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T 9711-2017石油天然气工业 管线输送系统用钢管 | ||
| 定价 | 104.00 | |
| 出版社 | 中国标准出版社 | |
| 版次 | B1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5月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中国标准委员会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140 | |
| 字数 | 280000 | |
| ISBN编码 | 97112017 | |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我得说,很有行业特有的严谨感,但可能对于非业内人士来说,第一眼看上去会觉得有点望而却步。不过,一旦你翻开它,就会发现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用条理清晰、数据说话的方式,为你构建起一个关于石油天然气管道用钢管世界的完整图景。从最基础的钢管定义,到它在如此严苛环境下的性能要求,书中都做了细致入微的阐述。我特别欣赏它在引用标准时的严谨性,每一个参数、每一个测试方法,都仿佛是经过反复验证的真理,让人读来心安。而且,它不仅仅是罗列条条框框,而是通过对这些标准的解释,让我们理解为何要这样规定,这些规定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技术逻辑和安全考量。例如,在谈到钢管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时,它不仅仅给出了数值,还会解释这些数值与管道承受压力的直接关系,以及为何在不同应用场景下需要选择不同强度等级的钢管。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对于想要深入理解行业标准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
评分我最近在项目上需要深入了解一下管道用钢管的选型和验收标准,手头上的资料不少,但总觉得杂乱无章,缺乏系统性。偶然间看到了这本书,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阅了一下,结果简直是如获至宝。它系统地梳理了GB/T 9711-2017这个标准,并且将标准条文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得原本枯燥的技术规范变得生动起来。我尤其赞赏书中关于材料成分和热处理工艺的详细描述,这些细节对于确保钢管在恶劣环境下(比如高压、低温、腐蚀性介质等)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它会解释为什么某种合金元素的添加会显著提高钢管的耐腐蚀性,或者为什么特定的热处理过程能赋予钢管优异的韧性。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实际案例的分析,虽然篇幅不长,但却能极大地帮助我们理解理论知识如何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应用,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又该如何根据标准来规避。
评分作为一名初入管道工程领域的年轻技术人员,我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尤其是在面对各种行业标准时,常常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本书简直就是我的“指路明灯”。它将GB/T 9711-2017这个厚重的标准,一点一点地分解,用清晰的语言和逻辑,将抽象的规范条文具象化。我特别喜欢它在描述钢管的机械性能时,不仅列出了各种力学指标,还解释了这些指标的实际意义。比如,在讲解冲击韧性时,它会说明这对于防止管道在低温环境下发生脆性断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特定试验来评估这种韧性。书中的图表也用得恰到好处,帮助我更直观地理解复杂的概念。此外,它还提供了关于钢管的制造工艺、检验方法等方面的详尽信息,让我能够全面地认识到一支合格的石油天然气管道用钢管是如何诞生的,以及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控制的关键环节。
评分这本书,我觉得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它的“落地性”。很多标准看上去很专业,但实际操作起来总觉得有些抽象,难以把握。但这本书,它不是简单地把标准条文搬过来,而是通过解读和阐释,将这些条文与实际的生产、检验、使用场景紧密联系起来。举个例子,在谈到钢管的尺寸偏差时,它不仅给出了具体的数值范围,还会解释这些偏差对管道连接、密封性能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在何种情况下需要更严格的控制。它还深入探讨了无损检测的各种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在确保钢管内部质量上的关键作用。对于我们这些一线工程师来说,能够清晰地知道“为什么”以及“怎么做”,比单纯的记忆条文要重要得多。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帮助我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让我在面对具体的工程问题时,能够更加游刃有余。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我对这类技术标准类书籍并没有太高的期望,总觉得会是枯燥乏味的堆砌。