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移动浪潮下的新商业逻辑 电子商务管理销售书籍

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移动浪潮下的新商业逻辑 电子商务管理销售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项建标 蔡华 著
图书标签:
  • 互联网思维
  • 移动互联网
  • 商业模式
  • 电子商务
  • 新零售
  • 数字化转型
  • 创新
  • 管理
  • 销售
  • 创业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世纪慧泉旗舰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27295
商品编码:1230373030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4-06-01
页数:243
套装数量: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移动浪潮下的新商业逻辑 其他参考信息  
作者:  项建标 蔡华 开本:  16开
定价:  49.00元 页数:  243页
慧泉价:  30.60元 出版时间:  2014-06
ISBN号:  9787121227295 印刷时间:  2014-06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版次:  1
商品类型:   图书 印次:  4

主编推荐
    电商O2O微信大爆发时代,2014zui新zui接地气的实战互联网思维图书,正和岛创始人刘东华、商业趋势专家肖明超等力荐!一经亮相2014.5.10北京互联网创业大会、5.11天津电商峰会、4.12杭州BIGDAY等大会,即受读者热棒(详见插图)!
◆扫描本书扉页二维码,获取更多与作者线下交流学习的机会◆
(1)到底什么是互联网思维?阿里、小米、腾讯等公司或大佬被贴上“互联网思维”标签,让人们去膜拜、学习;当下流行的“互联网现象”就等同于互联网思维吗?这都是一种误读!大佬的玩法,你学得来吗?
(2)《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以独特视角解读:互联网思维是移动浪潮下的新商业逻辑!本书通过对30余个接地气案例的深刻解析,带你真正领略互联网思维的5大真义:去中心、异质、多元、感性和自传播。不讲高大上,只讲接地气的案例!助你具备趁势而为的素质,抢占风口的能力!
(3)《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由资shen风险投资人、自媒体“B座12楼”的运营者——大象、蔡博士与飘泊一柳三人,基于丰富的互联网与科技行业案例与实战积累写就;他们见过的项目足够多,深谙各种商业模式!写作本书用了大半年时间,改了又改,堪称真诚之作。
(4)2014zui不可错过的系统剖析互联网思维与新商业模式的重磅作品!推荐与互联网、商业有关的人群阅读!企业转型、个人变换思维方式,抢占风口从本书开始!

版权/插图
 

内容简介
 《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移动浪潮下的新商业逻辑》由资shen风险投资人、自媒体“B 座12 楼”的运营者——大象、蔡博士与飘泊一柳三人写就,本书基于丰富的行业案例与实战积累,首度在《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移动浪潮下的新商业逻辑》中提出:互联网思维是相对于工业化思维而言的,它创造了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是去中心、异质、多元和感性的。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导下,扁平化的企业组织、强烈的情感诉求,以及自传播的媒体属性,让产品本身成为一个有机生命体。
互联网并不是我们习惯上认为的工业时代的延伸,它彻底解构了工业思维,颠覆了我们所熟悉的商业世界。
个人、企业如何在这个转折点变换思维方式?做正确有效的事?从本书中找答案,推荐与互联网、商业有关联的人群阅读本书。

◆扫描本书扉页二维码,获取更多与作者线下交流学习的机会◆


作者简介

项建标,网名大象,盈开投资创始合伙人,B座12楼发起人。
长期从事互联网领域的投资,对创新商业模式有研究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书中的部分案例即为盈开的投资项目。


蔡华,网名蔡博士,B座12楼联合发起人。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仪器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曾创办网络教育公司多年,作为投资人投资过多个TMT相关项目。


柳荣军,网名飘泊一柳,B座12楼联合发起人。专注于TMT领域的早期投资。浙江大学自动控制系本科、MBA,原华为公司研发体系主管。


目录
 上篇未来早已到来,只是还没有普及

第1章一场正在发生的革命

这些巨人倒下时“连身体都是温的”——身经百战,光环无数,一样在历史面前输得体无完肤。可是,他们或许还不知道到底是为什么。
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新一代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和情感需求,只要你没有办法紧密参与,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抛弃你。
1.1那些陨落的巨xing
1.2从底层开始的断裂
1.3疯狂比特币

