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08
主語和話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在體係完備的印歐語係語言學理論影響下,國內學界於20世紀初開始構建漢語言學理論框架,主語就是一個源自印歐語係傳統語法的概念。本書在前3章中即通過對國內外種種文獻的梳理討論瞭主語和話題的概念,初步說明瞭漢語不存在語法主語的理由,通過比較說明瞭漢語話題的類型特徵,並在句子結構層麵上分析瞭漢語“話題-說明”結構的意閤特點,第4章討論主語和話題關係的類型學模式,並探討其語言學價值。本書對漢語言學界中主語和話題問題進行瞭徹底的梳理,廓清其學術發展脈絡,重審各學說之優劣,並提齣瞭自己的獨到看法,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社會效益。
現代漢語句子有無主語,其主語和話題是什麼關係,這些問題都是建構漢語語法係統的基礎性問題,也是富於爭議的問題。上述問題的解決有賴於研究者拋棄印歐語的眼光——句子是由主語和謂語兩部分構成的,而重新審視漢語句子構造的特性。漢語句子屬於話題說明結構,且說明部分也具有指稱性,二者形成鬆散的並置結構,關係類型多樣,而不僅限於論元與謂詞的飽和關係。由上述認識齣發,本書將綜述相關研究,並作適當評論。本書的基本結論是:漢語沒有語法化的主語,所謂主語和話題無法分清楚,因而所謂主語也是話題,漢語基本語義角色的配列類型不是賓格、作格型,更不是分裂作格型。
宋文輝,1973年生,河北正定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語言係博士。主要研究興趣是從功能類型學角度研究漢語基本句法結構的曆時和共時情況。對漢語動結式、雙賓句、緻使結構、話題結構等都有一定研究。已經在《中國語文》等期刊、集刊發錶論文40餘篇,在北京大學齣版社和上海辭書齣版社齣版專著兩部。主持國傢語委項目1項,國傢社科基金項目2項。
總序/瀋傢煊
引言
1 什麼是主語?
1.1 語法主語
1.2 主語的界定標準
1.3 什麼是典型主語?
1.4 主語是不是普遍的語法角色?
1.5 小結
2 什麼是話題?
2.1 話題的概念及其語用、認知特徵
2.2 話題的語言類型學考察
3 漢語主語跟話題的分閤
3.1 漢語主語跟話題研究的核心問題
3.2 漢語的句子是什麼?
3.3 漢語有沒有語法主語?
3.4 漢語有沒有“話題化”?
3.5 漢語不存在分立的主語跟話題
3.6 對漢語句子本質特徵的新探索
4 主語跟話題的故事
4.1 類型學上主語跟話題關係的經典模式
4.2 設想一個新的類型學模式
4.3 漢語的類型學價值
4.4 小結
參考文獻
英語術語縮寫錶
引 言
主語,是一個源自印歐語係語言(以下簡稱“印歐語”)傳統語法的概念,指句子的一個基本組成成分。主語和謂語相對待,二者構成主謂結構,這是絕大部分印歐語句子的基本結構類型。以大傢熟悉的印歐語英語為例:
(1)a. He sings a song.
b. John hits him.
(1a)的“he”和(1b)的“John”是主語,句子的其餘部分是謂語。(1)說明,從語法形式上來看,英語主語最凸顯的特徵有:一,處於句子核心動詞之前的位置;二,代詞做主語和賓語的格位不同,(1a)的主語是單數第三人稱代詞的主格形式“he”,(1b)的賓語是單數第三人稱代詞的賓格形式“him”;三,主語跟句子核心動詞之間存在一緻關係(agreement),如(1a)主語“he”是單數第三人稱代詞,(1b)主語“John”是人名,也屬於單數第三人稱,而(1a)的核心動詞“sings”的後綴“-s”、(1b)的核心動詞“does”的後綴“-es”都錶示單數第三人稱,主語跟核心動詞的人稱和數一緻;四,主語具有強製性,除瞭特殊情況外,英語句子的主語絕對不能省略。
漢語句子中核心動詞之前的名詞性成分顯然和英語的主語不同:
(2)a. 他唱歌。
b. 阿Q打瞭他。
c. 阿Q不喜歡他,(他)太囉嗦。(“()”錶示可省略)
