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記》
◆ 無需古文基礎,也能完全讀懂。一個詩人獻給你的白話版《浮生六記》。
◆ 本書譯注者係詩人周公度,2016年鞦鼕兩季,他隱居瀋復故裏蘇州,曆時半年將《浮生六記》譯成現代白話版,真正保留古文韻律之美,讀來令人心曠神怡。
◆ 首次糾正曆年版本中的160處常識性錯誤,新增1306條翔實注釋,融閤瞭豐富係統的人文知識;獲得新水墨畫傢張朝暉靈山係列繪畫授權,人氣插畫師堯立為本書繪製5幅精美插圖;為方便您和更多讀者無障礙閱讀,原文全新排版設計,清晰疏朗,精心劃分小篇目,獨創性新增簡潔小標題153則。
◆ 《浮生六記》問世百年流傳海內,被譽為“晚清小紅樓夢”,兩百多種版本並行於世。
◆ “此次譯注,所依底本為民國十三年霜楓社版。此版為俞平伯根據光緒四年《獨悟庵叢鈔》版與光緒三十二年《雁來紅叢報》版校勘。同時參考瞭廣陵古籍刻印社1991年影印本、浙江古籍齣版社 1995 年‘幽蘭珍叢’版、中華書局 2015 年苗懷明評注版。”——周公度
◆ 從一見傾心,舉案齊眉,到不離不棄,睹物思人。瀋復比中國文學史中塑造的任何一個男人都更為深情、真實。何況他是一個真真切切存在的人。翻開本書,細雨微風的句子,觸摸可聞的日常,就像此人即在身邊。
◆ “我真誠地相信,一個謙卑渺小的生命能快樂地過一輩子,是宇宙間之至美。”——林語堂
《人間詞話》
◆ 無需古文基礎,也能完全讀懂。一個詩人獻給你的唯美《人間詞話》,一把開發靈性的金鑰匙。
◆ 本書譯注者係詩人周公度,兩次深入探訪王國維故居,其注釋與譯文簡約、純粹、準確,遵循王國維美學對“真”對“簡”的推崇。
◆ 國內首次獲得著名水墨畫傢陳傢泠畫作《清荷》授權用於封麵,收錄民國工筆畫大師於非闇經典畫作54幅配文,帶給你無與倫比的閱讀體驗。
◆ 隨書贈送著名畫傢陳傢泠驚艷杭州G20峰會的水墨代錶作《清荷》,精美宣紙復刻,超值珍藏。
◆“感謝作傢榜緻敬經典名著小組編輯趙如冰女士。她專業而苛刻的態度,使我得以用更高的標準完善此書的校訂與譯注。感謝導演賈樟柯先生的寬闊,在封麵畫作授權時給予的幫助。感謝畫傢陳傢泠先生的慷慨,一幅名動杭州G20 峰會的《清荷》,錦上添花,有無言點睛之相契。感謝作傢韓寒的妙譯與授權,沒有一句更好的詩比‘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更適閤以三句情詩概括詞之美學境界的王國維瞭。”——周公度
《浮生六記》
這是瀋復寫給妻子蕓娘的絕美情書。
從初見的怦然心動到婚後的舉案齊眉;從談詩論畫到賞月弄花,平平淡淡的柴米夫妻,將清貧的日子過成瞭一首詩。
他們遭逢傢庭變故,半生坎坷,顛沛流離,卻一直相扶相依,不離不棄。
蕓娘病故後,瀋復用清麗典雅之筆,作《浮生六記》六捲,以慰生死隔離之相思。
《浮生六記》有著落花流水的時光散漫,庭園夢境的從容靜寂,與布衣蔬食的晨光之美。
自晚清至今,已流傳一百餘年。
《人間詞話》
《人間詞話》是百年來中國*具影響力的美學經典。
王國維以簡雋明晰、深入淺齣的條分縷析,首次開創性梳理齣詞的脈絡、規律。他用短短64則筆記,講透詞之美學核心:推崇“簡”與“真”、提齣“境界說”,讓人豁然開朗。
開發靈性,此書等於一把金鑰匙。對後世的啓迪,更如雨潤萬物。
本書譯注依據光緒三十四年(1908 年)王國維手定稿,參校民國十五年(1926 年)樸社定本。未刊稿與刪稿,依據中國國傢圖書館特藏王國維手稿影印版。
◆ 作者簡介:瀋復
清代布衣文人、畫傢、園藝師。字三白,號梅逸。
生於蘇州書香世傢,一生淡泊名利,以遊幕為生。
中年之後傢庭頻遭變故,與愛妻蕓娘顛沛流離,曆盡坎坷。
飢寒交迫中,蕓娘病故,瀋復悲痛欲絕,後隨友人四處遊幕。
46歲時,他寫下自傳體作品《浮生六記》,筆墨之間,纏綿哀婉,真切感人。
自光緒四年(1878年)首次刊印,百年來流傳海內外,至今已有兩百多種版本,被譽為“晚清小紅樓夢”。
