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生平:艰苦卓绝周恩来1898-1949

周恩来生平:艰苦卓绝周恩来1898-194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南山,南哲 著
图书标签:
  • 周恩来
  • 传记
  • 历史
  • 政治
  • 人物
  • 中国近现代史
  • 革命
  • 传记文学
  • 中共历史
  • 建国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3103608
版次:1
商品编码:1234315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44
套装数量:3
字数:571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是完整讲述周恩来一生的quan威著作。中央文献研究室陈扬勇、杨明伟两位研究员作为周恩来研究的quan威专家,精心梳理周恩来生平事迹,用艰苦卓绝、开国总理、砥柱中流三个主题词,精确概括了周恩来的一生。

作品描述的周恩来生平事迹是我们认识周恩来,学习周恩来,纪念周恩来*为重要的文献。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周恩来坚忍不拔、无私奉献、政治智慧、开阔胸怀的伟人风采。


内容简介

《周恩来生平》由中央文献研究室杨明伟、陈扬勇两位周恩来研究专家主编,共有三册,即《艰苦卓绝周恩来1898—1949》《开国总理周恩来1949—1965》《砥柱中流周恩来1966—1976》。全书以历史的眼光,综合大量研究成果,真实记录了周恩来的一生。全书从中央文献研究室及红墙摄影家杜修贤海量的历史照片中甄选出200余幅图片,再现了一代伟人的真情与风采。

《艰苦卓绝周恩来(1898-1949)》是《周恩来生平》系列的*一本,由中央文献研究室杨明伟、陈扬勇两位周恩来研究专家主编。全书以历史的眼光,综合大量研究成果,真实记录了周恩来求学与投身中国革命,为民族独立民族解放不懈奋斗的历史。全书图文并茂,形象生动。


作者简介

南山(陈扬勇),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研究员,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主任。长期从事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思想生平研究和著作编辑工作。参加《江泽民文选》、江泽民《论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周恩来经济文选》、《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李鹏论科教兴国》、《李鹏论可持续发展》、《李鹏论宏观经济》、《人民政协重要文献选编》等著作的编辑,参加《江泽民思想年编(1989-2008)》、《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大事记》等著作的编撰;参加电视文献纪录片《周恩来》、《新中国重大决策纪实》、《使命》、《中国道路——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思想历程》等的撰稿与拍摄,参加中国道路课题组研究工作,共同撰写了《中国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文献回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市场经济篇)》等著作。专著《建设新中国的蓝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研究》入选2012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著有《苦撑危局——周恩来在1967》、《重拳出击——周恩来在九一三事件之后》、《走出西花厅——周恩来视察全国纪实》、《周恩来外交风云》。

南哲(杨明伟),南开大学哲学硕士,研究员,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宣传外事办公室副主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常务理事、邓小平思想生平研究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思想生平研究工作,以及现实文献的编研工作。先后参加过《周恩来年谱》、《邓小平年谱》、《陈云传》和大型文献纪录片《周恩来》等的撰稿。著有《周恩来》(中华名人丛书)、《世纪伟人周恩来》、《走出困境——周恩来在1960至1965》、《周恩来:二十六年总理风云》、《中外领袖之间》、《陈云晚年岁月》、《周恩来外交风云》(合著)、《毛泽东思想方法导论》(合著)等。主编或参与主编《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三十年》、《周恩来生平》、《走向新中国——中共五大书记》、《关键在党——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记事》、《科学家论语》、《中国共产党90年评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等。


内页插图

目录

淮安少年 大鸾翔宇

(1898—1924)

一、万苦千难求学路

1 童年 2

2 东北三年 13

3 求学南开 22

二、东渡西行认真理

4 东渡日本 36

5 投身五四爱国运动 54

6 旅欧认主义 65

艰苦卓绝 投身革命

(1924—1936)

三、惊涛骇浪大革命

7 就职黄埔军官学校 94

8 主政东江 120

9 领导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 128

四、白色恐怖见胆略

10 领导南昌起义 139

11 出席中共六大 155

12 整顿各地党组织 169

13 从六届三中全会到四中全会 181

14 在白色恐怖中 192

五、革命意志坚如钢

15 伍豪事件真相 208

16 在中央苏区 215

17 长征途中 232

六、西安事变功千古

18 肤施秘密会少帅 247

19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255

团结抗战 功在民族

(1937—1945)

七、国共合作奔走忙

20 战斗在谈判第一线 274

21 营救西路军 285

22 劳山遇险 297

23 推动阎锡山抗战 307

24 投身武汉抗日洪流中 316

25 延河坠马终身残臂 327

八、龙潭虎穴显胆识

26 为新四军呕心沥血 342

27 冲破皖南事变的黑暗 354

28 战斗在虎穴龙潭 361

29 只身巧破“鸿门宴” 369

致力和平 重写春秋

(1945—1949)