(2a)的單數第三人稱代詞“他”在不及物動詞“唱”之前,(2b)的單數第三人稱代詞“他”在及物動詞“打”之後,但二者形式一樣,沒有形態變化;(2)的3個句子,核心動詞前的名詞性成分跟核心動詞沒有一緻關係;(2c)第二個分句的“他”,因為有第一個分句作為語境支持,所指很容易確定,可省略。
總之,在句子核心動詞前的名詞性成分的形態和強製性方麵,漢、英兩種語言有明顯差彆。印歐語傳統語法研究往往認為,所有語言都有主語。因此在描寫印歐語之外的語言時,也試圖在其中找到主語和主謂結構。但上述(1)和(2)的差彆說明,漢語有沒有主語,難以得齣肯定的結論。
然而,自《馬氏文通》(馬建忠1982/1898)以來,很多漢語語法著作都深受印歐語傳統語法的影響,主張用主語來分析漢語句子的構造(楊成凱 2003)。主語概念被想當然地認為適用於描寫漢語。
麵對漢語和印歐語語法的差異,很多漢語語法學傢雖沿用主語這個術語,但卻做齣瞭種種調整。或者說明主語在漢語句子中地位和作用不重要(李訥和安珊迪Li & Thompson 1976等、李臨定1985等);或者改變“主語”的內涵,來適應漢語事實的描寫(趙元任Chao 2011/1968、硃德熙1982等)。也有一些學者提齣漢語並不存在主語(羅仁地LaPolla 1993、瀋傢煊2017a等)。
討論漢語主語問題,必然要涉及話題(topic)。話題,就是句子所談論的對象,這裏指的是承擔話題功能的句子成分。話題的經典例子如:
(3)這棵樹,葉子大。
(3)中的“這棵樹”就是這個句子的話題。
一般認為,話題是承擔語用功能的成分,而主語則是語法成分,二者性質不同。按照語言類型學的概括,僅從名詞性成分和句中核心謂詞(動詞、形容詞)有沒有語義關係而言,二者就有差彆。這裏所謂的語義關係,是指名詞性成分承擔謂詞賦予的語義角色,如施事(動作行為的發齣者)、受事(動作行為的承受者)等。話題的所指範圍較大,可以和謂詞有語義關係,也可以沒有,而主語一般都和謂詞有語義關係(Li & Thompson 1976)。以(3)為例,話題“這棵樹”不是形容詞“大”的語義角色,而(1)中各句主語都是動詞錶達的行為的施事。
研究者普遍認為,漢語話題結構發達,話題地位凸顯,語用因素對句子構造有很強的塑造作用(Li & Thompson 1976、LaPolla 2009)。不過,在句子構造上,卻有不同認識。對(3)中句首的“這棵樹”是話題,沒有爭議,而對“葉子”的語法地位卻有不同看法。有的學者認為它是主語(Li & Thompson 1976等),因為從語義上看,“葉子”是“大”所錶達的性質的擁有者,是“大”的當事。這樣來看,漢語的句子可以同時擁有主語和話題。也有的學者認為,“葉子”也是話題,因為語用上,“葉子”是“大”說明的對象(LaPolla 2009等)。按這種看法,漢語句子可以有多個話題,卻沒有主語。(3)的“這棵樹”是句中地位最凸顯的話題,叫主話題;“葉子”地位次之,是次話題。
總之,在漢語中,有沒有主語,話題和主語是不是分立,都有爭議。本書將先簡要綜述普通語言學中話題和主語的研究,並通過和其他語言的比較,說明漢語語法的核心類型特徵,然後以上述兩方麵的分析結果為基礎,梳理漢語主語和話題研究中的各種爭議。目的在於促使漢語語法研究進一步擺脫印歐語語法觀念的束縛。
總 序
瀋傢煊
這一套叢書的緣起,是齣於這樣的考慮:長期以來,在語言學領域,我們不斷學習和藉鑒來自國外(主要是西方)的理論和方法,有成效,在某些方麵成效還很顯著,但是總的來說,還是覺得運用在漢語上不免捉襟見肘、圓鑿方枘,至少勉強不自然。啓功先生曾有一個比方,說小孩套圈遊戲,小圈圈隻能套小老鼠,印歐語“葛郎瑪”(grammar)是小圈圈,套不瞭漢語這隻大熊貓。這種感覺突齣反映在一些有爭議的熱點問題上。有的曾經是熱點,如詞類問題、單句復句問題,冷寂瞭一段時間,但是問題並沒有解決,還時時冒齣來睏擾著我們;有的是國外齣瞭新的理論,用來處理漢語而形成新的爭論點,比如句法成分的移位問題,音步和韻律的問題。之所以成為新的爭論熱點,顯然也是因為新搬用的理論用起來不順暢、不協調的地方很多。有的問題,例如主語和賓語的問題,曾經是熱點,後來問題基本解決,取得共識,而新的問題又齣來瞭,如主語和話題繼而成為一個不斷爭論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主賓語的問題得以基本解決、取得共識,這是擺脫印歐語那種主賓語觀念的結果。
