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仿古建筑构造与设计 | ||
| 定价 | 78.00 |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7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徐锡玖 主编 |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 页数 | 334 | |
| 字数 | 602 | |
| ISBN编码 | 9787122291400 | |
| 重量 | ||
第壹节传统古建筑的形式和特征1
一、传统古建筑的基本形式1
二、传统古建筑的特征2
第二节仿古建筑的形式和特征8
一、仿古建筑的基本形式9
二、仿古建筑的特征14
第三节传统古建筑构件的名称19
一、砖瓦石结构19
二、木作、木构架24
第四节建筑设计制图标准42
一、建筑工程图的分类42
二、房屋建筑制图国家标准42
第五节古建筑图纸设计要点60
一、建筑平面图60
二、建筑立面图61
三、建筑剖面图62
四、建筑详图62
五、结构施工图64
第二章台基和台明的设计
第壹节台基的设计66
一、台基的定义66
二、台基的组成66
第二节台明的设计69
一、台明的分类69
二、台明的组成70
三、台明的尺度71
第三章硬山、悬山建筑的设计
第壹节构架设计83
一、平面布局84
二、立面构造84
第二节落地柱的设计90
一、传统做法90
二、现代做法92
第三节悬空柱的设计94
一、悬空柱的传统做法94
二、瓜柱、脊瓜柱等悬空柱的现代处理方法95
第四节架梁的设计96
一、架梁的传统做法96
二、架梁的现代处理手法98
第五节抱头梁99
一、传统做法99
二、现代做法99
第六节檩条、扶脊木、檩板枋三件100
一、传统做法100
二、现代做法102
第七节枋103
一、传统做法103
二、现代做法105
第八节椽子、连檐106
一、传统做法106
二、现代做法109
第九节悬山出挑构架的设计109
一、传统做法110
二、现代做法112
第十节砖、瓦、石结构的设计113
一、柱础石的设计113
二、墙体的设计115
三、屋面的设计126
第四章歇山、庑殿建筑的设计
第壹节歇山建筑构架设计141
一、平面布局141
二、顺梁法142
三、趴梁法142
四、步架142
五、举架143
六、歇山收山143
第二节落地柱的设计144
一、传统做法144
二、现代做法146
第三节悬空柱的设计146
一、悬空柱的传统做法146
二、悬空柱现代处理方法147
第四节架梁的设计148
一、架梁的传统做法148
二、架梁的现代处理手法149
第五节桃尖梁和抱头梁151
一、传统做法151
二、现代做法152
第六节顺、趴梁152
一、传统做法152
二、顺、趴梁现代做法155
第七节歇山特殊构件156
..........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实在是太吸引人了,古朴典雅的字体,搭配上青砖黛瓦的精美插画,瞬间就将我拉回了那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年代。我一直对中国的传统建筑情有独钟,总觉得它们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堆砌,更是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东方美学智慧的艺术品。尤其是那些隐藏在古镇深处的仿古建筑,它们的一砖一瓦,一梁一柱,都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仿古建筑的构造原理,让我明白那些精巧的榫卯结构是如何实现的,那些飞檐翘角又是如何稳固而不失灵动。同时,我也想了解在现代工艺和材料的辅助下,如何能够更好地还原古代建筑的风貌,同时又满足现代居住的舒适性和功能性需求。这本书的标题中“构造与设计”这几个字,让我看到了它可能包含的深度,不仅仅是外在的形体模仿,更是内在的逻辑和原理的探索。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实际可行的设计理念和施工方法,让我也能对中国传统建筑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评分坦白说,我抱着极大的好奇心翻开了这本书,因为“仿古建筑造型设计施工工艺书”这几个字,实在是太有诱惑力了。我一直认为,建筑的美,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造型上,而中国古代建筑的造型,更是独具匠心,充满了东方哲学的智慧和审美情趣。从斗拱的层层叠叠,到屋脊的蜿蜒起伏,再到门窗的精美雕刻,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设计师的巧思。我迫切地想知道,书里是如何解析这些造型的形成原因的?是基于怎样的比例关系,又是如何考虑采光、通风、排水等实用功能的?更重要的是,关于“施工工艺”的部分,我非常感兴趣。古代的工匠们是如何凭借精湛的手艺,将抽象的设计图纸变成宏伟壮丽的建筑的?书中是否会有详尽的图解,或者详细的步骤说明,能够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大致理解其中的奥妙?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窥见传统建筑技艺的冰山一角,感受到古人对建筑的敬畏之心和对美的极致追求。
评分这本书的“古代建筑风格参考资料图集”这一部分,是我最期待的内容。我一直认为,图集是最直观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在研究建筑这类视觉化的艺术时。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收录大量高清、精美的图片,涵盖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仿古建筑。无论是皇家宫殿的恢弘气势,还是江南园林的婉约秀丽,抑或是徽派民居的古朴典雅,都希望能够在我眼前一一呈现。更重要的是,我期待图集不仅仅是简单的图片堆砌,而是能配有详细的文字说明,解释每张图片的建筑特色、历史背景、以及其中的设计亮点。例如,在展示一座古塔时,我希望知道它的层数、高度、建造材料,以及其在佛教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在欣赏一处庭院时,我希望了解其布局的合理性,以及背后蕴含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我相信,通过这样丰富的图集,我能够更清晰地辨识不同的建筑风格,更能从中汲取灵感,为自己的创作或欣赏提供宝贵的参考。
