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楼”系列是京极夏彦继“百鬼夜行”系列之后开启的全新系列,通过讲述书本与探书者的际遇,让读者窥看日本近代文化艺术史的变迁之貌。
★明治二十年代的神秘书店,洞若观火的书店主人,上门求解人生烦恼的读者,皆是身份不凡的日本近代文艺大家。人与书一旦相遇,书和人都活了过来。
★这本书是爱书的作者,为了爱书的人写下的。它献给那些将人生中大把时光都用来阅读的人们。
明治二十年代的东京郊外,有一间名为吊堂的书店。店内一片昏暗看不出有多深,有一种延伸至无尽处的错觉。左右墙面全是书架,堆着为数惊人的古今中外各类书籍。一袭白衣的吊堂主人是一个不明来历、绝尘拔俗的书痴。探书者或心有迷惑,或隐藏不能释怀的往事,造访吊堂。吊堂主人洞悉一切,引客人道出过往,解开封印的记忆。原来,客人竟是那位鼎鼎大名的……
京极夏彦
1963年3月26日出生于北海道小樽。
1994年: 在工作之余写下处女作《姑获鸟之夏》,为推理文坛带来极大的冲击。
1996年: 出版百鬼夜行系列之二《魍魉之匣》,就拿下第四十九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之后陆续推出《狂骨之梦》《铁鼠之槛》等十余部系列作品。
1997年: 时代小说《嗤笑伊右卫门》获第二十五届泉镜花文学奖。
2003年: 时代小说《偷窥者小平次》获第十六届山本周五郎奖;怪奇时代小说《后巷说百物语》获第130届直木奖。
2011年: 怪奇时代小说《西巷说百物语》获第二十四届柴田炼三郎奖。
百鬼夜行系列小说人物设定鲜明,布局精彩,架构繁复,举重若轻的书写极具压倒性魅力,书籍甫出版便风摩大众,读者群遍及各年龄层与行业。该系列从1994 年延续至今,已成为里程碑式的经典。
全新开启的书楼系列第一部《破晓》以明治二十年代的书店为故事舞台,是通过书本与探书者的际遇讲述日本近代文化变迁的全新尝试。
本书是凭借《百鬼夜行》系列闻名的作者京极夏彦,以一间名为“书楼吊堂”的旧书店为故事舞台,写下的连作短篇集。旧书店这东西似乎和谜团啦因缘之类的神秘元素特别契合,像纪田顺一郎的《旧书店侦探》系列,以及已改编成电视连续剧的诸星大二郎的漫画《栞和纸鱼子》等等,国内外推理小说中常会出现“旧书店”的身影。而本书以明治二十年代的东京为背景,巧妙串联起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是一部兼具娱乐性又非常值得一读且内容充实的小说。
——片山杜秀(日本政治家、学者、庆应义塾大学教授)
大满足。虽然故事舞台几乎都是吊堂店内,一两个来客,但很能以小见大看到明治社会历史的大格局,肉彦写历史人物也是很有味道,但这又不只是一本历史小说,对肉彦粉来说,看到熟悉的名字甚至熟悉的场景,由良家的百物语会,晕眩坂和武藏晴明神社……书中藏着只有读过百鬼和巷说的读者才能读到的百鬼世界的历史。
——中国豆瓣读者狐童子
这本书令我窥见了著名文学大家昔日的身姿,觉得赚到了!
当然,这是本小说。但是那些教科书中经常出现的人物在这小说里活了过来,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那么生动,不由让人感叹“真不愧是京极老师!”。
——日本读者M
书里出现了许多真实存在的人物和书籍,之前就有所了解的读者,读到时内心想必会有一番深深的感触。感觉像这样把现实掺杂进小说中十分有趣。感叹“啊,如果真像书里写的这样就好了”,现实好像迷失在了小说世界里,这感觉十分有趣。听说还有续集,迫不及待想读一读。还有这本书里出现过的书籍、有关书中人物的书,我都想找来读一下。
——日本读者更夜
真是一本充满妖气的小说,同时又可作为“书籍论”“读书论”来读,内容充实引人入胜。真的是一本不可思议的书。
——日本读者榎戸誠
探书一 临终
探书二 发心
探书三 权宜
探书四 赎罪
探书五 阙如
探书六 未完
书是咒具啊,老板接着说:
“文字和语言都是虚假的,其中没有现世,没有虚实可言。所谓书籍,是写下它的人所创造的虚假的现世、现世的尸骸。”
那么这幢房子,岂非尸骸累累?
