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 11887-2012首饰 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 | ||
| 定价 | 16.00 | |
| 出版社 | 中国标准出版社 | |
| 归口单位 | 全国首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
| 出版时间 | 2012年12月 | |
| 开本 | 16 | |
| 起草单位 | 国家首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
| 归口单位 | 全国首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
| 发布部门 |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
| 实施 | 2016年5月4日 | |
| ISBN编码 | GB118872012 | |
2015年2月11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2015年第5号文发布,批准GB 11887-2012《首饰 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第1号修改单,自2016年5月4日起实施。
GB 11887-2012《首饰 贵金属纯度的规定
及命名方法》第1号修改单
一、第4章更改为:
4.1 纯度以zui低值表示,不得有负公差。贵金属及其合金的纯度范围见表1。
表1 贵金属及其合金的纯度范围
贵金属及其合金 | 纯度 | 纯度的其它表示方法 |
金及其合金 | 375 | 9K |
585 | 14K | |
750 | 18K | |
916 | 22K | |
990 | 足金 | |
铂及其合金 | 850 | — |
900 | — | |
950 | — | |
990 | 足铂,足铂金,足白金 | |
钯及其合金 | 500 | — |
950 | — | |
990 | 足钯,足钯金 | |
银及其合金 | 800 | — |
925 | — | |
990 | 足银 | |
注1:24K的理论值为1000‰。 注2:“足(金、铂、钯、银)”是本标准规定的首饰产品的zui高纯度,是指其贵金属含量不低于990‰。 | ||
4.2 首饰配件材料的纯度应与主体一致。因强度和弹性的需要,配件材料应符合以下规定:
4.2.1 金含量不低于916‰(22K)的金首饰,其配件的金含量不得低于900‰。
4.2.2 铂含量不低于950‰的铂首饰,其配件的铂含量不得低于900‰。
4.2.3
我一直对贵金属首饰的“身份证明”——也就是它的标签和标识——非常在意。所以,当我了解到《GB 11887-2012 首饰 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中包含了“纯度的规定”和“命名方法”,我立刻觉得这本书对我意义重大。我希望在“纯度的规定”部分,它能详细列出不同贵金属,如金、银、铂、钯等,各自的纯度等级划分,以及对应的英文或数字标识。例如,千足金、足金、18K金,它们在纯度上是如何精确界定的? 我期待书中能有具体的百分比数值,让我能一目了然。同时,我也想知道,这些纯度规定是否与国际标准有所接轨,或者有什么独特之处。
评分“命名方法”这一部分同样吸引我。在市场上琳琅满目的首饰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名称,它们有时候会让人感到困惑。比如,为什么有些首饰会用“K金”来命名,而有些则直接标注纯度?这本书的命名方法部分,应该能够为我们揭示这些命名的规则和背后的逻辑。我希望它能详细解释各种命名方式的由来,以及它们在行业内的通用性和准确性。了解这一点,不仅能帮助我在选购时更加明智,也能让我对不同类型的贵金属首饰有更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在有了“第1号修改单”,我非常想知道,在2016年5月之后,关于命名方面是否有新的规定或调整,这是否会影响到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一些首饰的标签,以及我们对这些标签的理解。
评分在我眼中,首饰的命名就如同它的“身份证”,能够快速地传递关于其材质和价值的关键信息。因此,我对于《GB 11887-2012 首饰 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中的“命名方法”部分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系统地讲解目前市场上通用的贵金属命名体系,包括那些以字母、数字组合出现的标识,例如“Au750”、“Pt950”等,以及它们背后所代表的含义。尤其令我关注的是,2016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第1号修改单”是否对这些命名规则进行了更新或补充。 我想了解,这次修改单是否会引入一些新的、更便于消费者理解的命名方式,或者对某些容易引起混淆的命名方式进行了规范,从而帮助我在选购时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评分作为一个对首饰充满热情的爱好者,我一直对贵金属的纯度和命名法感到好奇,尤其是看到像《GB 11887-2012 首饰 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这样的标准。