评分作为一名对历史和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对“中国仿古建筑构造与设计”这个主题本身就有着天然的吸引力。我总觉得,中国的传统建筑,不仅仅是物质的载体,更是民族精神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们所展现出的和谐、内敛、以及对自然的尊重,是现代建筑中难以寻觅的宝贵品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深入探索这些建筑的“骨骼”和“灵魂”。“构造”部分,我希望能看到关于木结构、砖石结构、以及斗拱体系的详细解读,理解它们是如何巧妙地支撑起整个建筑,又如何抵御岁月的侵蚀。而“设计”部分,我则希望看到关于建筑布局、空间组织、以及装饰艺术的分析,了解古人在设计中是如何平衡实用功能与审美需求,又如何将儒、释、道等思想融入其中。这本书,对我而言,不只是一本关于建筑的书,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被其“仿古建筑造型设计施工工艺书”的标题所吸引。我一直对那些坐落在山水之间、充满历史韵味的古建筑情有独钟,总觉得它们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宁静和力量。但同时,我也感到非常困惑,这些精妙绝伦的建筑,究竟是如何建造出来的?书中的“施工工艺”部分,是我最为期待的。我希望能够了解到,古时候的工匠们是如何凭借有限的工具和技术,完成如此复杂的工程的。例如,他们是如何将巨大的木材加工成精密的榫卯构件?又是如何进行高空作业,将屋顶建造得如此精巧?书中是否会有对古代建筑技术,如木工、瓦作、石作等工艺的详细介绍?我更希望看到一些关于施工流程的图解或者案例分析,能够让我直观地感受到古代建筑师们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超的技艺。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扇了解中国古代工程智慧的窗口。
评分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包含了“古代建筑风格参考资料图集”。我一直认为,对于想要了解和学习中国古代建筑的人来说,拥有丰富的视觉资料是至关重要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图片,能够真实、细致地展现中国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仿古建筑。我期待能够看到像故宫的琉璃瓦、苏州园林的曲廊、徽派建筑的马头墙等标志性的建筑元素。同时,我希望图集不仅仅是静态的展示,更能够通过图片的组合和对比,让我能够清晰地辨析不同建筑风格的特点,例如,唐代的雄浑、宋代的典雅、明清的繁复等。我希望图集能够配有简洁而准确的文字说明,介绍建筑的名称、年代、地点、主要特色等信息,这样我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这些视觉信息,为我未来的学习和创作提供灵感和依据。
评分这本书的副标题“建筑”字样,让我觉得它可能不仅仅是关于仿古建筑本身,还可能涉及一些更广泛的建筑学原理。我一直对建筑与环境的关系非常感兴趣,尤其是中国传统建筑是如何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我希望书中能够探讨仿古建筑在选址、布局、以及材料选择上所遵循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如何通过建筑设计来达到通风、采光、排水等最佳效果。此外,我对仿古建筑的“构造”部分也充满了期待,我希望了解到,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如何才能在保证建筑结构安全和耐久性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古代建筑的工艺和风格。例如,对于木结构的保护和修复,或者对于传统琉璃瓦、青砖等材料的生产和应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结合传统与现代的创新思路,让仿古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更具可行性和生命力。
评分我之所以对这本书产生兴趣,是因为它涉及“中国仿古建筑构造与设计”。我一直觉得,中国古代的建筑师们,在设计和建造房屋时,不仅仅是在满足居住的功能,更是在传递一种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仿古建筑的设计理念,例如,四合院的围合与开放,园林的移步换景,以及建筑与景观的和谐统一。我更希望了解书中关于“构造”的部分,能够详细介绍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独特之处,例如,榫卯结构的精妙,以及如何利用木材的特性来构建出如此坚固而又富有弹性的建筑。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际的图示和解释,让我能够理解古代工匠们是如何凭借智慧和技艺,创造出这些令人惊叹的建筑奇迹。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对中国传统建筑智慧的探索。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中“仿古建筑造型设计施工工艺书”的表述,让我对这本书的实用性充满了期待。我一直觉得,很多关于古代建筑的书籍,往往侧重于历史文化解读,而对于具体的“设计”和“施工工艺”的探讨则相对较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弥补这一不足,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进行仿古建筑设计的指导,例如,在造型的选择上,如何参考古代的经典样式,又如何根据现代的需求进行创新。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仿古建筑的施工工艺,包括材料的选择、工艺的流程、以及一些关键技术的处理方法。例如,如何制作和安装斗拱,如何进行屋顶的瓦作,以及如何处理建筑的细节装饰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那些想要建造仿古建筑的人们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让他们能够真正地将古代的建筑智慧应用于实践。
评分我被这本书中“古代建筑风格参考资料图集”这一部分深深吸引。我一直认为,最直接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是通过大量的图片来直观地感受和理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收录足够丰富和高质量的图片,涵盖从宫殿庙宇到民居园林,从北方四合院到南方徽派建筑的各种类型。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图集能够不仅仅是展示建筑的整体风貌,更能聚焦于建筑的局部细节,例如精美的雕刻、独特的斗拱、或是别致的门窗。我期待图片旁边能够有详细的说明,解释其风格、工艺、以及所代表的文化内涵。我希望通过这些图片,能够帮助我建立起清晰的古代建筑风格认知体系,能够辨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特点,并且从中汲取灵感,为我自己的设计或研究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
评分书内容大多是抄袭别人的多
评分很好的图书!
评分还行
评分书内容大多是抄袭别人的多
评分很好的图书!
评分很好的图书!
评分很好的图书!
评分书内容大多是抄袭别人的多
评分很好的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