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03
中國近代小說史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中國近代小說史論》,是國傢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項目。作者長期緻力於中國古典小說史的研究,學術功底深厚。本書是作者先前齣版的《中國近代小說編年史》的後編,以概念辨析為研究的起點,比較分析瞭近代小說、清代小說、晚清小說與二十世紀小說等概念異同。梳理瞭道光末至同治末小說創作及理論的狀況,探討瞭近代小說發展體係變化格局的初顯,糾正瞭以往與小說發展實際不相符的結論,對“小說界革命”及其後之轉嚮進行瞭實事求是的描述與分析。作者依據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對一些近代小說史上十分重要但以往未進入研究視野的問題進行瞭闡述,如日報小說、盜版、小說轉載、小說專刊、翻譯小說等,對近代小說理論變化的曆程、動因與結局進行瞭描述與分析。
專業研究近代小說的名傢力作——《中國近代小說史論》
本書論述瞭中國近代小說史上一些關鍵問題:
一、糾正瞭以往對近代小說研究因資料占有不足或研究思想方法欠缺的誤判。例如,以往學界視“小說界革命”為文學上突變,過於強調梁啓超個人作用,誤以為其後小說創作都為其影響籠罩。本書通過搜尋與梳理相關資料,指齣梁啓超倡導實是綜閤歸納那幾年的論述與實踐,實為文學發展漸進過程中一環。分析批判瞭梁啓超政治功利性的小說理論,主張小說迴歸文學的主張。
二、彌補瞭以往對日報小說的研究空白。日報小說數量約占近代小說一半,但曆來無人問津。作者根據多年積纍的照片,梳理79種日報2681篇小說,探討瞭其為提升報紙銷量而逐步繁盛曆程及其適閤讀者閱讀與版麵安排的創作特點。
中國近代小說史論
目錄
序
導言: 近代小說的曆史使命
一、 “近代小說”的概念辨析
二、 傳播環節的變革與讀者群的擴大
三、 職業作傢群的形成與翻譯小說的興盛
四、 小說觀念與官方文化政策的變化
五、 小說係統的過渡轉換
第一章 延續與潛動
第一節 在前人影響籠罩下的文言小說
第二節 依慣性前行的通俗小說
第三節 小說體係轉型的深層次醞釀
第二章 小說發展體係變化格局的初顯
第一節 申報館的嘗試
第二節 “新瓶裝舊酒”式的改革
第三節 時勢劇變與創作互動
第三章 傅蘭雅徵文徵到瞭什麼
第一節 徵集“時新小說”的宗旨及其經過
第二節 教會組織、教徒參與的活動
第三節 傅蘭雅徵集小說活動的意義
第四章“小說界革命”及其後之轉嚮
第一節 “小說界革命”的醞釀
第二節 《新小說》與“小說界革命”的曆程
第三節 “小說界革命”後的創作轉嚮
附錄 《新小說》齣版時間辨
第五章 日報小說的興起及其特色
第一節 新傳播方式的産生與讀者的接受
第二節 時局動蕩之際的繁盛
第三節 日報小說創作與傳播的特點
附錄 近代刊載小說日報一覽錶
第六章 小說專刊的發展曆程(上)
第一節 近代小說專刊的先行者
第二節 從《新小說》開始的連續運動
第三節 行進路徑開始拐彎
附錄 《小說世界日報》考辨
第七章 小說專刊的發展曆程(下)
第一節 光緒三十二年齣現瞭明顯轉摺
第二節 嚮小說本性的迴歸
第三節 小說專刊發展的最後階段
附錄 近代小說專刊一覽錶
第八章 翻譯小說在中國的齣現
第一節 步履艱難的初始階段
第二節 言情與偵探小說:翻譯小說連續運動的開端
第三節 快速繁榮及其動因
第四節 迴歸常態:讀者的反製作用
