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监督执纪“四种形态”40问(第3版) | ||
| 定价 | 25.00 | |
| 出版社 | 中国方正出版社 | |
| 版次 | B1 |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5月 | |
| 开本 | 32 | |
| 作者 | ||
| 装帧 | 01 | |
| 页数 | 0 | |
| 字数 | 0 | |
| ISBN编码 | 9787517405177 | |
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强调,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在强化日常监督执纪上下功夫,抓早抓小,动辄则咎。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管党治党规律性的总结,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
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对党的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的深刻总结,是遏制腐败蔓延势头的有力武器,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举措,对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次第三版的修订,结合党的十九大讲话精神和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在原有的40个问答基础上,删除和增加部分问答内容,对原有内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对附录中的内容也进行了大幅度替换。本版内容更加丰富,针对性更强,利于广大读者学习和在工作中借鉴。
1.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如何提出来的?
46.实践“四种形态”,应警示党员干部守住哪些“纪律底线”,正确处理政商关系?
附录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2016年10月27日)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2015年10月18日)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2016年10月27日)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2015年10月18日)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
(2016年7月8日)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
(2017年7月1日修改)
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
(2004年9月22日)
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
(2015年12月25日)
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
(2015年6月11日)
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
(2017年1月8日)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
(2015年7月19日)
这本关于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书籍,从我一个一线工作者的角度来看,确实是干货满满。首先,它系统地梳理了“四种形态”的内涵和外延,对于我们准确把握从“咬耳扯袖”到“开除党籍”的层级和适用场景帮助极大。记得有一次处理一个比较复杂的案件,一开始我们对界定在哪种形态上有些犹豫,翻阅这本书后,书中对不同形态的界定、证据链的构建以及程序规范的阐述,给我们指明了清晰的方向。特别是书中提到的一些典型案例分析,结合了最新的政策解读和实务操作中的常见误区,让理论不再是空洞的条文,而是活生生的指导手册。我尤其欣赏它在阐述“执纪与执法的衔接”时,那种细致入微的笔触,让我在面对跨部门协作和证据移交时,更加心中有数,有效避免了程序上的瑕疵。这本书不仅仅是工具书,更像是一位资深前辈在手把手教你如何把规矩立起来、挺起来,真正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严肃性与科学性。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深感它在理论深度与实操指导之间的平衡做得相当出色。不同于市面上一些偏重于宏大叙事或纯粹法条罗列的读物,这本书的视角更加贴近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日常工作需求。它对《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的解读,不是简单的文字重述,而是结合了巡视实践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剖析。比如,关于巡视发现问题后如何精准分类、如何运用谈话函询等非正式监督手段,书中都有非常详尽的步骤说明和注意事项提醒。这对于提升基层监督的精准度和有效性至关重要。我发现,很多我们过去凭经验摸索的东西,在这本书里找到了规范化的流程和理论支撑。这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开展工作的底气和规范性,减少了因经验主义带来的操作风险。它仿佛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环环相扣的监督闭环,让人豁然开朗。
评分从一个学习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人性化,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理解的门槛。它以“40问”的形式切入,直击痛点和难点,使得知识的获取过程不再枯燥。我特别喜欢它在解释一些专业术语和复杂概念时所采用的对比分析法。比如,在区分“四种形态”的适用界限时,书中用多个对比场景来展示细微差别,这种方式比纯粹的文本描述要直观得多。此外,书中对党纪党规的梳理和引用,都非常精准,体现了编著者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严谨的学术态度。作为一本业务用书,它成功地将党内法规、党纪要求与日常的执纪执法工作流程紧密地结合起来,提供了一种可操作的、系统化的思维框架。它让人明白,监督执纪不是随意的裁量,而是一套有法有规、有理有据的科学管理体系。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触动,在于它对“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理念的深刻诠释和实践指导。它不仅仅停留在强调重要性上,更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工具和方法论,来帮助我们将监督触角前移。我发现,书中对“第一种形态”的运用,有着非常细致的区分和指导,这在实际工作中尤为重要,因为很多问题往往在萌芽状态就容易被忽视或处理不当。书中对谈话的艺术、诫勉的效力评估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这些都是过去在一些通用教材中难以找到的“内行之语”。对于我们这种需要经常面对干部群众、需要平衡处理教育和惩戒关系的岗位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参照系非常有价值。它教会我们如何以更富人情味但又不失原则性的方式,去挽救和教育干部,真正体现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其作为一本工具书的定位。它像是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当前纪检监察领域对专业化、法治化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特别是关于如何在新形势下,有效运用监督手段来应对新型腐败和作风问题的探讨,非常具有前瞻性。书中对执纪执法实践中可能遇到的法律冲突、证据合法性审查等问题,提供了前沿性的思考和建议,这对于我们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非常有帮助。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该做什么”,更深层次地启发你思考“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做得更专业、更有效”。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了一份高质量的学习资料,它有助于形成统一的、专业的执纪理念和工作标准,是提升队伍整体战斗力的重要助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