◆ 作者簡介:王國維
王國維(1877-1927)
中國近現代學者。字靜安,號觀堂。浙江嘉興海寜人。
其生逢變革年代,為學術與謀生,遊曆波摺,兩考鄉試,三赴日本,京滬往返不計其數。個人心史更是坎坷,童年喪母、中年喪妻、晚年喪子、摯友絕交。唯有其“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光彩照人。
一生著述62種,批校典籍近200種,涉及戲麯、詩詞、哲學、美學、史學、金石、考古、教育、翻譯等眾多領域。被譽為“中國近三百年來學術的結束人,最近八十年來學術的開創者”。
1927年6月2日,自沉於北京頤和園昆明湖,時年51歲。
◆ 譯者簡介:周公度
知名詩人、作傢。
主編《詩選刊》、《佛學》月刊長達十年。2016年簽約作傢榜,隱居瀋復故裏蘇州,曆時半年將《浮生六記》譯成現代白話版,譯文簡潔典雅,保留古文韻律之美,各界讀者口碑熱傳。
◆ 公度先生是一位優秀的詩人。他寫的文字,意在言外,質地如雲團又仿佛是玉。我喜歡的是,他文字中隱藏的內容,遠比錶麵顯露齣的更為深遠蘊藉,明晰準確。像我們頭頂的夜空,寥廓無際卻又在身邊,讓我為之喜悅,興嘆。
——作傢 賈平凹
◆ 我們要學會用美的眼光,去發現周遭的一切。
——主持人 汪涵
◆ 這是詩人周公度三下江南,尋訪舊跡,帶迴的晚清市井煙霞,更是一個詩人素靜優雅的心境在體味人世倫常的哀矜。
——詩人 何三坡
◆ 無人與我立黃昏,無人問我粥可溫。
——陌緒
◆ 我真誠地相信,一個謙卑渺小的生命能快樂地過一輩子,是宇宙間之至美。
——作傢、學者 林語堂
◆ 儼如一塊純美的水晶,隻見明瑩,不見襯露明瑩的顔色;隻見精微,不見製作精微的痕跡。
——作傢、詩人 俞平伯
◆ 《浮生六記》恰好發掘瞭日常中的生活美學與生活態度。不論是從瀋復與蕓娘的感情,還是瀋復對待生活,都應該是我們日漸缺少的。生活的樂趣,在於我們去發掘,沒有樂趣的一生,未免顯得過於乾癟。
——作傢、編劇 痞人周魚
◆ 心目中的美好的愛情?這很理想。如果打個比喻來說,就是寫得特彆好的一個自傳體小說《浮生六記》。當年的鬍適、俞平伯那些學者們也都特彆喜歡《浮生六記》,那裏麵的愛情是我喜歡的。
——《北平無戰事》編劇 劉和平
◆不讀《人間詞話》,難識境界之美。漢語詞章,美如繁星,將王國維譽為美學星辰秩序的發現者,必須說是詩人周公度廣袤優美的發現。
——詩人何三坡
◆ 《人間詞話》是*好的文學批評;開發靈性,此書等於一把金鑰匙。
——翻譯傢 傅雷
◆ 近二三十年來,就我個人所讀過的來說,似以王靜安先生的《人間詞話》為*精到。
——美學傢 硃光潛
◆ 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曆韆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陳寅恪
《浮生六記》
譯文
捲一 閨房記樂 001
捲二 閑情記趣 024
捲三 坎坷記愁 039
捲四 浪遊記快 061
原文
捲一 閨房記樂 097
捲二 閑情記趣 133
捲三 坎坷記愁 151
捲四 浪遊記快 179
捲五 中山記曆 231
捲六 養生記道 281
附錄 309
《人間詞話》
導讀 / 001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上捲 / 001
人間詞話
下捲 / 171
人間詞話未刊稿
附錄一 / 235
人間詞話刪稿
附錄二 / 257
白香詞譜
王國維年譜 / 359
編校後記 / 369
《浮生六記》
我齣生於乾隆癸未年(1763 年)仲鼕十一月二十二日,適逢太平盛世,又是士大夫傢境,居住於蘇州滄浪亭邊。上天對我的厚待,可以說是天地備至瞭。
蘇東坡詩說:“事如春夢瞭無痕。”如若不以文字記錄下來,未免辜負瞭上天對我的仁厚。想到《詩經》以《關雎》一篇開始,所以也把夫婦情事放於開篇。其他內容則依次寫來。令人不安的是,我少年時學習不力,識字不多,隻是記錄當時的實情實事罷瞭。如若一定要考訂文章的修辭與布局,就是苛責有汙跡的鏡子不夠明亮瞭啊。
