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空调设计实训教程

中央空调设计实训教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萍 著
图书标签:
  • 中央空调
  • HVAC
  • 暖通空调
  • 设计实训
  • 工程实践
  • 制冷技术
  • 空调系统
  • 暖通工程
  • 实训教程
  • 专业技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90712
版次:1
商品编码:12339287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高等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制冷与空调/制冷与冷藏专业
开本:8开
出版时间:2018-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5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浙江省重点教材建设项目配套教材,也是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配套教材。本书以一个工程案例为主线,涉及了中央空调负荷计算、方案确定、设备选型、风系统及水系统的水力计算、工程设计等内容,循序渐进,将专业理论与全空气中央空调系统、空气-水中央空调系统和变制冷剂流量多联机(VRV)中央空调系统三个典型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过程相融合,构成一个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针对性和实用性强。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制冷与空调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本科院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专业师生使用,还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配有电子课件,凡使用本书作为教材的教师可登录机械工业出版社教育服务网www.cmpedu.com 注册后下载。咨询邮箱:cmpgaozhi@sina.com。咨询电话:010-88379375。

目录

前 言
单元一 设计程序 1
一、空调工程设计前的准备 1
(一)熟悉国家标准和规范 1
(二)原始资料的准备 1
(三)参考书籍和技术手册的准备 1
二、空调工程设计内容与设计步骤 2
(一)选择空调系统并合理分区 2
(二)确定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和室内空气设计参数 3
(三)空调系统负荷计算 5
(四)空调房间送风状态及送风量确定 23
(五)集中式空调系统处理方案与选型计算 24
(六)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系统处理方案及选型计算 26
(七)变制冷剂流量多联机空调系统选型计算 28
(八)冷水机组选择和中央机房布置 29
(九)空调水系统设计 31
(十)空气的输送与分配设计 41
三、空调系统的消声、减振 52
(一)空调系统的消声 52
(二)空调系统的减振 52
四、通风系统 52
(一)通风系统概述 52
(二)典型的区域通风系统 54
五、建筑防排烟系统 55
(一)防排烟设施设置位置 55
(二)自然排烟设计 55
(三)机械排烟 56
(四)机械防烟(加压送风) 56
(五)防火处理及技术措施 57
六、空调系统的电气控制要求 57
(一)空调系统集中控制 57
(二)空调系统末端装置控制 58
七、制备空调工程设计文件 58
(一)图样目录 58
(二)设计说明和施工说明58
(三)设备表59
(四)设计图样59
(五)计算书59
单元二 设计课题60
一、工程概况 60
二、室外气象参数和室内设计标准 60
三、空调负荷的计算 60
(一)用谐波反应法计算西餐厅的冷负荷 60
(二)利用专业空调负荷软件计算其他区域冷负荷 64
(三)空调负荷的估算法 64
(四)空调系统负荷确定 64
四、空调系统的划分和空调方式的确定 76
五、一~三层一次回风全空气空调系统的选型计算 76
(一)西餐厅空气处理机组选型计算 76
(二)其他区域空气处理机组选型计算 77
六、三层东区及四层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的选型计算 77
(一)四层西南办公室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系统选型计算 77
(二)新风处理机组的选型 78
(三)其他房间风机盘管选型 78
七、五层变制冷剂流量多联机空调系统的选型计算 78
(一)变制冷剂流量多联机系统室内外机设备选型计算 78
(二)新回风全热交换器选型计算 80
八、集中空调冷水机组选型计算 80
九、空调水系统设计计算 80
(一)冷冻水系统设计计算 80
(二)机房空调冷冻水系统设计计算 82
(三)分水器、集水器的选型与计算 83
(四)冷冻循环水泵的选型与计算 83
(五)膨胀水箱的配置与选择 83
(六)冷却水系统设计 84
(七)冷凝水系统设计 84
十、空调风系统的设计 84
(一)西餐厅、中餐厅等一次回风全空气系统送风气流组织设计计算 84
(二)接待室等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的送风气流组织设计计算 85
(三)西餐厅、中餐厅等一次回风全空气系统空调风管及阻力计算 86
(四)三层东区及四层东、西区新风系统风管及阻力计算 90
(五)卫生间排风系统设计计算 91
(六)地下车库通风系统设计计算 91
单元三 施工图设计 92
一、计算书 92
二、图例 92
三、施工设计 94
(一)图样画法 94
(二)设计说明 96
(三)施工说明 96
单元四 技术交底与图样变更 97
一、图样审查 97
(一)图样自审 97
(二)图样会审 97
二、技术交底 97
三、图样的变更 97
附录 98
附录A 本设计课题设计文件及施工图 98
附录B 部分厂家的空调设备产品技术资料 129
一、冷水机组 129
二、柜式空调机组 129
三、风机盘管 132
四、变制冷剂流量多联机设备(大金VRV) 133
(一)室外机133
(二)室内机133
(三)新风处理机134
(四)全热交换器134
(五)制冷容量134
(六)制冷容量变化率136
五、IS型空调水泵 137
(一)IS型空调水泵性能137
(二)IS型泵系列型谱图137
六、冷却塔 137
七、离心式风机 138
八、消声器 139
九、防火阀、排烟阀 139
附录C 阻力系数表140
一、水管管线局部阻力系数 140
二、通风管道局部阻力系数 141
附录D 空气的焓湿图149
参考文献152