第九章 近代小說理論變化的曆程、動因與結局
第一節 承襲原有格局的平移
第二節 迎閤市場需求引導瞭小說觀念的變化
第三節 “改良小說”理論的萌生
第四節 近代小說理論的最後走嚮
第十章 晚清小說與白話地位的提升
第一節 推行白話的呼籲
第二節 小說使用白話遇到的阻力
第三節 白話地位逐漸得到肯定
第十一章 小說盜版與市場漸趨有序
第一節 小說盜版問題的由來
第二節 小說盜版開始成為突齣的問題
第三節 官方開始介入反盜版
第四節 國傢終於立法保護版權
第十二章 近代報刊小說之轉載現象
第一節 近代報刊小說轉載的開始
第二節 近代報刊小說轉載的類型
第三節 近代小說轉載現象之分析
第四節 轉載現象在近代小說史上的地位
第十三章 廣告:近代小說研究的重要支撐
第一節 作品或小說專刊信息的保存
第二節 框定時間坐標的功用
第三節 把握作者、傳播、讀者互動的途徑
第四節 綜閤諸廣告揭示的史實
附錄 晚清的廣告小說
結語
附錄一 近代日報小說資料長編
附錄二 近代小說專刊資料長編
附錄三 近代翻譯小說資料長編中國近代小說史論
序
《中國近代小說編年史》臨近完成時,曾有人嚮我建議,在此書的基礎上再撰寫一部《中國近代小說史》,因為在撰寫《編年史》的14年間,已對近代小說作傢作品、相關文學現象與事件的各種資料按時間順序作過一番辨析與梳理,各種資料以及它們之間的聯係已相當熟悉,而且還有約40萬張近代書籍、報刊上與小說相關資料的照片作支撐,這些都是非常有利的條件。是否將撰寫《中國近代小說史》作為下一步的目標,這個念頭在我腦海中其實也浮現過,但最後終於放棄,原因很簡單,盡管我擁有上述的有利條件,但近代小說史的撰寫是個太復雜、太龐大的工程,如何纔能較好地完成它,我心中無數,何況《中國近代小說編年史》完成時我已六十有四,在時間與精力方麵已無優勢可言。我曾經撰寫過《明代小說史》,原以為用幾年時間即可完成,誰知在撰寫過程中會不斷遇到新問題需要深入探究,結果花費瞭整整十年的時間,故而我深知要撰寫一部較理想的小說史實是不易之事。
要撰寫一部小說史,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弄清何謂小說史以及小說史該如何寫。如果按以往許多小說史的通常寫法,即根據時間順序排列各作傢作品的介紹分析,如此撰寫相對較為容易,已有的各種作傢作品分析論著也可供寫作時藉鑒。可是按此方法寫作,嚴格地說隻是某個曆史階段的作傢作品史而非小說史,許多原本應由小說史解釋與論述的重要文學現象與問題會遭湮沒,它們甚至不會齣現於撰寫者的研究視野,有時即使意識到也無法應對。譬如說,明初《三國演義》、《水滸傳》與《剪燈新話》等作品問世後,在近二百年內通俗小說新作竟是一部也無,我在《華東師大學報》1990年第5期刊載的《論小說史上的二百年空白》中首次提齣這一事實,約三十年過去瞭,在這一空白階段中仍無作品發現。文言小說也消失瞭半個世紀。如果小說史的寫作是按時間順序排列作傢作品分析,那麼這一重要的文學現象很可能未被注意到,即使意識到它的存在,也完全可以避開不談,事實上麵對沒有作品的小說發展階段,慣常使用的作傢作品分析方法也毫無用武之地。如果小說史的寫作是定位於各小說現象與事件發生的原因及其間聯係的揭示,那麼就得解釋清楚,為何在這樣長的時間段裏,竟然未産生新的小說作品。在小說發展的曆程中,類似的文學現象與事件還有許多,它們的存在,是在質疑按時間順序排列作傢作品分析的小說史撰寫方式。所謂小說史,其實應是小說創作狀態變化的曆史,某個階段作品稀少甚至沒有作品,同樣也是一種創作狀態,它理應得到解釋與分析。事實上,小說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發展實體,其運動受到瞭創作、傳播、理論、官方文化政策以及讀者等多重因素閤力的製約,而撰寫小說史者的任務,便是勾勒其行進軌跡及起伏態勢,結閤對多重因素的考察解釋其動因,並揭示各種小說現象與事件間的聯係。這是我通過《明代小說史》的撰寫所獲得的重要認識,而另一認識也很重要,那就是撰寫小說史實是費時費力又費思索的活兒。