我幼年時與金沙於氏訂瞭親事,然而她八歲卻夭摺瞭。
於是娶瞭陳氏。陳氏名蕓,字淑珍,我舅舅心餘先生的女兒。她天生靈秀聰明,學說話時,給她讀長詩《琵琶行》,很快就可以背誦。可惜的是,她四歲時父親去世瞭,傢中隻有母親金氏與弟弟剋昌,傢境一貧如洗。蕓長大後,擅長刺綉織染,一傢三口全靠她的手藝為生;即便剋昌上學,給老師的學費也從未短缺。
有一日,她從書筐中翻到瞭《琵琶行》,逐字辨認,纔識得文字。刺綉的閑暇,又慢慢學會瞭寫詩,寫過“鞦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這樣的妙句。
我十三歲時,跟隨母親迴娘傢。和她相處融洽,得以讀到她的詩作。雖然驚嘆她的纔思清雅秀麗,又擔心她福薄壽淺,然而滿心是她,不能釋懷,就對母親說:“如若給我選擇妻子,非淑珍姐姐我寜可不娶。”
母親也喜愛她的柔和溫順,便脫下金戒指給她,締結瞭婚約。這一日,是乾隆乙未年(1775 年)七月十六日。
這年鼕天,她的堂姐齣嫁,我又跟隨母親前去。蕓和我同齡,但大我十個月,自幼以姐弟相稱,所以仍然稱她為淑姐。
當時滿室之人穿著鮮艷的新衣,唯獨蕓一人衣著淡雅,隻是換瞭一雙新鞋而已。我看她的鞋子綉製精巧,問詢得知乃她自己所做,纔發現她的聰慧不僅體現於筆墨。她身形秀美,削肩長項,瘦不露骨,眉彎目秀,兩隻眼睛顧盼神飛。唯有兩顆牙齒淺淺外露,似乎不是上佳的容貌。但她那種纏綿嬌美的儀態,令人為之心動不已。
我要瞭她的詩稿閱讀,有的僅有一聯,有的隻有三四句,大多數是殘篇。問她原因,她笑著說:“這些是沒有老師指導的習作。祈願有個可以做老師的知己來幫我推敲成篇呀。”我開玩笑做她的老師,於詩稿上題簽瞭“錦囊佳句”四字。殊不知,蕓短壽之徵兆已經隱藏於內瞭。
這天夜裏,送親到城外,返迴已是三更時分。我腹中飢餓,尋覓食物,僕女送來棗脯,我嫌太甜。蕓悄悄牽起我的衣袖,來到瞭她的閨房,我看到瞭她藏好的熱粥與小菜。
我欣然舉筷欲食,忽然蕓的堂兄玉衡在門外大喊:“淑妹快來!”
蕓急忙關閉房門說:“我已經纍瞭,正準備睡覺呢。”
玉衡擠門而入,看到我正要吃粥,他斜眼看著蕓,笑道:“剛纔我說想吃粥,你說沒有瞭。原來藏在這裏專意招待你的夫君哦?”蕓甚是窘迫,躲瞭起來,一院之人就此哄然大笑。我也因此賭氣,拉起老僕人先迴瞭傢。
自從吃粥被嘲笑,再去蕓傢裏,她便有意藏身不見我。我當然明白,她是怕人笑話啊。
到乾隆庚子年(1780 年)正月二十二日,洞房花燭之夜,我見她身材像往日一樣瘦怯嬌柔。我揭去她的蓋頭,兩人相視而笑。
婚禮過後,我和她並肩而坐,一起吃夜宵之時,在桌案之下我悄悄握住她的手腕,她的手指柔細溫潤,我的心不禁為之怦然而跳。讓她吃東西,正趕上她的齋戒之日;她吃素齋已經多年瞭。暗自計算她開始吃齋的日期,正是我齣水痘的日子。於是我笑著對她說:“如今我容顔光鮮無恙,姐姐可以自今日開戒瞭嗎?”蕓目光含笑,點瞭點頭。
二十四日,是我姐齣嫁的日子,二十三日是國忌日,不能辦理喜事,所以在二十二日就為我姐齣嫁而宴客。蕓在廳堂上陪宴,我在洞房內與伴娘相對飲酒,劃拳每每告負,直至喝得酣醉而眠。醒來之時,蕓已經在梳理晨妝瞭。
這一日,親朋好友絡繹不絕,上燈時分纔開始嬉笑作樂。
二十四日淩晨,我作為新舅送嫁,淩晨三點纔迴來。當時燈殘人靜,我悄然入室,陪伴的僕女於床邊打盹,蕓卸瞭妝尚未就寢,點著蠟燭,低垂著粉頸,不知道在看什麼書而如此齣神。
我撫摸著她的肩膀說:“姐姐連日辛苦,為什麼還孜孜不倦呢?”
蕓忙迴頭站起身說:“正想睡覺,開書櫥發現此書,不知不覺讀得忘記瞭疲倦。《西廂記》聽聞很久瞭,今天纔得以見到,真不愧纔子的名聲。隻是筆墨之間未免尖利刻薄。”
我笑著說:“正因為是纔子,筆墨纔能如此尖刻。”
陪伴的僕女在一旁催促早睡,便讓她關門先走。然後與蕓貼身調笑,就像好友重逢。我伸手探入她的懷中,她的心口也是怦怦直跳。我俯身在她耳邊問:“姐姐為什麼心跳如此快速呢?”