这次有幸接触到它,并了解到还附带了“第1号修改单,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这让我对其中的更新和变化更加期待。这本书,或者说这份标准,无疑是首饰行业从业者和消费者理解贵金属首饰背后学问的一本不可或缺的指南。我特别关注的部分是“纯度的规定”,这意味着它会详细解释不同纯度的贵金属是如何被界定和区分的,这对于我这种喜欢购买纯金、纯银首饰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信息。我希望能从中了解到,不同标示,比如“千足金”、“铂950”等,究竟代表着怎样的含金量或含铂量,它们之间的差异是否会影响到首饰的价值、硬度和光泽,以及在实际佩戴中可能存在的不同表现。
评分我一直对首饰的“含金量”非常敏感,毕竟这直接关系到它的价值。所以,《GB 11887-2012 首饰 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中的“纯度的规定”这一章节,对我来说简直是“寻宝图”。我期望它能详细地解析不同贵金属,特别是黄金、铂金、银等,在不同纯度下的标准定义。例如,黄金的“足金”和“千足金”,它们具体的含金量是如何界定的? 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个清晰的对照表,让我能迅速了解各种常见的纯度标识所对应的实际贵金属含量? 我还好奇,这些纯度规定是否会考虑到首饰在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微小损耗,并为此设定了合理的容差范围。
评分关于“命名方法”这部分,我最期待的是它能为我揭示市场上各种首饰名称背后的真相。很多时候,我们看到“K金”、“包金”、“镀金”等词汇,可能会感到混淆。我希望这本书能明确区分这些概念,并解释它们各自所代表的贵金属含量和工艺。特别是,我想知道“第1号修改单,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在命名方法上是否带来了什么变化。例如,是否新增了某些首饰的命名方式,或者对原有的命名方式有了更严格的规范? 了解这一点,能帮助我避免在购买时被误导,也能让我对所购买的首饰有更准确的判断。
评分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件物品的“出身”是欣赏它的重要一环。对于贵金属首饰而言,这个“出身”就体现在它的纯度和命名上。这本书,作为国家标准,无疑提供了最权威的信息。我想深入了解的是,在“纯度的规定”部分,它究竟为我们描绘了怎样一个详尽的纯度等级体系?例如,对于黄金,是仅仅区分“足金”和“千足金”,还是有着更细致的划分?又或者,对于铂金、钯金、白银,它们各自的纯度界定又有哪些特点? 我期待书中能给出具体的数值范围,以及这些数值背后的科学依据。同时,我也很好奇,这些纯度规定是如何与首饰的实际应用联系起来的。比如,高纯度的贵金属通常质地更软,这是否意味着在设计和制作上会有更多的考量?
评分对于“命名方法”这一章节,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清晰、易懂的指引,帮助我理解各种贵金属首饰的标识体系。我渴望知道,为什么有些首饰会被命名为“足金”,而有些则是“18KGP”?这些不同的命名方式背后,是否有着严格的行业规范? 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解释这些命名与实际贵金属含量之间的准确对应关系。例如,当看到“18K”时,我能否直接换算出其黄金的纯度百分比? 而“GP”又代表着什么含义? 尤其令我好奇的是,2016年5月1日实施的“第1号修改单”,是否对原有的命名体系进行了优化,引入了更具国际化或更易于辨识的新命名方式?
评分我对“命名方法”的期待,更多地是希望它能成为我解读首饰标签的“密码本”。市面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品牌和款式,而首饰上的标记往往是消费者判断其价值的重要依据。这本书如果能系统地梳理这些命名规则,比如“K金”是如何换算成纯度,“PT”和“S”分别代表什么,“Au”和“Ag”又意味着什么,那将极大地方便我的选购。特别是考虑到2016年5月1日实施的“第1号修改单”,我非常想知道,这次修改单是否对原有的命名方法进行了补充、修订,或者引入了新的命名方式?这些变化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意味着什么?是否会带来更清晰、更规范的标识?
评分作为一名对珠宝设计和工艺略有涉猎的读者,我对《GB 11887-2012 首饰 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中的“纯度的规定”部分抱有极大的兴趣。我希望它能不仅仅停留在对纯度的数值界定,而是能进一步阐述不同纯度贵金属在延展性、硬度、光泽度以及抗氧化性等物理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例如,高纯度的黄金是否更容易变形,需要更精湛的镶嵌工艺来固定宝石?而低纯度的K金,虽然牺牲了一部分纯度,但能否通过合金成分的调整,获得更丰富的色彩和更好的耐磨性? 我特别想了解,标准中是如何为这些不同特性的贵金属设定纯度上限和下限的,以及这些规定是否考虑到首饰在日常佩戴中的耐用性和美观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