“但如果有人读,那具尸骸就会复活。借由解读文字这个咒符、念诵语言这个咒文,只属于那个人的现世,就会以鬼魅的形式出现在阅读它的人的内在,确确实实地现身眼前。那……就是书。”
所以才会有人买书,老板说。
“为何说‘所以’?”
“从书中显现的现世,不是这真正的现世,而是只属于那个人的现世。因此人会想要把只属于自己的另一个世界,收藏在自己的心中。”
我懂那种心情。
“是为了反复阅读吗?”
“当然,每一次阅读,都会显现吧。也许每一次读,看到的都不一样。但我认为只要读过一次……也许就没有必要再读了。”
“是……这样吗?”
“因为即使不读,只是观看;即使不看,仅是拥有,就是那个世界的主人了。”
“只是看吗?”
“是的。题签上的书名就像法名。雕刻在西洋皮革书书脊的,是墓志铭。只要看到它,就知道是什么墓了。”
只要想就行了,是吗?
“原来如此。可是老板,你说只是拥有就好了,这我不懂哪。我觉得这跟是不是拥有,好像没有太大的关系。”
不,这很重要,老板说:
“即使拜的是同一座墓,不同的人看到的鬼魂也是不同的。这么一来……那就再也不是只属于自己的世界了。”
“是这样没错,但……”
“当然,也不是说非要拥有不可。以某个意义来说,墓地只是个装饰。佛坛和牌位也是装饰。这样说也许大不敬,但这些东西,都只是信仰的契机罢了。重要的是心态,所以即使不参拜、不祈祷,只是诚心供养,应该也能上达天听。不过……”
老板以有些爱怜的眼神望向架上的书籍。
“对于重要的人,至少会想要保留他的牌位吧?”
“哦……”
“书拥有再多也不为过,读书可以增加眼界。读过多少,就拥有多少世界。但坦白说,其实只要有一本就够了。只要能找到那本无可取代的书,那个人就是幸福的。”
所以人会寻觅书本,老板说:
“真正重要的书,会带给我们等同于现世这一辈子的不同人生。
所以在遇到那本无可取代的书之前,人会不断地寻觅。”
是……这样吗?
这里面有我的那本书吗?
在这些纸张和文字的旋涡中,究竟囚禁着多少现世的幽灵?
“找得到吗?”
“也有些人无缘邂逅。不,我想无法邂逅的人更多。但不管怎么样,在读到以前,不会知道,所以不读就无从邂逅。即使读了,有所领略,还是会忍不住想,也许还有能带来更深刻领略的书,也许下一本会更好。无法决定这就是那一本,又寻找下一本。所以书不是人去搜集,而是它们主动来到身边的吧。”
我觉得可以理解那种感觉。
与收藏家有些不同。
不是想要增加、想要搜集齐全、想要填满。不是数量的问题,也不是有所不足,完全只能说是自然而然聚集而来的吧。
“不过这肯定也算是一种病入膏肓吧。”
因为会忍不住贪得无厌哪—主人说,露出微笑,站了起来。
“就是希望书能让那样的人找到,我才会在这里展示着尸骸与墓碑。”
所以……
不,有点不一样哪,老板说。
“不一样?”
“与其说是为了人,也许更应该说是为了书。不,就是为了书。”
“为了书?”
主人仰望阶梯上方。
“总之,我想要有人阅读它们,姑且不论适不适合。但不管适不适合,如果没有人读,书就是垃圾。无人参拜的墓,只是块石头。即使底下埋藏着尸体,而不管那是多么了不起的伟人的尸体,也不会有人发现。没有人读的书,只是一沓废纸。”
“说的也是。”
所以我卖书,老板说:
“卖书,就是供养书。”
所以……
才叫作吊堂吗?