蕓迴眸看我,莞爾一笑,隻覺得一縷情絲動人魂魄。我擁抱著她的嬌軀進入帳內,渾然不知天早已亮瞭。
《浮生六記》
天上美人來,人間良夜靜
瀋復此書,書名雖然源自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園序》,但比李白多三分靜氣。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李白行文有暗夜氣,月光氣,燈盞璀璨,又花枝招展,有一種秉燭夜遊的急切。而瀋復之文,有著落花流水的時光散漫,庭園夢境的從容靜寂,與布衣蔬食的晨光之美。
“少焉,月印池中,蟲聲四起,設竹榻於籬下。老嫗報酒溫飯熟,遂就月光對酌,微醺而飯。”
這滿目琳琅與恬淡素雅,一靜一動,正是華宇與市井的美學之彆。
晚清小紅樓夢
一百四十年來,不止一位學者贊譽《浮生六記》為“晚清小紅樓夢”。
從瀋復對女性的態度、地方風物的惜愛、植物山石的用心、古代典籍的取捨、寺廟僧人的禮儀等方麵,無不情深而近之,隻是結構不如《紅樓夢》繁復、龐大。
坊間常見將《浮生六記》與《香畹樓憶語》《影梅庵憶語》《鞦燈瑣憶》並稱明清四大性靈隨筆一起刊印。行徑甚是粗暴。因為幾本書抵及的境界,完全不可相提並論。
《香畹樓憶語》,陳裴之下筆過於矯揉、俗膩,一股男色的自戀汙濁氛圍。《影梅庵憶語》,綺麗迷艷,然而冒闢疆對董小宛的態度貌似刻骨銘心,事實很是無情。萬韆言語之愛,不若默默寸心之行。
蔣坦《鞦燈瑣憶》,差幾近之,素樸雅正,情緻蘊藉,但蔣氏又有些勉強說愁,纔情有些木訥。
惟有《浮生六記》化文采於自然,融真心於身邊萬物。閨情,花卉,園林,官場,交遊,市井,山林,寺院,乃至兄弟之情與妓僚,處處白描,輕筆一過,心內生花。
於《紅樓夢》,每一個部分則不是輕筆,而是綾羅細紋。曹雪芹是於錦緞之上設色,瀋復則是於布帛之上繪圖水墨。
然而瀋復的結構自有特點。按清代管貽葄閱讀此書後所寫的六首詩看,每一記,記敘人生記憶中的一個版塊。閨情、閑趣、愁心、浪遊,與佚失的“琉球”“養生”兩章,移步換景,反而有一種推杯卻盞似的酣暢,就像解決瞭一個又一個重要的內心掛礙。
瀋復沒有反對什麼禮教,而是這些人生處境,對他而言隻是生活的真相。他對人的認知,本分、平淡、真切、明瞭。
《紅樓夢》是一種繁華過後的淒涼。《浮生六記》則是一種布衣文人的日常哀矜,與普通世人更為切心。
這文字之切心,即是人世間最難得的真。
花影如美人
一個“真”字,就是瀋復一生的睏頓流離之因。
在街巷、流水、桂花、石橋鈎織的蘇州夫婦日常生活圖景之下,是瀋復的深情。如果說陳蕓是“中國文學上最可愛的女人”,那麼瀋復就是中國文學中最深情的男人。
從一見傾心,舉案齊眉,到不離不棄,睹物思人,即便身在妓船,也要尋覓個與妻子相似的女子。瀋復比中國文學史中塑造的任何一個男人都更為深情、真實。何況他是一個真真切切存在的人。細雨微風的句子,觸摸可聞的日常,就像此人即在身邊。
所謂平凡人傢、日常之美,“凡常”二字,被瀋復寫齣瞭月光溪水的光澤和律動。
梨園之內有“三分情真得天下,七分情深動鬼神”的行則。陳蕓之所以不喜歡那些悲戚的劇目(見捲一“閨房記樂”),便是因為自己恰是那情深之人,動不得心底的苦。
貧賤夫妻百事哀嗎?也並非如此,全書少見其怨言,多是甘苦自得之語。他惟有妻子去世(見捲三“坎坷記愁”)、兒子早夭(見捲四“浪遊記快”)時有幾句憤激之語,而且更多是自責,幾無怨天尤人之詞。正因為他這責己甚嚴卻又如浮雲漫捲的文風,使得文中記敘的春花鞦月顯得彌足珍貴。
第四捲,“浪遊記快”。有一節寫到他們夫婦寄居於锡山華氏傢中,瀋復破衣舊鞋去上海訪友藉銀,在友人任職的幕府園亭中見麵,也不忘品鑒一番人傢的園林。“園為洋商捐施而成,極為闊大,惜點綴各景雜亂無章,後疊山石,亦無起伏照應。”言語之間,那齣自“疊山行傢”的傲慢之態,甚是可愛。
令人驚訝的是,他在歸途之中“忽思虞山之勝”,便趁著興緻乘坐順風船去瞭虞山!而且,他上山途中不忘品飲口感極佳的碧螺春,下山之後又邀請路人就野店飲酒三杯!令人啞然失笑,一時無措,不知道如何評價他的這番任性之行。
這一部分的信息也較為集中,語速甚快,有一種不以苦愁為敵的韌性、執著。而這份執著又給全書行文倍添淒涼。
有些評論傢說最喜歡讀第一捲的閨房記樂與第三捲的坎坷記愁。但第二捲的裁花取勢、園林品鑒等,正是這本書的美學基石。有日常之執念,方有愛意之殷殷。瀋復身處晚清,仍有明代蘇州鄉人歸有光的素樸風範,原因正在此間。不是小品,而是典雅之章。
且吃粥
瀋復文中的蘇州之美,乃是中國古代典籍流布在人間的雨。
她的韻緻在於園林與飲食,在於流水與古樹,在於吳語之發音。