前言/序言

本书以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工作过程为导向,注意引导学生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以工程实例为载体,穿插暖通空调领域的相关知识、标准规范。学生在学习本书后应掌握全空气中央空调系统、空气-水中央空调系统和变制冷剂流量多联机(VRV)中央空调系统三个典型中央空调系统的空气处理方法、设备计算选型、管道布置等方面的知识与设计流程、思路与方法,掌握暖通空调设计软件的使用,最终具备常用中央空调工程的设计能力,能够承担售前技术支持、设计方案编制、施工图设计等工作任务。
本书根据中小型中央空调系统设计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将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素质养成融入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内容突出实用性,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项目设计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中央空调系统广泛应用于宾馆、写字楼、体育馆、车站、厂房、实验室等需要温湿度调节的场所。高职高专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空调系统设计工作以中小型办公楼、中小型宾馆、高级住宅等中小型舒适性空调工程为主,这些工程涉及的空调系统类型主要有全空气中央空调系统、空气-水中央空调系统和变制冷剂流量多联机(VRV)中央空调系统。因此,我们以一个综合办公楼应用场所为对象,设计了一次回风全空气中央空调系统、空气-水中央空调系统、VRV中央空调系统。
在设计工具选用方面,我们依照“先手工、后软件,先详细、后简化”的原则,在四个单元的学习和设计实践中,先手工计算,打好基础,然后引入鸿业空调负荷计算软件和空调设计软件进行计算和绘图,提高效率。在内容设计上,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和职业素质,以利于学生拓展到其他形式空调系统的设计。
本书是浙江省重点教材建设项目配套教材,也是制冷与冷藏技术专业国家级教学资源库配套教材,对应核心课程为“中央空调工程设计”,读者可访问:http://218.13.33.159:8000/lms/?q=node/49785,注册后报名学习。
本书由张萍(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余红英(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担任主编,夏怡(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何旭燕(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担任副主编。
参加编写的人员还有:林永进(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邢振禧(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朱立(武汉商学院)、吴中生(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方淑君(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张丽娜(宁波工程学院)、李国建(浙江理工大学)、耿春景(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涂中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胡孟娣担任本书主审。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有关设计、施工、管理单位和兄弟院校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以便修订时改正。
编 者
《中央空调设计实训教程》是一本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入的中央空调系统设计指导的专业书籍。本书并非仅仅罗列设计步骤或理论公式,而是致力于通过实用的方法和真实的案例,引导读者逐步掌握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流程、关键技术以及优化策略。 全书内容围绕着中央空调设计的各个核心环节展开,从项目需求分析入手,深入探讨了不同建筑类型(如住宅、商业综合体、办公楼、工业厂房等)的空调负荷计算方法,并详细阐述了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宜的制冷和制热设备。书中会详细介绍各类中央空调主机(如冷水机组、热泵机组等)的选型原则、性能参数解读以及与末端设备的匹配关系。 在系统设计方面,本书将重点讲解制冷剂管道、冷冻水管道、冷却水管道以及冷凝水管道的设计要点。读者将学习如何根据流量、流速、压力损失等因素来确定管径,如何进行管道的走向布置以减少能耗和便于安装维修,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阀门、过滤器、膨胀水箱等管件附件。此外,空气管道的设计和风机的选型也是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涵盖风管材质、风速限制、消声减噪措施以及送回风方式的选择等内容。 书中还会深入讲解各种末端设备的选择与布置,包括风机盘管、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吊顶式空调机组、空气幕等。读者将了解不同末端设备的特点、适用范围以及与送风系统、水系统之间的连接方式。温湿度控制作为中央空调系统设计的灵魂,在本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书将详细介绍各种控制方式,从简单的温控器到复杂的楼宇自控系统(BAS),并阐述如何根据不同区域的使用需求和运行模式来制定合理的控制策略,以达到节能舒适的目的。 此外,本书还着重于实际工程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例如,将详细分析噪音控制、振动隔离、防结露、设备维护以及系统调试等关键技术,并提供切实可行的设计建议和操作指南。书中还会穿插大量的图表、示意图和设计算例,力求将抽象的设计概念具象化,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书中的知识。 《中央空调设计实训教程》的目标读者群体广泛,包括但不限于暖通工程专业的在校学生、初入行的设计人员、有一定经验但希望系统梳理和提升设计技能的工程师,以及对中央空调系统设计感兴趣的相关从业人员。本书强调实践性,鼓励读者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实际项目进行模拟设计,从而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独立完成一套完整、经济、高效且舒适的中央空调系统设计方案。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的像一本武林秘籍,虽然我不是什么高手,但感觉读了它,我起码能打通任督二脉,对中央空调这块儿算是有了点儿“内功”。我一直觉得,设计这玩意儿,光有理论不行,得有实践,得知道怎么把那些公式、参数变成实际能用的东西。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理论堆砌,而是真的把一个个设计过程拆解开来,告诉你一步步怎么做。从最基础的负荷计算,到风管、水管的设计,再到末端设备的选型,每一步都讲得特别细致,而且还配了很多图例,让你看着不至于发懵。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负荷计算那块,以前总觉得这是个很玄乎的东西,但这本书把它讲得明明白白,从建筑保温、窗户面积、人员数量等等,一一列举,然后告诉你怎么去量化,怎么去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这让我明白,原来设计不是拍脑袋决定的,而是基于扎实的计算和分析。而且,它还提到了很多实际设计中容易遇到的问题,比如不同建筑类型的负荷差异,不同朝向对日照得热的影响等等,这些都是课本上很难学到的宝贵经验。读这本书,感觉就像是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在旁边指导,他会告诉你“这个地方要注意”,或者“这里可以这样考虑”,这种感觉特别受用。我本来对空调设计只是一知半解,现在感觉自己真的有了一个初步的框架,能大概理解整个设计流程了,这对我日后的工作肯定有很大的帮助。