第2章消费者重获主权
在被互联网改变的现实世界里,门店依然是门店,衬衫依然是衬衫,也不会有一瓶互联网的矿泉水,互联网并没有改变物理世界的存在方式。互联网对我们沟通方式和营销模式的改变虽然影响深远,但是它对商业世界zui根本的意义在于:让原本每一个孤立无援的消费者第一次在网络的世界里连接了起来,能够以群体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力量。
2.1一个沉睡已久的理想
2.2“丰饶”唤醒了消费者主权
2.3难以维系的垄断
2.3.1万恶的“资本家”开始讨好
2.3.2媒体的话语霸权分崩离析
2.4连接的惊人力量
2.4.1圈层:人际关系的扩展
2.4.2社群:社会关系的再凝聚
2.5见面就是亲,有心就有爱

第3章断层时代的商业速写
余额宝被称为“屌丝”理财神器,它从一开始切入的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金融客户。在余额宝1000亿元的规模中,平均每个客户的认购额才3000多元,这个人群是传统的金融行业根本就没法服务好的。也不是他们不愿意服务,是服务的成本太高了。
3.1消费者主权时代的用户特征
3.1.1得“屌丝”者得天下
3.1.2无粉丝,不品牌
3.2消费者主权时代的理想产品
3.2.1“爽”:体验超出心理预期
3.2.2把复杂做到简单,把简单做到极致。
3.2.3爱是衡量产品体验的一道“金线”
3.3消费者主权时代的理想创业
3.3.1“以用户为中心”
3.3.2重视感性思维
3.3.3“纯粹,也是可以成功的”
334从超级产品经理到系统架构师

中篇你以为的都是错的

第4章是体验,不只是产品

用户体验不能只局限功能,而要着眼于产品的使用全过程。从用户第一次接触产品信息、到购买、到使用以及结束使用整个完整的过程,凡是和用户发生关系的所有环节都是体验的一部分。
4.1一场10亿元人民币的赌局
4.2不要再换厨师了
4.3不是产品做了什么,而是用户体验了什么
4.4产品体验的3+3法则
4.4.1产品体验的三个层面
4.4.2从三个角度说产品
4.5产品是一个有机生命体
4.5.1专注:找到产品发芽的种子
4.5.2快速验证,不断试错
4.5.3唯快不破:从瀑布模型到迭代进化模型
4.6极致体验:做重你的模式
4.6.1爱康国宾的创业故事
4.6.2创业本身已经很“轻”:我们都喜欢四两拨千斤
4.6.3做重模式的本质是提升产品体验
4.6.4“人”在品牌建设中的作用

第5章是用户,不是客户
传统的客户思维是一种告知的思维。通过大量的广告、促销来告诉客户,快来购买我的产品吧。
而用户思维是一种打动的思维。相比于淡漠的客户思维模式,用户思维是把每个消费者都当作一个拥有自由意志的“货币选民”,他们之间是朋友的关系。
5.1“客户是上帝”
5.1.1“客户是上帝”是怎么来的?
5.1.2客户真的是上帝吗?
5.1.3客户是货币持有者,而不是“货币选民”
5.2用户思维的三大特征
5.2.1特征一:用户思维是一种打动的思维
5.2.2特征二:用户思维是信任与认同的思维
5.2.3特征三:用户思维是社群运营的思维
5.3用户帮你跨越鸿沟
5.3.1创新路上的鸿沟
5.3.2用户成就小米:100个梦想的赞助商
5.3.3从众筹出发
5.3.4品牌是用户赋予的
5.4给用户持久体验来挖掘深层次需求
5.4.1他们都是你的用户
5.4.2用户需求的冰山
5.4.3获得用户并找到冰山下的“内在”

第6章是传播,不是营销
让企业说人话,说起来也就是一句话的事儿,但真做起来很多企业做不好。很多时候,企业放不下自己的身段,潜意识里面仍然觉得自己是个企业,以一个企业的身份与消费者交谈是永远说不出人话的。
6.1SurfaceRT:巨资营销难挽败局
6.2新营销的三个机制
6.2.1驱动力不同
6.2.2路径不同
6.2.3信任机制
6.3产品即媒体
6.3.1极致产品的媒体属性
6.3.2情感体验的媒体属性
6.4市场即对话
6.4.1说人话
6.4.2参与感

