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风带来好政风

好家风带来好政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元亨利 著
图书标签:
  • 家风
  • 廉政
  • 政治文化
  • 家庭教育
  • 社会风气
  • 道德建设
  • 党风廉政
  • 文化传承
  • 良好家风
  • 社会治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ISBN:9787509387573
版次:1
商品编码:1235527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3-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1.家风与政风相结合,区别于同类纯家风书;

2.多角度阐释,深入浅出,说理通透;

3.内容丰富有趣,钩沉历史典故,摒弃纯说教与单调性


内容简介

家是每个人所依附的物质保障与精神支撑,它给人带来温暖,并构建起个人所需要的安全感、存在感与归属感。作为一个家庭的风气,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综合力量,是社会的涓涓细流,同时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在每个家庭中的传承。

家风兴则政风兴,政风兴方能国家强。好家风是情怀、是积淀、是信仰,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良好的家风无疑是抵御腐败的重要防线,只有家风正才能够作风正。本书通过阐述家风与政风的关系来表明家风对于政风的重要性,认为每一位党员干部如果以传统优秀家风为家教营养来源,那么,不仅可以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而且能够对整个社会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可以说,家风是每个领导干部忠于职守、廉洁从政的支撑性力量。当身为党与政府形象代表的党员干部都能重视起家风家教问题后,严家风才能够正家风、淳民风。


作者简介

元亨利,资深图书策划、撰稿人。擅长中华传统文化、心理自助类图书的策划及撰写,出版有《一本书读懂四书五经》《一本书读懂四大名著》《每天学点博弈学》《高效能人士的情绪控制课》等。