九、奔走谈判为和平

30 重庆谈判——对手蒋介石 374

31 周马会谈——对手马歇尔 387

十、难忘的一九四六

十一、扭转乾坤大决战

十二、众望所归奠基人


精彩书摘

一、万苦千难求学路

1?童年

“我的祖父名叫周殿魁,生在浙江绍兴。因此,我算是浙江绍兴人。我的家庭近几代是绍兴师爷,到了祖代,搬到江苏淮安当县官。我便生在淮安,那是1898年。”

师爷的后代

1898年3月5日清晨,在江苏淮安城内的驸马巷中段的一所宅院里,一个面目清秀的男婴呱呱坠地。谁也没有想到,他就是日后影响了中国和世界的伟人——周恩来。

也许父母在为长子取名时的期望,预示了这个男婴的未来。周恩来的父亲周贻能上过私塾,获得过清代教育制度的最高学位“国学生”,当过文书即师爷,算是有学问之人。他给儿子取名颇有讲究。在家谱中,“恩”字辈是祖上留下来的,却颇有深意。恩者,爱也。《诗》云:“恩斯勤斯。”经过一番思量,贻能用“来”与“恩”相配。来者,未来也,《论语》云:“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恩来”,这是个富有诗意的名字,犹如先人所说:“恩自日边来。”

父母还给周恩来取了个小名,叫大鸾。“鸾”,是一种与凤凰齐名的神鸟。《说文》云:“鸾,亦神灵之精也,赤色五彩,鸡形,鸣中五音。”《山海经》云:“女床山有鸟,状如翟而五彩文,名鸾,见则天下安宁。”这种叫鸾的神鸟,象征吉祥、幸福,它一出现,天下便太平安宁。

然而,周恩来却诞生在一个不安宁的年代。1898年,即清光绪二十四年。按中国传统甲子纪年方法,这年正好是戊戌年。这年前后,中国内忧外患: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打开了腐败的清王朝的大门,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半个世纪中,中国人民灾难深重。1895年,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与日本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中国的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并且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赔款白银两亿两,要求中国在七年内付清;规定日本可在中国任意设厂……1897年11月,德国紧随其他帝国主义之后,占领了中国的胶州湾。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到了周恩来降生这一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更是变本加厉,而清政府则更加腐败无能、丧权辱国:

1898年2月,英国迫使清政府声明,不同意长江流域各省割让或租借于他国,变“利益均沾”为“利益独享”;

3月,德国驻华公使海靖与清朝总理衙门大臣李鸿章在北京签订了《胶澳租界条约》,德国把山东变成自己的势力范围;

3月,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5月,又签订《续订旅大租地条约》,强行租借了旅顺口、大连湾及其附近海面;

4月,日本迫使清政府签订《中日福州口租界条约》,使它在租界内享有一切优惠权利;

6月,英国公使窦纳乐又与李鸿章在北京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规定将九龙租给英国,租期99年;

7月,又是上面那位英国公使窦纳乐,与清政府签订《中英订租威海卫专条》,拿到了威海卫、威海湾内之群岛以及全湾沿岸10英里以内地方的租借权;

到了11月,法国通过《中法广州湾租界条约》,又用一个99年的租期,把中国的广州湾拿走;

……

一个个不平等的条约,把中国宰割得四分五裂,把貌似强大的清王朝戳得千疮百孔。倾巢之下,岂有完卵。周恩来降临到的这个家庭,正处在家境没落、入不敷出的时期。

淮安的周家,发于浙江绍兴,世代师爷。在绍兴周家祖居“百岁堂”的三门上,有一副对联:“莲溪绵世泽,沂国振家声。”“莲溪”,指的是周氏始祖,宋朝大学者周敦颐,又名“濂溪”,他的名篇《爱莲说》,表达了不爱牡丹之富贵,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心志。而“沂国”,则指绍兴宝祐桥周氏祖周茂,“字元泊,元进士,官至左丞相,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封‘沂国公’,赠太师”。绍兴城内,无论是“百草园”周树人(鲁迅)的周家,还是“百岁堂”周恩来的周家,都尊奉一个始祖,那就是周茂。对这种渊源关系,周恩来后来曾多次提及。