第7章不一样的赢利模式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商业的赢利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赚钱不再只局限于通过功能卖产品,还要更多地关注用户的体验,从服务和平台赚钱。
7.1不止从功能赚钱
7.1.1从功能赚钱
7.1.2从服务赚钱
7.1.3从平台赚钱
7.2免费模式
7.2.1免费不是伎俩,而是新经济范式的基础
7.2.2免费的背后
7.3按用户估值
7.4寻找赚钱的通道

第8章是管理,更是协同
但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带来的zui大冲击,恰恰是快速和变化。
所以在面对这样一个以指数级速度发展的时代,企业管理的目标不再是成本和绩效,而是创新;管理学的使命也不再是控制和稳定,而是培养组织应对变化的能力。
8.1管理创新是zui高层级的创新
8.2“失控”的管理
8.2.1“绩效主义毁了索尼”
8.2.2帝王心术
8.3从野蛮创业、精益创业到协同创业
8.4协同的五个原则
8.4.1使命是企业的终级承诺
8.4.2企业是一个社区
8.4.3让信息自由流转
8.4.4善用协同工具
8.4.5告别大象,化身蜂群

下篇分享一个本书作者的互联网思维案例

第9章B座12楼,一个自媒体的创新实践


精彩内容
 3.3消费者主权时代的理想创业
【众筹模式】你是个“挑剔”又满脑子奇思妙想的人,你觉得看过的动画片弱爆了,恰好你身边有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你们对自己擅长的东西很有信心,聊着聊着你们就想把想法变成现实……可是,实际当中的困难那么多,你缺乏启动资金,不知道如何说服满脑疑虑的投资人,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会喜欢自己的创意,更不知道有多少人会为此买单……这时,你会怎么做?
这个循环,几乎是多年来创业者人人碰到过的场景;与此相对应,手握资金的投资者也在为“硬币的另一面”而发愁:我怎么找到靠谱的项目?
2012年4月,网络人气漫画家熊顿在国内众筹网站“点名时间”发起《滚蛋吧!肿瘤君》新书预售项目,筹资目标是10万元人民币,上线第1天就冲到了11万元,第2天达到23万元,zui后达到34万元的预售金额。总共12万人浏览了该项目,其中有4163位支持者。该项目采用预售的形式,改变了传统的出版模式,降低了出版社的投资风险,给新人作家全新的销售模式和渠道。
2013年6月底,国内原创动画《十万个冷笑话》剧场版宣布筹款100万元的目标达到,由此诞生“点名时间”上第1个100万元的项目;2013年8月1日,因为从创意到制作历时6年之久而被翘首以待的粉丝戏称为“神坑”的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仅筹资45天便获得158万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从2011年7月点名时间上线至2012年年底,6000多个项目提案,600多个项目上线,接近一半的项目已筹资成功并顺利发放回报。
众筹网站是典型的舶来品。众筹,即大众筹集,是指以“团购+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创业项目启动资金的模式,国外典型的代表平台是Kickstarter。
正如电商颠覆了国人的消费方式一样,众筹也将改变整个创业环境。如今,有创新想法的人可以不通过VC,直接从支持者手中获得资金,并拥有对项目的自主权,不必担心股份被稀释。此外,众筹网站也起到了提前检验市场、降低项目和投资人市场风险的作用。支持者用脚投票,项目发起者可以从网站的反馈中看到自己的创意的市场价值。
在所有“成功学家”的描述里,创业,从来是一件无比苦逼的事情。无论是王石的贩大豆还是马云到国家体委推销“中国黄页”,或者史玉柱的“九死一生”和褚时健75岁时的东山再起。因为,以前的创业不仅需要你干好自己的事情,服务好自己的消费者,还需要和层层管制相斡旋,挖空心思在有限的“红海”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绿洲。
到今天为止,创业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不得不承认,它比以前更简单了。
