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监督执纪“四种形态”40问(第3版) 纪检监察法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执纪执法党政书籍方正出版社

正版监督执纪“四种形态”40问(第3版) 纪检监察法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执纪执法党政书籍方正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书编写组编写 著
图书标签:
  • 纪检监察
  • 执纪执法
  • 党风廉政
  • 巡视工作
  • 法律法规
  • 党政读物
  • 监督
  • 问答
  • 方正出版社
  • 第3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蓉政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方正出版社
ISBN:9787517405177
商品编码:13534596865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7-06-01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监督执纪“四种形态”40问(第3版)
定价25.00
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
版次B1
出版时间2018年05月
开本32
作者
装帧01
页数0
字数0
ISBN编码9787517405177


内容介绍

  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强调,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在强化日常监督执纪上下功夫,抓早抓小,动辄则咎。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管党治党规律性的总结,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


 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对党的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的深刻总结,是遏制腐败蔓延势头的有力武器,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举措,对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次第三版的修订,结合党的十九大讲话精神和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在原有的40个问答基础上,删除和增加部分问答内容,对原有内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对附录中的内容也进行了大幅度替换。本版内容更加丰富,针对性更强,利于广大读者学习和在工作中借鉴。


   目录

 1.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如何提出来的?


2.如何把握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主要内涵?

3.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

4.为什么说实践“四种形态”彰显了党对腐败“零容忍”的鲜明政治态度?

5.为什么说“四种形态”体现了纪严于法、纪在法前、纪法分开?

6.为什么说“四种形态”体现了抓早抓小的理念?

7.为什么说“四种形态”体现了“全面”和“从严”的要求?

8.为什么说“四种形态”体现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精神?

9.为什么说“四种形态”体现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回归?

10.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与“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全面从严治党”是什么关系?

11.如何理解“四种形态”是彼此联系、层层递进的一个整体?

12.如何把握《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实践“四种形态”的关系?

13.运用“四种形态”,如何把握“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这两种重要手段?

14.“四种形态”的提出,是不是意味着反腐败斗争要放缓节奏?

15.实践“四种形态”,意味着纪委的责任轻了吗?

16.实践“四种形态”,仅仅是对纪委的要求吗?

17.运用“四种形态”,如何把握“纪”与“法”的关系?

18.运用“四种形态”,如何把握“惩”与“治”、“标”与“本”的关系?

19.运用“四种形态”,如何把握“经常抓”与“长期抓”的关系?

20.为什么说运用“四种形态”体现了对“树木”与“森林”关系的深刻把握?

21.为什么说实践“四种形态”关键在落实“两个责任”?

22.党组织如何通过落实主体责任,实践好、运用好“四种形态”?

23.“四种形态”适用的具体情形是什么?

24.如何把握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之间的转换条件?

25.如何把握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与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关系?

26.如何把握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与落实《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的关系,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27.如何把握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与落实《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的关系?

28.如何把握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与落实《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的关系?

29.《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哪些主要要求,为“四种形态”的实践和运用打下了基础?

30.《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哪些主要要求,对于“四种形态”的实践和运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31.《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提出了哪些主要要求,为“四种形态”的实践和运用打下了良好基础?

32.如何把“四种形态”的要求落实到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中去?

33.如何理解“真正把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运用情况作为检验评价工作的标准”?

34.实践“四种形态”应注意纠正哪些思想认识误区?

35. 2015年以来,推进监督执纪问责、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取得了哪些成效和进展?

36.为什么说通过实践“四种形态”,让基层纪委感到了“存在感”?

37.实践好“四种形态”,纪委应从哪些方面不断改进纪律审查工作?

38.运用“第一种形态”,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应注意解决哪些问题?

39.坚持惩戒与教育相结合,运用“第二种形态”,乡镇纪委应如何体现宽严相济、刚柔兼顾?

40.出现较大规模党员违纪的情况,运用“四种形态”时,是否可以“降调一等”,减少处理的人数?

41.积极运用“第三种形态”,采取“断崖式降级”处理方式,收到了哪些综合效果?

42.实践“四种形态”,加大谈话函询处置领导干部问题线索力度,可以收到哪些好的效果?

43.如何运用“四种形态”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44.实践好“四种形态”,在监督执纪中应克服哪些“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

45.如何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运用“四种形态”,营造风清气正换届环境?