历史的沉思:一份关于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文献综述 引言:时代的风云与个体的抉择 二十世纪的中国,是一部波澜壮阔、血火交织的史诗。在这百年的剧变中,无数风云人物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他们的抉择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本书旨在提供一份独立于特定人物生平叙事的文献梳理与深度分析,聚焦于从清末民初的社会转型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的革命浪潮,探讨影响这一时期中国历史走向的宏观社会结构、思想文化演变及关键的政治军事事件。我们试图通过对档案、回忆录、外交电文及学术研究的交叉印证,构建一个更广阔的历史图景,理解塑造了现代中国的核心动力。 第一部分:晚清的谢幕与新思潮的涌动(1890s – 1910s) 清朝末年的统治危机,并非孤立的王朝衰落,而是传统儒家帝国体系在面对全球化冲击时结构性失能的体现。本部分将详细审视“中体西用”思想在实践中的困境。我们关注洋务运动的技术引进与体制僵化的矛盾如何加剧了社会内部的张力。 1. 制度的崩溃与共和的尝试: 辛亥革命爆发的深层动因,不仅仅是革命党人的军事行动,更是地方士绅、新军以及城市资产阶级对中央权威丧失信任的结果。我们分析了《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央政府信用透支的程度,以及袁世凯集团崛起所代表的军事化政治精英对共和理想的初步侵蚀。共和国体的建立,如何与传统的权力结构和地域势力产生了不可调和的冲突,是本章的核心议题。 2. 思想的解放与文化的重塑: 戊戌变法失败后,知识分子群体将目光投向更深层次的文化与国民性改造。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对传统文化霸权的彻底反叛。我们对比研究了“德先生”(民主)与“赛先生”(科学)的传播路径,以及白话文运动对社会动员效率的提升作用。这种思想的解放,为后续的政治激进化奠定了认知基础,使得人们开始相信,仅靠制度更迭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必须重塑“国民的灵魂”。 第二部分:军阀割据与民族主义的觉醒(1910s – 1920s) 民国初年的“无政府”状态,是中央权力真空的直接后果。本部分着重考察权力下移如何催生了地方军事集团,以及外部势力的干预如何进一步撕裂了中国。 1. 权力碎片化与区域政治: 我们系统梳理了直系、皖系、奉系等主要军阀的权力基础、经济来源(如垄断税收、鸦片贸易或特定资源的控制)以及他们与列强的复杂关系。这种碎片化的政治版图,使得国家层面的统一行动几无可能,每一次国家税收和军事动员都伴随着地方利益的博弈。 2. 五四风暴:民众政治的诞生: 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标志着精英主导的政治改革路线的破产。五四运动的意义在于,它首次将城市学生、工人、商界等多个阶层联合起来,形成了具有全国性影响的民众政治力量。我们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思潮如何在知识界传播,以及其对民族解放主题的深刻契合。这种自下而上的压力,迫使上层政治力量(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后来的国民党)必须重新定义其合法性基础。 第三部分:国民革命与统一的代价(1920s – 1930s) 国民党“联俄联共”的政策,是20世纪中国政治史上一次关键的战略转向。本部分聚焦于国民革命的兴起、北伐的军事部署及其内部的意识形态冲突。 1.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动因与张力: 分析孙中山先生在“二次革命”失败后,转向社会主义国家寻求援助的现实考量。我们详细考察了孙文主义与早期共产主义思想在“反帝反封建”目标上的同构性,以及双方在组织路线(如党内合作制与阶级专政理论)上的根本差异。 2. 北伐的军事进程与政治整合: 北伐战争不仅是军事上的统一行动,更是对长江流域社会经济资源的重组过程。我们对比了国民革命军在不同省份(如广东、湖南、湖北)的动员策略,以及他们在扫除旧军阀势力过程中所采取的土地政策和工农运动扶持力度,这些因素决定了后续各地政治结构的稳定性。 3. 历史的断裂:清党与路线之争: 1927年发生的重大政治清洗事件,标志着国民革命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本部分将审视这场清党对中国革命力量的结构性破坏,以及国民党内部从联俄转向日益保守和集中的权力结构的过程。这种断裂,直接导致了后续长达数十年的国共对立。 第四部分:民族危机的深化与全面抗战(1931 – 1945)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的侵略不再是地方性的边衅,而是对整个国家生存权的根本威胁。这一时期,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的社会矛盾。 1. 地方自治与中央失能: 面对日本的蚕食,国民政府在“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指导下,其对东北三省的政策显示了中央政府在军事威慑和外交斡旋上的局限性。我们分析了张学良在东北易帜后的复杂处境,以及国民政府内部在对日强硬派与妥协派之间的摇摆。 2. 统一战线的构建与持久战的理论: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第二次国共合作和全民族抗战奠定了政治基础。本章重点分析中国共产党关于“持久战”的战略理论,该理论如何适应了中国复杂的国情和日本军力的绝对优势。我们考察了敌后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以及其在社会动员、土地改革等方面的实践,如何有效地将广大农民阶层纳入抗日体系。 3. 国际环境与重庆的外交困境: 国际列强对华政策的摇摆,对战争走向产生了间接影响。本部分研究了国民政府在二战格局下,争取美英援助的外交努力,以及这些努力受制于自身政治体制和经济基础的现实约束。 结语:迈向新纪元的前夜 到1949年,中国历史经历了一次彻底的循环与重塑。本书的分析旨在提供一个多维度的观察视角,去理解在国家机器几近瓦解的背景下,不同政治力量如何利用社会资源、动员民众信仰,并最终塑造出新的国家形态。我们看到,每一次重大的历史转折点,都是传统政治逻辑与新兴思想潮流激烈碰撞的结果。对这些宏观背景的深入理解,是理解任何个体历史选择的必要前提。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我大概读了有半个月了吧,断断续续的。说实话,一开始拿起这本书,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总觉得关于周恩来总理的传记市面上太多了,而且很多都流于表面,写不出那种深入骨髓的感受。但是,这本书真的给了我很大的惊喜。作者在叙述周恩来总理的早年经历时,特别是在留法勤工俭学那段,描写得细致入微。那种清贫的生活,为了理想而付出的巨大努力,以及在异国他乡所经历的磨难,读来让人感同身受。我仿佛看到了那个年轻的周恩来,眼神里闪烁着坚毅的光芒,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时候,也从未放弃对革命的追求。特别是他组织工人运动,宣传革命思想的那部分,写得非常有力量,让我真切地体会到他那份对人民的深切关怀和为国家民族解放事业的执着。书中的许多细节,比如他如何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都展现了他卓越的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这不仅仅是一本传记,更像是一部关于理想、坚持和奉献的史诗。