我对情节的推进速度和叙事节奏的把握,一直是个很挑剔的读者。很多时候,故事的前半段总是冗长地堆砌背景,让人昏昏欲睡,直到“高潮”来临时,节奏又快得让人抓不住重点。然而,这本书的处理方式显得异常老道和成熟。它不是那种开篇就扔给你一颗重磅炸弹的书,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棋手,每一步都走得精准而意味深长。它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抛出一个悬念的钩子,让你好奇心驱使着你翻过下一页,但又不会让你感到被强行灌输信息。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人物内心挣扎和环境氛围营造上的耐心。那种缓慢却坚定的推进感,让我仿佛跟随主角一起,一步步走在迷雾弥漫的古老走廊里,每一步都充满了对未知的敬畏和期待。这种“慢热”的叙事,需要读者投入更多的耐心和专注力,但一旦沉浸进去,那种被故事缓缓包裹的感觉,远比快餐式的刺激来得更为持久和深刻。它教会了我在阅读中保持镇定,去细细品味那些潜藏在平淡对话下的暗流涌动。
评分这本书的人物塑造,可以说是极其立体和复杂的,完全不是非黑即白的刻板印象。我通常不喜欢那种一看就知道是好人或者坏人的角色,因为现实生活中的人性本就充满了灰色地带。这里的每一个角色,无论地位高低,似乎都有着自己无法言说的苦衷和坚守。他们的动机并非单一的贪婪或善良驱动,而是由一系列复杂的过往经历、环境压力以及道德困境共同塑造而成。我经常会暂停下来,去思考某个配角在那个特定情境下,为何会做出那个看似荒谬却又情理之中的选择。这种代入感,让我不断地与书中的人物进行着无声的辩论和理解。这种深度的剖析,使得阅读体验从单纯的“看故事”升华到了“体验人生”的层面。它让我开始反思,如果置换到他们的境地,我的选择又会是什么。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是真正优秀文学作品不可或缺的灵魂。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基调,虽然透露着一丝宿命论的悲凉底色,但最终呈现出的,却是一种令人振奋的、对希望的执着探求。它没有回避生活中的黑暗与不公,反而直面这些残酷的现实,让人在黑暗中学会辨认微光。我不是一个喜欢过度煽情或刻意说教的读者,我更偏爱那种在不动声色中,给予读者内在力量的作品。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没有给出廉价的安慰,而是通过角色的抗争与不屈,展示了“破晓”的真正含义——它不是一个突然降临的奇迹,而是无数次跌倒后,依然选择站起来的勇气。读完之后,我没有感到情绪的宣泄或耗尽,反而有一种沉静下来的力量感,仿佛我的精神世界被重新梳理和校准过。这种持久的影响力,是我认为一本好书的最高标准。
评分我必须提到作者的语言风格,它有一种令人惊艳的韵律感和画面感。阅读时,我常常会不自觉地放慢语速,仿佛要将那些精妙的词句在舌尖上反复咀嚼。作者似乎对汉语的遣词造句有着一种近乎苛刻的追求,每一个形容词和动词的选择都恰到好处,既不卖弄辞藻,又不失文采。尤其是在描写那些宏大场景或细腻情感爆发的瞬间,文字的力量被发挥到了极致,仿佛直接在脑海中投影出高清晰度的影像。我甚至可以闻到空气中湿润的泥土气息,感受到微风拂过面庞的凉意。这种极具感染力的笔触,成功地将读者从现实世界剥离出来,完全融入到作者构建的那个充满质感和生命力的世界观之中。这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叙事技巧,更像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
评分这本《书楼吊堂·破晓》的封面设计着实抓人眼球,那种古典与现代交织的视觉冲击力,让人在书店里一眼就被它吸引。我是一个骨子里带着点怀旧情结的人,对于那种名字里就透着历史厚重感,又隐隐约约藏着一丝神秘色彩的书,总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拿在手里的时候,纸张的触感是那种略带粗粝但又非常细腻的质感,油墨的清香混合着书页特有的霉味儿,瞬间把我拉进了一个需要屏住呼吸去探索的未知世界。我特别留意了字体排版,那种带着古典韵味的宋体和现代感十足的衬线体巧妙结合,使得阅读过程成为一种享受。每一章的标题都设计得颇有深意,仿佛不是简单的章节划分,而是某种古老仪式的前奏。光是翻阅这些细枝末节,我就能感受到作者在构建这个故事世界时投入的巨大心力,那种对细节的偏执,往往预示着一个宏大而精妙的故事结构。我甚至在想,书名中的“吊堂”和“破晓”这两个意象,究竟是如何在故事里交织出光与影的对立和统一的。这本书的装帧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它成功地激发了我对外在世界暂时抽离,全身心沉浸于文字迷宫的渴望。
评分书楼吊堂. 破晓书楼吊堂. 破晓书楼吊堂. 破晓书楼吊堂. 破晓书楼吊堂. 破晓书楼吊堂. 破晓
评分一直在京东买书,正版速度快!
评分书很好看包装没有破损送货很快。
评分明治二十年代的神秘书店,洞若观火的书店主人,上门求解人生烦恼的读者,皆是身份不凡的日本近代文艺大家。人与书一旦相遇,书和人都活了过来。
评分书很好,送的也很快
评分京极夏彦必收
评分书很好看包装没有破损送货很快。
评分非常好哟物流包装都非常好评
评分京极的新书,一定要看一看。快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