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我真的被它的深度和广度所震撼。它不仅仅是关于“钢管”本身,更是关于“石油天然气工业 管线输送系统”这个庞大体系中,钢管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书中对钢管在输送过程中的受力分析、环境适应性、长期服役性能等方面都有深入的探讨,这些都远远超出了我对一本“钢管标准”的认知。例如,它会详细分析管道在地形复杂区域可能遇到的应力集中问题,以及如何通过选择特定钢种和设计工艺来规避这些风险。而且,它还探讨了钢管在不同介质输送时的腐蚀机理,并提供了相应的防护措施建议。这种跨领域的知识融合,使得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技术规范的解读,更是一本关于管道工程安全和可靠性的百科全书。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耐心地向你展示他手中打磨出的每一件精品。它不是那种一笔带过的概述,而是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在探讨钢管的焊接性能时,它会详细分析不同焊接方法对钢管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焊接工艺的优化来保证接头的完整性。它还会提及焊剂的选择、焊接参数的控制等具体操作层面的要点。而且,书中对于钢管的缺陷检测,也进行了非常详尽的描述,从宏观的表面缺陷到微观的内部裂纹,都给出了明确的判断标准和检测方法。我尤其欣赏它在描述这些缺陷时,没有简单地给出“禁止”二字,而是会分析不同缺陷的成因、危害程度,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可以接受,何种情况下必须返工。这种专业且实用的分析,对于提高检测人员的判断能力和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技术书籍,不仅要传递知识,更要启发思考。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它不仅仅是机械地复制GB/T 9711-2017的标准条文,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对这些条文的解读,引导读者去思考这些标准背后的逻辑和意义。例如,在关于钢管的表面处理和涂层要求的部分,它不仅仅会告诉你需要达到什么样的防腐蚀等级,还会深入分析不同涂层材料的特性、施工工艺对涂层性能的影响,以及这些涂层在实际运行中如何抵抗环境侵蚀。它还会讨论到,在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下,选择何种涂层更为合适,以及如何进行涂层的定期检测和维护。这种深入的分析,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一个更加系统和全面的认知框架,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
评分对于我来说,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所展现出的“前瞻性”。虽然它是一本关于现有标准的解读,但它在讲解过程中,也常常会提及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未来可能的技术方向。例如,在讨论钢管的韧性要求时,它可能会引申到未来超高压输送的需求,以及在这种需求下,钢管材料需要具备的更优异性能。它还会提及一些新型的钢管制造技术和检测技术,这些都让我看到了行业不断进步的活力。而且,书中对于钢管在极端环境下的表现,也有着非常细致的探讨,比如在深海、极寒等特殊环境下,钢管需要满足哪些额外的要求,以及如何通过材料科学和工程设计的结合来应对这些挑战。这种对未来发展的关注,让我在学习现有标准的同时,也对行业有了更深的敬畏和期待。
评分我最近在准备一个与管道项目相关的认证考试,市面上相关的教材和资料不少,但总觉得缺乏权威性和系统性。偶然间发现了这本书,便立刻投入到阅读之中。它以GB/T 9711-2017为核心,对我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书中对标准条文的逐条解读,以及对每个条款的深入分析,都让我受益匪浅。我特别欣赏它在解释钢管的强度等级和牌号时,不仅仅给出了名称,还详细解释了这些牌号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的差异,以及在不同工况下如何选择最合适的牌号。它还提供了大量关于钢管检验和测试方法的细节,比如水压试验、弯曲试验、冲击试验等,并且详细阐述了这些试验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结果判定标准。这对于我备考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帮助,让我能够更准确地把握考点。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本“活的”技术手册,它不是静止地陈述标准,而是与实际的工程应用紧密相连。它在阐述钢管的各项技术指标时,都会尽可能地联系到这些指标在实际管道运行中的作用和影响。例如,在谈到钢管的椭圆度时,它不仅仅给出了允许的偏差范围,还会解释过大的椭圆度可能导致的接头密封问题,以及在安装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它还提供了关于如何通过测量和控制来保证钢管椭圆度的方法。而且,书中还对钢管的复验和仲裁检验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这对于确保工程质量、处理潜在的争议非常重要。它让我明白,一本好的技术标准解读,不仅仅是告诉你“是什么”,更是告诉你“为什么”和“怎么做”,以及在遇到问题时“如何解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