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自传

老舍自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老舍 著
图书标签:
  • 老舍
  • 自传
  • 文学
  • 回忆录
  • 北京
  • 文化
  • 名人
  • 作家
  • 旧时代
  • 中国现代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8120980
版次:1
商品编码:1236957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6
字数:190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l 老舍先生被巴金称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被曹禺称为“中国当代的人杰”;朱光潜认为他的小说屈指可数……他是得到“人民艺术家”称号的现代作家。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畅销美国,《茶馆》震动欧洲,作品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他是一个被世界文坛长时间关注并不断被神话的作家。他用他独有的,充满生活气息,却又无比幽默的文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l 数十张珍贵的照片再次面世,加之老舍先生本身这些历久弥新充满生活气息的文字,让我们能够更近的去触摸一个真实的老舍。

l 老树画画倾情绘图,水墨再现民国书生情致,图文并茂描摹老舍生活情怀。

经典阅读,美图收藏,装帧新颖。在图书封面的设计上,将老树画画的美图做成明信片的形式插入到图书封面中,好看又能收藏。


内容简介

老舍先生著述丰富,文笔生动,以其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老舍先生的这本自传,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了他爱茶、爱花、爱猫,柔而刚的一生。


作者简介

老舍(1899年-1966年),本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京派文学领袖、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首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先生是一位全才型文学家,其作品除大量的小说外,有新旧体诗歌、散文、话剧剧作、歌剧剧本、电影剧本、曲剧、京剧、相声等。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


目录

第一章 童年习冻饿

2  “庆春”
6 父  亲
11 入 学
17 没有故事

第二章 糊口四方

22 “五四”
25 英 国
46 新加坡

第三章 壮岁饱酸辛

58 济 南
86 青 岛

第四章 八方风雨

104 开始流亡
108 在武汉
112 写通俗文艺
115 文协与会刊
128 入 川
137 滇行与青蓉行
147 还是写作
153 “文牛”与“愚人”
160 在北碚
170 望北平

第五章 旅美译介

174 旅美观感
178 写与译
193 启 程

第六章 晚年逢盛世

196 由三藩市到天津
201 致劳埃得
206 “歌德”
217 在朝鲜
221 十年笔墨与生活
235 改造思想

第七章 滚滚横流水
第八章 再见


精彩书摘

我是腊月二十三日酉时,全北京的人,包括皇上和文武大臣,都在欢送灶王爷上天的时刻降生的呀!
灶王爷上了天,我却落了地。
那是有名的戊戌年啊!
在我降生的时候,父亲正在皇城的什么角落值班。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自古为然。姑母是寡妇,母亲与二姐也是妇女,我虽是男的,可还不堪重任。
我的母亲是因为生我,失血过多,而昏了过去。幸而大姐及时地来到。母亲晕过去半夜,才睁眼看见她的老儿子。大姐把我揣在怀里,一边为母亲的昏迷不醒而落泪,一边又为小弟弟的诞生而高兴。二姐独自立在外间屋,低声地哭起来。天很冷,若不是大姐把我揣起来,不管我的生命力有多么强,恐怕也有不小的危险。
在生我的第二天,虽然母亲是那么疲倦虚弱,嘴唇还是白的,她可还是不肯不操心。她知道:平常她对别人家的红白事向不缺礼,不管自己怎么发愁为难。现在,她得了“老”儿子,亲友怎能不来贺喜呢?大家来到,拿什么招待呢?父亲还没下班儿,正月的钱粮还没发放。向姑母求援吧,不好意思。跟二姐商议吧,一个小姑娘可有什么主意呢。看一眼身旁的瘦弱的、几乎要了她的命的“老”儿子,她无可如何地落了泪。
第二天早上,二哥福海搀着大舅妈来到。
他知道母亲要说什么。“您放心,全交给我啦!明天洗三,七姥姥八姨的总得来十口八口儿的,这儿二妹妹管装烟倒茶,我当厨子,两杯水酒,一碟炒蚕豆,然后是羊肉酸菜热汤儿面,有味儿没味儿,吃个热乎劲儿。好不好?有爱玩小牌儿的,四吊钱一锅。您一丁点心都别操,全有我呢!完了事,您听我一笔账,决不叫您为难!”
他的确有些本领,使我的洗三办得既经济,又不完全违背“老妈妈论”的原则。


