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有情緒的人生才活得過癮?亦或你想要控制情緒,卻老被情緒反撲而陷入困境嗎?情緒從哪裡來?該如何面對浪潮洶湧的情緒波濤?幸福不是一種「獲得」,而是源自於「放下」跟著聖嚴法師透視「五毒」--貪、瞋、癡、慢、疑;並以佛法的觀念和方法,幫助我們在面對各種情緒干擾時,能夠將貪欲轉成願心,以慈心化解瞋心,以謙虛去除慢心……作好情緒環保,日日是好日,放下就有幸福!
看似最平常的開示卻是直指人心的解脫智慧知貪:得到了需要的東西不叫貪,不需要而想要的才叫貪。能忍:忍耐並不等於忍氣吞聲,只有在自己頭腦很清楚,對人、事都非常明白時,所付出的才是真正的耐性。
作者简介
聖嚴法師 1930年出生,十三歲出家修行。曾於高雄山中閉關六年,並留學日本,獲得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曾任雜誌編輯、教授、研究所所長以及譯經院院長等。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創建法鼓山、僧伽大學、法鼓大學以及社會大學等。在國內設立禪修、文教、慈善等基金會,分支道場遍及於歐、亞、美、澳等各大洲。他是一位教育家、作家,更是一位宗教家和國際知名禪師,長年在國內外為推動「心靈環保」、「種族和諧」及「世界和平」等工作不遺餘力。
聖嚴法師所獲得的榮譽獎項中,包括總統文化獎、行政院文化獎、社會運動和風獎之傑出社會運動領袖獎、中山文藝創作獎、中山學術著作獎、斐德烈二世和平獎等十多種。出版著作一百多種,已有十多種語言的譯著。他曾經應邀為《中華日報》、《中央日報》、《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等各大報紙,及《天下》、《康健》等雜誌撰寫專欄。
目录
編者序
第一篇:管理情緒有妙法
有情緒的人生才活得過癮?
情緒從哪裡來?
業力與潛意識 如何安心?
煩惱與習氣
調和感性與理性
第二篇:貪
什麼是貪心?
為什麼貪心?
轉貪心為願心
以布施對治貪念
名利只是暫時擁有
遠離名位、權力的誘惑
廣結善緣帶來好人緣
凡事恰到好處最好
清貧與慳吝大不同
第三篇:瞋
為什麼要生氣?
瞋是心中火
瞋心與慈心
逆境要忍,順境也要忍
生氣是慢性自殺
忍耐不是忍氣吞聲
第四篇:癡
別顛倒看世界
煩惱與愚癡
跳出自己設的陷阱
危機就是轉機
善用生命不懈怠
不為自己找藉口
讓生活重新上軌道
第五篇:慢
心存謙恭,樂當配角
知慚愧才能更上進
不懂就說不懂
發現不足,包容別人
謙虛才有成長空間
慚愧不是自卑
以鼓勵代替責備
脫掉虛有其表的外衣
如何消除虛榮心?
第六篇:疑
該不該懷疑?
疑心與信心
用信來除疑
疑出柳暗花明
不要擔心未來
怕也沒有用如何去除恐懼?
無有恐怖
自信度過每一天
精彩书摘
從佛法的觀點來看,我們人是有情眾生,既然是「有情」,當然就會有情緒。我們也大都體會過控制不住情緒,反被情緒所控制的苦,甚至常常因為一時情緒衝動而犯了錯,事後卻又懊悔不已。
情有很多種,第一種是情操,例如哲學家的情操、藝術家的情操、宗教家的情操,以及政治家的情操。這些情操是理性的,對人、對世界、對自己都是有益的,如果一個人沒有情操的話,那就跟低等動物沒什麼兩樣了。
第二種是情感,情感是指與親人,或是與自己有關係的人事物之間,因為喜歡或是不喜歡而產生的感情現象。情感雖不如情操那麼高尚,但是人如果沒有情感,那就形同植物或礦物。只是情感是自私的,以自我的喜怒哀樂為依據,可以是善的,也可以是惡的,不是十分穩定;而情操卻是非常清
淨,且非常和平、穩定的。
第三種是情緒,情緒是從情感而來,當情感不能宣洩、滿足時,心裡就會發生衝擊和困擾,因此產生情緒。情緒就像是暴風雨中的海浪,沒有理性、規律,而且波動非常厲害,只不過有的人波動很高,有的人較低一點而已。
情緒來的時候,就像無明火,會大哭也可能會大笑,甚至還會揍人,出現暴力傾向。所以,一個老是情緒用事的人比情感用事的人更糟糕,也非常可怕,不但造成自己的困擾,別人看到情緒衝動的人,也會敬鬼神而遠之。因此面對問題時,最好不要隨便動情緒。
但是有人會說:「如果人生活得毫無波動變化,好像未免太平淡而無味了。人生要有大悲大喜才活得過癮,所以有情緒也沒什麼不好啊!」
這種將人生的情緒起伏視為一種調劑的看法,實在是似是而非!試想每一次情緒的波動,身體的細胞不知道就要死多少,不但身體不健康,心理也不會健康。如果老是在大喜大怒、大悲大樂的情形下生活,是活不久的,一點也不划算。要讓自己經常生活在愉快平靜的情況下,情緒才會穩定,心理也才會健康。
