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新的曆史分析名著。唐納德.薩鬆這本明晰、廣博的《歐洲社會主義百年史》,深刻揭示瞭任何有成效的左翼政黨,無論是社會民主主義政黨,還是共産主義政黨(在諸如法國或意大利的情況),必須要對資本主義創造財富的無方嚮的動力機製進行調節,使之社會化,而不是取代它。
《歐洲社會主義百年史(修訂版》(上下)主要內容包括:現代共産主義的誕生、社會主義者:北歐的成功和西班牙的失敗、德國的社會民主主義者、法國的人民陣綫、英國工黨的失敗、受挫的選擇、“新社會主義”計劃派、奧地利馬剋思主義和奧托?鮑威爾、意大利共産主義與葛蘭西、戰爭、抵抗運動及其後果:1939—1948年、西歐共産主義的興衰等。
唐納德.薩鬆(Donald Sassoon),齣生於開羅,先後在巴黎、米蘭和倫敦受教育。他在倫敦大學的瑪麗王後?韋斯特菲爾德學院講授曆史學。作為英國著名的學者、比較歐洲史研究專傢,薩鬆著述甚多,影響廣泛。《歐洲社會主義百年史》一書獲1996年伊薩剋.多伊徹奬,美國和歐洲幾乎所有的著名大學都將其作為學術教科書使用,奉為研究歐洲社會主義運動的經典之作。此外,薩鬆還著有《當代意大利——1945年以來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濛娜麗莎微笑五百年》等。
叢書總序
中文版簡評
上 冊
縮略詞
序 言
第一捲 擴張
第一部分 通往政治權力的艱辛之路
第一章 1914年之前社會主義的確立
第二章 從戰爭到戰爭(1914~1940)
戰爭
現代共産主義的誕生
社會主義者:北歐的成功和西班牙的失敗
德國的社會民主主義者
法國的人民陣綫
英國工黨的失敗
第三章 受挫的選擇
“新社會主義”計劃派
奧地利馬剋思主義和奧托·鮑威爾
意大利共産主義與葛蘭西
第四章 戰爭、抵抗運動及其後果:1939~1948年西歐共産主義的興衰
第二捲 鞏固
第二部分 福利社會主義的建構(1945~1950)
第五章 1945年後的社會主義者
第六章 構建社會資本主義(1945~1950)
福利國傢
控製資本主義:國有化和經濟計劃
第七章 外部製約:社會主義的對外政策?
第三部分 走嚮修正主義(1950~1960)
第八章 資本主義的黃金時代
第九章 介於中立主義與大西洋主義之間
第十章 修正主義的基石
第四部分 錯綜復雜的1960年代:“懸而未決”
第十一章 左翼的迴歸
繁榮
選舉
在野
執政
第十二章 對外政策共識的建立
第五部分 大論戰
第十三章 工人階級抗爭的復興(1960~1973)
第十四章 意識形態和學生抗爭的復興
第十五章 女權運動的復興
下 冊
第三捲 危機
第六部分 資本主義大繁榮時期的結束(1973~1989)
第十六章 危機和左翼:總論
資本主義黃金時代的終結
左翼的興衰變遷
第十七章 小國的社會民主主義:奧地利、瑞典、荷蘭和比利時
奧地利
瑞典
荷蘭
比利時
第十八章 德國和英國:執政的社會民主黨和工黨
第十九章 法國的實驗
第二十章 意大利共産主義的失敗
第二十一章 西歐極權主義政權的終結:葡萄牙、西班牙和希臘
經濟的先決條件
葡萄牙革命
西班牙的“協商性分裂”
希臘的變革
第七部分社會主義的大危機
第二十二章 工人、婦女和綠色運動
隻是工人嗎?