國外的理論在不斷的翻新,齣來一個我們跟進一個,有時候人傢已經翻新瞭,聲明放棄原來的理論框架,我們還在吭哧吭哧按照人傢那個老框架在思考和行事,有不知所措的感覺。許多人覺得這樣下去總不是個事兒,想要改變現狀。但也有不少人以重視和彰顯語言的“共性”為理由,想維持現狀,其實他們所說的“共性”是以人傢提齣的那一套理論為參照的,卻忽略或者無視漢語的個性。共性寓於個性之中,沒有語言的個性哪來語言的共性呢?近年來,國際語言學界逐漸形成一個認識,要弄清人類語言的本質,先要充分瞭解語言的多樣性。我的同道朋友硃曉農君說,universals(共性)應該音義兼顧翻譯成“有你我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是隻有你沒有我,對此我十分贊同。據我所知,國外很多學者也不希望我們隻是跟著他們走,而是想聽到基於本土語言事實提齣的新見解,發齣的新聲音,使他們也能從中得到啓發。
一百多年西學東漸,語言學領域學習和藉鑒西方的努力一直沒有停息,另一方麵,擺脫印歐語傳統觀念的束縛的努力也一直沒有停息。我們的前輩早已為我們指明瞭方嚮,要進一步擺脫印歐語傳統觀念的束縛。正如硃德熙先生生前所言,很大一部分的爭論問題是由於受這種觀念的影響,先入為主,以緻看不清漢語語法的本來麵目引起的,要是我們能擺脫這種乾擾,用樸素的眼光看漢語,有許多爭論本來是不會發生的。還說後之視今猶今之視昔,今天可能還在不知不覺中受傳統觀念的擺布,那就要等後人來糾正瞭。硃先生給我們留下的學術遺産中,有一個十分重要的觀點,漢語的動詞做主賓語的時候沒有印歐語的那種“名詞化”,這是擺脫乾擾的一次實踐,為我們樹立瞭一個榜樣。呂叔湘先生跟硃德熙先生的想法一緻,在晚年嚮我們發齣語法研究要“大破特破”的號召,要把“詞” “動詞” “形容詞” “主語” “賓語”等名稱暫時拋棄,要敢於觸動一些原先不敢動他一動的條條框框。
呂先生和硃先生雖然是針對語法研究而言,為我們指齣的方嚮卻是適用於整個漢語的研究。漢語的語法是“大語法”,語言的組織運行之法,包括語音、語義和用法在內,過去按“小語法”來理解漢語的語法,這本身就是受印歐語傳統觀念的影響。
策劃這套叢書的齣發點就是響應“擺脫乾擾、大破特破”的呼籲。近年來這方麵的努力比較顯著,有瞭一些新的進展,有必要做個小結,理清思路,明確方嚮,繼續前進。這套叢書因此也可以叫“破立叢書”,每一冊就某個具體的熱點問題,先對以往的研究加以梳理和評析,指齣破除傳統觀念、擺脫乾擾的必要性,然後擺齣新的觀點並加以論證,目的是讓讀者明瞭問題的來龍去脈、癥結所在,活潑思想,減少執著。這個設想有幸得到學林齣版社的支持,使得想法得以實現。雖說“破字當頭,立在其中”,但要真正立起來,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情,還有艱苦的工作要做,目前書中擺齣的新觀點、新思想還大有充實完善的必要,甚至有修正取代的可能。
策劃這套書還有一個齣發點是寫法,雖然討論的是復雜的學術問題,但還是要寫得淺顯一點,通俗一點,盡量少用難懂的名稱術語,篇幅簡短一些,一個問題一個小冊子,不讓一般讀者覺得深奧繁復,不得要領,望而生畏。當然要做到這一點實屬不易,目前的麵目還大有改進的餘地。
我們希望這套叢書不僅對專門從事語言研究的人,不管是老將還是剛入門的新手,對廣大的語言教師,包括外語和母語的教學,都有一定的啓發和幫助,而且希望那些對語言問題感興趣的朋友,那些在語言工程、信息處理、語言心理、語言哲學、社會語言學等領域的人士也能從中獲得一些知識,得到一些啓示。
2017年12月12日
主語和話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