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3岁对了一辈子就对了 其他参考信息
作者: 陈素娟 开本: 16开
定价: 29 页数: 295
博库价: 23.2 【80折】 出版时间 2012-01-01
ISBN号: 9787564053239 印刷时间: 2012-01-01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 版次: 1
商品类型: 图书 印次: 1
编辑推荐
教孩子没那么累!关键是要把握住孩子成长的关键期。
3岁的孩子,到底面临哪些成长关键点——
■凡事对着干,自我意识的塑造期
■渴望交到好朋友,社交与情感的黄金期
■从被动接受到自主思考,智能发展的加速期
■什么都想自己干,主动品质的成就期
■从小小追随者到自由探索者,体验式学习的培养期
■和你想的不一样,卓然个性的定型期
■管好他自己,自我管理的萌芽期
内容提要
中国的家长总是zui辛苦的家长,不怕累、不怕苦,半辈子都在为孩子操心。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做法。教孩子要抓关键期,而3岁左右是多方面能力(感知、记忆、思维、个性等)发展的关键期。懂得了这一点,父母们教孩子就不用那么累了。本书《3岁对了,一辈子就对了》将3岁关键期的幼儿发展进行了详细而通俗的讲述,告诉家长如果孩子在3岁的时候教对了,那么以后就一劳永逸了。 《3岁对了,一辈子就对了》由陈素娟编著。
作者简介
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家教理论专家,儿童心理专栏作家。
致力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心理学辅导三元结合的实践与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家庭教育理论和方法。她极力主张根据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关键期教育,深受家长的认同和欢迎。
目录
CHAPTER 01 凡事对着干,自我意识的塑造期
家里有个"小魔头"/002
保持理性的客观,让孩子自己去判断是非/005
让孩子知道哭闹不能左右任何事/009
让"不要"远离你/012
你建议,他(她)选择/015
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情绪/019
主动示弱,满足孩子的成长欲/023
冲动是魔鬼,别和孩子较劲/027
换个角度,想想孩子为什么要反抗/030
自我意识越强的孩子反抗性越强/033
孩子能坚定地坚持自己的想法未必是坏事/036
夸奖是世界上zui美的语言/040
CHAPTER 02 渴望交到好朋友,社交与情感的黄金期
尊重和关爱孩子假想中的朋友/044
引导协作游戏,但要掌握时间/047
支持和鼓励孩子自己去发展新朋友/050
创设情境,给孩子geng多的自我表达机会/053
别拿"旁边的那个人"吓唬孩子/056
巧妙教育孩子成为有礼貌的小标兵/059
不要为了自己的面子而当众批评孩子/063
对孩子表现出的分享品质表示赞赏/066
鼓励孩子利用合作而非冲突解决问题/069
孩子之间的矛盾由他们自己去解决/072
注意孩子有了zui初的性别区分感/076
你的鼓励与信任是zui好的亲子调和剂/080
CHAPTER 03 从被动接受到自主思考,智能发展的加速期
呵护孩子对任何新鲜事物的强烈好奇心/084
孩子越爱提问,表明他们对生活越是用心/088
拆坏的东西远没有孩子的探索欲重要/092
切勿错过学习语言的zui佳时期/095
教孩子用眼睛捕捉事物,培养观察力/099
让孩子亲自触摸或体验,增强感受力/103
引导孩子进行动作练习,提升运动智能/107
复述练习,孩子的记忆力会令你惊奇/111
利用比较游戏,学习区分各种不同/114
排一排,数一数,建立基本数的概念/118
和孩子一起做手工,多元智能开发/121
该休息的时候要休息,睡觉也能长智慧/125
CHAPTER 04 什么都想自己干,主动品质的成就期
重知识不重技能是本末倒置/130
孩子笨手笨脚的时候要忍住不帮忙/134
过度保护会伤害孩子的自尊/137
给孩子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140
给孩子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143
给孩子工作,让他自己去完成/146
给孩子机会,自己的事情让他自己干/149
少设置条条框框,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152
面对困难,让孩子自己去解决/156
"逼"着孩子自己去找问题的答案/159
孩子越是不敢做的事,越要鼓励他去做/162
适当"教训"一下凡事等你做的孩子/165
CHAPTER 05 小小追随者到自由探索者,体验式学习的培养期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引导孩子从玩乐中开发智慧/170