越來越少的工人
工作女性
性彆平等
“新政治”
綠色運動
女性的齣場
第二十三章 退守在最後堡壘中的激進主義
工黨左派的興衰
瑞典雇員基金
德國社會民主黨的新政治
第二十四章 新修正主義
結 語
緻 謝
參考文獻
這本書所展現的宏大曆史視野,讓我對二十世紀歐洲的社會變遷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僅僅是在記錄曆史事件,更是在深入探討思想的演進和社會力量的互動。我看到瞭社會主義思想是如何在不同的曆史節點上,被重新解讀、被實踐、甚至被顛覆。書中對於不同國傢社會主義運動的比較分析,尤其讓我著迷,它揭示瞭地域文化、民族傳統以及國際政治格局如何塑造瞭社會主義的不同形態。我被作者那種宏觀與微觀相結閤的敘事方式所吸引,既有對時代大背景的精準把握,又不乏對個體命運和微小瞬間的細膩捕捉。讀這本書,讓我感覺我不再是被動地接受曆史信息,而是主動地參與到對曆史的理解和反思中。它激起瞭我對歐洲現代史和政治思想的強烈興趣,讓我想要繼續深入探索。
評分坦白說,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對“歐洲社會主義”的印象相當模糊,甚至帶有一些刻闆的認知。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讓我看到瞭它背後巨大的思想能量和實踐活力。它不僅僅是關於政黨和選舉,更是關於一個世紀以來,歐洲社會對於如何組織、如何分配、如何保障每個人的尊嚴和權利的持續追問。書中對於不同社會主義流派的梳理,比如民主社會主義、市場社會主義、甚至某些更為激進的嘗試,都讓我大開眼界。它展現瞭左翼力量是如何在資本主義的洪流中,不斷尋求突破和創新的。我尤其對書中關於二戰後歐洲社會民主主義的繁榮以及後來麵臨的挑戰的論述印象深刻,這讓我對當下的社會問題有瞭更深的曆史視角。這本書就像一本百科全書,涵蓋瞭太多我之前從未接觸過的領域,每一次翻開,都能學到新東西。
評分我被這本書的敘事方式深深吸引。它沒有那種枯燥乏味的學院派腔調,而是充滿瞭故事性和人情味。作者在梳理宏大曆史進程的同時,非常注重細節的描繪,通過對具體事件、人物以及社會思潮的生動刻畫,讓曆史變得鮮活起來。我仿佛看到瞭那些在咖啡館裏激辯的知識分子,看到瞭在工廠裏罷工的工人,看到瞭在議會中唇槍舌劍的政治傢。書中對於不同國傢社會主義政黨內部的分歧和路綫鬥爭的描寫,更是精彩紛呈,揭示瞭理想主義者在現實政治中的掙紮與妥協。即使是對那些我不太熟悉的理論和思潮,作者也能夠用清晰易懂的語言進行解釋,讓我能夠跟上思路。我尤其喜歡書中對那些“失敗”的社會主義嘗試的分析,它並沒有將它們視為徹底的否定,而是從中挖掘齣有價值的經驗教訓,這讓我對曆史的理解更加成熟和客觀。這本書讓我覺得,曆史是可以被講述的,而且可以如此引人入勝。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打開瞭我的新世界大門!我一直對二十世紀歐洲的曆史和社會思潮很感興趣,尤其是那些試圖構建更公正、更平等社會的各種嘗試。這本書以“歐洲社會主義”為切入點,非常巧妙地勾勒齣瞭一個宏大的曆史畫捲。從馬剋思主義的早期思想到二十世紀形形色色的社會主義實踐,它都進行瞭深入的剖析。讀到書中關於不同國傢社會主義運動的演變,比如德國的社會民主黨、法國的工黨、英國的工黨,我能感受到那種在曆史洪流中,理想與現實碰撞、理論與實踐糾纏的復雜性。它沒有簡單地將社會主義描繪成某種固定的模式,而是展現瞭它在不同文化、不同政治經濟背景下的多樣性和演化。我尤其喜歡書中對那些關鍵人物的描繪,他們的思想、他們的鬥爭,他們的成功與失敗,都栩栩如生。這本書讓我對“社會主義”這個詞有瞭更深刻、更 nuanced 的理解,它不再是單一的標簽,而是承載著無數人對美好社會的憧憬和探索的豐富遺産。我感覺我仿佛穿越瞭時空,親眼見證瞭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
評分這套書的深度和廣度讓我驚嘆不已。我本以為“歐洲社會主義”是個相對狹窄的主題,但這本書卻如同一張巨大的網,將二十世紀西歐左翼的各個側麵都囊括其中。它不僅僅是政治史的梳理,更包含瞭思想史、社會史、甚至文化史的維度。我看到瞭社會主義思潮如何影響瞭工會運動、婦女解放運動、反殖民運動,以及它在不同時期如何與自由主義、保守主義等其他思潮進行對話與博弈。書中對一些具體的政策和社會改革的分析,比如福利國傢的建立、社會保障體係的完善,讓我對這些在我們今天習以為常的製度有瞭更清晰的曆史認知。它讓我明白,這些製度並非憑空齣現,而是經過瞭漫長的政治鬥爭、思想論辯和實踐摸索。我特彆欣賞作者那種嚴謹的學術態度,既不迴避曆史的復雜性和爭議性,也不簡單地褒貶,而是力求還原一個真實的曆史圖景。讀這本書的過程,對我而言,就是一次對二十世紀歐洲社會變革的深度田野考察,收獲滿滿。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