正十二点,晴美的阳光与尖溜溜的小风把白姥姥和她的满腹吉祥话儿,送进我们的屋中。
白姥姥在炕上盘腿坐好,宽沿的大铜盆(二哥带来的)里倒上了槐枝艾叶熬成的苦水,冒着热气。参加典礼的老太太们、媳妇们,都先“添盆”,把一些铜钱放入盆中,并说着吉祥话儿。几个花生,几个红、白鸡蛋,也随着“连生贵子”等祝词放入水中。这些钱与东西,在最后,都归“姥姥”拿走。虽然没有去数,我可是知道落水的铜钱并不很多。正因如此,我们才不能不感谢白姥姥的降格相从,亲自出马,同时也足证明白姥姥惹的祸大概并不小。
边洗边说,白姥姥把说过不知多少遍的祝词又一句不减地说出来:“先洗头,作王侯;后洗腰,一辈倒比一辈高;洗洗蛋,作知县;洗洗沟,作知州!”大家听了,更加佩服白姥姥——她明知盆内的铜钱不多,而仍把吉祥话说得完完全全,不偷工减料,实在不易多得!虽然我后来既没作知县,也没作知州,我可也不能不感谢她把我的全身都洗得干干净净,可能比知县、知州更干净一些。
洗完,白姥姥又用姜片艾团灸了我的脑门和身上的各重要关节。因此,我一直到年过花甲都没闹过关节炎。她还用一块新青布,沾了些清茶,用力擦我的牙床。我就在这时节哭了起来;误投误撞,这一哭原是大吉之兆!在老妈妈们的词典中,这叫作“响盆”。有无始终坚持不哭、放弃吉利的孩子,我就不知道了。最后,白姥姥拾起一根大葱打了我三下,口中念念有词;“一打聪明,二打伶俐!”这到后来也应验了,我有时候的确和大葱一样聪明。
这棵葱应当由父亲扔到房上去。就在这紧要关头,我父亲回来了。屋中的活跃是无法形容的!他一进来,大家便一齐向他道喜。他不知请了多少安,说了多少声:“道谢啦!”可是眼睛始终瞭着炕中间。我是经得起父亲的鉴定的,浑身一尘不染,满是槐枝与艾叶的苦味与香气,头发虽然不多不长,却也刚刚梳过。我的啼声也很雄壮。父亲很满意,于是把褡裢中两吊多钱也给了白姥姥。