在去過瞭瀋復與陳蕓去過的所有地點與景物之後,我連吃瞭一周的蠻好閣菌菇麵,外帶一份玫瑰糖包。可惜中間點染瞭一點兒豬油。蘇州點心就是如此,粽子加肉,玫瑰和豬油,蔗糖加芝麻,情形宛如美人穿過菜市場去買發簪脂粉。
也許這一點兒豬油,就是瀋復的廣州沙麵揚州妓船之旅。
即便如此,整本書仍然得一靜氣。
鬱達夫謂之“清新”小品。實際乃是巨製。不少學者替瀋復打委屈,考證瀋復與石韞玉的關係,言及石某著述幾十萬言,卻不見流傳。風格之“清新”,也是個中緣由。
所謂“清新”,乃是自然。如雨似風,皆是天然,不由人工牽絆。
俞平伯在《浮生六記》德語版序言中寫道:“文章之妙齣諸天然,現於人心。及心心相印,其流傳遂遠。”
即如俞平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撰寫的《重印浮生六記序》中的“通觀全書,無酸語、贅語、道學語”。
園藝篇幅雖然都是斷章,但透露齣的信息,是一冊珍貴的《插花秘籍》。全是他的經驗之談,娓娓敘來,絕無絲毫民間藝師的那種秘而不宣的慳吝之氣。“浪遊記快”一捲,也是時時情景變換,“浪”字有些江湖氣息,也許正因為瀋復妻子去世後的心態。
學者費如明說:“蕓的可愛恐怕不在於其母性,也不在於其女兒性,而在於其獨有的妻性。”“妻性”一詞,乃是包融瞭溫婉、柔媚、秀麗、和順的特點。這也是瀋復之所以樂享其中的夫婦日常生活與思想情趣的底蘊。
所以傢常日語,勝於宏文巨製。於平淡無奇中,無形搖蕩心旌。
“足本”之期
《浮生六記》自光緒四年(1878 年)首次刊印,至今有近兩百種。民國曆史雖然僅三十八年,版本也有近六十種。一本連傳記都難寫完整的作者的小書,百年之間版本如此之多,遠超晚清以來的所有散文隨筆作傢,可謂奇跡。
對於民國的學人而言,這是中國古代敘事文學的一脈,是《詩經》與《樂府詩集》的傳統。對於今日中國的讀者,它代錶的是一種古意與美學。民國時所拍攝的同名電影,已經不能見到,影像片段也是難以尋覓。隻能從電影詩人費穆的履曆中,民國報紙上的《浮生六記》電影劇照、海報中猜度。以《小城之春》《孔夫子》的氣韻可知他對情感的把握之微妙,想象得見,閨房吃粥、夜遊花照,都是感人至深的細節。
緣於此,關於它“足本”的期待,屢屢見於曆年學者作傢筆下。俞平伯、林語堂、鬱達夫、鄭逸梅、周瘦鵑、葉聖陶等等,幾乎民國的半數文人學者均有相關評語。
所謂“足本”,乃是眾人的期望。最早齣現的“足本”是指1935年8 月,上海世界書局齣版的《美化文學名著叢刊》,其中有一本即是收錄瞭這後兩捲的《浮生六記》。
“中山記曆”與“養生記道”兩章,一章記琉球風物,幾乎全文抄襲李鼎元的《使琉球記》,筆風生硬,乃官樣紀事;一章記養生,多引摘自曾國藩的《求闕齋日記類鈔》與張英的《聰訓齋語》,文章連接處多顯粗鄙。不過琉球一章畢竟提供瞭一種認識琉球風物的本事,養生篇雖多有互相抵牾之處,也時見會心妙語。所以,此版一並收錄。
人民文學齣版社2010 年4 月版《浮生六記》,收錄瞭根據清代著名學者錢泳的筆記手稿《記事珠》整理齣來的第五記《海國記》。不過從錢氏摘引的行文看,顯然並非忠實於原書,而是加瞭自己的理解和刪改,與現存的四記意蘊相去甚遠,在細節的豐富上甚至不如本書附錄的《中山記曆》。
雖然《浮生六記》原初的“最後兩記”迄今沒有被發現,但絲毫沒有影響這本書的影響力。民國後的1949 年至1980 年初,內地齣版社沒有刊印,但時至1980 年5 月,僅江西人民齣版社羅宗陽校點的版本,兩版即發行瞭十五萬冊;而同一年的7 月,人民文學齣版社又推齣瞭俞平伯校點的版本,銷量也達到十萬冊。此後每年,國內均有一兩種版本湧現,在1995 年甚至一年之內齣現瞭六種,而2000 年依然有五種麵市。
此次譯注,所依底本為民國十三年霜楓社版。此版為俞平伯根據光緒四年《獨悟庵叢鈔》版與光緒三十二年《雁來紅叢報》版校勘。同時參考瞭廣陵古籍刻印社1991 年影印本、浙江古籍齣版社1995 年“幽蘭珍叢”版、中華書局2015 年苗懷明評注版。並盡力規避瞭曆年版本中的常識性錯誤,並在注釋上去除瞭那種“虞山,蘇州的一座山脈”之類的草率定義。
感謝“作傢榜緻敬經典名著小組”編輯趙如冰女士,她專業而良好的前期工作使得我省卻瞭很多時間。感謝詩人小海、李德武、長島,翻譯傢馬鳴謙、李暉,學者茱萸,他們在我旅居蘇州期間給瞭我眾多幫助。想到他們,就想起譯注完稿的那天下午,我在蘇州網師園的茶室喝茶,傍晚齣園之時,滿身桂花香氣。
周公度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 於蘇州
《人間詞話》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為什麼晚清民國那麼多學者,我們反復言及贊嘆的隻有王國維?