《近代小說史》的撰寫將比《明代小說史》更為復雜。所謂近代小說史,應是描述從鴉片戰爭至清王朝滅亡這72年裏小說創作狀態變化的曆程及其動因。就時間長度而言,72年隻相當於明代的四分之一,可是該階段小說狀態的復雜與頭緒紛繁卻遠甚於後者。此時西方列強用大炮轟開瞭中國的大門,大量前所未聞的事物與學說湧入國門。中西文化思想的碰撞、生産技術與能力的迅速提高以及信息交換的快速與便捷,使小說發展的攝動因素復雜化,小說創作狀態變化節奏之快也非明代小說所能相比。誰都知道古代小說發展體係與現代小說發展體係完全是兩碼事,而身處兩者之間的近代小說發展體係,首端是古代小說體係的自然延伸,末端則與現代小說體係無縫對接,在短短的72年裏就完成瞭這樣的轉換,它意味著該體係內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印刷業的近代化改造,增強瞭齣版能力與加快瞭齣版節奏,而書籍的價廉物美不僅使讀者群迅速增擴,而且使其所含的社會階層變得復雜。“小說界革命”發生後,曆來遭鄙視的小說突踞文學殿堂的尊席,觀念的顛覆導緻一係列後續事件的發生。報紙、雜誌成為小說傳播的新方式,這是小說自有史以來從來未有之事。經曆一番磨閤後讀者逐漸適應並歡迎,報刊小說從此成為人們接觸小說的極為重要的途徑。這一新的傳播方式因其刊載的特點,刺激瞭短篇小說的發展,使其在消失瞭一百多年後重又復興,它所提供的廣闊的發錶園地,又為創作新人的培養創造瞭條件。稿酬製度在小說閱讀市場的競爭中開始形成並逐步完善,它刺激瞭創作的快速發展,同時也使一批專業作傢脫穎而齣。與此同時,翻譯小說開始進入中國,它的流行,逐漸改變瞭讀者的閱讀習慣,同時也影響瞭作者的創作思想與方法。此時的中國先後經曆瞭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庚子國變等重大事件,國傢被推近危亡的深淵,社會急劇動蕩,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已尖銳至白熾化,愛國誌士為救亡救國而奔走呼號,以及新舊思想、中外文化的衝撞等等,這一切都給近代小說的創作與傳播留下瞭深深的印記,而與古代小說階段相較,交通的便捷、信息傳遞的快速,也使近代小說快節奏地變換麵貌。若僅就小說發展形態而言,古代小說體係中,創作、傳播、理論、官方文化政策以及讀者等因素互相製約而處於平衡狀態,小說創作與傳播也平穩發展;進入近代後,印刷業的近代化改造以及報刊等新傳播方式的齣現,打破瞭原先的平衡,經過一係列的震蕩、衝突與磨閤後,各因素的匹配形成新的平衡,這一新的平衡,已是現代小說體係的形態。近代小說史的特點就是打破舊平衡與趨於新平衡的動蕩,這期間各因素的變化各有特點,它們相互間的衝突磨閤又形態不一。犬牙交錯,頭緒紛繁,而近代小說作品就多達五韆餘種,已散佚者尚未包括在內,這數量遠遠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曆史階段,其間又包含瞭各種豐富復雜的社會因素。為這樣一個階段的小說發展變化寫史,談何容易!
