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2
说东道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一个时代的风气……原是经历了精雕细琢,以缓慢持久的渗透方式一点一点酿出来,因此总有着无所不在的精致和悠长的余韵。唐鲁孙的谈掌故,令人喜欢的也是这些,当然举其数量之多者是属于“吃”的一项,而现代社会丢失得多的恐怕也正是此项。
——扬之水
唐鲁孙被誉为“中华谈吃圣手”,在饮食文化界享有至高地位,“舌尖上的中国”掌舵陈晓卿鼎力推荐。
唐鲁孙不仅谈饮食,更对晚清民国掌故拈之即来,落笔生花,是电影导演王家卫推崇的民国奇人。
“侠有金庸,史有高阳,吃有鲁孙”——沪上名士小宝认为唐鲁孙与金庸、高阳可并称为了解传统文化的三位引路人。
全新精装口袋本,舒适阅读体验,兼具收藏价值。
唐鲁孙是中国饮食文化和掌故杂谈方面具有代表性和传奇性的人物。他以其博闻强记和细腻动人的文字功夫,演绎了一段段“舌尖上的民国史”,功力至深,韵味至长,尤为难得的是,在“吃”之外,唐鲁孙还记录下很多鲜为人知的民俗掌故、宫闱秘闻,以及晚清民国的服饰、手艺、年俗、名人轶事等。本书为唐鲁孙作品集的第十册。
唐鲁孙,本名葆森,字鲁孙。1908年9月10日生于北京,为满族镶红旗后裔,他的曾叔祖父长叙,官至刑部侍郎,其二女并选入宫侍奉光绪,为珍妃、瑾妃。唐鲁孙是珍、瑾二妃的侄孙,他七八岁的时候,进宫向瑾太妃叩拜春节,被封为一品官职。唐鲁孙先后毕业于北京崇德中学、北京财政商业专门学校,曾任职于财税机构,后只身外出谋职,游遍大江南北,先后客居武汉、上海、泰州、扬州等地。1973年,唐鲁孙退休后专事写作,1985年病逝于台湾。唐鲁孙见多识广,对民俗掌故知之甚详,对北京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及宫廷秘闻尤所了然,有民俗学家之名。加之出身贵胄,有机会出入宫廷,亲历皇家生活,习于品味家厨奇珍,又遍尝各省独特美味,对饮食有独到的见解,而被誉为“中华谈吃圣手”。
辑一 美味珍馐
想起有味美馄饨........................ 三
北平的烧饼油条........................ 一一
山西面食花样多........................ 一六
扬州炒饭伊府面........................ 二五
闲话岭南粥品.......................... 二九
吃在江西.............................. 三三
吃在察哈尔............................ 四一
山东半岛的几种特殊海鲜................ 四五
江南珍味苏州无锡船菜.................. 五〇
几样难忘的特别菜...................... 五七
故都的羊肉床子........................ 六七
德州扒鸡枕头瓜........................ 七三
菊前桂后忆鱼.......................... 七六
口蘑的话.............................. 八一
熊掌琐谈.............................. 八八
金齑调盐话酱园........................ 九二
一盏寒浆驱暑热,梅汤常忆信远斋........ 九九
辑二 故人逸事
溅雪堆花话啤酒........................ 一〇七
华园澡堂子、西来顺褚祥................ 一一三
我所认识的还珠楼主:兼谈《蜀山》奇书.. 一一八
啼笑因缘.............................. 一二四
银河忆往.............................. 一三二
早期电影界两位杰出人物:王献斋、汤杰.. 一三八
阮玲玉的一生.......................... 一四五
张织云的遭遇.......................... 一五三
从北平几把好胡琴谈到王少卿............ 一六一
言菊朋的凄凉下场...................... 一七一
看电视《雁门关》忆往.................. 一七六
......
山西面食花样多
一般人都说北方人喜欢吃面,南方人喜欢吃饭,因为南方人一向以面食当点心,偶或吃一顿面饭,老像没吃饱似的。其实北方一般人生活比较朴实,除了大富大贵人家,中等以下人家并不是顿顿吃洋白面,差不离儿总要搭几顿杂粮当主食呢!
有人认为北平人爱吃,嘴又馋,大概做面食,北平花样最多了。笔者虽然是北平人,绝不随便往脸上贴金,讲究面食花样多,什么地方也盖不过山西省去。
早年舍间跟山西票庄恒和、恒肇等“四大恒”都有往来,笔者受业恩师阎荫桐夫子是祁县世家,后来又追随太谷孔庸之先生多年,所以对山西珍肴美味粗细面食,虽不能说无不备尝,可也吃过十之七八。有人说:“山西手巧的家庭主妇,能做出七十二种不同滋味的面食来。”此话或许有点夸大,笔者吃过而叫不出名堂来的就有十多种,那是一点也不假的。有几位山西朋友说,把晋北各县面食花样都说出来,岂止七十二样,恐怕一百还要出头呢!