评分

我最近读了这本书,感觉像是走进了历史的深处,亲眼见证了一位伟人的成长之路。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字字句句都充满了力量和温度。作者在描写周恩来总理早年的经历时,特别侧重于他如何从一个热血青年逐渐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革命者。书中有大量的细节描写,比如他如何克服生活上的困难,如何学习和思考,如何与革命前辈交流学习,这些都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鲜活的周恩来。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他如何投身革命,如何参加早期革命活动的那些章节,读来让人热血沸腾。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年代,感受着时代的脉搏,体会着革命者的激情。这本书不仅仅是讲述了一个人的故事,更是讲述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它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愿意为了革命而牺牲,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追随周恩来总理。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让我对周恩来总理的认识,有了全新的高度。我一直以为自己对这位伟人已经足够了解,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作者在叙述过程中,非常注重史料的挖掘和考证,使得书中的每一个事件、每一个细节都显得非常真实可信。我尤其被书中关于他如何领导早期革命工作的那些篇章所吸引。那种在艰难困苦中,依然能够保持乐观心态,并且能够团结和激励同志们前进的能力,简直是令人叹为观止。书中的一些情节,虽然发生在遥远的过去,但读来却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让我反思很多问题。我看到了他为了国家和人民,付出的难以想象的努力,看到了他身上那种纯粹的革命情怀。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丰满的周恩来,一个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不朽光芒的伟大灵魂。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是关于一个伟大政治家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周恩来总理的一生,可以说是与中国近现代史紧密相连,尤其是在他为党和国家奋斗的初期,那种艰辛和付出,简直难以想象。我最喜欢书中对他在白色恐怖时期,如何领导地下斗争的描写。那种生死考验,那种高压环境,他却能处变不惊,运筹帷幄,展现出超乎常人的勇气和智慧。书里提到的一些具体斗争案例,虽然情节惊险,但读起来却不觉得枯燥,反而让我更加敬佩他作为一名革命家的冷静、沉着和果敢。他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家,更是一个拥有博大胸怀和深厚情谊的人。书中对他人格魅力的刻画,特别是他对同志的关怀,对敌人的宽容,都让人动容。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领导者是如何炼成的,是如何在逆境中成长,最终带领人民走向胜利的。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真的可以说是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从头到尾一口气读下来,几乎是废寝忘食。尤其是在描述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国家内忧外患,革命者们在黑暗中摸索前进的艰难历程,读得我心潮澎湃。作者对于历史事件的梳理非常清晰,逻辑性很强,让我能够很容易地把握住历史的脉络。周恩来总理在那个时期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简单的领导者,更是那个时代无数普通中国人心中的希望和灯塔。书中对他如何进行革命斗争的描写,如何与敌人周旋,如何团结同志,都写得惊心动魄。我特别震撼于他在面对重重困难时所表现出的冷静和果断,以及他那份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感觉就像坐上了时光机,亲历了那个时代,看到了那些伟大的灵魂是如何为了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而燃烧自己。这本书让我对中国革命的历史有了更深刻、更立体、更具象的认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