目录

  第一章?以小带大,好家风为政风建设提供道德基础 / 1

  1.家风建设是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 3

  2.优良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 6

  3.家风从情感认同中产生道德感染力 / 11

  4.家风与党风息息相关 / 14

  5.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是党风建设的关键领域 / 19

  第二章?春风化雨,好政风为正家风增添政治内涵 / 23

  1.修身齐家,方可治国平天下 / 25

  2.党性修养是正家风的前提 / 29

  3.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与政绩观 / 32

  4.家庭也是政治安全建设的重要场所 / 36

  5.算对角色账、法纪账、家庭账 / 40

  6.强化廉政意识,让家庭成长为防火墙 / 44

  7.提升自我要求,将家庭建成清廉安全的港湾 / 47

  第三章?家是保障,好家风让从政者头脑清醒 / 53

  1.好家风是官员责任担当的摇篮 / 55

  2.无情家风,成就正直脊梁 / 58

  3.家风隳坏,祸及全家 / 61

  4.清史留名,皆因家风清廉 / 65

  5.来自亲情的动力,让官员不为腐败所动 / 69

  第四章?干部带头,方能让好家风带动好政风 / 73

  1.党员干部是群众的“风向标” / 75

  2.私下宽厚待人,用宽容换取民众信任 / 79

  3.里仁为美,担负起和谐环境的主体责任 / 83

  4.善待邻里,从生活点滴中树立起亲民形象 / 86

  5.夯实家庭诚信基石,打牢立身根本 / 91

  6.善美家风,提升党员社会责任意识 / 95

  第五章?严格家教,正家风要先当好一家之长 / 101

  1.担起孝道责任,当好家庭一员 / 103

  2.做工作标兵,更要做生活楷模 / 107

  3.互帮互助,让亲情的归亲情 / 112

  4.肩负起社会责任,辩证做好谨言慎行 / 116

  5.当“好官”,为家庭作好尽职敬业表率 / 121

  6.传承传统文化,让淡泊名利深入家庭 / 125

  7.用书香涵养,养成向学好学家风 / 129

  第六章?用心引导,让廉政为家风增添社会压力 / 135

  1.不造家庭小圈子,端正公权力 / 137

  2.身教言传,用心方能实现润物无声 / 141

  3.普及法律观念,加强家属廉政教育 / 144

  4.及时传达党政新要求,督促家属成为廉政“守门员” / 148

  5.多留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 152

  6.少为子孙谋财,多教子孙修德 / 156

  7.分工合作,不让政事进家门 / 159

  第七章?防微杜渐,在家庭生活中消灭不良政风苗头 / 165

  1.家风不正,根源在党员干部本身 / 167

  2.严执行,别被礼尚往来的幌子迷了眼 / 171

  3.端内教,请爱人去“官念” / 175

  4.莫侥幸,坚决在家中抵挡“就这一次” / 179

  5.慎过节,反复强调“节日即坎” / 183

  6.戒骄奢,养成勤俭生活作风 / 187

  7.重小节,使清白观念深入家人心 / 191

  第八章?接受监督,主动将家风纳入廉政建设范畴 / 195

  1.立足慎独,展开自我监督 / 197

  2.闻过则改,永葆自身先进性 / 201

  3.从谏如流,积极听取不同意见 / 205

  4.家人主动留意,关注干部行为动向 / 209

  5.主动将私人生活表现纳入公众监督范畴内 / 212


前言/序言

  古语有云:一家不平,何以平天下。家是每个人所依附的物质保障与精神支撑,它给人带来温暖,并构建起个人所需要的安全感、存在感与归属感。而整个社会对于我们每一个小个体而言亦是一个大家庭。维护好这个大家庭的和谐稳定,不仅是每一位共产党员领导干部的责任,同时也是党所要面对的重要执政课题。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想要铸就牢不可破的稳态环境,就必须要从基础着手,即每一个小家庭。唯有从一个个小家庭中加以重视家风建设,实现人人各司其职,才能真正地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这一点对于每一位党员干部而言尤其重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风”是一个领导干部忠于职守、廉洁从政的支撑性力量。当身为党与政府形象代表的党员个体都能重视起家风家教问题后,严家风才能真正地起到正政风、淳民风的作用,才能真正地实现国家的文明、富强与昌盛。

  家风兴则政风兴,政风兴方能国家强。家风的优劣其实是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个地方甚至是一个区域的直接影响因素,它与社会进步息息相关,同时更对“祖国的未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着引导性的作用。而树立什么样的家风,与财富、地位无关,但与个人素养、品质与梦想相关。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那些真正拥有高素质、受到人民爱戴的人,其家风往往体现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事实上,追溯历史长卷可以看出,古代优良家风其实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党的十八大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与个人三个层面入手,总结出了为人、从政、社交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不管是在古代士大夫精英还是现代优秀党员干部的家庭教育中,这一核心价值观皆为中心点。

  可以说,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成为人类历史唯一得以延续不断的文明,与家风家教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密切相关。不管朝代如何更迭,优秀的家风家教中,爱国、敬业、诚信、仁爱、廉洁等内容始终未曾中断过传承——这是中华文明之幸。而让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继续传承,则是每一位党员干部必须要履行的职责。

  事实上,若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能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能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础、以传统优秀家风为家教营养来源,那么,不仅可以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而且能够对整个社会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爱国如家、诚实守信、勤俭持家、友民爱众……作为一个家庭的风气,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综合力量,是社会风气的涓涓细流,同时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在每个家庭中的传承。当党员干部真正地做到将家风家教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和文明素养的重要内容时,则政风必清、民风必淳,中华民族复兴梦也将指日可待!



