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创新·拼搏·奉献:程开甲口述自传》将带你走近程开甲,走近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光辉历程:作为海森堡的论战对手,程开甲是“程一玻恩”超导电性双带理论的创立者,TFDC电子理沦的建立者。
作为“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程开甲是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中国特色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的创建者。
1964年10月16日,中国人自主研制的头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声巨响,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了核技术。这是“两弹一星”科技精英群体的智慧与创造,而程开甲是其中的杰出代表。49年后的2013年,中国国家高科学技术奖,颁给了他。
作者简介
程开甲(1918-),江苏吴江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0),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999),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013),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我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的创建者之一。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46年留学英国,1948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学位,任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1950年回国,先后任浙江大学副教授,南京大学物理系副主任、教授。1960年,加入中国核武器研究队伍,历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长,第九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核试验基地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基地副司令员,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常任委员、顾问,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
熊杏林(1964-),籍贯湖南宁乡。国防科技大学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国防科技发展史研究。著有《“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程开甲》《星剑光芒射斗牛——赵伊军》等。
程漱玉(1945-),籍贯江苏吴江。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程开甲院士技术助手,主要从事弹道计算分析、核爆炸破坏效应计算分析、材料科学TFDC电子理论及应用等研究。
王莹莹(1980-),籍贯山东青岛。国防科技大学讲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国防科技发展史等研究。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创新是科学的生命之源,创新背后是非常艰苦的奋斗,是多种意义土的无私奉献和拼搏。
——程开甲
目录
引言
自序
第1章 少年时代
出生之前已有“名”
童年
秀州中学
数学、英语崭露头角
萌发当科学家的理想
第2章 大学时光
流亡大学
恩师束星北和王淦昌
活跃的物理系
三年级时完成数学论文
灯油钱与“程BOOK”
第3章 成家立业
回乡完婚
学术研究的起步
李约瑟推荐赴英留学
第4章 留英岁月
走进爱丁堡大学
做了玻恩的学生
选择超导研究方向
第5章 教授生涯
回国
人生的遗憾
创建南京大学金属物理教研组
入党
参与制定“十二年科学规划”
创建南京大学核物理专业
第6章 在二机部第九研究所
秘密使命
抛弃一切依赖思想
解决一个大难题
一碗红烧肉
第7章 准备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
筹建核试验技术研究所
起草《关于第一种试验性产品国家试验的研究工作纲要(草案)》
协同会战
第8章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
进入试验场区
在化爆模拟试验中发现“拍震现象”
……
第9章 氢弹试验
第10章 推动和发展地下核试验
第11章 只有创新,才有成功
第12章 创新正未有穷期
第13章 对程开甲的片断回忆
附录
后记
前言/序言
走过了97年,非常庆幸我一生能为国家尽力,能实现“奉献”的人生价值。
回顾历程,我是幸运的。我遇到了影响我人生的许多人:秀州中学著名教育家顾惠人校长和俞沧泉、姚广钧,浙江大学恩师束星北、王淦昌、陈建功和苏步青,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爱丁堡大学导师M.玻恩教授。从他们那里,我学到先进知识,打下了涉足很广的功底,我学到了求真务实,扭住不放,科技创新的理念。我遇到挑战自我的机遇,尽到了自己应尽的职责:面对国家建设和十二年科学规划的需要,我服从需要去建立不懂的专业;面对国防力量强大的需要,我坚决服从,并且无怨无悔地全身心为之付出。我遇(到)了我真正的朋友们:尊重科学和人才的张爱萍,张蕴钰,朱光亚,他们尊重我的意见;尤其是张蕴钰(,)当我遇到麻烦时总是站在我的身边,给我以支持和保护。在此,我非常感谢他们,感谢他们每一个人为我做的一切。另外,我还侥幸躲过了最坏的情况:浙江大学流亡到广西宜山遭到日军118枚炸弹的轰炸,我的宿舍被炸,书籍衣物被毁;未能赶上的长途车掉进了山谷:因工作需要临时取消与郭永怀同机返京,飞机落地时失事。
现在,我可以自豪地说我一生遵循热爱国家热爱科学的信条,为了国家的强大不断创新,不断拼搏,用自己的科学知识报效国家。
为此,党和国家肯定了我的工作成绩,这是对整个核武器事业和从事核武器事业团队的肯定,我只是这个团队中的一员。我仍要努力不懈,不老长青。
今年是马年,感谢熊杏林,程漱玉和王莹莹的辛勤劳作,让我的人生旅程记录能在本命年完成。
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创新·拼搏·奉献:程开甲口述自传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