”,从而减少妄念对精气的无谓消耗。探讨“意守丹田”在能量汇聚与固化中的作用机理,强调意念的柔和与持久性。 第四编:食养的智慧——从药食同源到辨证进食 本书将食疗提升到“调理气机”的高度,而非仅仅满足口腹之欲或营养补充。 第十一章:五味的性味与归经。 详细解析酸、苦、甘、辛、咸五味对人体五脏的影响机制。例如,酸味如何收敛肝气,辛味如何发散肺气。引导读者在日常烹饪中,有意识地运用五味来平衡膳食结构。 第十二章:辨证用膳:个体化的饮食调理。 强调“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进食原则。通过清晰的描述,指导读者如何自我识别如“气虚”、“血瘀”、“湿困”等常见体质状态,并提供相应的食养方案,避免千篇一律的食谱。 第十三章:茶饮与粥品的深层价值。 探讨古人对茶与粥的独特理解。茶,作为清心明目、辅助消化的媒介;粥,作为温和养胃、易于吸收的佳品。介绍不同季节、不同体质适宜的药茶与药粥的配伍原则。 结语:回归生命本源的当代实践 本书最终希望传达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养生并非刻板的规则,而是对自身生命状态的持续觉察与温和回应。它要求我们放慢脚步,重新校准我们与自然、与自我内在的连接频率。通过理解和践行这些流传千年的智慧,现代人可以在喧嚣中找到一处安宁的角落,使生命得以长久地、有质量地生生不息。这是一种对生命本真的尊重,也是对自身健康最深沉的负责。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颇具匠心,从封面到内页的排版都透露出一种古典而又不失雅致的气息。尤其是纸张的选择,那种微微泛黄的质感,让人一上手就仿佛穿越回了某个宁静的年代。我特别喜欢它字体的大小和行距的安排,阅读起来毫不费力,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其中,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倦。装帧的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书脊的缝合紧密,整体给人一种结实耐用的感觉,绝非那种一眼看去就显得廉价的印刷品。而且,书中的插图或示意图的排版也极为考究,它们不仅仅是内容的辅助,更像是艺术品般地融入了整体设计,提升了阅读体验的层次感。可以说,这本书的实体触感和视觉享受,已经超越了一本普通书籍的范畴,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让我对作者和出版方的用心程度深感敬佩,也更加期待内页内容的深度。

评分

我一向对那种浮夸、言过其实的养生类书籍敬而远之,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却以一种极其朴实和内敛的方式展开叙述。作者的笔触沉稳有力,不使用任何华丽的辞藻或夸张的描述来吸引眼球,而是采用了一种近乎“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让人感觉像是在聆听一位饱经风霜的长者在传授经验,而不是在接受推销。这种去繁就简的文字功底,反而使得书中传递出的理念更加具有说服力和信服力。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不是因为内容晦涩难懂,而是因为某些句子蕴含的哲理需要时间去细细咀嚼和体会。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文字力量,远比那些大声疾呼的口号更具有穿透人心的力量,让人在不经意间就被带入到一种平和的思绪之中。

评分

读完前几章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的“落地性”极强。许多养生书籍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或者给出的建议过于理想化,脱离了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实际。然而,这本书中提到的许多方法,都非常注重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微调和实践,操作性非常高。它没有要求我必须每天抽出固定的、大段的时间来专门练习,而是巧妙地将养生融入到日常的起居、饮食甚至情绪管理之中。这种“无处不在”的养生理念,让“坚持”这件事本身变得不再是一件需要刻意为之的苦差事,反而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习惯的养成。这种注重实效和融入生活的态度,让我对书中内容的信任度大大增加。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它在讲述一种“内观”的哲学,而非单纯的身体锻炼手册。它引导我去关注身体发出的细微信号,去理解气血运行背后的自然规律,这是一种由外向内、由表及里的探索过程。与其他侧重于“做什么”的书籍不同,这本书更着重于“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调整心态去配合”。它似乎在暗示,真正的健康并非靠外部的干预和强迫,而是源自内心的和谐与顺应天道。这种由浅入深、由术入道的引导,让人在提升身体机能的同时,心灵也得到了极大的沉淀和滋养,可以说是身心兼修的典范之作,其价值远远超出了普通保健书籍的范畴。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编排,显示出一种极高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它并非简单地罗列一些零散的功法或建议,而是构建了一个严谨的知识体系框架。从最基础的理论阐述,到各个阶段的实践指导,再到应对特殊状况的调整方案,每一步都过渡得自然而然,衔接紧密。我注意到,作者在讲解每一个步骤时,都会以前面知识点的铺垫为基础,这使得读者在学习新内容时,能够有清晰的脉络可循,避免了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惑感。这种层层递进的逻辑构建,极大地降低了理解和实践的难度,让原本可能显得深奥的养生之道,变得清晰易懂,真正体现了“大道至简”的精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