《厚德载物,润泽万象:家风、政风的深远回响》 这本书,并非关于“好家风带来好政风”的直接论述,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中华文明深邃的文化基因,探寻家风与社会风气之间那若隐若现、却又源远流长的内在联系。它更像是一次穿越历史长河的文化溯源,一次对人性深层驱动的哲学叩问,一次对当下社会现实的细腻观察,旨在揭示那些超越具体政策和制度的、关于“好”与“坏”的形成逻辑,以及它们如何渗透并影响着个体、家庭乃至于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 第一章:古圣先贤的家风遗韵:道德的起点与传承 我们不妨先将目光投向那些早已载入史册的先哲们。孔子,这位被尊为“至圣先师”的思想家,他的“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并非仅仅停留在家庭内部的亲情伦理,而是将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行为视为“仁”这种至高道德的根本。这种“本”的概念,预示着个体的道德觉醒并非孤立的个体行为,而是深深植根于家庭环境中的熏陶与实践。他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大蓝图,更是直接将“齐家”置于“治国”之前,强调了家庭环境的纯净与有序是实现社会和谐与国家安定的基石。这本书不会直接讨论孔子如何“带来”好政风,而是深入剖析他关于“孝悌”和“齐家”的论述,如何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道德观念的基石,以及这种基石如何通过世代传承,在无形中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孟子,这位承继孔子学说的伟大思想家,提出了“性善论”。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这种善良的本性需要通过教育和环境的濡养才能得到发扬光大。而家庭,无疑是人最初也是最重要的受教育场所。一个充满仁爱、诚信、勤勉的家庭环境,能够滋养出善良纯朴的个体,反之,则可能导致品德的扭曲。本书将探讨孟子关于“尽心知性,知性知天”的哲学思想,如何与家庭教育紧密相连,以及这种内在的道德自觉,如何在社会层面产生辐射效应,而非直接将孟子的思想与政治风气划等号。 再如曾子,他的“吾日三省吾身”的自省精神,强调的是个体内在的道德反思能力。这种能力,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家庭长辈的言传身教和对自我要求的示范。一个人如果从小就被教导要诚实守信,要严于律己,那么他在成年后,无论走到哪里,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更容易形成坚定的道德底线。本书将聚焦于曾子这种内在的道德修养功夫,以及它如何在家庭环境中孕育,并对个体形成长远的影响,而非直接讨论曾子如何影响了当时的政治。 第二章:家规家训的时代印记:道德规范的具象表达 中国历史上,无数的名门望族都留下了宝贵的家规家训。这些家规家训,并非冰冷的条文,而是凝聚了家族长辈的智慧与经验,是对道德行为的具体指引。例如,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它们详细规定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如何对待长辈,如何教育子女,如何管理财富,如何处理邻里关系等等。这些内容,虽然是针对家庭内部的规范,但其核心精神,如“勤俭”、“正直”、“谦逊”、“仁爱”,无不与社会普遍认可的道德价值观相契合。 本书将深入分析这些家规家训的内容,不是为了简单地罗列,而是为了探究其背后的思想逻辑。例如,为什么“勤俭”会成为许多家族推崇的美德?这背后是对资源珍视、对劳动尊重,以及对未来负责的朴素认知。为什么“正直”会被反复强调?这关乎个人名誉,也关乎社会信任的建立。为什么“仁爱”是维系家庭和谐,乃至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这些家规家训,是道德理念在家庭层面的具体化,它们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家族成员的品格,并经由家族成员的社会活动,将这些品格散播到更广阔的社会空间。这本书不会直接论证家规家训如何“带来”好政风,而是通过解读这些家规家训,揭示其蕴含的道德价值,以及这些价值如何在个体身上生根发芽,影响其社会行为。 第三章:士大夫的家风寄语:家国情怀的熔铸 在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扮演着连接家庭与国家的重要角色。他们的家风,往往与治国理政的理念紧密相连。许多士大夫在给子孙的家书中,反复叮嘱要“读书明理”,要“为官清廉”,要“忠君爱民”。他们深知,个人的品德修养,直接关系到其能否承担社会责任,能否在官场上立足,乃至能否为国家贡献力量。 本书将选取一些典型的士大夫家风案例,例如包拯的家训,他告诫子孙“不入包氏五服,不得为官”,体现了其对家族成员从政的严格要求,以及对廉洁为官的期望。又如杨震“四知”的故事,虽然不是直接的家训,却成为了千古传颂的家风典范,激励着后代子孙保持清正廉洁。这些案例,并非直接描述这些士大夫如何“带来”了好政风,而是通过他们的家风言传身教,展现了家庭教育如何孕育出具有家国情怀、担当精神的社会精英,以及这种精神如何成为社会道德风气的有机组成部分。本书会着重分析这些家风寄语中蕴含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对公义的追求,以及这些品质如何在代际传承中,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第四章:民间智慧的家风流传:朴素的道德实践 家风并非只属于达官贵人,它同样深深根植于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在广袤的乡村,在辛勤的劳动人民中间,同样流传着朴素而动人的家风故事。这些家风,可能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系统的理论,但它们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诚实经营、邻里互助、尊老爱幼、勤劳节俭。 本书将通过搜集和梳理民间关于家风的生动事例,展现这些朴素的道德实践如何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支撑。例如,一个世代以诚信为本的商人家庭,他们的声誉能够赢得顾客的信任,这种信任感会逐渐在社区中扩散,形成良好的商业环境。一个勤劳节俭的农家,他们的辛勤付出不仅能够养活家人,也为社区的安定和发展贡献了力量。这些民间家风,是社会最基础的道德细胞,它们通过最直接、最朴素的方式,滋养着社会肌体,而非直接产生政治效应。本书会聚焦于这些普通人家的道德坚守,以及这种坚守如何汇聚成社会温润的力量。 第五章:家风的现代审视:价值的传承与时代的呼唤 进入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家风的传承面临新的挑战。然而,家风作为一种道德基因,其核心价值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诚实、责任、担当、奉献、自律等等,这些家风所蕴含的优秀品质,在任何时代都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本书将对家风的现代价值进行审视。我们不直接讨论家风如何“带来”好政风,而是探讨在当下,如何理解和传承那些具有普遍价值的家风精神。例如,如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个人的诚信?如何在多元文化冲击下,传承优良的家庭美德?本书将强调,家风的传承,更在于其精神内核的代代相传,在于它如何帮助个体成为一个有德行、有担当的人,而这种个体层面的道德升华,自然会为社会整体的精神风貌注入正能量。它是一种对人性深层需求的呼应,是一种对个体生命意义的追寻,是一种对美好社会形态的无声塑造。 结语:精神的土壤与社会的脉动 《厚德载物,润泽万象:家风、政风的深远回响》这本书,最终想要传达的是一个朴素的道理:个体道德的养成,家庭环境的熏陶,是社会精神风貌形成最根本、最持久的驱动力之一。它并非提供一套如何“运作”才能带来“好政风”的指南,而是深入挖掘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探寻那些关于“德”的种子如何在家庭这片沃土中生根发芽,又如何在社会这个广阔的土壤中逐渐蔓延,最终汇聚成一股股温润的力量,滋养着整个社会。这本书,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家庭教育、道德传承的深情回望,也是对当下社会价值观念的一次温和的提醒。它所展现的,是那份超越具体时代的、关于“善”的恒久追求,以及这份追求如何在平凡的家庭生活中,悄然绽放出动人的光彩。