众筹模式的兴起,只是使创业变简单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高度的分工使得专业技术不再是一个重要的障碍。你要开发一个极致的功能,并不一定需要你自己变身为那个技术专家;你的产品投放市场时,也并不一定要让你自己变成营销专家。以前的创业之所以看起来很艰难,很大的原因是,你必须让自己变成每一方面的专家,既是技术专家,还得是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游刃有余的公关高手。
之所以说今天的创业仍然不容易,是因为理想的创业者虽然不需要成为全才,但是必须成为洞悉用户心理和消费者需求的行家。
3.3.1“以用户为中心”
“以用户为中心,其他一切纷至沓来”(Focusontheuserandallelsewillfollow),是Google十大座右铭中的第1条。
可能Google让我们印象更深的是它“不作恶”(Don’tbeevil)的价值观,但“以用户为中心”才是Google的立身之本。不仅如此,“以用户为中心”应该也必须是所有创业公司的立身之本。
“以用户为中心”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观念。早在1954年,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就在他的《管理实践》一书中对企业存在的目的作了定义:“如果我们要知道企业是什么,我们必须从理解企业的目的开始。企业的目的必须存在于企业本身之外。事实上,由于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企业的目的必须存在于社会之中。对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有说服力的定义,那就是创造顾客。”
创业者常犯的通病就是其创业的动力不是基于用户需求,而是基于个人的情结或者人定胜天的虚妄的英雄主义幻想。
很多成熟的创业者也明白“以用户为中心”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企业经营中,仍然会不自觉地将利润和绩效作为考量的核心。利润和绩效当然重要,但是它们只是“以用户为中心”的结果,因为“是顾客决定了企业是什么,因为只有顾客,通过其对商品或服务的购买,才使经济资源转化为财富,使物品转化为商品。企业想生产什么并不十分重要,而顾客想买什么,什么是他们的认知价值,才是决定性的。他们决定着企业是什么,企业生产什么,企业是否会兴旺。”
当然,任何道理说说都是容易的,“口吐莲花”、“下笔千秋”,
但改变都是小火慢慢炖出来的。
3.3.2重视感性思维
长期以来,感性思维一直都是创业的大忌。的确,在过去的创业中你必须精于功能的设计、成本的控制、流程的管控、政商关系的处理,理性、精明,是创业成功的必备素质,甚至也是唯壹的素质。
但在今天,光有理性却并不管用了,至少不足以让你成为一个牛的创业者,成就一个牛的企业。因为今天理想的创业者,除了要具备技术和运营能力,更需要具备洞悉人性、洞察用户心理的能力。
1.像女性一样感知
过去我们了解客户一般采用的是市场调研的方式,靠抽样调查,靠样本分析。在匮乏年代,在工业化时代,在消费者的需求还停留在吃饱穿暖、人身安全的时代,这样的方法自然是有效的,因为消费者在意的是功能和性价。但是当消费者的需求已经上升到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这个层面的时候,抽样调查就变得非常扯淡了。
【一个感性的案例】有一个笑话,说的是一家包包生产企业准备设计一款更贴近消费者的女士用包,就派出市场人员去调研,发现女孩子每次从包里找东西都显得非常费劲,所有的数据都证明现在的女包设计不合理,应该有更多的隔层。于是,企业马上推出了一款有更多隔层的女包投放市场,广告也没少打,市场就是没起来。企业只好求助营销专家,专家一通研究以后发现,原来是女人就喜欢享受从包里慢慢找出东西的过程。
以前有一本试图解释男女吵架模式的工具书,叫作《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书中讲到男人外表强硬,但思维简单,属于线性思维;女人外表柔弱,但思维呈网状,敏感,富有想象力。
所以,男人不能理解女人在吵架中的行为:那么喜欢翻旧账,那么恶毒的词语都想得出来。过去的淑女怎么转眼就变成了悍妇?
原来,女人的逻辑如下:她只能用极端的方式来引起男人的关注。她要用zui决绝的话、zui后悔的词语来表态,她其实是在提醒男人——我要的只是一点温柔而已。
而女人也不能理解男人在吵架中的行为,女人总是一厢情愿地想:我喜欢拿你跟人家比较,还不是因为我喜欢你!
而男人的逻辑是:你说别人好,那你为什么要跟我?