撰寫《中國近代小說史》是一個挑戰,在完成《中國近代小說編年史》這一基礎性工作後,更深知應對該挑戰必是艱苦的持久戰,如果年輕二十歲,或許還會雄心勃勃地作番嘗試,而如今力所不逮,該有自知之明瞭。不過,經過《中國近代小說編年史》的撰寫,我對有關近代小說資料的瞭解已較係統,通過梳理、辨析與排比,也摸索到它們之間的相互聯係,據此反觀多年來近代小說的研究,發現有不少重要的問題尚未被涉及,對不少現象的解釋與把握似應再斟酌,甚至應糾誤。一些相關論著不乏宏大框架的搭建與華美理論的搬用,但由於資料掌握過少且無係統性的關聯,以及作傢作品的研究也隻是選取瞭占總體極小部分的若乾個樣本,其描述與當時小說發展的真實圖景畢竟還有著很大的距離,所得的判斷與結論自然易於失真。針對這種研究狀況,我産生瞭憑藉撰寫《編年史》時的研究與相關思索發錶己見的想法。這是《編年史》撰寫後的自然延伸,或可有益於當下的近代小說研究;它不是小說史,卻可為今後撰寫《中國近代小說史》者提供參考。由於本書是對近代小說發展過程中一些重要的,特彆是前人未曾涉及或有誤判的關節點作論述,故而命名為《中國近代小說史論》。
本書的《導言》辨析目前二十世紀小說、晚清小說等概念與相應的版塊劃分,論證近代小說是一個完整的發展實體,並闡述瞭本書研究的總觀點:小說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發展實體,它在創作、傳播、理論、官方文化政策以及讀者等互為約束的多重因素製約下運動。近代小說首尾銜接的古代小說與現代小說體係內各因素處於相對平衡狀態,近代小說則由於外界的刺激與內部的變革,各因素間的平衡被打破,經過震蕩、衝突與磨閤,又達到新的相對平衡,於是古代小說體係經近代小說階段而過渡到現代小說體係,這也是近代小說的曆史使命。
承接《導言》的論述,第一章《延續與潛動》梳理瞭道光末至同治末小說創作及理論的狀況,這通常是以往清代小說研究簡略帶過的內容。該章還討論瞭小說體係轉型的深層次醞釀,較集中地討論瞭近代化大都市上海的崛起,對它日後成為近代小說創作與傳播中心的原因進行瞭分析,其中包括新傳播方式的齣現以及讀者對它態度的變化。小說發展體係發生變化的徵兆顯露,始於申報館將新的傳播方式推嚮小說閱讀市場。讀者囿於多年養成的閱讀習慣而冷漠以待,迫使申報館放棄瞭報刊小說的嘗試。隨後它以先進的印刷技術與設備齣版小說單行本,因價廉物美而大受歡迎,成功的重要原因是所印全為讀者喜聞樂見的傳統小說,這一成功迅速在齣版界引起連鎖反應。《滬報》藉鑒此經驗,連載讀者喜愛的傳統小說也獲得瞭成功,報刊小說藉此而站穩腳跟。戊戌變法後,小說新傳播方式的逐漸普及,帶動瞭構成小說體係的其他因素的變化,近代小說發展由此展現瞭全新的麵貌,此時重大政治事件接連發生的刺激,也加速瞭這一變化進程。這些便是第二章《小說發展體係變化格局的初顯》的主要內容。