用户评价

评分

读罢《好家风带来好政风》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作者的笔触细腻而有力,他并没有简单地将家风与政风割裂开来,而是将两者视为一体两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书中那些鲜活的案例,如同一面面镜子,照出了无数个家庭和无数位官员的真实写照。我尤其被那些代代相传的家训所打动,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更是智慧的结晶,是道德的罗盘,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家族成员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迷失方向。我想到了古人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的逻辑链条在这里得到了最生动的体现。一个家庭内部的和谐与规矩,必然会投射到其成员在公共事务中的行为准则。那些清正廉洁的官员,往往背后有着严谨持家的传统;而那些贪腐堕落的,很多也与家庭教育的缺失或者不良的家风有关。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家风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个人层面的事情,更是影响社会风气,乃至国家治理的关键因素。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启发,远不止于对家风和政风关系的理解。它更像是一本关于“人”的读本,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有德行、有担当的人。作者在《好家风带来好政风》中,用了很多生动的笔触去描绘那些传承千年的家风故事,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历史的碎片,更是活生生的教材。我从书中看到了,很多伟大的政治家,他们的成功,不仅仅是依靠智谋和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着深厚的家风作为支撑。这种支撑,体现在他们的坚韧不拔,体现在他们的廉洁自律,体现在他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而反过来,那些破坏社会公平的现象,在书中也常常能追溯到家庭教育的缺位或者不良家风的侵蚀。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家风的建设,是社会风气改善的源头活水,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我希望这本书能被更多人阅读,让更多家庭认识到家风的重要性,并努力将其传承和发扬。

评分

《好家风带来好政风》这本书,让我对“德”这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品德,是其一切行为的基石。而“家风”正是品德的摇篮。在书中,我看到了许多关于家风如何塑造官员品格的精彩论述。作者并没有刻意拔高,而是以一种客观、理性的视角,去分析家风的形成机制,以及它如何影响个体价值观的建立。我注意到书中反复强调的“榜样”的力量,无论是长辈的言传身教,还是家族的共同价值观,都对年轻一代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我想,这正是“好家风”最直接的体现。它并非僵化的教条,而是流淌在血脉中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正直的品质。而当这样的品质,在进入政治领域后,便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好政风”。那些正直的官员,他们的决策往往更加公正,他们的行为更加审慎,因为他们心中始终有着一份对家族荣誉的守护,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好家风带来好政风》瞬间就吸引了我。我一直相信,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很多都源自于家庭教育。家风,就像一棵大树的根,扎得越深,树才能越茁壮,枝繁叶茂。而“政风”二字,则直接联系到我们社会的公共生活,联系到国家的治理。所以,将这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我非常好奇作者将如何展开论述。这本书会讲述那些不同寻常的家风故事吗?会不会有历史名人的家风传承,他们的家庭教育是如何影响了他们之后的从政生涯,甚至对国家产生了什么样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我期待看到书中能够深入剖析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的家风特点,以及这些家风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一个个为官者的品格。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培养良好的家风,从而对社会的进步贡献一份力量。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具体的指导,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实践“好家风”的理念?我希望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够给读者带来切实可行的启发和借鉴。

评分

《好家风带来好政风》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宏大主题背后,那些细微而深刻的联系。作者并没有采用宏大叙事的模式,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家庭故事、一段段感人的家训,来阐释家风对于政治清明的重要性。我尤其欣赏书中那种朴实无华的叙述风格,没有冗余的理论,也没有空洞的口号,而是将深刻的道理,融入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事件之中。这让我感到,家风并非遥不可及的理想,而是就根植于我们每一个家庭的日常生活中。一个家庭的和谐,一个父母的言传身教,都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下一代的品格,并最终影响到他们走向社会后的行为。当这些拥有良好家风熏陶的人,进入政治领域时,自然而然就会带来一股清流,净化政治生态。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改变社会风气,净化政治环境,或许可以从“家”开始,从每一个家庭的“好家风”做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