46.实践“四种形态”,应警示党员干部守住哪些“纪律底线”,正确处理政商关系?

附录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2016年10月27日)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2015年10月18日)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2016年10月27日)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2015年10月18日)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

(2016年7月8日)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

(2017年7月1日修改)

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

(2004年9月22日)

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

(2015年12月25日)

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

(2015年6月11日)

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

(2017年1月8日)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

(2015年7月19日)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汇编(2023年版)》图书简介 一、 内容概述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汇编(2023年版)》是一部全面、权威、系统地收录中国共产党现行有效党内法规的综合性文献集。本书汇集了党章、准则、条例、规定、办法、细则等各类党内法规,涵盖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自身建设等各个方面,真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针对党自身建设和执政实践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提出要求、规范行为、完善制度的伟大历程。 本书严格按照中央的最新要求,对历年汇编的党内法规进行了全面清理、修订和增补,力求内容准确、体例规范、版本最新,是学习、研究、贯彻落实党内法规的权威工具书。收录的党内法规,从不同维度、不同层面,对共产党员的权利义务、党组织的职责任务、党的各项工作原则和方法、党内监督的体制机制、党的纪律处分和法律责任等进行了详细规定,为全体党员和党组织提供了清晰的行为准则和操作指南。 二、 核心内容与亮点 1. 权威性与全面性: 本次汇编依据中央最新修订和公布的党内法规,经过国家权威部门的严格审核和编纂,确保了内容的权威性和准确性。收录范围广泛,力求涵盖当前党内法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读者提供一个完整、清晰的党内法规“全景图”。 2. 系统性与条理性: 本书将党内法规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分类进行编排,便于读者理解和查阅。例如,会按照不同类别(如组织建设类、监督执纪类、干部管理类等)或出台时间顺序进行组织,并辅以详细的目录和索引,大大提升了检索效率。 3. 前沿性与时效性: 紧跟党中央的最新理论创新和实践要求,收录了近年来新修订、新出台的重要党内法规,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新部署、新要求。例如,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健全党统一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共同治理的最新规定,以及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举措等。 4. 指导性与实践性: 本书不仅是理论学习的宝贵资料,更是指导党组织和党员开展日常工作的实践指南。每一部党内法规都针对党在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规范和要求,有助于党员干部准确把握政策界限,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 5. 深度解析与解读(潜在收录或配套): 虽然本书本身以法规文本为主,但作为权威汇编,其通常会辅以必要的说明、注释,或者其配套的解读版本能够提供对重要法规的深度分析。例如,对于一些新出台或修订幅度较大的法规,可能会有关于其制定背景、核心要义、主要变化、实践意义等方面的解读,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法规的精神实质。 三、 各章节/篇章重点内容(推测性,基于一般党内法规汇编结构) 第一部分:党的根本大法与政治建设 《中国共产党章程》:党的总纲领、总章程,规定了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以及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党的组织原则、党的纪律等。 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方面的基础性法规,如关于政治规矩、政治纪律的规定。 第二部分:组织建设与干部管理 关于民主集中制、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发展和教育、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激励保障等方面的党内法规,如《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条例》等。 强调党的各级组织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健全党内生活制度,提升组织力。 第三部分:监督执纪与反腐倡廉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一系列重要的监督执纪法规。 详细规定了党的纪律底线、监督的重点和方式(如巡视、派驻、审计等)、违纪行为的处理程序和处分种类、问责的范围和情形。 体现了党中央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坚定决心。 第四部分:党的工作机制与制度建设 涉及党的宣传工作、统一战线工作、对外工作、政法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经济工作、法治建设等各个方面的重要党内法规。 规范了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各项具体工作。 第五部分:重要会议与文件精神的落实 收录与重要党代会、全会精神相呼应,为贯彻落实这些精神而制定的相关党内法规。 例如,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等制定的法规。 四、 读者对象与阅读价值 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 是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履行工作职责、依法依规开展党务工作的必备工具。 共产党员: 帮助党员准确理解和掌握党章党规,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规范自身言行。 党务工作者: 提供开展党建工作、组织生活、党员教育、党费收缴、纪律检查等工作的权威依据。 党的理论研究者与教育工作者: 是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党建理论、党内法规体系的宝贵资料。 关心中国政治体制和国家发展的人士: 能够通过了解党内法规,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共产党如何自我约束、自我完善,以及其在国家治理中的核心作用。 五、 学习与实践意义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汇编(2023年版)》的出版,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政治意义: 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理论意义: 促进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和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的深入学习和理解。 实践意义: 指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法治意义: 彰显了党依规治党、依法治国的决心,推动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不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总之,《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汇编(2023年版)》是一部集权威性、全面性、系统性、时效性和指导性于一体的党内法规权威文献,是每一位共产党员和关心中国政治发展的读者不可或缺的学习、研究和工作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关于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书籍,从我一个一线工作者的角度来看,确实是干货满满。首先,它系统地梳理了“四种形态”的内涵和外延,对于我们准确把握从“咬耳扯袖”到“开除党籍”的层级和适用场景帮助极大。记得有一次处理一个比较复杂的案件,一开始我们对界定在哪种形态上有些犹豫,翻阅这本书后,书中对不同形态的界定、证据链的构建以及程序规范的阐述,给我们指明了清晰的方向。特别是书中提到的一些典型案例分析,结合了最新的政策解读和实务操作中的常见误区,让理论不再是空洞的条文,而是活生生的指导手册。我尤其欣赏它在阐述“执纪与执法的衔接”时,那种细致入微的笔触,让我在面对跨部门协作和证据移交时,更加心中有数,有效避免了程序上的瑕疵。这本书不仅仅是工具书,更像是一位资深前辈在手把手教你如何把规矩立起来、挺起来,真正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严肃性与科学性。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深感它在理论深度与实操指导之间的平衡做得相当出色。不同于市面上一些偏重于宏大叙事或纯粹法条罗列的读物,这本书的视角更加贴近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日常工作需求。它对《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的解读,不是简单的文字重述,而是结合了巡视实践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剖析。比如,关于巡视发现问题后如何精准分类、如何运用谈话函询等非正式监督手段,书中都有非常详尽的步骤说明和注意事项提醒。这对于提升基层监督的精准度和有效性至关重要。我发现,很多我们过去凭经验摸索的东西,在这本书里找到了规范化的流程和理论支撑。这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开展工作的底气和规范性,减少了因经验主义带来的操作风险。它仿佛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环环相扣的监督闭环,让人豁然开朗。