……


《故园星火: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与精神图景》 引言:时代的洪流与个人的航程 本书聚焦于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剧烈变动时期,一群身处时代风暴中心的知识分子群体的精神历程与文化建构。这不是一部聚焦于某一位作家的个体传记,而是试图通过对多位代表性人物(如鲁迅、胡适、陈独秀、钱玄同等)的文本、书信及日记的细致梳理,勾勒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的紧迫感与“思想启蒙”的理想主义之间艰难跋涉的群像。我们探究的不是他们具体的生平轶事,而是他们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个体自由与集体责任之间,为中国未来的命运构建出思想的蓝图与精神的支柱。 第一章:在“新青年”的旗帜下:启蒙的火种与精神的重塑 本章深入剖析了以“五四”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如何成为中国思想史上的一次深刻的断裂与重建。重点分析了知识分子群体如何批判“旧道德”“旧文化”,倡导“德先生”与“赛先生”。我们考察了白话文运动的深层动因,它不仅仅是语言工具的革新,更是知识分子试图打破精英阶层与大众之间的壁垒,将“启蒙”思想播撒到更广阔社会层面的战略选择。通过比较不同阵营(如激进的批判者与温和的改良者)对“国民性”改造的不同路径,展现了启蒙运动内部复杂且充满张力的思想光谱。特别关注了知识分子如何通过翻译、介绍西方哲学思潮,试图为中国社会找到一条超越传统宿命的“出路”。 第二章:乡土的呼唤与现代性的悖论 随着启蒙运动的深入,知识分子开始将目光从城市转向广袤的乡村。本章探讨了知识界对“乡土中国”的再认识过程,即现代性在中国的具体投影——它并非一蹴而就的线性进步,而是充满着矛盾与张力的复杂形态。我们分析了知识分子如何试图将现代教育、科学知识与中国的本土文化语境相结合,以实现“乡村建设”的宏大理想。这一阶段的研究重点在于揭示:当知识分子试图用西方的理性工具去解剖、改造一个根深蒂固的传统社会结构时,所遭遇的内在困境与文化认同的危机。探讨了知识分子在面对底层民众的实际生存状态时,其理论上的“现代性”优越感如何受到冲击,从而催生出对本土经验的重新尊重。 第三章:流亡、战斗与知识分子的伦理抉择 抗日战争爆发后,知识分子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本章聚焦于他们在民族存亡关头所做的伦理抉择:是坚守象牙塔进行纯粹的学术研究,还是投身抗战洪流,将笔墨化为武器?我们详细考察了知识分子群体(包括迁徙至西南联大的学者、深入敌后进行宣传的文化工作者)在物质匮乏和政治高压下的生存状态。重点分析了知识分子群体内部关于“学术独立性”与“政治责任”的长期争论。这种抉择不仅是个人的命运选择,更是关乎中国未来文化精神走向的关键一役。本章试图展现,在极端环境下,知识分子的“良知”是如何成为抵抗虚无主义与麻木的最后堡垒。 第四章:现代文学的拓荒:叙事语境与个体经验的发现 本书的第四章侧重于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革新。我们探讨了知识分子如何努力挣脱古典文体的束缚,构建符合现代社会生活经验的叙事体系。分析了他们如何通过小说、散文等形式,首次大规模地、深入地探索了中国人的“内心世界”——从个体的焦虑、情感的纠葛到异化的体验。不同于传统文学对社会伦理的教化功能,现代知识分子致力于发掘人类经验的复杂性与模糊性。通过比较不同流派对“人”的刻画方式,我们可以看到,知识分子在不断尝试用新的文学语言,来为这个正在觉醒的现代主体寻找恰当的表达。 第五章:思想的交锋与未来的展望 最后,本章将目光投向了1949年前后,知识分子思想领域发生的最终转向与分野。随着政治格局的剧烈变化,曾经站在同一战壕里进行启蒙与救亡的知识分子,最终在意识形态的选择上走向了不同的道路。本章并非简单地评判其选择的对错,而是力求还原他们做出抉择时的时代背景与思想逻辑的必然性。我们关注那些坚持保持独立思考、拒绝被任何单一意识形态完全收编的精神探索者,他们构成了近代知识分子精神谱系中最为复杂和耐人寻味的一环。本书旨在揭示,尽管他们的道路充满了坎坷与分歧,但他们对一个更公正、更开明、更具现代性的中国的探寻,构成了近代中国精神图景中永恒的星火。 结语:未竟的对话 《故园星火》试图为我们理解今日中国的文化与思想土壤提供历史的深度。它提醒我们,现代中国思想的基石,是建立在无数知识分子以其生命和良知所进行的一场场艰难的“对话”之上——与传统对话,与西方对话,与自己内心对话,最终与他们所深爱着的这片土地上的民众对话。他们的探索,至今仍未完结。

用户评价

评分

初见《老舍自传》 那天,在街角一家陈旧的书店里,我无意间被一本泛黄的书吸引了目光,封面上的“老舍自传”几个字,带着一种历经岁月洗礼的厚重感。当下便生出了好奇,想借此翻开这位文学巨匠的内心世界。拿到书的那一刻,指尖触碰到的是略显粗糙的纸张,仿佛能感受到时光的温度。迫不及待地翻开,扑面而来的是一种质朴而真挚的文字气息,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故作姿态的深沉,只是如同老友般娓娓道来。 我开始想象,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这位以笔耕不辍著称的作家,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人生起伏?他的文字中,那些生动鲜活的人物,那些充满烟火气的北京城,是否都烙印着他自身生活的影子?我期待着,在字里行间,看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老舍,不仅仅是那个塑造了无数经典形象的文学家,更是一个有血有肉、有喜有悲的普通人。他的自传,定然不是简单的流水账,而是对生命、对时代、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与回响。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其中,去感受他的童年,他的少年,他的求学之路,他的创作生涯,以及他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深深足迹。