糾正以往與小說發展實際不相符的結論是本書的重要內容,如第三章《傅蘭雅徵文徵到瞭什麼》。過去美國學者在未見傅蘭雅徵文具體作品的情況下,便作齣瞭此次活動是後來“新小說”之先聲的判斷,國內學者隨之紛紛附和。後來那些應徵作品被發現並結集齣版,依據對它們的深入研究,本可對傅蘭雅徵文活動作齣符閤實際的分析,可是學界卻仍然維持原先的判斷。本章根據徵文的宗旨、過程以及150篇應徵作品作分析,指齣這是一次主要依靠教會係統組織的宗教色彩濃厚的活動,那些應徵作品的內容與形式均非“新小說”,傅蘭雅徵集的“時新小說”與後來的“新小說”完全是兩碼事,兩者之間並無聯係。而且,那些應徵作品當時也沒發錶,在近代小說史上當然也未能産生什麼影響。又如“小說界革命”確為近代小說史上極其重要的事件,特彆是對小說地位的提升居功厥偉。過去的研究視其為文學上的突變,過於強調瞭梁啓超的個人作用,並認為其後的小說發展都籠罩於它的影響之下。如果掌握瞭充分的資料,便可發現前此幾年,“改良小說”的主張業已提齣,並有不少創作實踐相伴隨,相應的理論闡述已基本包含瞭後來梁啓超提齣的各種觀點,梁啓超倡導的“小說界革命”,其實是綜閤歸納幾年來各種論述與實踐(其中也有他的貢獻),它並非是一次突變,而是文學發展漸進過程中的一環。梁啓超強烈地突齣政治而忽略小說文學特性的主張確曾得到過呼應,但隨後的創作實際上卻是在對此作糾偏,更有一些報刊與作者直截瞭當地批評他的這一主張。梁啓超實際上隻辦瞭三期《新小說》,該刊在辦瞭七期後也改變瞭原先的立場。“小說界革命”有過短暫的轟動效應,但其影響很快消退,其間閱讀市場根據讀者意願所作的調節也起瞭重要的促進作用。第四章《“小說界革命”及其後之轉嚮》就是依據大量新掌握的資料,圍繞此專題進行瞭實事求是的描述與分析。
本書還依據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對一些近代小說史上十分重要但以往未進入研究視野的問題進行瞭闡述。如日報是每天都要與讀者見麵的傳播媒體,日報小說的數量占整個近代小說的近一半,可是過去的研究對此幾無涉及。第五章《日報小說的興起及其特色》根據現掌握的近代79種日報上刊載的2681篇小說這是根據筆者《中國近代小說編年史》所作的統計,當時的實際數量還要大得多,因為不少近代報刊今日已殘缺不全甚至已經失傳,同時,盡管已想方設法從各地圖書館搜索,但肯定還會有一些未能列入《編年史》。,探討瞭日報小說興起以及讀者態度從冷淡到歡迎的原因,梳理瞭近代日報小說逐步走嚮繁盛的曆程,並分析瞭日報小說創作與傳播的特點,及其在近代小說史上的地位。又如妨礙近代小說正常發展的盜版問題,也是過去無人問津的領域。齣版業的近代化改造導緻書價下降,小說讀者群則不斷擴大。閱讀市場迅速擴張之際,利益驅動使盜版現象屢屢發生,一度還相當猖獗。書局與作者為保護權益作瞭種種努力,官府也給予一定的支持。經過二三十年的較量,盜版的猖獗勢頭已被壓製,在這一過程中,近代小說傳播領域的秩序也終於基本建成。這便是第十一章《小說盜版與市場漸趨有序》的主要內容。與此相類似的又有報刊小說的轉載問題。當時小說地位迅速提升,讀者群相應擴容。辦報者在實踐中發現小說刊載與報刊銷量的關係,而轉載是稿源跟不上需求時的應對之計。隨著稿酬製度逐漸形成與版權保護意識萌生,小說轉載的泛濫開始受到譴責,但在整個小說市場無序之際,它並沒得到實際上的約束與製止,而這恰是從古代小說走嚮與現代小說的過渡轉換過程中必然發生的現象。第十二章《近代報刊小說之轉載現象》梳理瞭小說轉載從産生到逐步蔓延的過程,歸納其間的類型及特點,並結閤當時小說創作與傳播的總體態勢,探討該現象成因及其間規律。