评分

我一直对工程设计领域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看似复杂却又实际应用广泛的系统。中央空调,作为现代建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让我觉得它充满了技术魅力。拿到这本书,我并没有指望它能让我立刻成为一名“大师”,但我期望它能为我打开一扇通往这个领域的大门,让我对中央空调的设计有一个系统性的认知。事实证明,这本书的确没有让我失望。它采用的是一种非常贴近实际操作的“实训”模式,不像很多技术书籍那样枯燥乏味,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案例和详细的步骤,引导读者一步步去完成设计任务。我特别欣赏它在讲解过程中,不仅仅是给出“怎么做”,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这么做”。比如说,在讲解风管设计时,它会详细解释为什么需要考虑风速、静压损失,以及这些参数对系统整体运行效率的影响。它还会介绍不同材质风管的优缺点,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选择建议。这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操作,更是在理解背后的工程原理。书中提供的图纸和表格也非常实用,很多都是可以直接拿来套用或者参考的模板,这大大减轻了初学者的学习负担。而且,它还涉及到了很多关于节能设计的内容,这在当前的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书中关于如何优化系统配置,减少能耗的建议,对我来说是很有启发性的。总的来说,这本书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为想要了解和入门中央空调设计的人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分

刚开始接触中央空调设计的时候,感觉像是走进了迷宫,各种规范、各种参数,让人眼花缭乱。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给我点亮了前方的路标。我特别喜欢它那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它不会一开始就抛出很难的概念,而是从最基础的负荷计算开始,一步步带着你往前走。就像你盖房子,得先知道需要多少砖头,多少水泥,这本书就是告诉你怎么去算这些“建材”。而且,它用的语言也很接地气,不像有些技术书,读起来像是在啃一本古籍。很多地方它会用很形象的比喻,或者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你更容易理解。比如,在讲到制冷剂循环的时候,它会把它比作人的血液循环,讲得你一听就明白。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水系统和风系统平衡的部分,这块儿以前我一直觉得很难掌握,不知道怎么调整才能让整个系统运行得最顺畅。这本书里有专门的章节详细讲解了这个问题,还给出了一些调试和优化的技巧,感觉像是拿到了一本“故障排除手册”。书中的图表和流程图也做得非常清晰,很多复杂的计算过程,通过图表展示出来,一下子就变得直观了很多。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一窍不通”的小白了,对中央空调设计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甚至能自己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设计任务了,这对我来说是很大的进步。

评分

作为一个对技术类书籍有一定要求的读者,我深知一本好的实训教程,其价值绝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它能否真正帮助读者掌握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摒弃了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以“实战”为导向,将中央空调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通过详细的步骤和丰富的案例,呈现在读者面前。我特别赞赏它在讲解设备选型的时候,不仅给出了具体的选型依据,还对比了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设备在性能、能耗、成本等方面的差异,并给出了实用的选型建议。这对于需要在有限的预算内做出最优选择的设计师来说,无疑是宝贵的参考。此外,书中对于管道系统设计的部分也处理得非常到位。它详细讲解了管道的材质选择、管径计算、走向布置等关键要素,并重点强调了如何避免水锤、噪声等常见问题。书中还提供了一些管道布置的通用原则和优化技巧,这对于初学者来说,能够有效地规避很多潜在的设计陷阱。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一些非标准情况的处理,也给出了相应的指导。例如,如何处理复杂建筑结构的送风、回风口布置,或者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设备安装等。这些细节的补充,让这本书的实用性大大增强,也体现了作者在实践经验方面的深厚积累。

评分