不要过严斥责孩子出格但未出原则底线的行为/173
对由于探索发生的伤害或破坏要淡化处理/176
别将孩子看得太紧,给孩子机会自由探索/180
多带孩子走出家门,让孩子进行多项感官的体验/184
发现孩子的探索欲望时,给予及时的鼓励/187
把学习演变成游戏,增加孩子对学习的兴趣/190
发起互动主题,引导孩子主动对事物进行探究/193
及时发现学习难点,只给予必要的帮助/196
百闻不如一见,创造机会增加孩子的见识/199
及时发现孩子的独特潜能或兴趣,并予以特别关注/202
CHAPTER 06 和你想的不一样,卓然个性的定型期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不要把孩子当成你的附属品/206
别以你的想法衡量孩子,孩子和你想的不一样/210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你只是配角/214
不和其他孩子横着比,每个孩子都与众不同/218
让孩子在家庭中充当重要的角色,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222
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是孩子自尊自信的源泉/226
要想让孩子尊重他人,父母首先要尊重孩子/230
乐于享受孩子给予你的感动和惊喜,培养孩子的生活热情/234
孩子应担的责任要让他去承担,让孩子知道这是一种美德/237
犯错和失败不是无能,保护孩子勇于尝试的勇气/240
绝不强迫孩子盲从,打破对孩子的粗暴和zhuan制/243
孩子的个性要慢慢发掘、慢慢培养,不要急于一时/247
CHAPTER 07 管好他自己,自我管理的萌芽期
对孩子越苛求,你会越失望/252
少用命令,多用指导/255
制定规矩必须要结合孩子的能力/259
建立基本是非观,培养孩子辨别真伪善恶的能力/263
事情做错了,必然有后果/266
行为有偏差,一定要纠正/269
冲动是魔鬼,引导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273
诱惑无处不在,让孩子了解诱惑背后的陷阱/276
巧妙地延迟满足,有助孩子控制欲望/280
绝不纵容孩子,不应该得到的一定不要给/284
遇到难题不退缩,让孩子体验坚持不懈的成就感/287
原则面前家长态度坚决一致,不让孩子有空可钻/290
家长时刻以身作则,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自觉性/293
精 彩 页
家里有个"小魔头" 我们常听到年轻的妈妈抱怨,孩子到了两岁多,越来越不好带了。自家的孩子就像是"大闹天宫"的"小魔头",孩子只要不睡觉,就会天上地下的又跳又蹦。不是骑个小板凳当火车开,就是爬到沙发底下去找不知什么时候丢进去的玩具,要不就爬到爷爷或爸爸的背上,把他们当马骑:再有可能就是用彩笔把雪白的墙涂花,拿着CD盘反复地插进CD机里,直到把盘划花;家里的水池子是他们的zui爱,经常弄得满地是水,浑身透湿;阳台上爷爷种的花可遭了殃,经常被小家伙揪片叶子、掐朵花,爷爷奶奶一批评,他们还不服气,反而偷偷地掐得geng多。给孩子洗手、洗脸,如果他不想洗,就给他洗不成,如果硬要给洗,他就咬他自己的手;自己做了"坏"事,还不让别人说,一说要么哇哇大哭,躺在地上打滚,要么就大声说"不"来反抗。 我们经常纳闷,孩子到底是怎么啦? ◎是什么让孩子成了"小魔头" 孩子从两岁左右开始,就会发现自己同周围的世界是分离的,他们的自我意识就会悄无声息地萌发,他们开始脱离父母的掌控,变得以自我为中心。 随着孩子的自主运用能力越来越强,活动的范围也越来越大。他们身心发展的趋势迅速上升。当他们具备独立行走的能力后,他们就开始挣脱父母的怀抱,憧憬着独"闯"天下。他们的好奇心也越随之越发的强烈,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偏爱和喜好来决定自己的行动,不愿受父母的约束和控制。随之而来的,他们的反抗行为也日益增多,他们一刻不停地形成自己,排除他物,大声地说出"不",告诉别人"这是我的",他们坚定不移地坚持着自己的看法。 在这个时期,孩子的想法非常多,他们想尝试很多东西,他们反抗着父母和大人的看管,独立地去"探索"他未知的、大人认为"幼儿不宜"的角落。在我们大人看来他们就是在搞"破坏"。 ◎用爱和宽容对待孩子的"破坏"行为 孩子满屋乱跑,到处"探索",我们很多年轻的父母本能的反应就是要保护孩子,限制他们的行为,用好话或好东西诱惑孩子,企图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有的甚至大声地训斥或用武力"征服"孩子。父母可能不清楚,这样的做法只会伤害孩子敏感的心灵。我们强行让孩子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做事,其实这是在"奴役"孩子。孩子可能变乖了、安静了,但是,我们却可能亲手"扼杀"了一个爱因斯坦或牛顿。 如果我们能尊重孩子,在保护孩子的前提下,给予充分的自由,或许孩子在我们的爱和包容之下,就能培养出良好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 爱孩子,就是给他们"当家做主"的机会,认同他们的行为,宽容他们的探索活动。