评分

《老舍自传》:一个灵魂的独白 《老舍自传》在我看来,更像是一场深刻的灵魂独白。老舍先生以一种近乎坦诚的姿态,剖析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他没有刻意去美化自己,也没有回避自己的缺点与不足。这种真实,让我感到无比亲近。我看到了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喜怒哀乐,看到了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迷茫与彷徨。 他笔下的那些人,那些事,无不折射出他独特的观察视角和深刻的人文关怀。他对于人性的洞察,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都蕴含在他那些看似朴实无华的文字之中。我能感受到他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国家民族深沉的爱。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不被标签化的老舍,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老百姓”老舍。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阅读体验,让我对人生、对社会、对文学,都有了更深的思考。

评分

《老舍自传》:一种生命的回响 《老舍自传》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种生命的持续回响。老舍先生用他的笔,记录了他的人生轨迹,但他的文字所散发出的力量,却早已超越了他个人的生命范畴。我被他文字中蕴含的那种乐观精神所感染,即便在最艰难困苦的日子里,他也能从中找到一丝希望,一丝慰藉。 他的自传,让我看到了一个中国人如何在时代的变迁中,努力地寻找自己的位置,如何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与良知。我看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执着,以及对普通人的真诚。这本书,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它却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打动了我的内心。它让我思考,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应该如何去生活,如何去爱,如何去坚持。老舍先生的人生,仿佛在用一种独特的方式,为我们这些后来的读者,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评分

《老舍自传》中的时代印记 《老舍自传》带给我的,远不止是一个作家的个人经历,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我惊叹于老舍先生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捕捉,他的文字如同照相机一般,将那个年代的社会百态、人情冷暖、政治风云,都一一记录下来。那些曾经发生在我们祖辈父辈身上的故事,那些我们只在历史书上看到过的事件,通过他的回忆,变得如此真实可触。 我看到他对那个动荡年代的无奈与挣扎,看到他在时代的洪流中,是如何努力地保持着自己的人格与尊严。他笔下的北京,不仅仅是地理上的一个地点,更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文化符号。那些胡同里的叫卖声,市井里的家长里短,老百姓的喜怒哀乐,都在他的笔下鲜活起来。读着他的文字,我仿佛能听到那个时代的声音,看到那个时代的色彩,甚至闻到那个时代的味道。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体验,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敬畏。

评分

深入《老舍自传》的文字海洋 翻开《老舍自传》,我仿佛进入了一条时光的河流,而老舍先生便是那条河流的船夫,引领我一同溯源而上。他的笔触细腻得近乎残酷,却又温情脉脉,勾勒出一个时代的缩影。我尤其被他对儿时生活的回忆所打动,那些贫穷却充满乐趣的片段,那些家长里短的琐碎,却因为他的文字而变得熠熠生辉。一个在贫困中挣扎的孩子,却能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感受温情的灵魂,这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就。 随着文字的推进,我看到了他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一名作家的艰辛历程。求学时的困顿,工作的辛劳,创作的磨砺,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挑战。但可贵的是,他从未停止过对生活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他的文字里,没有怨天尤人,只有一种坚韧不拔的生命力,以及对生活最质朴的理解。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在灯下伏案疾书的孤寂,也能体味到他因笔下人物而产生的喜怒哀乐。这不仅仅是一部个人的传记,更是一部时代的画卷,一曲生命的赞歌。

评分

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

评分

非常好,辛苦快递小哥了,很迟还送过来

评分

书非常不错,值得阅读,京东值得信赖!

评分

经常京东购买,质量有保证!

评分

活动价格很划算,老舍的书质量也不错

评分

为了凑单用的,花了一元入账。好便宜

评分

一直在京东买书,从未失望过。

评分

京东自营图书,正品保证,优惠力度大

评分

活动价格很划算,老舍的书质量也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