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那些思想大师们-细说民国大文人
原价:50.00元
作者:民国文林著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1431922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连载引爆天涯社区煮酒论史。百万粉丝热捧
内容提要
本书对十位民国时期的思想大师的生平逸事进行了梳理,重现了三千年不遇之大变局下,这些大师傲拔的志趣和风骨,以及终归悲悯和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代命运。他们出世、入世,进退自如,做学问与做人,结合得浑然天成:同侪间以道相交,重情重义……
本书在天涯论坛连载时,好评如潮,引来百万粉丝疯狂追读跟帖,被誉为关于讲述民国大师逸事作品中的“翘楚之作”。
目录
金岳霖
剪影
书呆
宽和
仁厚
逻辑
治学
授业
思省
逸事
癖好
钟情
赤心
诚服
晚景
长眠
享誉
冯友兰
境界
性情
求学
为学
传道
言论
执笔
沉痛
相轻
立场
自省
逸事
嗜好
偕老
坎坷
瑕疵
故去
评说
傅斯年
五四
壮怀
炽热
大炮
霸气
……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的收获,是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在阅读之前,我对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理解,更多的是一种宏观的、概念性的认知,知道它们是中国思想史上重要的转折点,但具体有哪些思想家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他们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都有些模糊。通过这本书,我仿佛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地图,将那些分散的知识点串联了起来。作者对每一位文人的介绍,都不仅仅是孤立的个体传记,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思潮之中去审视。我看到了章太学士的“保守”与“守旧”背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切眷恋,也理解了周作人“人的文学”的呼唤,是那个时代对个体生命价值的重新发现。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没有回避这些文人身上的复杂性,他们并非完美无缺的圣人,也曾有过迷茫、有过摇摆,甚至有过犯错。正是这种真实性,反而让我对他们更加敬佩。这本书让我明白,思想的进步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充满曲折和反复的过程,而这些民国的大文人们,正是用他们的生命和智慧,为我们探索出了那条通往现代的道路。
评分在我看来,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其“温度”和“深度”的完美结合。许多介绍民国人物的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要么流于表面,只讲八卦和趣闻,缺乏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这本书却恰恰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作者在讲解复杂的思想理论时,始终保持着一种娓娓道来的姿态,他不会强迫读者去接受某种观点,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去体悟。我尤其欣赏他对于不同思想流派之间辩论和交锋的描述,这让我看到了思想的活力和发展的过程,而不是僵化的教条。例如,在介绍胡适与陈独秀的争论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一方视为对另一方为错,而是客观地呈现了双方的论点和逻辑,以及他们各自的局限性和贡献。这让我意识到,思想的进步往往是在不断的碰撞和辩驳中实现的。同时,书中对人物情感世界的细腻描绘,也赋予了这些伟大的灵魂以真实的血肉。我能感受到徐志摩诗歌中的浪漫与激情,也能体会到鲁迅先生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呐喊。这种“有血有肉”的讲述方式,让我觉得与这些民国文人之间,产生了一种跨越时空的连接,仿佛他们就站在我身边,与我一同分享他们的思想与情感。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内心其实是有些忐忑的,毕竟“民国大文人”这几个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些高高在上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巨匠形象,担心读起来会过于艰涩,更怕那些繁复的理论和生平事迹,会像一场又一场的知识轰炸,让我疲惫不堪。但翻开第一页,我发现我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作者的笔触是那样平易近人,仿佛一位老友在娓娓道来,将那些曾经让我望而却步的思想家们的精神世界,一一展现在我眼前。他不是简单地罗列他们的学术成就,更深入地挖掘了他们鲜活的生命体验,那些他们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彷徨、甚至是看似不起眼的生活琐事,都成为理解他们思想的绝佳切入点。读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动荡而又充满活力的时代,看到了鲁迅先生笔下的犀利与悲悯,感受到了胡适先生对新思想的开放与探索,也体味到了梁启超先生对国家前途的忧思与担当。这本书没有贩卖情怀,也没有故弄玄虚,而是用一种极其真诚的态度,带领我们走近这些伟大的灵魂,去感受他们的温度,去理解他们的选择,去品味他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不同人物之间的联系和影响的梳理,这让我的阅读视野更加开阔,也让我对民国那段独特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评分初读这本书,最吸引我的便是其叙述的“故事感”。我之前尝试过阅读一些关于民国人物的传记,常常会陷入枯燥的史料堆砌和生平大事记中,难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然而,这本书却让我完全沉浸其中,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与那些文人墨客一同经历他们的青春、他们的奋斗、他们的辉煌与失意。作者在讲述每一位文人的故事时,都极其注重细节的挖掘,那些不为人知的轶事、私下的交往、甚至是他们创作时的心路历程,都被生动地描绘出来。我读到王国维在学术上的孤傲与执着,也感受到他晚年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我看到冰心女士笔下的母爱与童真,也了解到她对社会问题的关切与思考。这些细节并非是无关紧要的旁枝末节,反而成为了理解他们思想的有力注脚,让我看到了他们在宏大思想之外,更为真实、更为动人的一面。更重要的是,作者并非简单地讲述“发生了什么”,而是深入探究“为什么会发生”,他会从历史的大背景、社会思潮的演变、甚至是个人性格的塑造等多个维度,来解读人物的思想形成和行为选择。这种解读方式,让我对这些“思想大师”的认知,不再是停留在表面,而是 gained a deeper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评分我必须承认,在阅读之前,我对民国时期的文人了解仅限于一些教科书上的零碎信息,知道他们是重要的思想家、文学家,但具体他们的思想精髓、人格魅力,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对他们产生的影响,都模糊不清。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那个时代的门。作者没有选择从宏大的历史叙事入手,而是另辟蹊径,通过聚焦于一位位具体的“思想大师”的生命轨迹和思想演变,为我们勾勒出了民国知识分子的群像。我惊喜地发现,那些我原本以为遥不可及的“大师”,在作者的笔下,变得如此鲜活和立体。他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困惑与坚持,也有他们在时代变迁中的痛苦抉择。读《陈独秀与新文化运动》时,我看到了他作为革命者的激情与理想,也看到了他在思想道路上的探索与转向;读《闻一多:诗与血》时,我被他作为一个学者严谨治学的态度和作为一个爱国者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深深打动。作者对人物的分析是深入浅出的,他善于将复杂的思想理论,转化成易于理解的语言,同时又不会牺牲其思想的深度和原创性。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民国文人的书,更是一次对中国近代思想史的一次生动解读,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思想碰撞的火花,以及这些思想对当下中国依然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