要避免情緒過分的波動,首先就要明白情緒會帶給自己與別人災難的嚴重性,這樣才會懂得約束自己的情緒。情緒會帶來一波接著一波的壞事,就好像是高血壓會帶來生命的危險一樣,首先可能是中風,再來就是癱瘓,說不定接著就是死亡。所以預防自己情緒的產生,是非常重要的。
預防的方法,就是在情緒還沒有發生以前,能夠先察覺到自己已經快要動情緒了,在這個關鍵時刻,用觀念來化解,告訴自己動情緒是划不來的,因為最後倒楣的還是自己,甚至連他人也會遭殃。
除了運用觀念之外,一些修養的工夫,例如靜坐,或是經常默念「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的聖號,也會很有幫助的。在情緒還沒有生起之前,念佛可以產生移轉作用,讓情緒轉換為一種念佛的清淨念頭,一種信仰的念頭。
然而,我們在運用觀念或方法的時候,也要明白目的不是在壓抑自己,而是要化解自己的情緒問題。其實只要我們不管它,不要老是在想這個問題,或是老想要衝過它、對付它、抗爭它,情緒反而都能很簡單地化解。
前言/序言
放下的幸福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虽然是佛教的因果论。可是却是告诉我们,做为高级动物的人,有远虑,有近忧;为长远打算才行。就好像早饭不吃或吃的不科学营养,十来点会饿,会没精神一样。为了不饿,为了不得胃病,就要好好的,认真的,有足够的时间来吃早饭。人是从等级动物往上走进化成为高级动物的。不要自我贬低自己从高级动物爬向低级动物的。就是从人投生到动物界了。生死是流转的啊。佛经上讲是有六道轮回的啊。这种事情为了安全起见,我想人类还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吧。种瓜不会得豆的。
评分
☆☆☆☆☆
有人为名忙,为利忙;有人为了得到自己的目的,不惜手段去害人,损人利己,到头来他自己不知道他已走的很远了。就好像你拍桌子一下,桌子受到撞击,而你的手细胞却不知道死了多少。所以说,人害人,最终只能是自己倒霉最多,因为欠人家的总是要还的。不要以为你害人家,人家不知道,其实你为你自己知道吗? 如果知道,罪加一等,将来或许来世你会还人家加倍的。不是很多父母说,这个孩子是到他家来讨债的吗。 或者公婆说这个媳妇是到他们家来讨债的。有些人家,孩子出生,父母运气好了。有些人家,孩子出生父母开始运气不好了。有些媳妇也是一样。有些朋友同事也是一样。所以说,人做了坏事,不要以为别人不知,最终是在劫难逃的!
评分
☆☆☆☆☆
评分
☆☆☆☆☆
记得小时候,老爸在教育我们兄妹几人要好好读书时,常常说的那一句话:“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直到后来我才知道这句话并非老爸的杜撰,而是借用古人所言。不管怎样,这句话当时对我们确实起到了一些作用。在我们那幼小的心灵里,从此便播下了读书的种子,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把读书看作是一件很高尚、很美好的事情,再后来便觉得读书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了。
评分
☆☆☆☆☆
在这个经济建设的大浪潮中,有许多人被冲昏了头脑。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只好听任大浪潮的摆布,冲到哪里就是哪里。如果这样下去,只怕永远都不会有到达彼岸的那一天;如果这样下去,我真的不知道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又在哪里。
评分
☆☆☆☆☆
评分
☆☆☆☆☆
有些人,非得把自己的身体和这条小命报废得差不多了才有点醒悟。可是是不是太晚了呢。对于这种人,真是人生如戏又如梦啊!生活中比比皆是。我不想举太多的例子。
评分
☆☆☆☆☆
希望能对有缘看过的人能带来些许的清凉。感谢您能花费您宝贵的时间看完。不到之处请不要往心里去。毕竟心是无染的!
评分
☆☆☆☆☆
就像有些人生病或遭灾,虽然值得同情,可是自有他自己内在的原因吧。每个人都知道,人长期生活习惯不好,暴饮暴食,大块吃肉,大碗喝酒,通宵熬夜,不爱多吃蔬菜,经常生气,郁闷,会不会生病呢。那当时他为什么不知道悬崖勒马呢。有些人明知道这样不好还是要去自我作践自己,到头来只能自己种的恶果自己一人承担了。还得连累家人和社会。这只是现世因果中的一种。对于不相信因果的人是不是一个很深刻的教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