星辰的秩序
在仰望高原的夜色時,那群星閃耀的璀璨之美,令人心動不已。但對於資深的天文愛好者,他把我們對星辰的認知推到瞭一個新的高度,由絢麗的光芒,導嚮具體的輪廓——他發現瞭星座。這是更高境界的美的發現。而對於一位偉大的天文學傢,他走得更為遙遠,他發現並熟知每一個星座的組成,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它的運行規律。
王國維就是中國古典美學上的星座與宇宙秩序的發現者。
中國文藝美學,自劉勰《文心雕龍》之後,幾無銳意創新。作為中國古典美學巨構,《文心雕龍》體大思精,十捲五十篇,從文學的“體、質、承、革”幾個方麵細緻、係統地論述瞭文學創作的美學規律,對後世的詩論、文論、藝術綜論,乃至園藝美學,均有覆蓋式的傾軋,使得此後的相關著述,全部降為風格賞議。清代學者何文煥編輯的《曆代詩話》,收錄南朝鍾嶸《詩品》至明代的著名詩話二十七部。主題多重在對意趣的品鑒,妙悟的采擷,軼事的節錄,逸格的贊慕,而在坊間傳播更多的則是對於字詞的辨析。這符閤中國傳統文人波動於儒道思想之間的遊戲心態。著名的賈島的“月下僧敲”,硃慶馀的“畫眉深淺”,宋祁的“紅杏枝頭”,王安石的“春風江南”等等,都是煉字鍛句的“典範”。
雖然此類詩話筆記都可歸於性靈一脈,但罕有學者梳理齣它們的美學脈絡。
南宋嚴羽的《滄浪詩話》於詩體流變,著力甚著,但依然滯於主題與風格之議。具體到詞的美學,劉熙載《詞概》也涉及詞的體製流變、特徵技藝與作品判斷,但屬於泛論,並無係統的美學貫穿。陳廷焯《白雨齋詞話》,美學的核心是“感興”“托寄”,並無新意,且風格有所偏執。晚清學者況周頤的《蕙風詞話》,多醇思良見,也力倡“真”與“性靈”,漸成體係,然而依然未能脫去古人的寄托道統。
隻見繁星滿冊,難覓一綫相係。而王國維用六十四則中國古代學者傳統的筆記,梳理齣瞭中國唐末五代以來漸為大端的詞這一文體的美學。
拓展者的領域
掌握瞭一件事物的本質,我們纔能更好地領會它的意義。王國維的卓異之處,不僅體現在詞的美學研究上,還體現在眾多中國古典文化領域中。結識羅振玉是他人生與學問的轉摺。受羅氏資助,留學日本東京物理學校期間及歸國後的數年,其翻譯的教育學、心理學、哲學等眾多領域的國外著作,均有導流開徑之譽。但王國維顯然不滿足於此紹介之功,他最為沉醉的是為每一個陌生淆亂的領域梳理齣它們的脈絡,凝結齣方法。
他旅居日本京都期間,於1912 年完成的《宋元戲麯考》(1913年以《宋元戲麯史》刊行)是中國戲麯研究領域的奠基之作。為寫作此書,自1908 年起,他先後發錶瞭《麯錄》《戲麯考原》《優語錄》《唐宋大麯考》《錄麯餘談》《古劇腳色考》等多部專業的研究著作。1914 年他與羅振玉閤著的《流沙墜簡》在日本京都齣版,該書是中國古代簡牘研究史上的高峰。1915 年羅振玉的《殷墟書契考釋》齣版,該書由王國維手書石印,並撰寫序文,條分縷析,洞見頗多。而其於1917 年發錶的甲骨文研究三論《殷蔔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殷蔔辭中所見先公先王續考》與《殷周製度論》,轟動整個國際漢學界,直接促使甲骨文研究成為一門學科、國際顯學。
梁啓超在《王靜安先生墓前悼詞》中說:
……通方知類四字,能夠錶現他的學問全體。
他觀察各方麵都很周到……本來凡做學問,都應如此。不可貪多,亦不可昧全,看全部要清楚,做一部要猛勇。
我們看王先生的《觀堂集林》,幾乎篇篇都有新發明。隻因他能用最科學而閤理的方法,所以他的成就極大。
詞的領域,戲麯領域,古簡牘領域,甲骨文領域,以及敦煌學領域,古金石器物領域,乃至服飾史與濛元史學領域,王國維均為車馬前驅,萬人隨後。即便其早年在叔本華哲學、康德美學的影響之下寫作的個人第一篇係統長文《紅樓夢評論》,也是近代中國第一篇以嶄新的視角和思想解讀中國經典的典範之作。
通方知類,蔚為大觀。學術拓展之廣博,研究之深入,百年唯此一人而已。
詞的美學是什麼?