评分

从一个学习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人性化,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理解的门槛。它以“40问”的形式切入,直击痛点和难点,使得知识的获取过程不再枯燥。我特别喜欢它在解释一些专业术语和复杂概念时所采用的对比分析法。比如,在区分“四种形态”的适用界限时,书中用多个对比场景来展示细微差别,这种方式比纯粹的文本描述要直观得多。此外,书中对党纪党规的梳理和引用,都非常精准,体现了编著者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严谨的学术态度。作为一本业务用书,它成功地将党内法规、党纪要求与日常的执纪执法工作流程紧密地结合起来,提供了一种可操作的、系统化的思维框架。它让人明白,监督执纪不是随意的裁量,而是一套有法有规、有理有据的科学管理体系。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触动,在于它对“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理念的深刻诠释和实践指导。它不仅仅停留在强调重要性上,更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工具和方法论,来帮助我们将监督触角前移。我发现,书中对“第一种形态”的运用,有着非常细致的区分和指导,这在实际工作中尤为重要,因为很多问题往往在萌芽状态就容易被忽视或处理不当。书中对谈话的艺术、诫勉的效力评估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这些都是过去在一些通用教材中难以找到的“内行之语”。对于我们这种需要经常面对干部群众、需要平衡处理教育和惩戒关系的岗位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参照系非常有价值。它教会我们如何以更富人情味但又不失原则性的方式,去挽救和教育干部,真正体现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

评分

坦率地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其作为一本工具书的定位。它像是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当前纪检监察领域对专业化、法治化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特别是关于如何在新形势下,有效运用监督手段来应对新型腐败和作风问题的探讨,非常具有前瞻性。书中对执纪执法实践中可能遇到的法律冲突、证据合法性审查等问题,提供了前沿性的思考和建议,这对于我们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非常有帮助。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该做什么”,更深层次地启发你思考“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做得更专业、更有效”。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了一份高质量的学习资料,它有助于形成统一的、专业的执纪理念和工作标准,是提升队伍整体战斗力的重要助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