犒 劳
山西因地形关系,分为南、北、中三路。北路大同一带,以燕麦、高粱为主食;中路太原、榆次一带,以小麦、豆面、荞面为主食;南路临汾一带气温高,日照多,年可两熟,所以大半就都吃白面了。北路最普遍的食物叫“犒劳”。犒劳的做法,是把揉好的燕麦面,放在硬石板上又摔又揉,等面醒透溜开,用手一压一搓,把面卷成实心春卷形,放在蒸笼里蒸,拿出来放在碗里掰碎,浇上浓厚的羊肉汤来吃。燕麦最能抗寒耐饥,加上醇厚肥腴的羊肉,当然更能耐时候了。大同地近塞北,戍卒换班回家,家人备餐,此为无上珍食,所以叫做犒劳。后来有人写成“栲栳”,那是不知这段来龙去脉而写出来的。
刀削面
北平人懂得吃刀削面,始于阎百川晋军势力进入北平。北平城里城外开了若干山西饭馆,而且都添上女招待,刀削面从此在北平才大行其道。当时北平隆福寺“灶温”的过油肉、宽汁加荸荠片拌刀削面,曾经吸引过若干当时权贵前往品尝。我尝过之后,确感风味不错,曾经当着山西大德通票号任掌柜夸奖过。有一天任掌柜跟我说,让柜上的大师傅赵头儿表演一次,不但让我尝,还让我看看真正山西太谷的刀削面是怎么削的。到了请客那一天,酒过三巡,他特地领我到厨房参观赵师傅的手法。赵师傅把面揉得光而且硬,揪下一块,大约有三斤多重,放在一个小木板上,顶在头上,两手各拿一把长约五寸的解手刀,刀柄弯成铁环,套在大拇指上,左右开弓,轮番削刮,削下的都是三寸左右、薄薄三棱形面条。煮熟拌好作料,吃到嘴里光滑腴润,而且有咬劲。比灶温的刀削面,又高明多了。
猫耳朵
“猫耳朵”也是山西出色面食之一。在北平时,有几位山西朋友,喜欢到前门外穆家寨吃穆大嫂炒的猫耳朵,又叫炒疙瘩。穆家寨是因穆大嫂而得名,原名广福居。有些人力车夫,您跟他说穆家寨,大概都知道,要说广福居,十之八九就“莫宰羊”了。
炒猫耳朵也是先要把面揉得软硬适度,切成骰子块儿,用大拇指以熟练的手法捻成蛤蜊壳形,然后卷起来,有如猫耳朵。开水煮熟沥干,把摘去头须的绿豆芽,配上小虾仁、肉丝、韭菜大火一炒,汤汁都灌入小卷之中,金齑玉脍,适口充肠,跟刀削面的滋味又完全不同。
山西朋友都认为穆大嫂炒的猫耳朵,因为腕力足,铁勺翻得高,火力够,加上小河虾特别鲜,所以比在太谷祁县吃的猫耳朵还要够味。
拨鱼儿
平津家庭主妇大概都会做“拨鱼儿”。在大碗里把面和得较稀,用一根筷子顺间隔,不要着碗沿儿,拨成长条,下在锅里,就成啦。在山西,拨得短而两头尖的叫“拨鱼儿”,两头齐而且面条比较长的叫“剔尖”,是有分别的。河北省人没有那份手艺,只好剔尖、拨鱼儿不分啦。做这种面食,面首先要和得恰到好处。先师荫桐夫子有个厨师刘顺,从小就在祁县老家执役,据说他在祁县就是出了名的剔尖高手。他把和得略稀的面,放在平边的瓷盘子里,用一根筷子把面剔成细条下锅,一口气拨完一盘,一根长面条中间不断,一根面煮一锅所谓富贵不到头,真是神乎其技矣。
价格也比较实惠,纸张也很厚实,内容也很丰富,看起来是正版呀,书的质量挺好的,印刷清晰质量也很不错,速度很快,包装挺好的,不错。
评分书很好,品相不错,快递服务也很优秀,这是一本好书,谢谢京东了
评分经典值得收藏
评分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推荐。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吸收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物流速度快,服务态度好,对宝贝满意。
评分买了好多书,来不及看啊,哈哈
评分价格也比较实惠,纸张也很厚实,内容也很丰富,看起来是正版呀,书的质量挺好的,印刷清晰质量也很不错,速度很快,包装挺好的,不错。
说东道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