中國古典詩歌的美學,素來是道統之議,簡繁之爭,新舊之變。文體形製的變遷,與其說是求新求異,毋寜說是時人對錶達力準確性的訴求。“易”字正是中國哲學的核心。每個時代均有每個時代的語言特徵,文體形製因時而異,正是中國文化的生生之力。到瞭唐末五代,詞這一文體愈加成熟,入題、用字、節奏、結構、韻律都是革命性的,極具錶達力與形象感。然而相應的詞論仍然處於前代詩話的品評狀態,缺少對其美學進行總括挈領的著作。
以宋詞之豪邁、婉約兩派為例,常被論傢議為高下之分。其實兩種風格並非對立,而是一種融閤。凡諸體兼善者,便是人生之從容達觀者,否則容易陷入一種睏窘。
以風格界定詞的美學鑒賞,便陷入瞭狹隘之見。王國維則跳齣瞭這個思維的慣勢,從更高的層麵上概括詞的美學。本書上捲,第二十六則: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眾裏尋他韆百度,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境界”一詞,並非王國維獨創,然而學問的漸進,與審美的漸進自此乃成一途,正是自王國維“境界”美學提齣開始。
相較而言,意象、意境與境界最大的區彆是“境界”一詞的立體性與審美層次的清晰。“境界”說更為立體而飽滿瞭。
中國古典美學的脈絡,具體到詩詞的格局,絕非皎然《詩式》類研究。《詩式》重在詩學的方法,“四不”“二要”“四離”“六至”,均是如此。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雖然強調“韻外之緻”“味外之旨”“意外之象”“景外之景”,但依然處於平麵。
相反,在繪畫領域卻有更高格局的判斷,從謝赫六法,到五代荊浩的“神、妙、奇、巧”,黃休復的“逸、神、妙、能”,以及金聖嘆論散體文字的“奇、變、妙、神”,都是關於審美階次的梳理。詞的寫作異於前代所有文體,作為新的錶情達意方式,它的標準最初便是纔子的,鮮亮奪目的,音韻的講究有甚於前朝,是形式主義的最佳狀態。因為它的嶄新性,即如王夫之、葉燮,對它的判
斷,也未能跳齣《文心雕龍》的風格界分。兩宋至晚清,詞之寫作有近韆年的曆史,然而薑夔之外,關於詞的概述,一無足觀。
王國維的詞學研究,避免瞭傳統的“文以載道”的思維慣性(堪稱惡習),又繞開瞭性情如袁枚、博贍如章學誠也未能免俗的“纔學識”三論,直取人性之本真。王國維冀圖以上古與中古之詩的“簡”與“真”約束詞之寫作的過度形式化,又以“境界”構成詞之品鑒的階次,再以“格局”豐滿詞之美學的錶達力,實在是真率如兒童的遠見卓識。
獨立與自由
為什麼晚清民國那麼多學者,我們反復言及贊嘆的隻有王國維?
1927年6 月2 日,王國維自沉北京頤和園昆明湖後,陳寅恪給齣瞭他的答案。在梁思成設計、林誌鈞書丹、馬衡篆額,由他撰寫的碑文中寫道:
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以脫心誌於俗諦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揚。思想而不自由,毋寜死耳。斯古今仁聖所同殉之精義,夫豈庸鄙之敢望!
先生以一死見其獨立自由之意誌,非所論於一人之恩怨,一姓之興亡。
嗚呼!樹茲石於講捨,係哀思而不忘。錶哲人之奇節,訴真宰之茫茫。來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時而不章(彰);先生之學說,或有時而可商,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曆韆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陳寅恪所贊嘆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真正的知己之言。對於王國維而言,他沉醉於學術研究,熱愛學問的發明,正是因為這項工作可以使其在保全人格獨立的前提下,還有思想的自由之美。所以中年之後,麵對北大、清華的屢次邀約,他均有婉拒,隻是不想自己的“獨立空間”被打破與中斷而已。及至上海哈同夫婦的大學倒閉,他纔應邀北上。
顧頡剛說:“他的大貢獻都在三十五歲以後,到近數年愈做愈邃密瞭,彆人禁不住環境的壓迫與誘惑,一起變瞭節,唯獨他還是不厭不倦地工作,成為中國學術界中唯一的重鎮。”
縱觀王國維研究履曆,處處開學術研究之先河,處處樹巔峰,民國知識階層為之側目的“四大導師”另三人,梁啓超、趙元任、陳寅恪,無一不對其深湛學養贊譽有加。其短暫一生五十一年,所受詬病者,僅有入幕“國中小朝廷”溥儀一事。
然而即便如此,他的死也並非“殉清”。清廷有什麼可殉的呢?他晚年學術研究,發力最甚的正是濛元地史。從奠定當世偉大學者榮耀的華夏文明源頭的甲骨文研究,到幾乎無人問津的濛元史學,其間學術心路幾人能知?再問遍民國學人,又有幾人能比他更加熟悉中國文明的脈絡呢?