在互联网的熏染之下,如今的用户正越来越多地体现女性的特征。女性主义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说在人们的基本需求被满足之后,更在意产品的情感属性,更追求产品之于个人品位的意义,情感的浓度越高,产品的黏性越大。而情感只能感知、体察和揣摩,却不能通过调研得知。有一句话“用户只会抱怨,却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首先要说明“女性”是一种隐喻,是一种思想特质,不是指身体意义上的女性,而是“自我”意义上的女性。“男/女”,就像“左脑/右脑”、“理性/感性”一样,本身就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自我意识中,只不过当我们还需要从外部世界中获得存在意义的时候,“男性”思维就是我们立身的根本,“女性主义”的思维特质就会更多地被藏在潜意识层面。但是在物质丰饶、消费者为主导的今天,自我的和个人化的意识越来越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思想。这和每个人的境遇、物质状况并没有关系,“屌丝”文化中的“我不爽、我不屑,但我存在”就是典型的自我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
“女性”思维天然就是情感导向和体验导向的,好与不好,爽与不爽,并不需要经过逻辑论证,而是一种本能的直觉反应,知其然,但不需要知其所以然。
过去的商业讲究的是功能独到、卖点突出,然后通过广告的方式将它们灌输给消费者,产品卖出去,商业活动就结束了。今天的商业,产品只是与消费者发生关系的起点,如果有终点,那个终点就是消费者的一个“赞”或一次分享。
2.“放弃理性思维”
在现实生活中,感性和理性之间仿佛存在着一条天然的鸿沟。理性的人往往缠绕在精que的逻辑中沾沾自喜,而感性派又对自己在细微处发现真谛的能力自鸣得意。
但是作为一个创业者,无论你的思维模式偏于理性还是感性,都有必要将两者打通,理性让我们变得jing确,感性让我们富有情怀。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更极端。在一次《微信背后的产品观》的演讲中,他甚至认为产品经理应该“放弃理性思维,更应该依靠直觉和感性,而非图表分析。产品经理应该是一个文艺青年,而非理性青年。”“一个成功的产品经理,需要在极端现实主义和极端理想主义之间取得平衡,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一并接受下来,彻底去除其中的相对性,丝毫不会觉得其中的矛盾和冲突之处。”
张小龙的观点看起来像是矫枉过正,但其实是因为我们之前的产品观实在是太过于依托逻辑和理性了,而逻辑和理性只会让我们离用户越来越远。“放弃理性思维”的本意是要在理性的基础上,激活你潜在的感性思维。这个当然很难,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超级产品经理应该具有的“现实扭曲力场”。
YCombinator的创始人保罗格雷厄姆,被称为撼动硅谷的人。在哈佛大学拿到计算机博士学位后,他先到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学习绘画,后来又到罗德岛设计学院,在经历了潦倒的艺术家生涯后,重新操起键盘和鼠标,创办了后来被雅虎收购的Viaweb。他认为程序员就是一个手工艺人,和画家属于同一个工种,都是在创造,程序员必须像画家一样思考,时刻考虑到用户的人性需要,这样才能做出伟大的产品。
3.懂自己,更要懂用户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类型的超级产品经理,一种更懂自己,另一种更懂用户。
乔布斯显然属于前者,双鱼座的他属于艺术家类型的企业家,他是摩西式的不世出的人物。他对产品的热爱和审美水平决定了他做的产品就是zui高水准,是要用户来追随的。在国内的超级产品经理中,魅族手机的创始人黄章也有这样的气质,但是很显然黄章并不具备乔布斯这样的审美水平和气质,所以,魅族也就只能成为魅族。
马化腾、张小龙、周鸿祎、雷军则是属于更懂用户的那一类。他们的能力是自我催眠,把自己深度催眠成典型用户,快速在工程师思维和用户思维之间切换。当然,用户思维的获取并不是凭空而来的,除了对人性的理解,还需要潜入到用户中间去,了解他们的想法。都说腾讯的产品做得好,看看马化腾(Pony)凌晨一点多还在微博上和用户交流,就知道原因



用户评价

评分

书的质量不错,是正品

评分

好用,不错,下次再来。

评分

好用,不错,下次再来。

评分

到货虽然慢了点,但是看到实书还是挺满意

评分

不错

评分

质量很棒!

评分

不错,就是物流没弄好,有点损坏。内容还是蛮好的。

评分

果然是值得读的畅销书籍!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