書中有兩章內容可以算是跨界研究,但它們又是近代小說研究應有的內容。翻譯小說按學科劃分應歸於外國文學,以往的中國近代小說研究對此隻是有所涉及,且隻聚焦於若乾個點,相對於1300餘種翻譯小說來說,實在隻占瞭太小的比例。其實,當時的翻譯小說大多為“譯述”、“意譯”之類,含有相當大的譯者自創的成分,故也應歸入近代小說範疇,而且它們對當時讀者閱讀口味與習慣的改變,對小說創作思想與方法的影響又都十分顯著,若將其排斥在外,那麼探討近代小說各種變化時,就無法對其動因作齣完全的解釋。第八章《翻譯小說在中國的齣現》勾勒瞭它先為點狀後為連續運動的行進綫索,展現其數量兩次跳躍式遞增,在光緒朝最後幾年極其迅猛地占有小說閱讀市場80%的份額,隨後又直綫下跌的態勢。分析瞭書局為牟利迎閤讀者,並以此約束譯者,單嚮式通道造成偵探、言情兩類譯作獨大,譯者隊伍混雜,譯作不尊重原文等現象。最後則是反映讀者壓力的市場調節,使翻譯小說脫離虛旺的繁盛而迴歸正常的發展。屬於跨界研究的又有第十章《晚清小說與白話地位的提升》,它對分屬文學與語言學的小說與白話進行綜閤考察。甲午戰敗與庚子國變後,為喚起大眾救國救亡,白話運動漸起,提倡者在實踐中意識到,藉助小說是推廣白話最有效的手段。白話小說的流行遭遇到過阻力,熱心提倡者卻艱於白話寫作也是其中之一。不少書局與報刊是白話小說創作的推動者,因為這可吸引文化程度不高的大眾加入購買的行列,但在增強白話聲勢的同時,為不失去傳統的讀者群,它們又維持瞭白話小說與文言小說相平衡的狀態,這種平衡直到“五四”新文化運動後纔被打破。
在以往的研究中,也有以部分考察替代係統把握,所得結論又試圖覆蓋全體的現象,這或是資料匱缺的緣故,也可能有研究思想與方法方麵的原因。如論及近代小說理論,常集中於梁啓超倡導的“小說界革命”,仿佛這是突如其來的事件,與先前小說理論的發展處於割裂狀態,而後的創作與理論的發展,似乎又全在這場“革命”影響的籠罩之下。第九章《近代小說理論變化的曆程、動因與結局》針對這一情形,依據充分的資料並結閤各種相關因素,對近代小說理論發展變化的全過程進行瞭描述與分析,其中包括以往研究未曾慮及的因素,如印刷業近代化改造與新傳播方式的齣現,擴大瞭小說閱讀市場,大眾成為讀者群主體,齣版者為牟利而迎閤其好惡的經營,使他們的小說觀開始占據主導地位,而原先以勸懲為主導的格局被打破,以及對梁啓超推崇政治小說主張的糾偏,這批讀者的閱讀意願也起瞭相當的作用。關於小說專刊的研究亦是如此,以往隻局限於《新小說》、《綉像小說》、《月月小說》與《小說林》等幾個點,或欲作整體性的把握,但所論仍是那幾傢,且各自均以個體獨立的形態呈現,很少涉及它們之間的有機聯係,整體意義上的小說專刊發展狀況依然不清楚。本書將小說專刊視為近代小說史上一個相對獨立的發展實體,各個刊物實是該整體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錶現形態,都是它發展中的一環,由此齣發描述各個小說專刊的詳情與特點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聯係,探究這個整體的運動狀態及其規律。此部分內容較為豐富,故而以《小說專刊的發展曆程》為題,分上、下兩部分寫成第 中國近代小說史論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中國近代小說史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