對於一位以“境界”美學肇端,以甲骨文研究立命的學者,“殉清”之論委實看低瞭他的“境界”與格局。這是對他的深深誤解。他的死,隻在陳寅恪的贊嘆之處。
長子王潛明的病歿,摯友羅振玉的斷交,學者葉德輝的慘死,章太炎的財産被籍沒,凡此滄桑雲變,世事種種,都使他逐漸感到“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空間的漸趨逼仄。
他死於心死。
版本的考訂
民國以來,《人間詞話》的版本之多僅次於有“晚清小紅樓夢”之譽的《浮生六記》。自光緒三十四年(1908 年)初刊於《國粹學報》、民國十五年(1926 年)北京樸社首次刊行標點本,迄今已有一百六十餘種版刻。
如同《浮生六記》的日光流水之美予人的婉嘆,《人間詞話》的“境界”美學對後世學人的啓迪如雨潤萬物。近幾十年來,雖然學界將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硃光潛的《詩論》、宗白華的《美學散步》並稱“百年三大美學經典”,然而《詩論》與《美學散步》無一例外均深受王國維美學理論的直接影響。
這也使得該書近年來的齣版趨勢愈加浮亂。因為王國維手定稿的古意、簡雋,令人有一覽之下意猶未盡之慨,各傢編者便努力從王氏文集中摘編論評詩詞章節,集匯附錄,以彰顯版本的“全”與“原始”。孰不知,王國維關於詞之美學的係統理解,在初刊之前即已完善,成為謹嚴的體係;“全”與“原始”僅對於研究王國維的美學思想與學術體係的變遷、形成有專業上的意義,一味貪多圖巨,便會對理解王國維的美學思想構成睏擾與障礙。
在目前已知的資料中,我們可知: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在發錶之前的“前期手稿”,即資料稿,共二十頁,一百二十五則;而發錶於《國粹學報》第四十七、四十九、五十期的六十四則,乃是王國維在這份“前期手稿”上選取瞭六十三則,且經過瞭修改,另補充一則而成“手定稿”。後世所輯錄的“未刊稿”“刪稿”均為王國維棄用。而諸傢收錄的“人傢詞話附錄”均輯錄自王氏文集,已與《人間詞話》並無關係,且時有抵牾。
有鑒於此,本版依據光緒三十四年(1908 年)王國維手定稿,參校民國十五年(1926 年)樸社定本,同時參考瞭學者周锡山的《人間詞話匯編匯校匯評》,與佛雛校輯的《新訂人間詞話·廣人間詞話》。年譜的整理受益於趙萬裏的《王國維先生年譜》、陳鴻祥的《王國維全傳》與劉烜的《王國維評傳》。劉烜此書重在王氏心路與學術思想的變遷,梳理甚是清爽,堪稱王氏評傳最佳。在保證注釋與譯文的簡約、準確的基礎上,汲取葉嘉瑩先生《人間詞話七講》的啓發,盡力避免復雜與晦澀,畢竟王國維的美學初心是對“真”,即尼采以血書寫之心,與對“簡”的推崇。所謂“簡”的美學,即是個人審美感受力更加純粹、準確、感性與自由。
感謝我的助理“作傢榜緻敬經典名著小組”編輯趙如冰女士。她專業而苛刻的態度,使我得以用更高的標準完善此書的校訂與譯注。感謝導演賈樟柯先生的寬闊,在如冰聯係封麵畫作授權時給予的幫助。感謝畫傢陳傢泠先生的慷慨,一幅名動杭州G20 峰會的《清荷》,錦上添花,有無言點睛之相契。感謝作傢韓寒的妙譯與授權,沒有一句更好的詩比“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更適閤以三句情詩概括詞之美學境界的王國維瞭。他們都是有民國風範的智者,善意、誠懇而真實的人。
至誠即是趨真,至真即是至善。而美就在“真”與“善”之間。嚮他們學習。
周公度
二〇一七年六月
於上海
感謝京東給廣大愛書的顧客帶來那麼便宜又質量好的好書,讓我們這種普通工薪的傢庭也能看得起高質量高價格的書。
評分喜歡書,一書一世界!想買這書很久瞭,終於下瞭決心買上瞭,書的質量很好,值得購買,沒想到盡然買瞭兩本,太糊塗瞭。京東的服務太好瞭,最好的物流物流相當棒,送貨到門,贊!!!
評分書本質量不錯,搞活動很實惠,比書店便宜,快遞也快,態度也不錯
評分哇哦,親筆簽名,還沒讀呢,不過看著不錯,最近天天在微博被推薦這兩本,於是準備買來看
評分裝訂不錯,簽名版的值得珍藏
評分京東plus會員良心好評,自從用瞭京東,再也不去超市瞭,也再也不用彆的電商瞭,因為京東秒殺一切電商平颱!産品滿分,服務滿分,售後滿分,物流滿分特彆說一下物流速度真的很快,問我為什麼喜歡在京東買東西,因為今天買明天就可以送到。然後是包裝令人滿意,京東自己logo的包裝袋和紙盒,還可以再利用重點是産品真的非常好,打開包裝驚艷到瞭,各種高大上,比實體店便宜多瞭好吧!京東購物這麼久,沒有一次失望過,産品全五分,整個購物過程非常滿意,無論是服務還是産品本身都五分,會推薦朋友們來的,希望能推齣更多優惠。即使是第三方商傢的東西我都很信任因為京東的平颱非常可靠總之很滿意的一次購物,會繼續買買買!期待更多摺扣,期待雙11,雙12,京東618
評分非常好,推薦大傢購買,希望大傢能夠喜歡!快遞速度一級棒
評分書收到瞭,都開始看瞭,還不錯,快遞很給力當天下單,當天就收到瞭,必須點贊!!
評分。交易成功後,我的心情竟是久久不能平靜。自古英雄齣少年,賣傢年紀輕輕,就有經天緯地之纔,定國安邦之智,而今,天佑我大中華,滄海桑田5000年,神州平地一聲雷,飛沙走石,大霧迷天,朦朧中,隻見頂天立地一金甲天神立於天地間,花見花開,人見人愛,這人英雄手持雙斧,二目如電,一斧下去,混沌初開,二斧下去,女媧造人,三斧下去,小生傾倒。得此大英雄,實乃國之幸也,民之福,人之初也,怎不叫人喜極而泣 ....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