比如,孩子要把新买的玩具跑车拆掉,我们一般会疼惜玩具,把玩具放到孩子够不到的地方。当你看了这本书后,就应该明白,和孩子的探索精神比起来,一个玩具汽车的价值是微乎其微的。 ◎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正确引导 如果我们家的"小魔头"的做法是合理的,比如孩子在墙上画画,可能孩子的绘画敏感期到了,我们就有必要给孩子准备好画纸和画笔,或者把画纸贴到墙上,鼓励孩子在纸上画。 如果"小魔头"的行为预示着他们可能有危险,我们也应该避免当面斥责,因为孩子听不进反面的话,他们会用反抗或者报复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孩子喜欢摆弄刀具一类的东西,我们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可以打开电视看他喜欢的节目,也可以带他出去玩儿,给他一个喜欢的玩具,等等。如果孩子非要去摸暖水壶,或者燃气灶的火,我们可以拿着他的手靠近,当他感到烫时,就会停止这些行为了。 有些"小魔头"很会搞恶作剧,他会一边做"坏"事,一边观察我们的反应,然后等着大人发作,他就会乐得边跑边逗大人。这时候,我们只要当做什么都没看见,他们就会觉得没趣,停止这些破坏行为。 当然,必要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学会说"不"。当孩子的行为确实存在很大的危险或者会影响孩子成长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说"不",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学会遵从quan威。但说"不"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考虑到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特别提醒: 中国有句俗话叫"3岁看大",两三岁的孩子正是自我意识形成的时期,也是今后形成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宽容地对待孩子的一些"过分"行为。尽量采用温和的方法,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发展的机会。一旦我们约束过多,就会限制孩子的正常发展,将来可能会使他形成自卑退缩的人格;如果放任不管,也会让孩子形成目中无人,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 P2-4
我是一个二胎妈妈,老大和老二的教育方式简直让我焦头烂额,老大需要空间,老二需要关注,怎么平衡简直是个世纪难题。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不是一个僵硬的教条,更像是一本可以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和性格特点来‘定制’的指南。它并没有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多种解决问题的视角和工具。比如在处理‘分享’这个问题上,它没有强迫孩子立刻慷慨,而是先肯定了他们对物品的所有权,再引导他们体验‘给予’的快乐,这种‘先赋权再引导’的思路,让我感觉非常尊重孩子的自主性。书中对‘规则建立’的部分尤其精彩,它强调规则必须是‘一起商量’出来的,而不是‘单方面宣布’的,这极大地减少了家庭内部的权力斗争。我试着和我的大儿子一起制定了周末的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表,他积极参与,最后执行起来的阻力比我单方面规定时小了至少百分之七十。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承认了育儿的复杂性,没有贩卖‘完美父母’的焦虑,而是鼓励我们‘真实地’去爱和引导。它让我明白了,对,不是指事事顺心,而是指在每一次冲突中,都能留下爱的痕迹和成长的印记。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轻松’,终于不用活在‘别人家的孩子’的阴影下了。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接地气,它没有宏大叙事,而是聚焦于那些让人抓狂的‘瞬间’:喂饭抗拒、上学哭闹、抢玩具不让……每一个小标题都能精准戳中我当下的痛点。作者非常擅长用‘如果……你可能会……’的句式来引导我们换位思考,让我不再把孩子的行为简单地归结为‘不听话’,而是去挖掘背后的生理或心理需求。比如,它对‘拖延’的解读,认为很多时候拖延是孩子在用‘慢’来争取对时间的掌控感,这个角度真是太新颖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就像是闺蜜之间的真诚交流,没有那些高深的教育学词汇,读起来酣畅淋漓。