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凡·茨威格在二十年代相继完成了以《世界建筑师》为总标题的三部传记:《三大师》、《三诗人的生平》和《与魔的博斗》。其中描写三位十九世纪“独特的伟大小说家”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三大师》最具代表性。在这部作品里,他以“凝炼、浓缩和准确”为原则,怀着炽烈的热情,运用犀利的笔法和浓烈的色彩,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巴尔扎克人物,一个狄斯形象,一个陀思妥耶夫斯基性格”。
巴尔扎克四星,狄根斯那篇五星,陀思妥耶夫斯基那篇四星,综合四星。其中辗转通过对这三个人的描述以及歌德的引用,而体现的对于法国文学,英国文学,俄国文学,德国文学的对比和看法都极为出众——几乎是几行字便概括了我为何如此抵触英法文学的原因——那种世俗性的,不超越到彼岸的,愉快的,最后终成正果,不深入到黑暗里的小说,只有不多的小说家是例外,那种全新构造的自己的世界,现实却凌空,只是表象的世界,即便是我那么喜欢的毛姆还是超不出这种世俗性。但是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方面,德国人大概还是不太能理解俄国人,而生在那么富裕的犹太家庭的茨威格也并不能真正的理陀老的信,他的痛苦,矛盾,思想,虽然在作品的内容的把握,艺术特色上都写的非常好,和莎士比亚的对比更是点睛。但由于他个人的厚爱,难免有夸大之嫌,比如对于陀老的人物竟然能用“丰富”这个词来形容,在我看来和巴尔扎克的人物一样是意念为骨架血肉的产物。
评分##终于读完了。最喜欢的部分却不是他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而是狄更斯。24.04.2016
评分##太好看了。翻译得也好。茨威格跟我阅读癖好还真近...
评分##六星! 为什么有人就可以让文字这样熊熊燃烧
评分##第一,我对Zweig的文字和叙述一直无比欣赏信任;第二,Balzac和陀翁都是我心中的神,狄更斯也是神只是相比偏柔气,少了呼风唤雨的感觉;第三,文字到巅峰的时候,是可以寄寓对象身上燃烧的;最后,这三个人的并列无比合适,Zweig甘做光辉的衬托者,于是杰作诞生了。文学不需要万神殿,但需要建立万神殿的柱梁。
评分##读过茨威格写荷尔德林,其他都是除去巫山不是云了。陀氏部分令人心碎,amor fati。
评分##真·粉絲文學
评分##不错。茨威格的人物传记实在是好~!
评分##把三个大作家放在一起写传记,却给了陀思妥耶夫斯基超过三分之二的篇幅,这样的设计不能算成功。但是我又不得不说,在我至今读过的所有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评述文字中(包括巴赫金由陀氏小说所生发的复调理论),茨威格是最出色的,所以即便篇幅略长,读来却津津有味,因茨威格对陀氏的精神深度的开掘以平顺通达的语言进行,可说是深入浅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