坦白说,我之前对中央空调的设计了解甚少,只知道它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抱有过高的期望,以为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学术著作。然而,这本书的风格和内容却给了我惊喜。它以一种非常友好的方式,将中央空调设计的复杂流程,分解成了一个个易于理解的单元。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并没有局限于单一的设计方法,而是介绍了多种不同的设计思路和技术路线,并对它们进行了比较分析,让读者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案。在讲解风管系统设计时,它不仅介绍了传统的矩形风管,还引入了螺旋风管等新型风管的优势和应用场景,让我拓宽了视野。在水系统设计部分,它还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的循环方式,如重力循环和强制循环,以及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和设计要点。书中大量的工程实例,涵盖了住宅、商业建筑、办公楼等多种类型,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参考。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能耗分析和节能设计的章节,它不仅讲解了如何计算系统的能耗,还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这对于当前追求绿色建筑的趋势来说,非常有价值。这本书让我感觉,中央空调设计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掌握的工程技能。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程”,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在我耳边细细讲解着每一项设计要点。我以前总觉得,设计流程就像是一条笔直的、明确的路线,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实际的设计过程往往充满了各种“岔路口”和“权衡”。例如,在选择末端设备时,它不仅仅是告诉你“选哪种”,而是会分析不同末端设备(如风机盘管、吊顶式空调机组等)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适用性,让你自己去思考和判断。在讲到管道布置时,它会详细说明如何考虑安装空间、维护便利性以及与其他管线(如消防、给排水)的避让问题,这些都是在课堂上很难学到的“细节”。而且,书中还穿插了很多关于规范和标准的介绍,让你在学习设计方法的同时,也能了解相关的行业要求,这对于避免设计中的“硬伤”至关重要。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讲解过程中,会不断地提醒读者注意一些常见的错误,并给出避免这些错误的建议。这就像是有人为你提前排雷,让你在学习的道路上少走弯路。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设计,不仅仅是把图纸画出来,更是对整个系统的负责,是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是对成本和效率的精打细算。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个精巧的机械装置。以前我只是看到中央空调在运转,觉得很神奇,但具体是怎么运作的,我却一无所知。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细致的“解剖师”,把我一直好奇的系统,一点点拆开来,然后仔细地讲解每个部件的功能和它们之间的联系。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制冷剂、冷媒这些概念的时候,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把这些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化,让我不再感到畏惧。而且,它还不仅仅局限于“是什么”,更是深入到“为什么”。比如说,在讲解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原理时,它会详细解释热力学定律是如何在其中发挥作用的,这让我对整个制冷循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书中关于负荷计算的部分,做得非常扎实。它不仅仅是给出了公式,更是详细解释了每一个变量的含义,以及在实际工程中如何获取这些数据。我记得它在讲解室外气象参数对负荷计算的影响时,还特别提到了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差异,这让我明白,设计必须是因地制宜的。这本书的排版也很清晰,图文并茂,很多复杂的技术流程,通过流程图展示出来,一下子就变得清晰明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就像完成了一次“系统体检”,对中央空调的设计有了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评分