它让我意识到,我们以为的‘爱’,有时却是以‘控制’为名的‘不安全感’投射。我开始学着用‘好奇’取代‘评判’,去问孩子‘发生了什么’而不是‘你为什么又这样’。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如同给我的育儿视角安装了一个高清滤镜,让原本灰暗的日常,变得清晰且充满可能性。这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它教会你如何与孩子‘共舞’,而不是‘对抗’。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说实话,我有点怀疑。市面上育儿书汗牛充栋,名字也一个比一个夸张,什么“轻松搞定所有难题”,听着就觉得水分大。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把孩子塑造成一个需要被‘修理’的对象,而是把重点放在了父母自身的成长上。书里有一章专门讲‘父母的自我觉察’,让我醍醐灌顶。我发现我很多时候对孩子的反应,其实是我童年经历的投射,我生气不是因为他打翻了牛奶,而是因为那个画面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因为打碎东西被严厉责骂的恐惧。这种深层次的剖析,远超出了那些只教‘技巧’的书籍。它不是教你一套招式去制服孩子,而是让你先学会‘看清’自己的内心剧场。而且,这本书的排版和语言风格非常舒服,作者的叙述逻辑清晰,引用了很多心理学的概念,但都用大白话解释得很到位,完全没有阅读障碍。我尤其喜欢它倡导的“暂停键”理论,提醒我们在情绪上头时,先深呼吸,后行动。实践下来,孩子对我态度的变化是立竿见影的,他感受到了我的稳定和可预测性,自然也就更愿意合作。这本书的价值在于构建了一种健康的亲子关系底层逻辑,它让我们明白,育儿的‘对’,是从‘我’开始修正的。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人’的成长指南,而非仅仅是针对‘三岁小孩’的攻略手册。书中有一部分探讨了‘界限’的艺术,它清晰地阐述了如何设定‘有爱的界限’。我过去常常因为心软或怕破坏关系,而放弃了坚持原则,结果反而让孩子更加试探底线。这本书提供的框架是,界限的设立必须基于尊重和明确的后果预知,并且后果的执行是冷静且非情绪化的。它强调,‘说‘不’时,要同时提供一个替代方案’,这个操作极大地降低了孩子被拒绝后的挫败感。我特别欣赏作者对‘赞美’的辩证看法,她提醒我们要多赞美努力和过程,少赞美天赋和结果,这对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至关重要。自从我开始有意识地调整赞美方式,我发现孩子开始更愿意去挑战那些有难度的任务,因为失败不再意味着‘我不够好’。总而言之,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可持续、有韧性的教养方式,它不是一时的‘速效药’,而是帮助我们构建一个长期稳定、充满理解和尊重的家庭氛围的‘基石’。它教会我的,是如何在爱中保持清醒和坚定,这对我自己的人生观都有深远的影响。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育儿路上的一盏明灯,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回来,没想到里面的理念完全颠覆了我过去那种“吼两句才算管教”的旧想法。它真的把“正面管教”这个听起来有点虚无缥缈的词,掰开了揉碎了,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场景来阐述。比如,孩子发脾气摔玩具的时候,书里不是简单地说“不许哭闹”,而是引导我们去探索他情绪背后的需求。我印象特别深的一段,讲的是如何接纳孩子所有的情绪,但同时坚定地设定行为的界限,那种平衡拿捏得恰到好处,既没有溺爱,也没有武断的压制。作者的语言非常温和,读起来完全没有说教的压迫感,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辈在耳边轻声细语地分享心得。我以前总觉得,跟孩子讲道理要用长篇大论,结果越说孩子越抵触,这本书让我明白,有效的沟通不在于“多说”,而在于“说对了关键点”。读完第一部分,我试着运用书中的“共情+确认”的技巧,发现原本需要半小时拉锯战才能解决的早起磨蹭问题,竟然在五分钟内就达成了共识,那成就感简直难以言喻。这本书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整套可操作、可落地的“情绪管理工具箱”,让“对”不再是碰运气,而是一种可以习得的亲子互动模式。我强烈推荐给所有还在为‘为什么我一说他就顶嘴’而苦恼的父母们,这本书真的能帮你少走很多弯路,让育儿过程少一些硝烟味,多一些理解和尊重。
评分好书值得拥有
评分抓紧时间读
评分很好的书,我很喜欢,以后看
评分书的质量各方面都可以。
评分还没看,感觉真心不错,快递给力。
评分书还可以吧!没读完
评分书还可以吧!没读完
评分抓紧时间读
评分好书值得拥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