我一直认为,好的技术书籍,应该像一位良师益友,能够在你遇到困难时给予指引,在你迷茫时提供方向。这本书在我学习中央空调设计的过程中,扮演了这样的角色。它并没有强迫读者去记忆那些枯燥的公式和条文,而是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引导读者去理解设计背后的逻辑和原理。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风管系统设计时,不仅仅是给出“如何计算风管尺寸”,而是会从气流组织、送风均匀性、噪声控制等多个维度进行考量,让你明白,一个好的风管设计,不仅仅是为了“送风”,更是为了创造舒适的环境。在水系统设计方面,它还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循环泵的选择和布置,以及如何进行水力平衡的计算,这对于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书中还涉及到了很多关于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让我明白,一个中央空调系统,不仅仅是“冷”或“热”,更是通过精密的控制,来实现高效、节能的运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一些优化设计和节能策略的介绍,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些理论上的建议,更是给出了具体的计算方法和实例,让读者能够量化节能效果,并做出更明智的设计决策。这本书让我感觉,设计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需要综合运用知识、经验和对细节的关注。

评分

我一直对建筑工程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中央空调系统作为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让我觉得它充满了挑战和魅力。这本书,就像是为我打开了通往这个神秘领域的一扇大门。它并没有从最深奥的理论讲起,而是从最基础、最实用的负荷计算入手,逐步引导读者进入到设计的核心。我特别欣赏它在讲解负荷计算时,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计算公式,更是详细阐述了影响负荷的各种因素,比如建筑材料的导热系数、窗户的面积和类型、室内人员的密度等等,并给出了如何量化这些因素的建议。这让我明白,负荷计算并非简单套用公式,而是需要深入了解建筑的实际情况。在风管设计部分,它还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风管(如圆形、矩形、螺旋风管)的优缺点,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选择依据,并给出了一些关于风管布置的实用技巧,例如如何减少风管长度、如何优化送风口的位置等等,这些都是在实际工作中非常宝贵的经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涉及到了很多关于节能设计的内容,它不仅讲解了如何提高系统的能效,还提供了一些关于绿色建材、自然通风等方面的建议,这让我对中央空调设计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

从一个完全不懂行的人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无疑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入门教材。它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将中央空调设计这个看似复杂的领域,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设备选型的时候,不仅仅是给出了设备的名录,而是会详细分析不同设备的性能参数,例如制冷量、能效比、噪音水平等等,并给出了一些关于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的建议。这让我明白,设备选型不是简单的“看品牌”,而是需要综合考量多种因素。在水系统设计部分,它还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管道材质(如镀锌钢管、不锈钢管、PPR管等)的优缺点,以及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选择依据,并给出了关于管道连接方式、保温措施等的建议,这些都是在实际工程中非常关键的细节。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涉及到了很多关于调试和维护的内容,它不仅讲解了如何对系统进行调试,还给出了一些关于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和日常维护的建议,这让我明白,一个中央空调系统的生命周期,不仅仅在于设计,更在于后期的运行和维护。这本书让我感觉,设计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考虑的方面非常广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